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在“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高潮中,毛澤東主席提出:我國農業的高速度發展,必須抓好“土、肥、水、種、密、保、管、工”等八個方面的工作。這八項措施被概括為農業“八字憲法”。
1958年12月9日,毛澤東主席在八屆六中全會上的講話提綱中寫道:“以深耕為中心的水、肥、土、種、密、保、工、管八字憲法的思想確立了”。12月10日,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一九五九年國民經濟計劃的決議》,農業“八字憲法”被寫進了黨的正式文件。
從“八字憲法”提出之后,在長達20年的時間里,“全面貫徹農業‘八字憲法’”,不但是一句非常響亮且十分流行的口號,而且在我國的農業生產作業中得以全面的貫徹和落實。在那段催人奮進的歲月中,“八字憲法”對我國農業的發展產生了既深遠且巨大的影響。
毛澤東所制訂的農業生產發展規劃其目的不只是產量創收,而是通過集約化使中國從農業大國轉變為工業化國家,使農業擺脫小農經濟,60年代開始發展鄉鎮企業就是要用國家投資的基本產業與小型靈活的鄉鎮企業結合發展。如果按這種思路繼續發展下去,中國的鄉鎮企業所創造的品牌就是象日本的“索尼”和“松下”,世界級的消費名牌。而原先國家投資的基本產業就是如日本的“三菱重工”一級的世界級大型工業企業,國家合理的產業結構,農業的最終目的是消滅小農農業,建立大農業戰略。從1958年底的“八字憲法”提出實施,到1975年1月的四屆人大提出“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用了17年時間。在這段時間中,“八字憲法”從理論到實踐都有了較為成熟的發展過程了。在此期間,毛澤東又提出了:“農業生產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這一論斷,把農業發展與工業的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毛澤東的理論和實踐已經告訴我們了,小農農業永遠無法和大型規模農業相互競爭,也永遠無法實行機械化耕作。
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53年畢業于西南農學院,在“八字憲法”進入成長期時,也是他融入學習實踐的階段。他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在“八字憲法”取于發展期時的1973年,雜交水稻實現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在“八字憲法”的推廣到了成熟期時,袁隆平與他的實踐小組在1975年研制成功雜交水稻制種技術,從而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
從80年代開始,“八字憲法”被反“兩個凡是”一起反掉了,代而取之的是“摸著石頭過河”。集體化被肢解了,小農經濟的生產狀態開始恢復了,從樹立小崗村人開始摸石頭,發展到了全國農民摸石頭。農業生產經過10年的順勢增產,發揮完僅有的積極性后,生產力無法提高,實際所得逐步減少,現在的農村年年糧食減產,1997年開始進行糧食進口。世界糧食價格遠遠底于國內糧食價格,在開放市場的前提下,進口的低價高質糧食使小農為主體的農業生產方式正在逐漸被擠垮,小農階層生活日益困苦。到了這個時候石頭摸不下去了,大多數農民就開始進城當農民工了。這個時候的袁隆平是在干什么呢?他不可能去當“農民工”的,他應該是在教室里拭著摸石頭!袁隆平摸了三十年的石頭,可能連河底的石頭是園的還是方的,他都沒有摸準確。
試想如果沒有“八字憲法”還會有現在的袁隆平嗎?如果沒有毛澤東的“八字憲法”在中國還會存在“雜交水稻”嗎?
我們是否需要懷念毛主席?我們是否需要懷念毛主席所制訂的農業生產“八字憲法”?
我們是否還需要繼續跳到河里、海里去摸石頭?我們是否還需要繼續為社會的發展付出沉重的代價呢?
2009.09.02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