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80多年前,中國人民在遭受日本帝國主義悍然侵略的歷史情形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動員下,經過14年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終于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為捍衛中華民族的領土主權完整與根本利益,為奪取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最后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今天,我們認真回顧抗日戰爭的偉大歷史進程,深入分析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原因,系統總結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經驗,對于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進一步弘揚偉大抗戰精神,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國共產黨高舉全民族抗戰的旗幟,成為中國人民奮起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最早宣傳者、動員者和抗擊者
中國共產黨最早發起抗戰號召和組織開展抗日游擊戰爭。1931年日本侵略者發動九一八事變,9月19日中共滿洲省委立即發表《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領滿洲宣言》。20日中共中央發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占領東三省事件宣言》,9月22日、25日、30日和10月12日,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又連續發表決議、宣言、告全國民眾書和指示信等,提出組織東北人民群眾,建立游擊隊,開展游擊戰爭,支援和聯合各抗日組織和軍隊共同抗日。1932年4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發布《對日戰爭宣言》,正式對日宣戰。至1933年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各地游擊隊已經成為東北抗日游擊戰爭的主要力量。至1937年秋,東北抗日聯軍發展到10個軍、1個獨立師,共3萬余人,開辟了東南滿、吉東、北滿三大游擊區,同日偽軍進行大小數千次的戰斗,粉碎敵人上百次“討伐”,殲敵1萬余人,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國東北的殖民統治,牽制了大量侵華日軍,支援、鼓舞和推動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
中國共產黨還積極參與全國早期的其他抗日活動。1932年“一·二八”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通過上海黨組織發動群眾,積極支援第十九路軍將士英勇抗日。1933年5月起,中國共產黨與馮玉祥領導的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積極合作,隊伍發展到10萬余人,曾乘勝收復察哈爾省的全部失地。10月中國共產黨與李濟深等建立的福建人民革命政府簽訂協定聯合抗日。
中國共產黨積極倡導、促成、維護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為團結凝聚全民族抗戰力量的杰出組織者、鼓舞者和堅強政治核心
中國共產黨積極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日本侵略者制造華北事變、民族危機加深的形勢下,中國共產黨以國家和民族大義為重,順應時代要求,適時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1935年10月,中國共產黨在巴黎《救國報》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呼吁全國人民集中一切國力去為抗日而奮斗。12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由北平學聯組織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抗日愛國運動即“一二·九”運動。中共在12月召開的瓦窯堡會議上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得到全國各界的積極響應。
中國共產黨促成了各種形式的抗日統一戰線的建立。首先與東北軍和第十七路軍等實現西北地區抗日力量的聯合,同時努力爭取國民黨當局和地方實力派聯合抗日。到1936年12月前,中國共產黨與10多個省的地方實力派之間初步建立了聯系,為形成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全民族抗戰局面的到來創造了條件。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而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關鍵,促成了中共中央逼蔣抗日方針的實現,為國共第二次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國共產黨主導建立了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7年日本侵略者發動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后,7月8日中國共產黨立即向全國發出通電,指出只有實行全民族抗戰,才是中國的出路,號召全國人民、軍隊和政府團結起來,筑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本侵略。經過中國共產黨堅持不懈地努力,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談話,指出團結御侮的必要。以宣言和談話發表為標志,國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中國共產黨始終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全國抗戰的戰略防御階段,國共兩黨及其領導的軍隊,在合作抗日的旗幟下協同作戰,對日軍進行了有效的抗擊,使日軍實力受到較大損耗。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國內外形勢發生變化,由于日本對國民黨采取政治誘降手段,加之英美對日本又實行“綏靖”政策,還由于國民黨對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力量發展壯大的敵視和畏懼,中國抗日局面有逆轉的危險。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地堅持抗戰、反對妥協,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打退國民黨頑固派三次反共高潮,維護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為引導全民族抗戰走向勝利的旗幟和堅強的政治核心。
中國共產黨領導開辟了廣大敵后戰場和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據地,黨領導的人民武裝逐步成為整個抗戰的有生力量、中堅力量和主力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在戰略防御階段配合正面戰場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當時,以國民黨軍隊為主體的正面戰場,組織了一系列戰役,特別是全國抗戰初期的淞滬、忻口、徐州、武漢等會戰和戰役,給日軍以重創。而八路軍、新四軍則在所屬的各個戰區分別參加了防御作戰。同時,他們深入敵后,發動群眾,廣泛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民主根據地,逐步開辟和擴大敵后戰場。從1937年9月到1938年10月,八路軍、新四軍同日偽軍作戰1600余次,斃傷俘敵5.4萬余人,八路軍發展到15.6萬余人,新四軍發展到2.5萬人,敵后抗日根據地(包括游擊區)總人口達5000萬以上。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是相持階段的主戰場。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戰爭普遍展開,抗日民主根據地不斷鞏固和擴大,從陜甘寧邊區發展到華北、華中、華南的廣大地區。在戰略上造成對日軍重點占領的城市和交通線的反包圍態勢,形成犬牙交錯的戰爭形態。八路軍發動的百團大戰,作戰1824次,打死打傷日偽軍2.58萬人,俘虜1.8萬余人,破壞鐵路474公里、公路1500公里,橋梁、隧洞和火車站260多處,導致日軍賴以運輸兵力和物資的華北主要交通線癱瘓,迫使日軍將兵力轉向后方,遲滯了日軍南下的步伐。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軍民創造了多種武裝斗爭的形式,比如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破襲戰、圍困戰、鐵道游擊戰、水上游擊戰等,充分發揮了人民戰爭的威力,有效打擊了敵人。從抗戰全局來看,敵后戰場的發展壯大,抗擊著約60%的侵華日軍和95%的偽軍,逐漸成為主戰場,減輕了國民黨正面戰場的壓力,成為促使國民黨抗戰到底的重要因素,為贏得全國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是全民族抗戰的中堅力量。在戰略相持階段,特別是從1941年起,日軍將進攻的重點轉向敵后抗日根據地,調動其侵華兵力的70%對我實施“掃蕩”和“清鄉”,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1942年,日軍在華北、華中有55萬余人,其中用于鞏固占領區的約33.2萬人。在這個時期,根據地生產遭到嚴重破壞,財政經濟情況極端困難。到1942年,八路軍、新四軍由50萬人減少到約40萬人;抗日根據地面積縮小,總人口由1億減少到5000萬以下。面對嚴重的困境,中國共產黨不屈不撓,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克服困難共渡難關。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承擔了對日全面反攻的主要任務。從1943年起,敵后戰場逐步扭轉困難局面后,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在一些地區開展了對日偽軍的攻勢作戰。1944年開始局部反攻,共作戰2萬多次,殲滅日偽軍近20萬人,解放人口1700多萬。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發展的形勢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于1945年8月開始全面反攻。由于日軍占領的大部分城鎮、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區已處在解放區包圍之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實際上承擔起對日軍全面反攻的主要任務。1945年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聲明,各解放區立即組織反攻大軍,陸續發起猛烈的全面反攻。從8月9日至年底,共殲滅日偽軍近40萬人,收復縣以上城市250余座。
中國共產黨制定并實施了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戰略總方針,成為抗日戰爭正確戰略的提出者、指導者和引領者
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全面的抗戰路線。全面抗戰一開始,中國共產黨就號召全國人民總動員,主張開放民主,改善民生,廣泛發動群眾、武裝群眾,實行全體人民參加戰爭、支援戰爭的全面抗戰路線。中國共產黨認為,只有實行這樣的路線,才能引導中國抗戰取得最后勝利,并使這個勝利成為人民的勝利。1937年7月23日,毛澤東發表《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一文,指出在堅決抗戰的方針下,必須實行全國軍隊和人民的總動員以及革新政治等一整套辦法。中共于8月召開的洛川會議,討論制定了動員全國軍民開展民族解放戰爭,實行全面持久抗戰的方針,并提出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黨的全面抗戰路線把實行全民族抗戰與爭取人民民主、改善人民生活結合起來,把反對外敵入侵與推進社會進步統一起來,正確處理了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的關系,指明了堅持長期抗戰爭取最后勝利的具體道路,為中國人民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中國共產黨提出了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這個總方針的提出,為黨領導下的廣大抗日軍民提供了戰勝敵人的科學思想和正確方法。早在1935年12月毛澤東就指出,要打倒敵人必須準備作持久戰。1938年5月,毛澤東撰寫了《論持久戰》,有力駁斥了“亡國論”和“速勝論”,深刻分析了國內外形勢,系統總結了歷史經驗,明確指出持久戰是抗日戰爭的總的戰略方針,中國持久的抗戰將經過戰略防御、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最后的勝利是中國的。持久戰總的戰略方針從思想上武裝了全黨、全軍和廣大人民,也在國民黨內產生積極影響,極大地鼓舞和堅定了廣大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和決心。
中國共產黨提出了游擊戰的戰略理論及一系列戰略戰術。1937年8月1日,張聞天、毛澤東致電周恩來等,指出紅軍的作戰原則,是在整個戰略方針下執行獨立自主的分散作戰的游擊戰爭。黨在洛川會議上通過了在敵人后方放手發動群眾,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配合正面戰場,開辟敵后戰場,建立抗日根據地的行動方針。1938年5月,毛澤東在《論持久戰》、《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中,都強調了抗日戰爭全過程中游擊戰爭的重要戰略地位。實踐證明,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在抗日戰爭中充分發揮了人民軍隊的政治優勢和軍事優勢,是特定條件下最好的作戰形式,是黨領導下人民武裝力量戰勝敵人的一個重要歷史經驗。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共赴國難,為抗日戰爭的勝利盡了最大努力、付出了最大犧牲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在抗戰中取得了輝煌戰果。全面抗戰一開始,八路軍115師取得平型關大捷,殲滅日軍1000余人,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有力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信心。整個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在華北、華中建立了遼闊的抗日民主根據地;從東北、華南,一直到海南島,建立了廣闊的抗日游擊根據地。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人民抗日游擊隊對敵作戰12.5萬余次,消滅日偽軍171.4萬人,其中日軍52.7萬余人,繳獲各種槍支69萬余支,各種炮1800余門。由于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積極抗日,黨的組織和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得到空前發展,抗日根據地不斷擴大。到抗戰勝利時,共產黨員發展到120多萬人,人民軍隊發展到約132萬人,民兵發展到260余萬人,黨領導建立的抗日根據地擴大到19塊,面積達到近100萬平方公里,人口近1億。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付出了巨大犧牲。從白山黑水到長城內外,從大江南北到珠江兩岸,中國共產黨人沖鋒在前,同人民一起流血犧牲,譜寫了一曲曲英雄的壯歌。以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等為代表的眾多優秀共產黨人,以八路軍的“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的“劉老莊連”、東北抗聯的八位女戰士等為代表的共產黨領導下的英雄群體,為抗戰勝利作出了偉大貢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以高度的獻身精神堅持抗戰,為奪取最后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鑄就了偉大的抗戰精神。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中國共產黨人以最富于犧牲精神的愛國主義、不怕流血犧牲的模范行動,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奪取抗戰勝利的民族先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回顧和重溫歷史,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偉大的抗日戰爭并最終取得勝利,洗刷了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以來的百年恥辱,中國人民在全民族的抗戰中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這是歷史的事實,也是歷史的結論。歷史告訴我們,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命運所系,前途所在。今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一定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勝利成果,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不忘歷史,不辱使命,大力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不斷以新的更大勝利告慰曾為之奮斗過的英烈們的忠魂!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