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經濟好
《瞭望》新聞周刊報道,黑龍江尚志市有兩個村莊,咫尺之隔,天壤之別。
一個叫元寶村。60多年前,是著名作家周立波長篇小說《暴風驟雨》中“光腚屯”的原型。如今村集體資產超過1億元,農民戶均存款18萬元。全村年人均收入1.8萬元,高出全省標準1萬多元。
隔一條水泥路是鋼鐵村,是省定貧困村,村集體舉債租房維持運轉,全村60%村民年收入2000多元。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近日分別到兩個村莊蹲點采訪,探尋強弱懸殊的原因。
元寶村黨支部書記張寶金告訴記者,過去進村黃泥河名符其實,近年來村里修整河堤,植樹造林5000多畝,黃泥河正轉為清水河,變成村民夏天納涼、冬天滑冰的休閑場所。
張寶金帶記者坐“豐田V8”吉普車進村,說這車不算啥,全村610戶,有120多臺車,光路虎、寶馬就有好幾輛。富起來的元寶村,蓋起了氣派的村兩委辦公大樓、獨具特色的“暴風驟雨紀念館”,秀美的休閑公園。在一片新建的別墅前,張寶金告訴記者,一棟180平方米的別墅造價25萬元,賣給村民只要20萬元,剩下5萬元村里補貼。張寶金說:“在村里買別墅的只能算一般戶,一等戶都到尚志市買樓,光尚志市委書記住的樓里,就有7戶元寶村人。”
鄰居鋼鐵村,集體經濟卻“偏軟”。從元寶村出來后,記者提議到一路之隔的鋼鐵村看看。同行的元寶鎮政府工作人員說:“鋼鐵村委會搬家后我也找不著。”電話聯系后,本刊記者見到了鋼鐵村黨支部書記劉煥亮。
劉煥亮說,元寶村河堤都修水泥的,我們村道路還沒有全部硬化。元寶村有辦公樓,我們的辦公點還是租的;元寶村民別墅都不稀罕,我們村有60%的人年收入才2000多元;元寶村招商“選資”,我們村一家像樣企業也沒有。鋼鐵村收入主要靠上級轉移支付,每天晚上看著道北燈火輝煌,道南黑燈瞎火,我心里特別不好受。
元寶村村民劉福義告訴記者,在上世紀80年代,元寶村還不如鋼鐵村。兩個村人口都差不多,按地理位置,鋼鐵村比元寶村離鎮政府、301國道更近。鋼鐵村還比元寶村早一年辦企業,從1985年開始陸續開辦了磚廠等,而當時元寶村還欠外債。
劉煥亮說,當時的鋼鐵村老書記在村集體企業管理和用人上,信不著外人,都用自己家人,結果造成企業因經營管理不善虧損,最后一次性對外承包。企業到了個人手里,都成了盈利企業。
這期間元寶村的集體企業突飛猛進, 而鋼鐵村卻失去了發展的良機。由于沒錢為群眾辦事,鋼鐵村兩委威信也不如以前。劉煥亮說,你讓村民把自家柴火垛整利索點,有人都不愿意去;修路時不但不出錢,還要求路基要比自家的房子低。為做群眾工作挨不少罵,只能忍氣吞聲,有時對群眾說話都不如企業老板好使。由于村里沒錢,干部工資只有上級每年撥的6000多元,還不如外出打工幾個月的收入,有些干部嫌工資低不愿意干。在元寶村,除了上級撥付工資,村里按誤工天數給補貼,干部們起早貪黑上班,村里有事人人往前沖。
張寶金告訴記者,干部在老百姓心里的分量不一樣。我們辦集體經濟,靠誠心、善心、愛心對群眾,不瞎承諾、不騙群眾、公私分明。苦活累活,村支書必須沖在前面。以前春耕時水田壓壩,水里還帶著冰碴,我都是第一個下水干活,隨后你不用說啥,黨員和群眾自然就跟著下水。這就是威信。
發展集體經濟、帶領群眾致富,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要慢慢積累。元寶村也是從小到大逐步發展起來的。摸索辦企業,不等不靠,盡力做到不浪費機會、不浪費錢,“兩個不浪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