汶川-北川地處漢藏文化結合部,要特別注意社會重建
風云嘯
汶川-北川地區,從傳統上看,是藏彝走廊的要沖,從宏觀上看,是漢藏文化的結合部。又由于在中國內地,在戰略上處于全國大后方的位置。所以,在該地區的重建工作中,關注物質重建的同時,對社會、政治、文化重建都要重視。這具有關系全局的戰略意義。
一、生活環境重建
災區居民的生活環境重建需要切切實實,不要搞遠離他們生活習慣的東西。特別對于農村和民族地區,不要以高高在上的施與者的姿態和生活習慣來要求他們。要從他們原來的居室院落中找出范例,與他們商量改進方案。要尊重震前當地居民的原生態,如居室、院落、村落、集鎮的布置特征和習慣。要了解他們原來的生產模式和生活模式,具體的探討改進的可行程度,然后再構建藍圖。不要急匆匆,寧要慢些,也要務實些。因為,只有這樣,才可能避免地震前后社會延續性的斷裂,才能使災后的心理修復和社會重建更加平穩。
對于農村,不要著力輸入城市生活環境下的以高消耗為成本的東西,如廚衛一體化的小樓等。農民更喜歡用秸桿做燃料,需要院落養雞養豬,需要用糞便肥地。搞丟了這些東西不是進步,是對生態的不尊重。農民的范式是低消耗化,維護低成本化,閉門造車搞的東西他們是承受不起的。同時,象飲水、排污這樣的,政府應建設合乎現實的公用工程。我覺得:從整個系統中人的輸入輸出、物的輸入輸出、信息的輸入輸出和經過路徑合理構建公共功能部位,是新農村建設應該做的。對于民居,還是基本如舊為好。只是要防止院落擴張面積的傾向。
二、組織方式重建
對于新局面下的社會重建,無論是共產黨的井岡山模式、延安模式、新中國模式還是國民黨的臺灣模式都可以拿來借鑒。而無論哪種模式,都要重視老百姓的自我組織,讓老百姓有一種主人公意識,有一種責任感,有一種在集體中體驗到自己的價值的感覺。要立足于社會需求驅動,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大家相互服務。重建初期要特別防止以資本的需求拉動社會組織模式,這可能會帶來社會的斷裂,而于將來和大局極為不利。
在用人方面,要以正氣作為主導,讓人們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要首先重視德的方面。在災區涌現出許多關心別人、積極救援的人,要讓這樣的大家普遍認可的人負責任。要淘汰一批只顧自己或因瀆職造成事故的人,不要讓人民感覺壓抑、委屈。只有這樣,才能順民心,伸民氣,才有利于長遠發展。現在,技術層面關已經普遍能過去,而品德層面關已經成為瓶頸。要以這種新的選拔方式讓大家放心,同時對大眾行為模式也起到引導作用。
如災區的陳家壩鄉,校舍安全度高,教師們責任心強、組織水平高,領導有忘我精神,從這大約可看出當地民風好,干部相對可靠,可以在其中多選擇一批干部支援附近重災地區。再如某校教學樓強震不倒,是因為有一個懂一點建筑知識的教師做監理,我覺得這個教師可以直接選進縣級建設機構負責監理工作。
應該意識到約三十年基本穩定的官僚機構已經形成巨大的惰性,并且由于豆腐渣工程等已經在當地百姓當中缺乏感召力和號召力。如果不從現實出發予以加固或重建會給以后留下阻力,埋下隱患,也影響發展效率。所以,對以往官僚機構應適度甄別,吐故納新。納新,應從工農兵學商中經過地震考驗可靠的予以吸納。如陳家壩小學的教師,知識層次足夠,責任心強,只要需要,納過來就是。現在官僚機構這樣去一批、吸一批,才能增強生命力,同時發揮人才組合優勢。
三、宏觀布局重建
汶川-北川地處亞版塊結合部,是斷裂帶。水電站應該少些,自然生態應該多些,對局部經濟的追求應該少些,對自然環境的尊重應該多些。規劃專家應該多從這方面來思考問題,布好大局,使漢藏文化接壤地健康發展,而不要成為恰好處于結合部位的傷口,那樣就麻煩了。所以,要減少這里人民的負擔,鼓舞這里人民的志氣,帶領這里人民堅決反對對自然掠奪式的發展,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
應該樹立災區一盤棋的思想,相互之間布局等要均衡互利,良性互動。
在政治文明方面,要特別注重由下而上,注重群眾路線,注重集思廣益,注重土洋結合、專家群眾結合。注重暢通、拓寬管理人才的上升通道,強化官員的淘汰機制。應該意識到,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民間交流越來越強,民間的思考也越來越深入,所以毛澤東思想中依靠人民、依靠群眾的思想也正煥發出新的生機。而這些,對于災區人民從廢墟中自己站起來,自信有力的走在重建道路上,意義重大。
“川人從未負國,國人決不負川”,我們要幫助災區人民進行高質量的社會重建,從而也為我們自己建設起一個可靠的大后方。
二○○八年七月二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