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高,房價硬,滯脹又高又硬!
房價虛高導致的貨幣發行過量,和自住需求(樓市的真實基礎)無法支撐名義房價,是此次通貨膨脹(滯脹)的元兇,真正往外帶票子的是民間交易,坐地起價,憑空增值的部分。目前樓市已經成為首選打擊對象,而且方向已經明朗:打擊投機炒房,結束土地財政,開征房產稅,發展公租房。貨幣也已經進入加息周期,房價上漲空間已經沒有了,如此一來正常人的投機購房基本條件:升值賺差價,就消失了,房產稅一開征(這是既定國策),持有就是成本。反過來說,有閑錢也可以做點正經生意或者存款吃利息了。
緊縮銀根就要把房價泡沫打掉,通脹條件下,加息是不錯的調控手段,但并不是包治百病的辦法,就導致國際資本流動來說,相對于升值,加息對熱錢流入的影響實在是不值一提,套利成功之后,加息也留不住想兌換美元的那些錢。加息只能解決貨幣的流量問題,解決不了貨幣的存量問題,M2不變,利息來源也還是個問題,目前狀態下加息,恐怕只能是印鈔支付利息,這對小儲戶沒有半點好處。消耗過剩的M2,需要核銷相應金額的資本化資產,熱錢逃離,是個方式,房地產退市,也是個方式。泡沫出在哪,就讓泡沫破在哪。
反之,僅只調利率則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把實體經濟往死里整。 目前一方面緊縮銀根,一方面信貸收緊,房子名義價格的上升空間已經消失了。炒房者就像是在等待戈多,戲快演完了,戈多會來嗎?沒有貨幣供應,誰給你上升空間?全面通脹條件下,廣大剛需連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消費都日漸拮據了,有限收入當中用來填飽肚子所占用的比例恩格爾系數都日漸提高了,收入沒什么增長,誰給你支付月供呢?本來就沒什么未來,誰有心要餓著肚子買套房子呢?本來就沒什么資產,誰著急給債務保值呢?
房價的極限是工資的總額,否則必定崩盤。所謂工資總額,是說家庭一輩子的總收入。按揭嘛,被按倒在地一層一層揭皮,如同向老鴇贖身的妓女一樣,被占有的狀態介于奴隸與佃戶之間。在拆遷遣散以制造買房需求的生態鏈中,貸款按揭買房與買斷工齡自交養老保險實在是一回事。
房價走勢上揚,對國民經濟的吸血能力是越來越強的,現在是連上一輩的工資也搭進去了,在單向預期環境下,連上海那個倒了一棟的樓盤也在漲價。普通百姓, 房子買不起,別的錢也不敢花,這樣的經濟格局,不出現生產相對過剩才怪??紤]到同時存在的濫放的信貸和不斷擴張的流動性,對這種智障的模式,我們恐怕只能 用滯漲來形容了。
這兒是珍藏版地雷,Made in USA
當下的樓市是并不帶動生產的財富再分配??傆腥诵枰孔幼?,如果說自住型需求是剛性的,那么人們的住房需求對建 材和建筑行業以及裝修行業的拉動是不會受房價任何影響的。而且如果房產商的利潤率降低了,相關行業的利潤率反而會提高,因為人們會把在這方面降低的經濟負 擔合理地分配出去。房產商老是說建材價格影響了樓市,如果這樣,那房價和建材價格到底是個啥關系呢,誰決定誰呢?房價并不決定于建材價格,建材價格在房價 構成里占不了多少,這是房產商和炒房的借口。所以說,即使房價下跌,建材價格也不會跌到哪里去,對相關產業的影響也大不到哪里去。從而也所以說,所謂房地 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是經不起推敲的。大不了就把房價看成是局部通貨膨脹,居民收入的蛋糕大小是不會變的,所以要么降價,要么保證居民收入,增收也是降價 的實現形式。房價下跌,有更多人能買的起,對建材的需求會更大。支付給建筑商的也占不到多大比例,房價是單純的分配問題,分配問題本質上是政治問題,經濟方式解決不好的話就只能政治解決了。
毋庸繼 續贅述房產市場對國民經濟的綁架,以及信貸市場對消費市場的擠壓。就房價和房貸問題,主要是金融政策問題,我忽然理解到決策層的難處了。流通領域總是有一 大筆閑置資金是不受央行控制的,它們以地下錢莊、越洋置換和私人拆借為主要手段,運作起來跟熱錢差不多,如果管控房貸的造成房價下跌,這些錢就有機會抄 底。注意,不是托市,是抄底。抄什么底啊,樓市的底唄,他們不是有個需求剛性的判斷嘛。在這一點上,直接的例子是準備抄底大陸的李嘉誠。是不是這樣,我們 來推理。管控房貸,那怎么還有熱錢呢?地下錢莊供民間借貸的錢平時都不在銀行賬戶里。溫州炒房團的資金是以現金的形式流動的,也就是說房貸政策對他們無效。房貸影響到的主要還是最終用戶,樓市運作形式不變的話,房價暴跌必然導致囤積居奇。低買高賣是商品社會里二道販子的安身立命之本,他們是抄底囤積。如 果有底可抄,房價肯定比資本本身升值要快,因為利息受益要有時間差?,F在賣出的房子還是以投資型的居多,炒房的當初就是算準了這一點,其實這本質上是多吃 多占。這就更不利于民了,百姓就更沒房住了。所以在這個意義上,這也是政府之所以要穩定房價的原因之一。
然而問題是,他們有那么大的資金量嗎,能支撐起全 國各大城市的房價嗎?房價當然不是他們撐起來的,是官方不敢讓房價掉下來,如上所述,怕他們抄底也是原因之一,再就是,怕銀行破產。如果按揭斷供會是什么 效果呢,房子收歸銀行,已付款是不是要白送給銀行?等銀行把房子賣了,還上剩下的錢,如果還有剩余的話才有房主的份兒。如果房價暴跌,正在承擔月供的那些 人會怎么辦?繼續付月供吧,還不如另買一套合算,斷了月供吧,折算一下還不夠賠銀行的,找開發商算賬吧,開發商的資金鏈早就斷了,總之,這就亂套了。
但是也不能就這樣下去,房價飛起來,最終結果是泡沫觸頂,無人接盤。不改變樓市的游戲規則,這事兒壓根就沒有出路,非得天下大亂不可。應對通脹的方法是 加息,加息的結果就是大面積斷供,日本的樓市就是這么崩盤的。被房價搞的所有行業都想漲價,多賺錢去買房子。相形之下,畢竟次貸危機中的美國除房子以外的 消費價格還是很低的。
最大的缺點就是不會裝糊涂!
社會要進步,本質上還是先要解決好溫飽問題。塑造一個有競爭力的企業可以甩包袱,但社會進步要解決的問題恰恰是包袱本 身。有問題不解決問題,反而會制造更多問題。要言之,除非能制住民間的流動資金和境外的熱錢,否則最好的辦法是房產退市,再有其他,都屬下策。房子問題本質上還是溫飽問題,這不是純粹的經濟問題。在上述這種換位思考中,對憂患的理解越是深刻和到位,對措施的謀劃就越是有效和具體:把房產行業國有化算了。等到房地產泡沫自然破滅,不國有化也得國有化。開發商和貸款買房的業主都把房子抵押給銀行了,到時房子不值錢,銀行不虧死才怪。銀行拿一堆不值錢的房子沒有用,肯定是要剝離的,到時銀行都快破產了,巴不得被國有化呢。
名義上的不動產作為金融化了的虛擬資產不存在成本問題,樓價跟股價是一樣的,它值多少錢,不取決于你花多少錢買到手。對地產商來說,當利潤沒有預期高,或者房價跌破包括地價在內的成本價,按照抵押貸款合同資不抵債破產清算即可。現在空置率的問題已經是普遍性問題了,銀行收樓轉為國家資產,既有的空置房產將是保障房的主要來源。國家以現金換房產,保障銀行存款信用,可以使其大部分不致破產。解除空頭交易導致的惡債,或許將是清理泡沫資產的主要手段。首先聲明區別對待兩種房產,以此引導空置待售房產向公租房并軌,步驟顯得越來越清晰了。國家給房產商和炒房團接盤,便宜買過來,跟公租房并軌,這極可能是實現軟著陸的唯一辦法。
國有化的道理不僅僅是情勢所迫的必須,而且也是歷史邏輯的必然。從現代企業制度是分離所有權和經營權就可以推出,國企問題壓根不是所有制問題,管理的問 題要從管理的方面來解決才行,管理不過關,私企死得更難看。干脆趁早剝離給住建部得了。公租房和房產稅全面鋪開,關系就理順了,房貸負擔轉化成消費 動力帶動社會經濟全面提升,地方財政收入的來源問題也就順理成章地解決了,土地財政也就不是那么必要了。
你給我翻譯翻譯神馬叫“空調”!
信貸收緊,多套房限購,這就算是釜底抽薪了,房價下跌勢不可擋。08年之前,基本上是開發商捂盤,或者內部發售,這就是07年萬科降價的主因:落袋為安。09年,基本上是炒家和散戶拿房子?,F在風險全 都轉移給炒房族了,王石也就沒什么好顧忌的了,于是不妨敞開了忽悠一把。一段時間以內,還有好多莊家要出貨呢,那幫地產商不把6000點吹到10000 點,肯定是沒人肯接盤的。所以說這不具備可持續性,10年以來信貸不斷收緊,提高首付,七折利率取消,指望原本就接不起盤的“剛需”接盤的炒家注定要杯具了。樓市和股市差不 多,自住型需求跟上市企業的融資需求也差不多,企業融資是為擴大再生產,前提是有市場預期,自住型需求是為改善生活條件,前提是有收入預期,不至于因為供 房連飯都吃不上了。其實樓市還不如股市,股市好歹有產業支持,可以創造新價值,還有盈利可以分紅,樓市純粹就是擊鼓傳花。
炒房者們的節目估計是演定了,在重慶和上海的納稅只是序曲,至于表演什么節目,這要看資質,該做生意的做生意,該享受生活的享受生活,炒房子所得算橫財,錢怎么花,說到底這得看炒房客們的眼界,錢怎么賺,說到底這得看囤房者們的才藝。留著交幾年稅受不了了再賣,不是還為公租房資金來源多作那么點貢獻嘛。拿出租車這個行業來對比可以預知,公租房一上市,公租房產業鏈一成立,地方政府財源也就固定了,不交足份錢,再搞黑出租會很危險的。
這就是模式。樓價跟股價一 樣,就是賣個漲勢,不漲就會跌。剛需啦,城鎮化啦,那都是噱頭。沒有任何理由讓那人們非得從黃牛手里買高價房住吧?值得關照的還是高價入手正在還貸的這幫 家伙們,房價居高不下也有他們的心理期待因素,不過彌補性的平衡政策并不是什么麻煩事,至少比高房價問題要好解決得多,也次要的多。至于炒房大戶,賠了就賠了,有賠有賺這算商業風險。樓市是資本化了投機場所、金融化了的虛擬經濟,房價和建設成本無關,房價類似股價或者期貨,預期收益不大,破發就是必然命運,也就是跌破發行價。開發商破產,炒房者折本,國家幫銀行處理壞帳,如此而已。
質而言之,炒房者拿錢從富人那里換房子放在那里坑窮人,這并不是什么便宜買賣。試想,富人把房子賣給你,拿錢去股市做局套你錢,拿錢去炒菜炒蒜炒大豆,從飯碗里搶你錢,拿錢去行賄,勾結貪官對你房子搞拆遷,這豈不是作法自斃之舉?賺了錢消費吧,不消費各行各業哪來的錢賺?等著央行印錢嘛?這幫炒房的習慣于殺雞取卵,不懂起碼的市場經濟原理。炒房者一次次慶??照{,忽悠幾個“剛需”最后入套,其實不知道自己已經被趕到更高的樓上,到時摔得會更慘。人家該收的地錢收了、該得的房錢得了,擊鼓傳花,鼓聲一停,花就傳不出去了。如果剩下一堆沒有流動性的貴比黃金的鋼筋水泥,還要繳稅養著,那可真是奢侈極了,有這錢夠開寶馬了。
囤地商、炒房團,“沒有你”對我很重要!
密謀、博弈、潛規則、土政策、暗箱操作、灰色收入,就是看不見的那只手,騙子們稱之為市場,傻子們稱之為規律。不得不提的是,地產商常常惦記那“十八億畝的紅線”,并以土地供應不足為名把禍水引向政府,然而地產商一邊搞拆遷,一邊說什么土地資源不可再生的自相矛盾之處,卻很少有人做揭發。實際上,只有耕地才是不可再生的,建設用地可以無限循環利用,向上要空間,保護莊稼和農田,很綠色也很低碳。 農村社區化問題不大,盲目城市化,問題就嚴重了。建新房子不是問題,因為政績(市容)和稅收(房產稅)總要從這里來。開發商不是建筑隊,就像炒房團一樣是個多余的存在,賺錢比政府多,挨罵比政府少,早就該取締了,沒了張屠戶,就吃帶毛豬?沒這種道理。萬科不是已經打算轉型建筑公司,并且打起了承攬公租房建設項目的主意嗎。
總體而言,利益集團和無房“屁民”各有趨利避害的愿望和打算,但房價走勢并不取決于他們,形勢比人強的法則是其一,零和博弈財富守恒的鐵律是其二。無房“屁民”是利益集團的必然下家,“屁民”接盤不起,退出擊鼓傳花的游戲,誤判形勢的炒房囤房者也就該表演節目了。房價必然下跌,是事實判斷,不是價值判斷,從而既不是無力的空想,也不是無助地表達愿望,房價下跌是必然,但破局的方式有好多種,自然崩盤需要時間,匯率砸盤需要時機,自主調整需要策略,因緣際會,不同的路徑會有不同的結果。時下萬物并作,吾以觀復。
以前手機用戶少,賣得貴,一部大哥大售價一兩萬,利潤大部分被設備提供商拿走,運營商忙活一場也賺不到幾個錢?,F在幾百塊錢就一部,移動運營商賺大頭,如此以來,房產稅一開征,地方政府就從樓市這個大杯具里輕松解套了。而囤積大哥大的,只會給世人留下笑柄。
獨生子女時代,兩家并一家,未來近二十年人口趨勢也就這樣了。人口比房子剛性得多,增加房子供給,就像手機號段擴容一樣方便,人口規模是既定的,剛需人口是 衰減的,需求越來越少。土地資源是有限的,高樓廣廈是立體的,供給越來越多。人手一部,雙卡雙待,或者一人多機,都不是問題,只要你肯支付費用,運營商對 此不會做任何限制。
以我的判斷,以后房子會跟手機一樣普及,大家按自己的需要定制套餐,每月支付相關費用即可,名目可以叫房產持有稅,也可以叫物業費、租金之類。公租房就類似移動心機這種定制機,定制機是不是占主流,只要看看國外沃達豐、橘子、O2等幾個通信運營商的客戶群就知道了。有一定存 量,有一定折舊,有一定更新,這就可以了,這就可能進入一個穩態發展的良性軌道。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