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幣值似乎存在“兩難選擇”。一方面,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很大,需要貨幣寬松,而貨幣寬松必然導致人民幣貶值;另一方面,人民幣國際化需要人民幣升值以強化國際社會對持有人民幣的信心,至少需要人民幣不能出現大幅貶值而相對穩定。
許多專家學者在反對人民幣貶值時都會用“影響人民幣國際化”作為理由。但我一直反對這樣的看法。我認為,人民幣升值或貶值,必須更多地依據國內經濟條件,絕不能讓“人民幣國際化”綁架貨幣政策——只能緊縮:推高人民幣幣值,強化持有者信心;不能寬松:壓低人民幣幣值,弱化持有者信心。
我們需要人民幣匹配中國的國際地位,但“刻意而為”或許會適得其反。畢竟,這個世界目前依然是“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貨幣體系”,現在它又獲得了歐元區(美國傳統盟友)的支持,不斷上演“雙簧戲”以壓制共同的“貨幣對手”——人民幣,這個現實問題中國不能不認真面對。強推人民幣國際化,勢必使人民幣變成眾矢之的。
我認為,人民幣幣值高低必須更多地依據國內經濟狀況。因為,只有國家經濟強健才是貨幣升值最關鍵、最核心的要件。
當然,當今的人民幣絕不是要取得“主導地位”,而僅僅是加入國際結算競爭。但結算的有效性必須依賴“計價地位”的確立。但當今世界,不用說人民幣,就連歐元、英鎊等老牌兒“硬通貨”也無法獲得這樣的地位。所以,人民幣結算也好,其他非美元貨幣結算也罷,實際上,所有貿易商在結算之時,都必須考慮折算美元之后的利潤情況。這就是說,無論以什么貨幣進行貿易結算,美元都在充當“中間換算貨幣”的角色,以表明國際貿易美元計價的重要性。
這是現實,絕非中國一己之力可以扭轉的現實。所以,人民幣國際化必須順其自然,量力而為,而絕不該是我們刻意追逐的目標。既然如此,我們絕無理由以“人民幣國際化”為借口,而鈍化中國貨幣政策,讓國內經濟付出過大的代價。
3月22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關于貨幣政策的發言,非常受關注。在我看來,周小川否定的僅僅是“過度寬松”,而絕不是“適度寬松”。比如周小川表示,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要看它在數量上的影響,“可能用了多種工具,但是加在一起,總體來講它的量并不是很大”。“我認為我們仍舊選擇是穩健的貨幣政策。”注意,盡管他“仍舊”是穩健貨幣政策的提法,但那是“中性偏寬”之下的穩健,而絕不是“緊縮或簡單中性”的韻味。
再比如,周小川強調:新常態下的穩健貨幣政策,一方面要支持經濟增長,考慮經濟增長的新的特點;同時,也要促進結構改革。“如果太過度寬松的話,對于結構改革也許是不利的。”這席話,我認為有兩層意思。其一,經濟下行壓力大,需要貨幣寬松一點;其二,考慮到保持經濟結構調整壓力,貨幣又不宜太寬。這不是“中性偏寬”的表述嗎?正因為需要兼顧兩者,目前的貨幣政策當然“未失穩健”。
我贊成這樣的政策,因為它同時可以達到引導人民幣有序貶值的目的。
(作者系CCTV證券資訊頻道總編輯 鈕文新)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