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自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作為自己奮斗的目標。社會主義事業,本身就是一個集體共同奮斗走向幸福的事業,離不開高尚的集體主義精神。在民主主義革命中,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進入社會主義革命階段后,如何教育農民,克服農民的弱點,是直接關系到革命能不能進行到底的根本問題。毛主席早就看到:“我們感覺無產階級思想領導的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邊界各縣的黨,幾乎完全是農民成分的黨,若不給以無產階級的思想領導,其趨向是會要錯誤的。” 毛主席的農民教育思想,特別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非常重視用高尚的精神來武裝農民。
人生在世,第一要緊的是做人問題。所謂做人問題,首要的就是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他人、與社會、與集體的關系問題。對于這一問題,有的以“人不為己天地誅”為信條,完全以個人為中心,只要社會、集體、他人為“我”服務,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有的則能夠做到“他人第一”,處處為別人著想,把社會、集體的利益擺在個人利益之上。這就是高尚的集體主義與狹隘的個人主義的區別。前面說到,中國農民的特點是樸實善良,能吃苦耐勞;但又目光短淺,自私迷信,缺乏合作精神。用什么精神來引導農民,無疑是一個事關國運的大問題。
毛主席在《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中指出:“中國的情況是:由于人口眾多、已耕的土地不足(全國平均每人只有三畝田地,南方各省很多地方每人只有一畝田或只有幾分田),時有災荒(每年都有大批的農田,受到各種不同程度的水、旱、風、霜、雹、蟲的災害)和經營方法落后,以致廣大農民的生活,雖然在土地改革以后,比較以前有所改善,或者大為改善,但是他們中間的許多人仍然有困難,許多人仍然不富裕,富裕的農民只占比較的少數,因此大多數農民有一種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積極性。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建設和它的成就,正在日益促進他們的這種積極性。對于他們說來,除了社會主義,再無別的出路。這種狀況的農民,占全國農村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這就是說,全國大多數農民,為了擺脫貧困,改善生活,為了抵御災荒,只有聯合起來,向社會主義大道前進,才能達到目的。這種感覺,已經在廣大的貧農和非富裕的農民中間迅速地發展起來。”在組織農民走集體道路的同時,始終堅持用集體主義精神武裝農民,培育出一大批具有社會主義覺悟,富有集體主義精神的新一代農民。
在這里,特別想提到當年八大樣板戲之一的《龍江頌》。《龍江頌》講述的是:1963年春,東南沿海某地遇到特大干旱。龍江大隊黨支部書記江水英到縣里開會回來,向社員們傳達了縣委的指示,介紹了旱區的災情。縣委決定在龍江大隊堤外堵江抗旱。九龍江地勢低,旱區地勢高,如果筑起攔江大壩,擋住上游水流,逼江水改道,就可以把水送到旱區。而這樣一來,龍江大隊不僅損失300畝高產田,還要放棄一窯磚的副業收入,展現了舍小家、顧大家,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龍江精神”。這部以抗旱“讓水”,歌頌共產主義風格為主線的戲一出臺,便在廣大觀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龍江精神”一時成為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
現在我們知道,這出戲不是像現在某些電視劇那樣胡編亂造憑空虛構出來的,而是有實打實的原型人物和真實事件。當年親歷那段歷史的鄭厚根老人今年79歲,50年前擔任龍海縣委秘書室的秘書助理。他見證了龍海大地上那場撼天動地抗旱斗爭的全過程。據他回憶:“1963年,干旱。當時鄭流涎擔任洋西村大隊大隊長,他帶領100多個社員,駕著20只船在洋西村進水口西溪筑起攔江大壩,逼江水改道,把水送到旱區。不料當晚,大壩出現塌方,這時,鄭流涎想到了用村磚窯廠的柴草來堵住大壩的缺口。于是在做通群眾工作后,迅速搶修大壩。”那年,洋西村放棄一窯磚的副業收入,淹掉該村1300畝低水田,堵江截流,及時灌溉下游10萬畝高產良田。
堵江,一年的收成就要淹沒在水里,當時群眾很是不理解。鄭流涎給村民們做思想工作:“小局要服從大局,要相信政府是不會虧待我們的。”鄭流涎還給村民們舉例說:“1946年洋西村出現旱災,全村有48戶人家當了乞丐,甚至有人活活餓死。1960年遇到‘6·9’特大洪災,汪洋大海包圍整個村子,是毛主席派飛機來給咱們扔饅頭和餅干。”在鄭流涎的努力下,村民們解開了心中的疑慮,決定舍小家保大家。1963年2月14日,洋西村迎來1萬多名堵江截流勞動大軍,鄭流涎開始負責組編民工,為堵江提供后勤保障。洋西村像迎接遠道而來的親人一樣,把學校、祠堂打掃得干干凈凈,拿出燒火用的稻草鋪床;有的村民甚至把自己的住房讓出來,讓民工住。而鄭流涎一家人,都擠在小廚房里,把兩間房騰出來讓民工住。一場萬人堵江的戰斗開始了。當水位逐漸提高時,堤壩突然崩潰。堵缺口需要大量茅草,鄭流涎又發動群眾獻出燒磚用的茅草,并組織勞動力上山割草,調集船只,支援堵江。一個星期后,堵江截流成功,而鄭流涎也累得說不出話……
《龍江頌》是用高尚精神武裝中國農民,體現新時代農民高風亮節的一個典范。如今,雖然江水英的原型鄭流涎在兩年前已經過世了,但“龍江精神”留了下來并一定會流傳下去,成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偉大事業永恒的寶貴財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