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聯合國的一份報告指出,世界上約70%的電子產品最終變成垃圾并流向中國
中國已成全球最大電子“垃圾場”
據《中國經濟周刊》消息,淘汰后的電腦和手機最終去了哪里?近日,聯合國的一份報告指出,世界生產的大約70%的電子產品最終變成垃圾并流向中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子“垃圾場”。
據悉,電子垃圾是指廢舊的電視、冰箱、洗衣機、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及其零部件。這些產品大多產自中國,在世界各國“履職”后,最終“葉落歸根”,又回到了中國。聯合國相關規定指出,禁止美國等發達國家將電子垃圾轉移至中國和越南等發展中國家。因此,大多數電子垃圾只能通過非法途徑進入中國,在不正規的小作坊分類處理后,最終又出售給富士康等大公司。
小作坊的回收處理過程觸目驚心,根據聯合國《中國的電子垃圾》報告,很多電子垃圾的處理過程是簡單的焚燒和強酸浸泡。
在政府部門的努力下,電子垃圾流入中國時不再那么肆無忌憚。然而,電子垃圾的依然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挑戰。
(原標題:聯合國報告指出:中國已成全球最大電子“垃圾場”)
中國從美國進口“洋垃圾”:10年翻4番
地廣人多、勞動力廉價的中國不僅僅是“世界工廠”,還是“全球垃圾處理廠”。
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數據,自2000年至2011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垃圾廢品交易額從最初的7.4億美元飆升到115.4億美元,2011年占中國從美國進口貿易總額的11.1%,僅次于農作物、電腦和電子產品、化學品和運輸設備。
美國每天產生大量垃圾和廢棄物,但垃圾治理費用高昂,而且會加劇環境負擔。這些廢棄的紙、塑料、金屬、電子制品乃至廢棄衣物和食品卻在中國有大量市場。國內目前已經有成千上萬個垃圾處理公司直接進口洋垃圾,經過簡單的加工和處理便可獲得可觀利潤,還有一部分垃圾制成的商品貼上“中國制造”標簽回了“老家”。剩下一部分沒有二次利用價值的進口垃圾,都被直接排放或者填埋。
不僅僅是美國,英國等歐洲國家曾每年向中國和其它東南亞國家出口數萬噸垃圾制品,其中有20%是未經分類處理的垃圾,屬于非法出口產品。
對發達國家來說,這確實是一筆十分劃算的買賣——省下了垃圾治理費用不說,還能用垃圾賺錢,而且把環境污染“趕”出了國門。但對中國長遠來說卻是損己利人。中國垃圾處理商缺乏社會責任感,唯利是圖者占大多數。洋垃圾既危害中國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也嚴重污染了環境。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廢棄果汁盒就曾繁衍了5.5萬只以上的蒼蠅,廢棄塑料制品需要上百年才能降解,焚燒電子垃圾產生有毒害氣體,廢棄金屬排泄嚴重污染水源,諸如此類的危害不勝枚舉。
中國政府對“洋垃圾”現象長期監管不足,從2011年開始才出臺政策嚴查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禁止垃圾走私。就算此舉有望斬斷洋垃圾產業鏈,但過去十幾年間,進入國門的洋垃圾累計有百萬甚至上千萬噸,還將世代流毒在自己的土地上。
奚旭初:靠“洋垃圾”賺錢是飲鳩止渴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最新發布的一份聯合國報告稱:中國似乎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電子垃圾傾倒場。從廢舊電視機、冰箱和空調到舊臺式電腦,電子垃圾幾乎無所不包。(6月1日新華網)
盡管聯合國有關公約禁止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電子垃圾,然而中國仍在成為“全世界的電子垃圾筐”——根據聯合國數據,全球70%左右的電子垃圾最后到了中國。電子垃圾走私入境,自然是因為有利可圖。但是這一時的經濟收益,其實與飲鳩止渴無異。以粗放的近似原始的方式處理電子垃圾,會對環境造成巨大破壞。環境危機已在眼前,這實際上已是我們這代人能否安然度過的問題,遑論造福子孫后代。倘若毀掉了中華文明的母土,十幾億之眾的人口又將去何處尋找失落的家園?
電子垃圾入侵,實際上是一些地方的引狼入室。廣東貴嶼鎮一直都是電子垃圾的集中地,初次來到貴嶼的外地人總感覺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刺鼻的焦味。環境問題具有滯后效應,因此其災難性的后果更像是“高利貸”,所造成的損失是隨著時日遷延逐漸顯現出來的。生雞蛋被煮熟之后,是沒有辦法讓它再恢復本來模樣的。而電子垃圾的曠日持久的大量入侵,實際上正是“生雞蛋”被漸漸煮熟的過程。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不讓“生雞蛋”被煮成“熟雞蛋”。而在“生雞蛋”被煮熟之前,我們還有多少時間釜底抽薪?
之所以有危機感一說,恰是因為危機還沒有真正降臨,因此才能讓人去“感”;如果真的危機臨頭,那就不叫危機而叫災難,還要再去“感”嗎?拒“洋垃圾”于國門之外,也需要我們國內一些地方和企業深明大義。這些年,我們一些地方和企業目光短淺,把處理“洋垃圾”作為發財致富的產業,但從未考慮到由此造成的污染成本遠遠超過所得收益。抵御“洋垃圾”入侵,我們還須完善相關法律體系,健全監管體系、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實行從嚴打擊和綜合治理;還應該加強政策引導,培育新興產業,幫助群眾走上正當致富之路,從而在根本上封堵“洋垃圾”入侵的“方便之門”。
本文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立場。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