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撤銷率超高”是一場網絡戰
云涌
一篇質疑上海有些樓盤合同撤銷率過高的帖文發出后,引起了廣泛關注,一位記者通過官方網站查詢,帖文中提到的帖子中提及的“10大期待樓盤”共簽約3237次,合同撤銷1201次,撤銷率達37%;7個“房價翻番樓盤”共簽約5592次,合同撤銷2306次,撤銷率為41%。由此認為 “不排除開發商或銷售人員雇人當托,簽下合同再毀約,造成銷售火熱的假象。”
“撤銷率超高”并不是大城市獨有的現象,在一些地級市,也發現有著極夸張的“撤銷率”。
要把這個問題弄清楚,先了解一下,由香港傳入的、哄抬樓價的基本招數。
第一招稱為“蓄水”客戶儲備,有一百套房子的項目,反正開盤那天有三千人擠過來看就成功了;第二招稱為“銷控”有意識分期分批賣房,人為制造“饑餓恐慌”;第三招稱為“捂盤”,當房子賣到一定數量,開發商風險釋放了,壓一批具有比價優勢的房子(或項目分期),到社區更成熟時價錢會更高。
順便說明,這類方式,在過去計劃經濟時代會視為投機倒把,列為打擊對象;而現在那些來自于西方工業國家的人也聞所未聞和大為不解,甚至會問,大米也可以這樣玩嗎?這是一種特定房地產模式下的特定方式。
前幾年為了打擊炒房,許多地方政府利用網絡技術,設置了網絡銷售備案交易平臺,這樣,基本上瓦解了傳統的第二招“銷控”;但事物總有正反兩面,開發商同樣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借以強化第一招“蓄水”,超高的撤銷率前面必有超高的成交率,它對誤導真正的購房者已經奏效了;還能借以強化第三招“捂盤”,只要把那些暫時不想賣的房子大幅提價就成。
僅采取一些技術手段,而不觸動房地產基本模式,許多地方政府有理由喜歡這樣做。
應該講,目前大量出現“撤銷率超高”,大玩左手換右手游戲,還是事出有因的。最近,各地保障類住房建設計劃的公布了,特別是官方已經不再提什么住房支柱產業說法,而強調其民生作用等等因素,導致了一批購房者開始觀望,而當下面臨銀根緊縮的開發商們,正想加快回籠資金。
最近專家言論也可以佐證,比如,拐點出現就會讓外國人抄底了;比如,房價上升空間打開、成交恢復性增長;比如,巨量成交說明需求極為旺盛,等等。
總之,樓市“撤銷率超高”說明不了什么問題,地方政府會象征性的治理一下,完了就完了。因為,現有房地產模式,地方政府作為調控者,開發商作為被調控者,雙方有親密合作,一個賣地,一個賣房,房地不能分;當然,雙方也有矛盾,一個要讓廣大市民住有所居,一個要讓城市空間開發利潤最大化。
目前這場網絡戰,被調控者明顯又勝一局,這可能也是調控者所希望看到的,甚至可以稱之為“財政依賴”。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