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覲見巴菲特,正在華爾街培訓的投行高級經理王芃(化名)購買了一張經明尼阿波利斯轉飛奧馬哈的機票。就像信徒去教堂不會介意牧師千篇一律的布道,即使“股神”借股東大會傳授的只是重復多年的投資教誨,心懷敬畏的朝圣者們仍能聽出新意。
最后,巴菲特拋出的是被奉為代表作的中石油案例:按照當時的牌價,清倉后賺取的35億美元可以折合高達262億元人民幣。
“‘股神’為什么會買中石油?”讓暗自揣摩的王芃意外的是,原以為國企+硬資源+簡單的商業邏輯會是垂青的原因,真正起關鍵作用的,卻是這條在國內經常哭窮的巨鱷承諾的超高分紅比例——接近年利潤的一半之多。
45%利潤承諾分紅打動股神心
在2004年以前,曾有一道選擇題擺在巴菲特面前:同樣是投資石油公司,究竟是選中國還是俄羅斯?盡管情感上的取向傾向于中國,當時也有許多理由支持他選擇后者。特別是在高油價大趨勢下,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確實看上去要比位列第二的石油進口國更靠譜。
但與生俱來的投資天賦讓巴菲特出其不意。了解他的人應該不會相信他僅憑中石油措辭優美的英文年報中披露的數據和在紙上涂抹的關于市盈率的潦草估算,就大手筆地入駐這艘資本市場的航空母艦。
他在股東大會上道出其中玄機:“中石油交易非常有意思的一點是,公司在年報中寫,他們將把利潤的45%拿出來進行分紅。 ”這讓遍覽企業年報的巴菲特吃驚,環顧全球,其他大的石油公司之中,這樣陳于書面的慷慨還是孤例。這顆“定心丸”讓老謀深算的巴菲特不惜拿出38億港元,冒險砸向當時還不夠熟悉的中石油。而面對包括“股神”在內的大小投資人,在國內消費者中屢遭信任危機的中石油卻完美信守了承諾。
記者在中石油 3月底披露的2011年年報中看到,對于紅利分配規則,中石油自己如是描述:“自2000年上市以來,按照全年凈利潤的40-50%向股東進行分紅派息”。近幾年,這個數值一直維持在45%的中值水平上。
這樣明確的分紅規則還被正式寫入《公司章程》。記者注意到,公司股利每年可分配兩次,年終股利是由股東大會以普通決議的方式決定,中期股利則可以由股東大會以普通決議授權董事會決定。
凈利潤的45%到底是什么概念?按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制,在巴菲特拋空中石油的2007年,公司實現凈利潤1468億元,拿來向股東分紅的金額也就是660億元。這一派息率顯然比很多央企都要高。
雖然這些紅利是面向幾百萬五花八門的股東發放,但巔峰期曾是第三大股東的巴菲特已經是最大的受益人之一。畢竟,不管是在哪一年,中石油股份公司最大的“紅包”都是派送給自己的母公司集團——其占據所有股本的85%以上。
這位投資神壇上的教父級人物之所以至今對中石油念念不忘,正是因為幾年間他的投資回報率高達700%。
十大股東三年分紅1578億 極大受益于中石油慷慨分紅的,不光是巴菲特——當然,盡管中石油不止一次標榜如此分紅是為了“維護中小股東權益”,受益者中最耀眼的始終是國內央企和海外大財團等體量碩大的機構投資者。
從中石油去年年報上的數據看,1329億元的45%扣除已派發的2011年中期股息后的余額后,將派發年度末期股息合計人民幣301.29億元。計算可知,每股可以在年末拿到0.16462元,全年每股股息是0.32691元。
記者通過計算得知,除掉占股86.35%的中石油集團,第二大股東香港聯交所下屬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 限 公 司 作 為 境 外 法 人 擁 有20809855498股,可以在年末一次性領走超過34億元末期股息,這還不算在年中拿走33.8億元中期股息。
中國人壽則通過旗下兩款保險及分紅產品擁有合計126623555股,意味著去年股息可以拿到4139萬元。同樣毫無壓力、穩收紅利的大型金融央企還有工商銀行,托管于它的兩個指數基金一共可以在中石油董事會領走超過2500萬元。
此外,同列2011年大股東榜單的交通銀行易方達50指數證券投資基金、新華人壽團體分紅產品和廣西投資集團等也都盆滿缽滿。
據中石油披露,2008年、2009年、2010年三年間,公司用于分紅的金額分別為 514.9億元、465.2億元以及629.9億元,共計達到了1610億元。記者發現,幾乎清一色為大國企和政府投資者的十大股東占據了總股本的98% 以上,換言之,其它所有股東三年加起來獲得的分紅總數不超過30億元。
而在H股中,大發其財的則是海外投資機構。除了母公司集團外,領走最多紅利的三家機構無一例外都是外資持有。麥樸思(MarkMobius)運營的鄧 普 頓 資 產 管 理 公 司 擁 有1270171357股H股;摩根大通通過若干附屬公司在中石油以實益擁有人、投資經理、保管機構/核準借出代理人等身份共計擁有 1193150903股 H股;緊隨其后的則是美國黑巖集團。
分紅游戲被疑“胳膊肘往外拐” 中石油“對外”分紅的態度也招致巨大非議。就拿上述三大外資機構扎堆的H股來說,雖然在分紅時是與A股同股同權,但敏感的市場人士發現,由于中石油上市時是先H后A的模式,A股16.7元的定價比當年H股1.28港元的估值高了十多倍。
也就是說,大陸投資者付出的是比海外投資者高出十倍以上的出價,相對而言所得分紅也就少得多。中國證監會證券研究中心也曾做過統計,由于支付價格過高而所占股本較低,境內投資者希望通過分紅收回投入需要幾十年乃至上百年左右的時間。
盡管港股和A股分紅的差異被解釋為歷史遺留問題,但中石油在海外市場把玩的一套分紅游戲還是讓市場大呼“胳膊肘往外拐”。
難以否認的是,當初中石油在美國上市融資總額不過29億美元,但上市四年后,海外分紅累積高達119億美元,每年分紅都超過海外投資者的投資額。僅2005年,中石油就向海外投資者派發了總計600多億元人民幣。
對于海外和香港H股股東在中石油的千億利潤中大獲利好,2007年中石油財務總監周明春受董事長蔣潔敏的委托代表中國石油全體員工發言時還曾以此為豪: “從2000年海外上市至今,公司堅持每年兩次分紅,累計分紅達3055億元人幣,為投資者創造了豐厚的回報,受到國際資本市場的高度認可。 ”
按照這一說法,回歸A股的前六年,中國石油平均每年拿出近500億元進行海外分紅。相比之下的寒冷現實是:2007年中國石油回歸A股時,融資額相當于95.4億美元,是在美融資的2.29倍,可當年中石油派發給股東的分紅還不到6億元人民幣。
“中石油是通過行政壟斷獲得的巨額壟斷利潤,但分紅時因為發行價差異而導致投資收益率如此懸殊,反而成了境外股民的提款機? ”業內人士如是質疑。
記者手記 沒有鄉愁的中石油
巴菲特是念舊的。
奧馬哈是一個寧靜的地方,股神的家至今安置在覆蓋著廣闊森林的原始田野。 “我的根是在美國中部的內布拉斯加州。”很多次,他都這樣深情地說道。
中石油的天平卻沒有更多地向國人傾斜,回歸A股似乎沒有激起它的多少鄉愁。除了不公平的分紅,境內外定價機制的不同,也讓加油站的降價步調從來不那么一致。
更充滿諷刺意味的是,在中石油的年報中,它還將現存的分紅條款視作“維護中小股東權益”。當然,中小股東之中,大多數是它的同胞。
且不論“被維護”的中小股東本身占股很低、分紅有限,他們化身消費者在成品油定價時占盡的弱勢情狀也讓中石油的“維護”一說崩潰得極為徹底。
它無法詭辯的是,為了維護海外形象,爭取國際影響,已經走得太遠了——那是一個失去了國人信賴、更多人死于心碎的地方。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