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初期美國對外隱蔽心理戰的考察
史澎海 楊艷琪
摘要:冷戰初期,杜魯門政府將隱蔽心理戰視為遏制蘇聯共產主義擴張的重要手段之一,先后出臺了NSC4/A、NSCl0/2、NSC59/1、NSCI0/5等文件,確立了國家對外隱蔽心理戰略的基本框架。艾森豪威爾執政后,又出臺了NSC5412/1和NSC5412/2號系列文件,擴大了國家對外隱蔽心理戰略的范圍,強調了對外隱蔽心理戰在實現國家對外政策目標中的重要性,從而進一步完善了國家對外隱蔽心理戰略。由近年解密的美國政府文件材料可管窺冷戰初期美國對外隱蔽心理戰略的形成與發展,考察美國對外隱蔽心理戰實施過程和效果,揭示美國對外隱蔽心理戰的陰險性和破壞性。
21世紀初期,國際冷戰史研究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一些過去涉獵較少的領域開始引起國內外學者的極大興趣,冷戰初期美國對外隱蔽心理戰便是其中之一。這主要是因為有關冷戰初期美國對外隱蔽心理戰的檔案文件逐步開放和進一步解密,使得學術界在第一手材料的獲取上更加便利,從而激發了國內外學者對該課題研究的濃厚興趣。
隱蔽心理戰(Covert Psychological Warfare)是冷戰初期美國對歐洲國家、蘇東國家、中國以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實施遏制的主要戰略之一,由于其陰險性和破壞性而受到美國決策者的推崇和社會主義國家的強烈譴責。對冷戰初期美國對外隱蔽行動這一學術問題的研究,國內外學術界近年來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是對于美國對外隱蔽心理戰方面的研究,由于第一手資料的限制,涉獵相對較少,研究成果面世不多。
本文將依據近幾年解密的美國政府的檔案文件就冷戰初期杜魯門政府和艾森豪威爾政府對外隱蔽心理戰略的形成與發展及其對意大利和蘇東國家采取的隱蔽心理戰行動進行考察,以揭示美國對外心理戰手段的多樣性以及冷戰斗爭的復雜性和嚴酷性,從而進一步深化國際冷戰史的研究。
一、美國對外隱蔽心理戰略的形成與發展
二戰的硝煙尚未散盡,美蘇就因為意識形態的對立、社會制度的不同、國家戰略構想的迥異以及戰后勢力范圍的爭奪而分道揚鑣,雙方相互挑釁,制造事端,危機接連爆發,戰時的同盟關系頃刻土崩瓦解。1947年初,杜魯門在美國從英國手中接管希臘和土耳其時露骨的反共產主義的表白以及承諾維護自由世界和平的“杜魯門主義”的拋出,終于引發了美蘇之間的全面冷戰。美蘇冷戰從歐洲開始迅速向全球各個角落蔓延,雙方各顯神通,妙計迭出,冷戰不斷升級,新的世界大戰一觸即發。為了掌握冷戰的主動并最終贏得冷戰的勝利,杜魯門政府開始尋求戰爭、外交、談判等公開手段以外的其他手段來遏制蘇聯共產主義的擴張和滲透,“隱蔽心理戰”這一新的戰略成為杜魯門政府的主要戰略之一。
二戰結束后的近兩年時間里,由于杜魯門政府熱衷于建立威爾遜式的理想的國際關系,美國對外心理戰行動基本處于停頓或無意義狀態,與此同時,孤立主義似乎又重新占據了美國民眾的心靈。但是,戰后國際形勢的風云突變,使得美國決策者們不得不重新考慮對外心理戰在實現國家對外政策中的重要作用。早在1947年1月7日,國務院-陸軍部-海軍部協調委員會( SANACC)下屬的特別計劃委員會就向杜魯門總統提交了一份題為《心理戰》的報告,編號為SANACC304/11,建議杜魯門政府“在當前的形勢下必須使用一切可能的心理戰手段來實現未來的國家戰略目標”。該報告先后經過部際協調委員會和國家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的修改,最后形成了兩份文件:一份文件題為《國家安全委員會關于協調對外信息宣傳的報告》,編號為NSC4,定為“秘密級別”文件;另一份文件題為《執行秘書長關于心理戰給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備忘錄》,附《給中央情報局局長的指令》草案,編號為NSC4/A,定為“絕密級別”文件。12月17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召開第四次會議,對《指令》草案進行了討論和修改,最終批準了這兩份文件。NSC4號文件是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出臺的第一份在全球范圍內對蘇聯及其勢力范圍開展信息宣傳戰和心理戰的文件。NSC4/A號文件提出“為了世界和平與美國的國家安全,決定采取對外隱蔽心理戰以補充美國政府的對外信息宣傳的不足”以及“中央情報局局長可以使用本部門的經費開展并指導國家對外隱蔽心理戰行動,以反擊蘇聯及其支持的威脅世界和平和安全或旨在詆毀、敗壞美國努力促進的世界和平安全事業的活動”。根據NSC4/A號文件,美國中央情報局在其特別行動辦公室設立了一個“專門程序小組”(SPG),專門負責國家對外隱蔽心理戰行動計劃和項目的制定與實施工作。
1948年5月4日,擔任國務院政策設計室主任的喬治•凱南向國家安全委員會提交了一份政策設計室經過三個多月時間研究完成的報告《開展有組織的政治戰》。所謂政治戰,從廣義上說,就是一個國家運用除戰爭以外的一切其他手段來實現國家的戰略目標。這些手段包括公開的和隱蔽的兩種。公開的手段包括政治結盟、經濟援助、經濟制裁、貿易禁運、公開宣傳等。隱蔽的手段包括秘密支持他國反對派、隱蔽心理戰、顛覆活動等。5月12日,國家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根據凱南的報告起草了一份題為《國家安全委員會報告草案》的文件,該文件編號為NSCIO。經過一個多月的討論和修改,國家安全委員會于6月17日召開的第十三次會議上通過了《國家安全委員會關于特別項目署的指令》,翌日下發給中央情報局具體執行,該文件編號為NSC10/2。
1949年12月25日,國務院向國家安全委員會提交了一份題為《對外信息宣傳項目和心理戰計劃》的文件,編號為NSC59。在討論該文件時,國防部明確指出,國家心理戰計劃必須和軍事計劃協調一致,同時必須接受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指導。國家安全委員會接受了國防部提出的修改意見;對文件進行了進一步的修改。1950年3月9日,杜魯門總統簽署批準了這份文件,并作為NSC59/1號文件下發給各有關部門執行。NSC59/1號文件規定:心理戰主要由國務院負責直到戰爭真正爆發前夕,同時設想由一個組織來專門負責國家公開的和隱蔽的對外心理戰行動。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杜魯門政府深感恐慌,認為這是蘇聯集團發動新的世界大戰的前兆,因此,除了在全球加強軍事部署外,還加緊進行針對蘇聯、東歐國家和中國的心理戰行動的策劃工作。7月20日,國家安全委員會出臺了一份題為《國家心理戰計劃》的文件,編號為NSC74。該文件歸納了NSC10/2號文件和NSC59/1號文件內容,更為詳盡地提出了美國對外心理戰的整體計劃,其中特別強調了對外隱蔽心理戰的重要作用。9月21日,國家安全委員會批準了NSC68/1號文件,其中為未來五年(1951-1955年)的國家對外心理戰行動撥款7﹒55億美元,計劃在93個國家和地區采取心理戰行動。1951年1月23日,杜魯門總統簽署了題為《隱蔽行動的范圍與步驟》的NSCI0/5號文件,作為對NSC10/2號文件的補充。該文件最大的特點就是特別強調了要通過對外隱蔽心理戰來挑撥蘇聯與東歐國家以及中國之間的關系,進而瓦解中蘇同盟。NSCIO號系列文件和其他文件構成了杜魯門政府對外隱蔽心理戰略的基本框架,標志著美國對外隱蔽心理戰略的初步形成。
1953年1月20日,共和黨人艾森豪威爾宣誓就任美國新一屆總統,結束了民主黨長達20年對白宮的統治。此時的美蘇冷戰正酣,朝鮮戰爭也呈膠著狀態,而美國,國內的麥卡錫主義日益喧囂塵上,不斷指責政府在反擊共產主義方面的無所作為。上臺伊始,艾森豪威爾政府就提出了“新面貌”戰略,試圖加強對蘇聯、東歐、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的進攻力度。他繼承了杜魯門政府的對外隱蔽心理戰略,并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發展。1954年3月15日,艾森豪威爾總統簽署了本屆政府的第一份關于隱蔽行動的文件《國家安全委員會關于隱蔽行動的指令》)(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Directive on Covert Operations),即NSC5412號文件[12],這份文件取代了杜魯門政府時期的NSCIO號系列文件。1955年3月12日,艾森豪威爾總統又簽署了NSC5412/1號文件《國家安全委員會關于隱蔽行動的指令》,并以該指令取代了NSC5412號文件,同時設立了一個級別更高的機構“計劃協調組”(PCG)來具體負責制定有關隱蔽行動計劃、審查對外隱蔽心理戰計劃和項目以及其他的相關計劃和項目。12月28日,艾森豪威爾總統再次簽署了新的《國家安全委員會關于隱蔽行動的指令》來取代NSC5412/1號文件,該文件編號為NSC5412/2。文件撤銷了計劃協調組(PCG),設立了一個由總統、國務卿和國防部長各自指定的級別在部長助理以上的代表組成的“NSC5412/2特別小組”(The NSC 5412/2 Special Group),專門負責批準國家對外隱蔽心理戰計劃和項目以及協調國務院、國防部和中央情報局有效實施國家對外隱蔽心理戰計劃和項目。
與杜魯門政府制訂的國家對外隱蔽心理戰略相比,艾森豪威爾政府進一步發展了這一新興戰略,使其涉及的范圍更廣、內容更豐富、可行性更強。歸納起來有以下三點:
第一,艾森豪威爾政府把對外隱蔽心理戰的矛頭不僅指向蘇聯及東歐國家,而且也指向了中國等所有社會主義國家。
第二,艾森豪威爾政府的對外隱蔽心理戰略內容更加豐富,它不僅要給國際共產主義制造困難,破壞蘇聯和中國以及他們和衛星國之間的關系,使蘇聯、中國及其衛星國對國內的控制復雜化;詆毀國際共產主義的威信和意識形態,削弱各國共產黨及其支持者的力量;阻止那些容易接受共產主義控制的黨派或團體在一個自由世界國家獲得統治權,削弱國際共產主義對世界任何地區的控制;而且要增強自由世界國家和人民對美國的向心力,增強這些國家和人民抵抗國際共產主義的能力和意志。
第三,為了更有效的實施國家對外隱蔽心理戰略計劃和項目,艾森豪威爾政府先后設立了“計劃協調組”(PCG)和“NSC5412/2特別小組”來協調實施對外隱蔽心理戰計劃和項目的各部門之間的關系,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國家對外隱蔽心理戰行動的有效性。
這樣,美國對外隱蔽心理戰略就完成了從杜魯門政府的發端到艾森豪威爾政府最終形成的歷程,并最終成為了美國政府實現其對外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
二、美國對外隱蔽心理戰行動
從杜魯門政府開始到艾森豪威爾政府下臺的十幾年時間里,美國先后對意大利、蘇東國家、西歐國家、日本、東南亞國家、中東國家、中國等國家和地區采取了隱蔽心理戰行動,有力地推動了美國在這些國家和地區政策目標的實現。下面我們以杜魯門政府對意大利和艾森豪威爾政府對蘇東國家采取的隱蔽心理戰行動為例進行考察,以揭示這一戰略的陰險性和破壞性。
(一)杜魯門政府對意大利的隱蔽心理戰行動
戰后,共產黨勢力在意大利得到了迅猛的發展。1948年2月21日美國駐意大利大使鄧恩(Dunn)在發給美國國務卿馬歇爾的電報中指出,“在1946年6月的選舉中意大利共產黨大約有200萬黨員,社會黨大約有6萬黨員;而到了今天,意大利共產黨和社會黨的黨員分別達到了233萬和79萬。”意大利共產黨成為西歐國家共產黨力量最強大的一支。
冷戰初期,歐洲成為了美蘇爭奪的焦點,杜魯門主義針對的核心地帶就是歐洲。杜魯門政府在冷戰初期迅速確立了“聯合西歐各國,共同抵御蘇聯共產主義向西擴張的歐洲戰略。戰后迅速壯大的意大利共產黨日益引起了杜魯門政府的高度警覺。為此,在意大利建立一個親美的非共產黨政府成為了杜魯門政府對意政策的既定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先后出臺了針對意大利的NSC1號系列文件。1948年4月18日,意大利將舉行戰后第一次議會選舉,杜魯門政府把這次選舉視為共產主義和民主力量之間的一場較量。根據NSC1號系列文件的有關條款,杜魯門政府在加大對以基督教民主黨為首的意大利現政府的軍事、經濟援助的同時,還加緊策劃對意大利的隱蔽心理戰行動。
美國中央情報局根據政府的授意鼓動國內出版大量反共書籍、報刊、傳單、小冊子等在全國各地散發,同時“制造大量假情報,包括偽造意大利共產黨當選后對意大利的計劃書、書信等”,大肆宣揚蘇軍在德國占領區的搶劫、強奸以及共產黨在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的野蠻奪權和獨裁統治。另外,中央情報局還煽動600萬美籍意大利人和影響力巨大的羅馬天主教會的教士掀起大規模的針對意大利的“書信運動”(Letters of Campaign)。在l948年初的幾個月時間里,成千上萬的美籍意大利人在美國各地涌向郵局,向他們在意大利的親朋好友郵寄信件,要他們了解投票給共產黨的危險性和美國生活方式的優越性。國內的意大利文報紙甚至刊登了各類書信的范本,供人們直接剪下來簽上名后寄出去。有些地區甚至動用飛機將意大利人聚集的城市的書信直接空運到意大利。羅馬天主教會的教士們在做完彌撒后也直接向意大利籍的美國人分發事先印好的信件。美國一些電臺甚至免費為那些希望用錄音唱片來代替書信的人提供服務。據《紐約時報》報道:“在過去幾天里,寄往意大利的航空信件成倍增加,截止到4月,一個星期有超過100多萬份的信件通過紐約的郵局寄往意大利。”與此同時,中央情報局還秘密資助了意大利現政府100萬美元的競選經費。
在杜魯門政府隱蔽心理戰行動的幫助下,基督教民主黨在大選中以47.9%的選票擊敗了強大的意大利共產黨和左派陣營,杜魯門政府的對外隱蔽心理戰在意大利首戰告捷。獲勝的意大利基督教民主黨成立了親美的極右政府,同時參與了馬歇爾計劃,加入了北約,成為了西方陣營中的重要一員。
(二)艾森豪威爾政府對蘇聯衛星國的隱蔽心理戰行動
艾森豪威爾上臺后,根據國際局勢提出了“新面貌”戰略,在落實“大規模報復”政策的同時,強調隱蔽心理戰在反擊蘇聯共產主義擴張中的重要作用。為此,艾森豪威爾在總結杜魯門政府對外隱蔽心理戰略得與失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國家對外隱蔽心理戰略,撤銷了負責國家對外公開和隱蔽心理戰行動的心理戰略委員會(PSB),成立了行動協調委員會(OCB)來加緊實施針對社會主義陣營的隱蔽心理戰行動計劃和項目。
艾森豪威爾上臺不久,斯大林去世。斯大林的繼任者發出了和平倡議,強調在更廣泛的意義上與西方和平共處。1953年3月15日,新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馬林可夫在蘇共第四次會議上宣布:所有現存的國際爭端能夠并應該在互相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和平方式來解決。之后,他又提出愿促成朝鮮停戰談判的重新開啟,同時建議就核武器問題展開與美國的談判。8月底,馬林可夫在宣布蘇聯成功試爆第一顆氫彈后,闡述了在核戰爭條件下和平共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面對蘇聯政府咄咄逼人的“和平攻勢”(Peace Offensive),艾森豪威爾政府認為這是蘇聯政府發起的一場心理戰攻勢,其后果不堪設想。為了反擊蘇聯的心理戰攻勢,艾森豪威爾政府迅速作出了強硬的反應。首先整合了美國政府的對外宣傳機構,成立了“美國新聞署”(USIA);其次保留了杜魯門政府時期建立的心理戰略委員會,同時任命心理戰大師C.D.杰克遜擔任總統心理戰特別顧問來加強戰略委員會的工作。
1953年夏,民主德國、捷克斯洛伐克、波蘭、阿爾巴尼亞等蘇聯衛星國爆發了以工人和農民為主要參與者的騷亂,抗議政府食物供應的嚴重不足。心理戰略委員會認為“發生在東歐的騷亂提供了美國采取行動來推回蘇聯在東歐勢力的最佳時機”,遂于1953年6月22日在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授意下策劃制定了針對蘇聯衛星國的隱蔽心理戰計劃《美國利用蘇聯衛星國不穩定局勢的心理戰計劃》(Interim Psychological Strategy Plan for Exploitation of the Unrest in Satellite Europe),編號為PSB D-45。6月29日,國家安全委員會批準了這一計劃。7月8日,心理戰略委員會在執行主席摩根(Morgan)的主持下研究實施PSB D-45計劃的具體方案,最后采納了副國務卿洛韋特(Lovett)提出的方案:通過私人慈善組織以食品援助民主德國、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等蘇聯衛星國,同時動用各種宣傳工具揭露蘇聯政府對這些國家的控制和盤剝,抨擊這些衛星國共產黨政府的無能和草菅人命,鼓勵這些國家的民眾逃往西方自由世界。
1.實施對蘇聯衛星國的“食品援助計劃”(Food Aid Plan)
盡管負責國家對外心理戰的C.D.杰克遜一再強調實施PSB D-45計劃的重要性,但是從解密的文件(Document No.76)中不難發現,美國政府并沒有大規模地采取公開的食品援助行動,而是由中央情報局通過隱蔽行動來實施食品援助計劃。在民主德國騷亂愈演愈烈之時,中央情報局通過一家私人電臺廣播了一個“特別信息”(special message),呼吁民主德國警察“投奔到自由世界一邊,自由世界熱烈歡迎他們的到來”。艾森豪威爾政府開始商討是否提請聯合國大會討論蘇聯軍事壓迫東歐民眾之問題,英、法對美國的舉動持反對態度。美國政府提出的的“自愿和平隊”( Volunteer Freedom Corps)計劃也隨即流產。
負責協調工作的心理戰略委員會認為,食品援助工作應從捷克斯洛伐克入手,先解決地處歐洲心臟地帶、靠近西方國家的捷克斯洛伐克的食品緊缺問題。1953年7月13日,中央情報局秘密資助的“創建自由歐洲國家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for a Free Europe)向捷克斯洛伐克率先發動了一個規模宏大的熱氣球心理戰攻勢,大約6 512個巨大的熱氣球攜帶大約12 000 000份傳單和大量的食品袋越境進入捷克斯洛伐克,這些傳單上印著民主德國民眾抗議蘇聯的口號和焚毀蘇聯宣傳標語的照片。中央情報局資助和操縱的“自由捷克之聲”(Voice of Free Czechoslovakia)和“自由歐洲電臺”(Radio Free Europe)也極力配合這次行動,不分晝夜地對捷克斯洛伐克進行廣播。
從解密的美國政府檔案文件來看,在對蘇聯衛星國所采取的食品援助計劃中,真正付諸實際并取得效果的只有心理戰略委員會7月8日批準的對民主德國的食品援助計劃。心理戰略委員會認為,應當緊緊抓住民主德國食品短缺的這一良機,將食品援助計劃和政治一心理目標緊密地結合起來。心理戰略委員會同時認為,無償向民主德國提供食品可以暫時緩解當前的危機,卻無法改變日益惡化的民主德國的經濟狀況,只有采取隱蔽心理戰行動引導民主德國脫離蘇聯,回到西方的懷抱才是最終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心理戰略委員會的協調下,中央情報局通過私人組織、教會、慈善組織用熱氣球將大批的食品和傳單運送到民主德國境內的饑民手中,使他們感受到了來自西方自由世界的關懷和溫暖,認清了蘇聯對民主德國統治帶來的災難。為了使食品援助計劃產生更大的心理效應,心理戰略委員會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將援助食品直接交由蘇聯政府來發放給民主德國境內的饑民。7月10日,華盛頓和波恩秘密達成協議,同意向民主德國提供15 000 000美元的食品援助。克里姆林宮的拒絕并沒有讓艾森豪威爾政府感到驚訝,盡管如此,被稱為“艾森豪威爾包裹”(Eisenhower Package)的食品被源源不斷地運送到西德,由西德政府負責分發給西柏林的私人組織、教會、慈善機構,這些機構最終將食品包裹送到民主德國境內的饑民手中。
食品援助計劃在民主德國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中央情報局估計,前來領取“艾森豪威爾包裹”的人數達到了103 743人,超出了最初的預計,共計有5 500 000個食品包裹被領走。
正如艾森豪威爾政府所期望的那樣,食品援助計劃極大地激發了民主德國及其他蘇聯衛星國民眾反抗蘇聯壓迫的熱情,反蘇游行示威一浪高過一浪。焦頭爛額的蘇聯當局被迫放松了對東歐民眾的控制,蘇聯在歐洲的擴張和滲透也日趨緩慢。
2.實施對東歐難民的“重新安置計劃”(Refugees Resettlement Plan)
民主德國、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等蘇聯衛星國爆發騷亂后,大批難民越過邊境進入西德、西奧地利、希臘等國。到1953年初,逃到西方國家的人數已經達到10 000人之多。為了重新安置這些難民,中央情報局秘密資助私人組織、教會、慈善機構設立難民收容所,向難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使難民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產生好感,對蘇聯產生更大的反感。
心理戰略委員會協助中央情報局在布魯塞爾成立了“歐洲移民臨時委員會”(Provisional Commit-tee for the Movement of Migrants from Europe)來負責安置涌入西歐的115 000名難民。同時,“國際難民組織”(the International Refugee Organization)提供了15只船舶供安置移民之用。到1953年底,大約有12 000名難民被接納進入西歐國家當地經濟體系。這些難民一般都具有高等技能,語言基本功扎實,并且有在西歐國家的親屬擔保。其他難民則在通過技術培訓和洗腦后進入當地經濟體系。
在美國國內,中央情報局秘密鼓動私人組織向蘇聯衛星國難民捐贈安置費,每年可達數百萬美元。這些私人組織主要是猶太教、天主教以及其他宗教組織。據統計,1953年,美國私人組織總計捐贈了大約550萬美元,安置了8 000多名來自蘇聯衛星國的難民。美國政府根據1950年通過的《安置法》和1951年的《安置法修訂案》中的有關條款,授權美國陸軍部安排12 500名未婚青年難民應征人伍。國會撥款一億美元用于難民重新安置工作。中央情報局使用部分撥款裝備和培訓難民,組成了一支難民武裝,并將其納入北約部隊以備后用。
為了在“鐵幕”后開展隱蔽行動,中央情報局從難民中精心挑選合適人員,利用部分撥款裝備和培訓他們,使他們掌握游擊戰技巧、潛伏技巧、發報技巧、宣傳技巧等,然后指使他們潛回母國在“鐵幕”后開展形式多樣的隱蔽行動,以便能夠與中央情報局里應外合,挑撥蘇聯與衛星國之間的關系,瓦解他們之間的同盟,最終瓦解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與此同時,中央情報局利用“自由捷克之聲”、“自由歐洲電臺”及其他宣傳工具開展對蘇聯衛星國的“黑色”宣傳。這些廣播電臺每天24小時利用短波、中波波段向蘇聯及其衛星國播放中央情報局編造的各種假新聞、假消息、假故事來鼓動衛星國民眾起來反抗蘇聯的控制和盤剝。在民主德國、捷克斯洛伐克邊境,中央情報局組織人員用熱氣球、風箏等把大量的由美國新聞署組織印刷的宣揚西方民主和社會生活、詆毀蘇聯共產主義的傳單、小冊子、畫報等投送到東德、捷克斯洛伐克境內。中央情報局還鼓勵和資助那些逃到西方國家的蘇聯衛星國難民發起給母國親朋好友寫信的“書信運動”(Letters Campaign),向他們宣傳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和優越的生活方式,鼓勵他們組織起來共同反抗蘇聯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勸說他們通過各種渠道逃往西方自由世界。
雖然PSB D-45計劃取得了預期的效果,但是艾森豪威爾政府的一些官員卻對該心理戰計劃持批評態度,他們認為,國家的心理戰行動“不應該跑到國家精心制訂的政治目標前面去,因為心理戰(公開的和隱蔽的)只會給政府實施政治目標帶來危險而非幫助,國家對蘇聯衛星國的長遠目標是迫使蘇聯軍隊從這些國家和地區撤離。對外隱蔽心理戰行動只能激發東歐衛星國民眾的反抗和暴動,使東歐局勢更加緊張,從而延緩蘇聯軍隊的撤離”。
盡管如此,通過實施PSB D- 45計劃,美國向蘇聯衛星國民眾表達了西方國家對這些國家民眾的同情和支持,同時向深受蘇聯控制和盤剝的衛星國民眾灌輸了西方民主思想和自由理念,激發了他們反對蘇聯的熱情,隨后發生的“匈牙利事件”、“捷克斯洛伐克事件”、“波蘭事件”、“中蘇論戰”等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總之,冷戰初期,杜魯門政府為了遏制國際共產主義的擴張、破壞社會主義陣營的團結、挑撥蘇聯與東歐、共產黨中國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間的關系,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對外隱蔽心理戰政策文件,形成了美國對外隱蔽心理戰略的基本框架。艾森豪威爾上臺后,更加注重心理戰在“新面貌”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在總結杜魯門對外隱蔽心理戰略行動得與失的基礎上,制訂了新的國家對外隱蔽心理戰略,進一步擴大了國家對外隱蔽心理戰略的范圍、豐富了隱蔽心理戰略的內容,從而使美國的對外隱蔽心理戰略更加完善。
杜魯門政府對外隱蔽心理戰略行動的第一槍是在意大利打響的。通過采取經濟、軍事援助和大規模的“書信運動”,杜魯門政府成功地阻止了共產黨在意大利上臺執政,扶持建立了親美的極右政府。杜魯門政府對外隱蔽心理戰略行動在意大利的勝利掀開了美國政府對外隱蔽心理戰略行動的第一頁。艾森豪威爾政府把實施國家對外隱蔽心理戰略行動的重點放在了蘇聯及其衛星國。為了實現穿越“鐵幕”的隱蔽心理戰略行動,艾森豪威爾政府充分發揮了杜魯門政府時期建立的心理戰略委員會的作用,利用東德、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等國的工人、農民因食品短缺而爆發的騷亂策劃制定并實施了針對這些國家的隱蔽心理戰行動計劃和項目,達到了動搖蘇聯在這些衛星國統治的政治目的。
通過兩屆政府的努力,美國政府的對外隱蔽心理戰略更加完善,也更加陰險可怕。上世紀50到60年代先后爆發的一系列東歐事件和中蘇論戰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冷戰結束到21世紀初,美國政府仍然堅持其冷戰思維,動輒不惜以重金對他國采取隱蔽行動以干涉他國的內政,實現美國的對外戰略目標,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警覺。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365期,摘自2011年1月《河北師范大學學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