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2006年12月7日C版第22頁《將市場經濟“貸”給窮人》一文中提到茅于軾先生在山西省臨縣湍水頭鎮龍水頭村傳播他的市場經濟理念。起初茅先生是將自己的500元錢交給那里的一位老師,讓他以一分的月息將這筆錢向村里有需要的人發放貸款。由此引起該村許多村民紛紛寫信向他要“救濟”,把他當成了“法力無邊的天神”。于是,茅先生于無奈中想到應讓村民如何自救。這位知名的經濟學家開出了藥方:引入市場。
村民們尊敬的“茅老”幫助他們制定了許多新的規則,一點一滴的耐心的教他們理解市場規則。比如外來人員在誰家吃了“招待飯”,每頓要交5元錢。樸實的村民起初不好意思,很難為情,不愿收錢。尊敬的“茅老”于是又勸說他們“付出了勞動,就應該得到報酬”。
茅先生的出發點無疑是好的。茅先生心系貧苦大眾的心情同樣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值得我們尊敬的,值得吾輩學習的。但茅先生開出的藥方則實在不咋的。茅先生開出的這些“市場規則”的藥方在筆者看來無異于是一劑“毒藥”。
比如“招待飯”,樸實的村民不好意思和不愿收錢,很難為情。這實質上就是村民自身的一套規則的外在表達,這種規則也是村莊內生秩序的一部分。正是這種內生的村莊秩序維護了村莊的穩定,促進了村莊內部有效的整合。試想,一個連外來人吃頓飯都不好意思收錢的村民,對村內的人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自然是更不好意思。村民把外來人實質上是當成客人,國人自古以來就是熱情好客的,這是一種優良的民族傳統和美德。村民秉承且實踐著這種優良的民族傳統和美德,在這種傳統的交往關系下,我們看到的是溫情脈脈,看到的是暖祥與和諧,是村莊的靜謐。但是“天才”般的,學識“淵博”的,著名的經濟學家,村民們尊敬的“茅老”,卻是慫恿他們收錢,茅先生心里大概只有錢,也大概只會將什么都量化成錢。村民們不好意思收錢,沒關系,學識“淵博”的“茅老”來教,教他們規則,市場規則。村民內生的規則在這位“天才”看來是落后的,愚蠢的。在這位先生看來,付出了勞動,卻不拿報酬實在是愚不可及,不可思議。
茅先生的規則實質是破壞村民們真正的溫情脈脈的“面紗”,這是好的“面紗”,是我們欲保護之尚恐來不及的“面紗”。而茅先生則硬是要給他們換上一副寒情脈脈的“面紗”,摘掉這副寒情脈脈的“面紗”,讓我們看到的是赤裸裸的金錢關系。這副“面紗”無異于是一副“毒面紗”,村民們戴上這樣的毒面紗,除了毒壞自己的“臉面”,還會毒壞村莊的“臉面”。茅先生開的好藥,好的毒藥!
后來,茅先生要讓“毒素”發散,與城里一幫人等共同出資,與村民合股種植核桃樹?!俺抢锶恕背鲥X,村民出力,收益按約定的比例分成。這在茅先生等人看來,對村民無疑是天大的好事,簡直就是“天上的餡餅”。但是有的村民接到第一筆出資后挪作他用,有的不種或少種了核桃樹,這在茅先生看來是違反了他推崇備至的市場規則,按照茅先生的理論自然就逃不出懲罰,于是茅先生親自“實踐”著他的理論,摘掉進村時“溫情”脈脈的“面紗”,換上一副“寒情”脈脈的“面紗”,堅決要求這些村民進行賠償。看到沒有,是“堅決”要求呢!不是鬧著玩的。這位經濟學家開始來時是“訓人”,訓給村民們市場規則,然后是“折騰人”,折騰出根本不適合在當地種植與生長的核桃樹,最后則是“整人”,整他們賠錢。堅決賠錢。很好。不好。不得了。亂搞。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