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即將發生逆轉
盧麒元
昨天,也就是2007年12月19日,有兩則新聞引起筆者注意。這兩則新聞似乎預示著,一個重要的經濟拐點的到來。
一是中投公司2007年12月19日宣布斥資50億美元購買摩根斯丹利可轉換股權單位,全部轉換后持股比例將不超過9.9%。這是即花旗、美林、瑞銀之后第四個世界頂級銀行的私募籌資行動。這意味著受美國刺激按揭影響的金融機構,需要大規模計提撥備,從而導致資本充足率不足,必須通過融資以充實資本金。要知道,這只是冰山之一角。美國的金融機構有數萬家之多,融資需求可想而知。即便是聯邦儲備局和各國央行不斷注入流動性,也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同時,美國非金融企業融資行為受阻,被迫釋出優質資產(或股權)融資,導致資產(包括股權)價格下滑。這將直接導致美國海外資本回流,亦將吸引他國資本涌入。
套用習慣術語:對中國,這將意味著熱錢流出。
這個信息對于中國決策者極為重要。筆者在《千萬不要先動人民幣匯率》一文中強調,不要先動人民幣匯率,耐心等待形勢的逆轉。勿使境外獲利資本和國內獲利資本,在資產高價位和匯率高價位大規模流出。資本大規模流出,將導致中國的流動性發生逆轉,從而出現通貨緊縮,形成硬著陸,陷入滯脹困境。
二是英國《金融時報》2007年12月19日舍赫拉查德-達內什庫的文章《中國經濟“縮水”40%》。該文援引世界銀行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的經濟規模比原來設想的低40%。這是依據購買力平價(PPP),抽取1000種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計算的。“使用購買力平價(PPP),而非市場匯率,被視為衡量相對生活成本的更好的尺度,因為它的衡量基礎是各個家庭用本國貨幣所能購買的商品和服務。”“按照最新數據,中國生活在世界銀行設定的每日1美元貧困線下的人口增加了幾億人。”(引自英國《金融時報》2007年12月19日舍赫拉查德-達內什庫《中國經濟“縮水”40%》)
筆者對上述數據仍有疑問。我們也不應該用PPP打GDP的嘴巴。但是,生活的常識告訴我們,這一兩年,普通國民的收入的增幅肯定低于商品和服務價格上漲的速度。至于購買力下降的幅度是多少,直覺上也肯定遠遠高于官方公布的CPI數據。
這是人民幣相對于美元升值過程中的購買力絕對貶值。用筆者的話說,人民幣的時間價格和空間價格已經被強烈扭曲。出現了人民幣價格與價值強烈背馳的趨勢。強烈扭曲的人民幣進一步強烈扭曲了中國投資、生產、貿易、消費的全過程。
簡而言之,由于錯誤的貨幣政策,我們喪失了調整人民幣價格的最佳時機(無論是利率還是匯率)。從而,導致投資和貿易畸形增長,致使生產和消費相對不足,形成流動性泛濫,最終演變為資產泡沫和通貨膨脹。
請注意,上述兩則消息表達出明確的信息:一是資本在全球流動的趨勢;二是資本在國內流動的趨勢。
值此歷史轉折時期,膽識的發揮,時機的把握,策略的運用,變得十分關鍵。
目前,單純以數量工具控制流動性,輔之以行政手段壓抑通貨膨脹的辦法,絕非上策。
道理很簡單。必須將流動性從投資和貿易引入生產和消費。第一,不能簡單消滅流動性,否則后患無窮;第二,不能壓抑需求,那意味著全面衰退。
政策選擇雖然復雜,但程序應該清楚。先刺穿資產泡沫,再恢復人民幣價格理性。在此基礎上,調整國民經濟結構,建立合理的初次和再分配結構,逐漸建立和完善理性的市場。確保國民經濟穩定持續的發展。
道理雖然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因為,這涉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國際投機者和國內特殊利益集團需要資產高價格同步匯率高水平,他們需要一次勝利大逃亡。他們所有的理論、理由、努力無論描繪的多美妙,都圍繞著這樣一條線索:資產價格不能動;匯率要馬上拉上去;必須提供足夠的時間、空間和工具。他們是誰?自己去看吧,那些參與描繪并構建美妙路線圖的各類精英們。
筆者有些憂慮。管理層是否能夠處理好流動性即將發生的逆轉呢?在中國,被扭曲的不僅僅是人民幣價格。還有話語權。難道真的要等待殘酷現實的到來嗎?難道真的要等待歷史的裁決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