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毛澤東、周恩來與《參考消息》

衛廣益 · 2012-05-15 · 來源:烏有綜合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一)視頻:一紙風行——《參考消息》 80年

  (二)毛澤東與參考消息

  (二)周恩來與參考消息

  (四)解密參考消息:從"內參"到"第一大報"

 

 

 

 

 

  (一)視頻:一紙風行——《參考消息》 80年 http://80.cankaoxiaoxi.com/2011/0830/1526.shtml

 

  《參考消息》報頭由來

  1956年12月,《參考消息》籌備改版,確定從1957年3月1日起正式擴大發行,籌備工作中的一項任務是設計報頭,是請人寫呢還是從名人手跡中 選集?有關同志作了各種設想,最后決定從魯迅手跡中選集。“參”、“消”、“息”三個字很快就找到了,唯獨“考”字難覓。后來終于在魯迅的一封書信手稿中 所提到的一個人名里找到這個“考”字。在經過一番加工處理后,《參考消息》報頭誕生了,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政府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開幕。當天成立的紅中社(新華社前 身)將抄收到的國民黨中央社電訊編印成《無線電材料》,供代表們參閱。這種參考消息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先后以《無線電材料》、《無線電日訊》等名 稱在瑞金出版,每期油印四、五十份,供中央領導機關負責同志閱讀。這就是今天《參考消息》的前身。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參考消息》一直堅持出版。隨著設備和人員的不斷加強,能夠抄收到的各國通訊社電訊越來越多。進入北平之前,已擴大到三十多家。

  

  各個時期的《參考消息》編輯部門所在地

  

  各個時期的《參考消息》

  

  1956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下發了1956年第176號文件——《中共中央關于擴大<參考消息>訂閱范圍的通知》,決定從1957年3月1日起,擴大發行《參考消息》。

  1957年3月1日,以日報形式出版的《參考消息》誕生了。報名四字從魯迅手稿中集成。版面四開四版。發行量最初為40萬份。

  

  1957年5月17日,毛澤東同志在對新華社、人民日報負責人的談話中說:“《參考消息》要總結一下,可再擴大,變成天下獨一無二的報紙。”

  隨著發行范圍的不斷擴大,一紙風行。

  1979年初,《參考消息》發行量最高達到906萬份。

  1985年,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參考消息》面向國內公開發行。至此,經過半個世紀的時事變遷,《參考消息》完成了由一份秘密級的內部刊物向一份大眾報紙的成功轉型,發行量穩居國內日報發行量第一名。

 

  (二)毛澤東與參考消息

 

  

  毛澤東1957年在最高國務會議上講話談到擴大發行《參考消息》

  1957年1月27日,毛澤東同志在省市區黨委書記會議上說,“現在,我們決定擴大發行《參考消息》”,“發行《參考消息》以及出版其他反面材料,就是‘種牛痘’,增強干部和群眾在政治上的免疫力。”

  在《參考消息》擴大發行的第二天,毛澤東同志在最高國務會議上談到關于擴大《參考消息》訂閱范圍的決定時說,“要見世面,要見風雨,不要坐在暖室里頭,暖室里頭長的東西是不牢固的”。

 

 

  毛澤東與大小“參考”

 

  衛廣益:新華社高級編輯,從1957年到1978年一直參加編輯《參考消息》。

  毛澤東從紅色中華通訊社(新華通訊社的前身)誕生的1931 年,到他去世的1976年,在長達45年的漫長歲月里,一直非常重視參考報道。他把參考報道作為了解外部世界尤其是敵情的重要渠道,和培養與鍛煉黨內外干部的重要工具。他對參考報道的許多重要指示及在革命斗爭中運用參考材料的高超藝術和典范,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思想財富。

  新華社的參考報道是黨中央的“耳目”。由于工作的內部性質和保密規定,其系列、層次、發展、變化,很少公開披露,人們了解甚少。本文根據各參考報刊的不同功能,分為“大參考”與“小參考”兩大類來論述。“大參考”系《參考資料》的俗稱,但本文是廣義而言,還包含通過其他載體和途徑提供給中央領導的各國通訊社的電訊和報刊材料,及新華社駐外記者采寫的國際內參報道。“小參考”系指擁有廣大讀者的《參考消息》報①。

  一、大力支持創辦參考報道

  我黨的參考報道創業于30年代初。戰爭年代,收訊電臺是參考報道之本。中國工農紅軍在第一次反“圍剿”期間,于1930年12月30日和1931年1月1日兩次戰斗中,繳獲敵人可裝一部半電臺的器材,解放了6名電務人員。當時任紅軍總政委毛澤東和總司令朱德等,在緊張戰斗的間隙,于1月3日下午抽出時間接見了這幾位電務人員。毛澤東對他們表示熱烈歡迎,希望他們“好好地為紅軍建立無線電通信努力工作”。毛澤東等的接見和親切談話,使這幾位爾后成為我黨我軍通訊事業領導骨干的電務人員深受鼓舞。很快,紅軍的第一部電臺就于1931年1月6日開始工作,抄收“中央社”電訊和截抄敵軍電臺之間的聯絡通報。電臺抄收到的這些外界信息和敵情,就成了最早的“參考消息”。不久,中央紅軍無線電隊開設電訓班培養電務人員,毛澤東等中央領導極為重視和關懷,在百忙中,經常抽出時間給電訓班作形勢報告,上政治課。

  紅中社油印的《參考消息》于1931年11月7日,即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瑞金召開的同一天創刊,當天即送給與會代表參閱。創刊號的主要內容是紅軍電臺抄收的“中央社”電訊。從這時起,到1934年10月長征開始的三年時間里,紅中社每天把油印的《參考消息》送給毛澤東等中央領導閱讀,為他們了解敵情、判斷形勢和制定政策,提供了大量有參考價值的公開信息情報。

  1933年5月,黨中央抽出紅軍的一部電臺,專門抄收“中央社”的電訊,供編《參考消息》。在當時無線電器材奇缺,紅軍剛有為數不多的幾部電臺的情況下,專門抽出一部電臺作為我黨我社的第一部“新聞電臺”,足見黨中央對抄收參考消息多么重視。長征開始后,油印的《參考消息》停刊。“新聞電臺”隨軍長征,堅持抄收“中央社”電訊。在黨中央同外界幾乎完全處于隔絕的狀態下,這些電訊成為毛澤東等中央領導觀察形勢、指揮戰斗的重要情報信息來源。

  中國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后,1935年11月25日紅中社恢復工作,《參考消息》同時復刊。在陜北期間,毛澤東、黨中央非常重視和關心恢復與發展參考報道事業。在物質上,克服困難,想方設法增加和改進新華社收訊電臺的設備;在人力上,陸續調進外文翻譯和編輯、中文譯電和報務人員。當時從事參考報道的翻譯、譯電、編輯和電務人員,占了新華社工作人員的大多數。毛澤東多次指示新華社要重視搜集國內外的情況,盡可能多地抄收外電。

  1939年春天,新華社搬到楊家嶺后不久的一天下午,毛澤東在溝口主動同新華社負責翻譯外電的陳龍攀談,關切地詢問:“你們翻譯工作中有什么問題?”陳龍談了翻譯人力不夠,大量消息譯不出來。毛澤東點點頭,表示理解和關心。不幾天,中央組織部就調給新華社幾位外文翻譯。大家心里都明白這是毛澤東關心的結果。

  二、看作重要情報來源和決策依據

  參考報道是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重要的情報來源和決策依據。在延安時任新華社社長的博古多次說,“黨中央要根據咱們抄收的新聞電訊決定政策”。毛澤東1944年10月4日看望新華社和解放日報社人員時說:“中央了解國內外情況有許多來源,但是主要靠你們。別的方面來的東西也有一些,但是不多,主要還是靠你們。你們的工作很重要。”②

  毛澤東、黨中央根據參考報道作出重大決策或發表重要言論的例子不勝枚舉,舉其要者,如:

  1935年底,根據《參考消息》及時反映的“一二·九”學生運動情況,作出決定:派劉少奇到北方局恢復和加強地下黨的工作,直接領導國民黨統治區的抗日救亡運動。③

  1937年7月7日晚11點左右,向仲華、左漠野快速把剛收到的“中央社”關于盧溝橋事變的幾份電訊呈送毛澤東。毛澤東閱后立即查看地圖,并指示:“你們今晚要繼續抄收這方面的消息,不要遺漏,有什么消息,隨時送來給我看。”④第二天,黨中央就發出了《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號召全中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筑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1942年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關鍵時期,《參考消息》關于戰況的報道,對毛澤東研究這一重大事態來說,還不夠充分。博古社長便把有關的外電電訊統統調去,供毛澤東作資料參考。《毛澤東選集》第三卷中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一文,就是毛澤東在對這些外電報道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寫成的⑤。

  1945年8月10日傍晚,新華社電臺抄收到外電關于日本乞降的緊急電訊。吳文燾副社長立即快步跑到博古社長的住處,搖通電話,直接向毛澤東報告。毛澤東聽后指示吳文燾,有新情況繼續匯報。中央領導立即在棗園開會,并作出重大決策:由朱總司令發布延安總部第一號命令,勒令敵偽軍就地向八路軍、新四軍投降。中央還作出了許多具體部署。

  八年抗戰期間,毛澤東天天根據各國通訊社電訊,研究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軍事形勢和復雜的外交斗爭,中國淪陷區的形勢,特別是國民黨的動向,等等,撰寫了許多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影響的文件,文電、文章、談話、評論和報道,在促成國內抗日統一戰線的勝利、聲援世界反法西斯斗爭方面,起了重大作用。閱讀《毛選》第三、第四卷時,只要留意一下,就可發現,不少評論文章引用了許多參考報道材料,或者是針對參考報道提供的有關事體而發。

  三、轉戰陜北令“耳目”緊隨

  抗日戰爭勝利后,參考報道作為黨中央“耳目”的重要作用,更加突現出來。1945年8月13日,即日本宣布投降的第四天,毛澤東就發表《蔣介石在挑動內戰》的評論。同日,他還起草并發出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給蔣介石的電報。8月15日又發表了《評蔣介石發言人的談話》。這些文電和談話,引用了大量“中央社”和外電的報道材料,對蔣介石策動內戰作了具體而有力的揭露和抨擊。

  為了適應這場決定中國前途的斗爭的需要,1946年春,毛澤東發出“全黨辦通訊社”的號召,黨中央采取措施加強和擴大新華社的“耳目、喉舌”作用,對解放日報社和新華社進行了重大改組,工作重心放在新華社。這次改組中,新華社正式成立電務處,電務人員增加到70多人。在新的編委會討論辦通訊社的會議上,當時任新華社第一副社長的陳克寒談了新華社擔負的任務,第一項就是“抄收各國電訊”,也就是當好中央的耳目。

  新華社的文字和口語廣播,是傳播黨中央聲音的“喉舌”。中央明確規定,在戰爭情況下,這兩項廣播都不能中斷。毛澤東和周恩來在1947年3月撤離延安前,曾就此多次關照,并到新華社進行檢查。

  要保證“喉舌”正常運作,“耳目”——參考報道一天也不能停止工作。因為黨中央要根據參考報道分析形勢,制定政策,發表言論。

  1947年初,中央決定由范長江帶領一個新華社小分隊,跟隨毛澤東轉戰陜北。這個番號為“四大隊”的“小新華社”的第一項任務,就是“抄譯國民黨‘中央社’電訊和路透、美聯、合眾等通訊社的部分英文電訊,供中央領導同志及時了解國內外情況”。“四大隊”在轉戰陜北期間,克服重重困難,編輯出版《參考消息》,供中央領導閱讀。但《參考消息》的報道數量和時效,對毛澤東研究分析形勢遠遠不夠。所以,“四大隊”每天還送給毛澤東一大疊手寫的電訊譯稿,遇到大事和緊急消息則立即匯報。

  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陸定一和胡喬木,對這些參考報道看得非常仔細,在這些稿件和電訊上,用毛筆、鉛筆畫了許多圈、點、線,寫了不少眉批、旁注。他們通過這些情報信息,及時分析時局發展動向,并撰寫出一篇篇社論、評論,如《蔣介石政府已處在全民的包圍中》、《努力奮斗,迎接勝利》和《人民解放軍大舉反攻》等等。轉戰陜北一年,上述五位領導同志撰寫的新華社社論、評論達70多篇。其中,毛澤東寫的為數不少,其他同志寫的,也多由毛澤東修改定稿。這些評論文章極大地鼓舞了全國各戰場的軍民,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

  四、充分利用參考報道揭露美蔣反動派

  1948年春,解放戰爭捷報頻傳,全國勝利在望。與此同時,在政治上同國民黨的斗爭也更加激烈和針鋒相對了。在黨中央轉移到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后,毛澤東為新華社撰寫的新聞、述評和評論等越來越多。在這些被譽為“射向國民黨的重發炮彈”的評論文章中,毛澤東援引了大量的參考報道材料。如《將革命進行到底》一文中駁斥的南京國民黨政府所謂“光榮的和平”論調以及合眾社對這一論調的鼓噪;《評戰犯求和》批駁的蔣介石元旦致詞及外電關于上海對蔣致詞反應冷談的報道;《中共發言人評南京行政院的決議》中引用的決議內容;《四分五裂的反動派為什么還要空喊全面和平》中引用的美國大使司徒雷登的談話,等等,都來自“中央社”和外電報道。這些評論文章大都是毛澤東在夜間寫成的,引用的許多參考材料是當天晚上《參考消息》剛刊登出來的。

  為滿足毛澤東、黨中央日益增多的對外部情報信息的需要,這期間,新華社抄收的各國通訊社電訊不斷增多,共計抄收30家的新聞廣播。收集的信息內容范圍也越來越廣,更加注意配合斗爭的需要。

  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后,1949年3月,毛澤東、黨中央即北上北平,新華總社也隨著進駐香山,從進北平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半年時間內,圍繞著同國民黨的軍事、政治斗爭,同美國的外交、政治斗爭,毛澤東及時而充分地使用了大量參考材料。比如,在我軍渡江前夕,同國民黨進行的關于《國內和平協定》的談判,關系重大,中外關注。毛澤東通過參考報道,及時了解國民黨及尚在其統治下的地區各方的態度及反應,以及國際上,特別是美國的動向和反應。他撰寫的評論《南京政府向何處去?》對南京國民黨政府內三部分人的透徹剖析;譴責南京當局4月1日鎮壓要求接受中共八項和平談判條件的示威學生造成傷亡一百多人的慘案,等等,其中引用的參考報道不少,而為寫這些評論,他看的參考材料就更多了。

  開國前夕,對美國關于中美關系白皮書的批判,有著重大的政治意義和深遠的影響。毛澤東從8月14日起接連發表了《丟掉幻想,準備斗爭》、《為什么要討論白皮書?》和《“友誼”,還是侵略?》等五篇評論,深刻地揭露了美國對華政策的帝國主義本質,指出國內知識分子階層中一些人對美國存在不切實際的幻想,并從理論上論述了中國革命的發生和取得勝利的原因。這場批判的靶子——美國國務院1949年8月5日發表的關于中美關系的白皮書,及艾奇遜國務卿7月30日給美國總統杜魯門的信,都是根據外電報道及時譯編出來的。當得知毛澤東要寫評論后,新華社英文翻譯組又對譯文作了反復認真的校對。

  五、認真仔細閱讀 寫下大量批語

  新中國成立后,參考報道數量不斷擴大。從1955年3月1日起,在繼續出版《參考消息》的同時,創刊《參考資料》。毛澤東雖日理萬機,異常繁忙,但對《參考資料》給予非同尋常的重視,除秘書從中挑選出重要文章推薦給他閱讀外,他堅持親自閱讀這一每天多達15到20多萬字的刊物。他在1959年3月說:“現在的報紙我只看一些消息,但是《參考資料》、《內部參考》每天必看。

  毛主席閱讀《參考資料》非常認真仔細。每每遇到重要之處,總是劃線或圈點;有疑問處則打問題或寫下質疑;有差錯還認真地予以修正;對一些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文章,作眉批旁注,并推薦給其他領導或身邊工作人員閱讀。在這些批注中,毛澤東鮮明的立場觀點和對問題的透徹觀察,躍然紙上,以他看過的1958年9月24日下午版《參考資料》⑥為例,有20篇文章有他的眉批旁注,文內留下密密麻麻的圈圈點點和有長有短的杠杠線線。如在《梅農說聯大為充分討論我代表權問題是違反世界大多數人民愿望的行為》的標題旁批注:“極好!要看。”對《阿登納認為現在只有蘇美兩個大國有一天中國將加入大國行列》一文,他批注:“值得看!!”對《美聯社說美在聯大阻撓對我代表權問題的討論甚為孤單》一稿,他批注:“極重大,值得看。”對《美聯社透露美企圖利用中美會談阻撓我解放臺澎金馬這一陰謀如不得逞就打起聯合國招牌來干涉我國內政》一稿,批注:“這是一篇極重要的文章,值得看。”

  1958年11月他看了李普曼寫的《蘇聯的挑戰》一文,批示:“此件印發,值得一看。”⑦

  1958年12月,中共八屆六中全會期間,毛澤東將《參考資料》上刊登的三篇報道⑧,親自重做標題、重寫提要,批示鄧小平印發給與會中委閱讀。

  毛澤東對一些有助于了解世界形勢、認清對手政策意圖的參考報道,常常批示在更大范圍的報刊登載,或者作公開報道。比如,1950年12月28日,他批求“可將胡佛演說以資料名義刊于人民日報第四版及世界知識上”⑨。又如,1953年2月28日,他在《內部參考》上看到臺灣新聞媒體關于我華東和南軍力部署的報道,立即寫信給新華社:臺灣大道通訊社的兩條消息,可移載《參考消息》,這是蔣介石向美國人說的,表明他無力進擾大陸和海南島,和近幾個月前蔣介石向美國通訊社發表的談話為同一性質⑩。1959年4月5日,《參考資料》刊出《印度新聞社報道西藏叛亂情況》和《印度新聞社記者報道西藏叛國分子談幾年來準備發動叛亂情況》,毛澤東在這兩篇報道的目錄旁邊批以“可閱”,并指示:即送周恩來閱。這個新聞社的這兩條報道,是不利于尼赫魯的,我看可以全文發表,請與吳冷西一商(11)。

  毛澤東還一直把《參考資料》作為他增加知識的重要“教材”。他在1971年到外地巡視途中對各地負責人談話時說:“我天天當學生,每天看兩本《參考資料》,所以懂得點國際知識。”周恩來1972年8月1日在人民大會堂對各部門負責人講話時說:“毛澤東說,他要學點新知識,主要靠兩本《參考資料》。”

  一生酷愛讀書、知識非常淵博的毛澤東,在閱讀《參考資料》時,也表現出強烈的求知好學欲望。由于讀得認真仔細,他總是握有豐富的、新鮮的國際知識。同他交談過的許多外國名人,對他關于世界局勢的精辟分析和淵博的國際知識,都表示欽佩和驚異。

  六、非常重視《參考消息》 一再提出擴大發行

  毛澤東一向提倡我們的同志關心時事,要為干部研究時事提供材料。早在1939年他就強調指出:“系統地研究時事問題,并為一切抗戰干部供給材料,實在是必要與重要的了。”(12)1956年,他提出把只限黨內外高級干部看的《參考消息》擴大發行到縣委以上干部。1958年他又指示:“要把《參考消息》的閱讀范圍擴大到全國的高等院校學生。”三年困難期間,由于紙張嚴重不足,《參考消息》不得不大大壓縮訂數。當經濟形勢和紙張供應情況一出現好轉,他便提出增加《參考消息》的發行份數。1964年6月,他在同外賓談話中說:《參考消息》的訂閱范圍,“以后要逐步擴大,今后可以增加到50萬份,80萬份。只要紙張問題能夠解決,做到每個公社、每個工廠都有一份,還可以發給個人。”一個月后,他又提出,《參考消息》發行量今后增加到一百萬份。

  “文革”開始后,《參考消息》擴大發行受到影響。1970年夏,毛澤東指示,《參考消息》擴大發行到基層黨支部。1971年6月,毛澤東批準《參考消息》刊登斯諾采訪毛澤東、周恩來的一組報道后,訂數猛增,到年底達到604萬多份。

  周總理1973年9月同蓬皮杜會談時說:“《參考消息》數量很大,不是幾十萬份,而是幾百萬份。……毛主席說還太少。照主席的意見發幾千萬份才好。”

  新華社和有關各方經過多年的努力,《參考消息》的訂數到毛澤東去世的1976年,已達到870多萬份。最高峰是1979年4月,達到910多萬份。還不包括大字版(13)的份數、贈閱份數和各代印點的份數。

  《參考消息》的發行份數,遠遠超出國內任何一家日報,在世界上也屬少有。《參考消息》在20多年時間內,取得如此巨大的發展,毛澤東的英明決策和大力提倡,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參考消息》出版發行問題受到毛澤東如此重視和關心,在國內報紙中實屬少見。

  七、確立大小“參考”的報道思想

  毛澤東特別重視參考報道,是出于指導革命、推進建設和開展外交斗爭,以及鍛煉廣大干部、培養千百萬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的戰略的需要。

  1.畢生重視并大力倡導調查研究的毛澤東,把“大參考”作為對外部形勢和問題進行調查研究的主要情報信息來源,作出決策、發表言論的重要依據和了解外界對中國反應的重要渠道。

  毛澤東對“大參考”的報道,有許多指示和要求,概括起來,主要是:時效迅速,客觀全面,切忌主觀,如實反映,譯編準確。

  ·時效迅速·毛澤東要求“大參考”報道時效迅速,有重大事件和局勢變化時,立即提供外電報道;中國采取重大舉措時,及時提供外界反應,有的影響很大的行動,他指示等外電有了報道,再正式宣布。如1964年10月我國首次爆炸原子彈成功,根據他的指示,在外電反應紛至沓來后,才正式發布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抗美援朝、中印邊界自衛生反擊戰等,也是這樣。

  毛澤東總是希望盡快盡多地看到外電報道。在延安時,由于條件所限,新華社每天的參考報道和傳遞方式,不能滿足他及時研究國內外形勢的需要,于是,他常常在晚上親自到新華社看剛抄收并譯出的參考電訊。有時在晚飯后獨自走下鳳凰山,信步直奔新華社;有時夜間11、12點鐘,由警衛員提著馬燈陪同前來。他到新華社看參考電訊一看就是一兩個小時,并常就時事問題發表看法,提出需要注意的方面。

  新中國建立后,周恩來直接指導參考報道工作,他要求新華社一收到重大新聞,立即向總理辦公室報告。周恩來除親自告訴毛澤東這些重要的國際信息外,常常叮囑新華社及時向毛澤東提供重要的參考材料。

  ·全面客觀·毛澤東曾多次指示要盡多地收集外部世界各方的情況,特別強調向中央提供參考報道要全面,正面的反面的、好的壞的都要反映。他很重視外界同我唱反調的言論。比如,他看了1957年6月24日《參考資料》刊登的美國《新共和》雜志的一篇文章,在給陳云的批語中寫道:“17頁有一句話,值得研究一下。這一句話是唱反調的,但也應當促使我們注意。”(14)

  ·切忌主觀·毛澤東要求參考報道從選材到標題都不要帶主觀成份,盡量客觀。他對《參考資料》上的標題傾向性太大,曾多次提出意見。“文革”期間,周恩來多次強調指出,“毛澤東交代過,《參考資料》不要自己標標題,原來怎么標就怎么標,讓讀者自己判斷”;“《參考資料》編輯有時有些主觀,標題作的不一定符合實際內容,其實可以不這樣搞按照毛主席的指示,用人家原來的標題。”

  ·如實反映·1969年6月17日,毛澤東針對《參考資料》關于我黨九大反應報道的標題批示說:“外國人,外國黨評論九大,編者不要隨意加‘妄評’字樣,如實地向中央提供就可以了。”這里雖然是指的標題,但“大參考”要如實地、原原本本地反映外界關于中國的議論,是他一貫的思想。至于記者寫內能,毛澤東說:中央給記者的任務就是如實反映情況。記者反映情況就是執行自己的職責。中央怎樣判斷,這是中央的事。他強調“我們的情報要真實,不要扯謊”(15)。記者要如實反映情況,必須作調查。對調查應持的態度,毛澤東說:“調查應本實事求是原則,有則有,無則無,多則多,少則少,力避主觀夸大,但也不要故意縮小。”(16)

  ·譯編準確·毛澤東要求“大參考”的報道準確無誤,發現譯編差錯便給予批評指正。在轉戰陜北期間,“四大隊”提供的參考材料中,把一條“中央社”電訊的電頭錯為“合眾社”。毛澤東發現后,把“四大隊”負責人范長江召去,嚴肅地質問:“長江同志,你為什么造謠呢?……如果我黨中央把國民黨的報道當成美國的報道來批評,豈不讓人家笑話嗎?”1958年10月,《參考資料》關于臺灣海峽地區局勢報道未抓住美臺矛盾加劇的動向,不符合中央政策,受到毛澤東的批評:“從最近《參考資料》上臺灣海峽地區局勢新聞的標題和編排可以看出,《參考資料》的編輯人員不了解中央在這方面的政策和方針。他們應該好好學習。”

  2.毛澤東把《參考消息》作為一個特殊的窗口和一種特殊的教材,讓廣大干部和群眾透過這個窗口,了解和認識復雜的世界;有時還通過這個窗口就將要發生的重大事態選擇外電外報有關的報道,向讀者“吹風”;讓黨內外同志通過這張獨特的報紙,接觸反面材料,經受鍛煉,健康成長。

  中共中央確定,擴大發行的《參考消息》“選載當天收到的各外國通訊社、臺灣國民黨通訊社所播發的消息,和各國報刊、臺灣香港報刊所發表的有參考價值的材料”(17)。毛澤東說,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讓我們的人“經常比較敵我兩方的宣傳,讓他們知道世界是復雜的,每個問題都有對立面。這樣才參培養他們思考問題判斷問題的能力”。他強調《參考消息》“連那些罵我們的言論也登”,“不要封鎖,封鎖起來反而危險”。

  毛澤東很重視反面教材的作用。他說:“發行《參考消息》以及出版其他反面教材,就是‘種牛痘’,增強干部和群眾在政治上的免疫力。”(18)他還說:“沒有‘蔣委員長’,六億人民教不過來的,單是共產黨的正面教育是不行的。”(19)他利用反面教材的一個常人不敢為的例子是:在西藏發生叛亂、印度反動派大肆進行反華宣傳時,他指示《參考消息》刊登印報誣蔑中國、丑化毛澤東形象的漫畫。這樣做,誠如他提出由《人民日報》發表西方報刊污蔑他是“比希特勒更甚者”的言論漫畫時所說的一樣,是“讓世界人民想一想,在西藏問題上和革命與反革命界限問題上鬧清楚”(20)。

  毛澤東讓《參考消息》刊登敵人攻擊言論,包括誹謗他的材料,表現出偉大的政治家氣魄的寬闊的胸懷。但他對有關中國重大舉措的外電報道的處理,則非常縝密、嚴謹。突出的例子有,中國人民志愿軍開過鴨綠江這一重大行動,他當即寫信給胡喬木:“外國通訊社如對志愿軍有反映,請注意在四、五天內不要登載在《參考消息》上。”(21)從這一安排上我們可以領略到,在毛澤東作出重大決策時,《參考消息》作為全局中的一個棋子也在他的運籌之中。

  毛澤東的一些批示表明,說得好聽與不好聽,不是登不登《參考消息》的界限。為了讓人民認清帝國主義反共反華的面目,有時往往選登其具有代表性的誣蔑攻擊言論。

  毛澤東一再指示《參考消息》報道不要傾向性太大,標題要盡量客觀,讓讀者自己判斷。1972年107日,周恩來指示:“《參考消息》從今天起一概不要有傾向性,完全客觀,毛主席已說過多次。”

  毛澤東關于《參考消息》的一系列指示,體現了人民領袖對廣大干部和群眾的關心和信任,以及增養革命事業接班人的戰略思想。

  毛澤東、黨中央出于革命斗爭的需要,在形勢將出現重大轉折或將有重在舉措時,便讓《參考消息》選登一些有關的外電外報材料,向大家“吹風”,使人們在思想上有所準備。

  1957年擴大發行《參考消息》,同當時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不無關系。1956年蘇共20大后,世界共運內部矛盾發展,斗爭加劇,相繼爆發的波匈事件,在中國廣大黨員和干部中引起很大的震動。因為他們從報紙宣中只知道社會主義國家團結、進步等光明面,出了大問題便難以理解。所以,中共中央在1956年底發出的關于擴大《參考消息》訂閱范圍的通知中說,“有必要使我們的干部,及時地知道我們的敵人的情況和敵人的觀點,以及我們的朋友的那些和我們有所不同的觀點,以便避免他們在觀察時事問題時的片面性和思想僵化現象”。《參考消息》報擴大發行后刊登了大量“兄弟黨的通訊社和報刊的材料”,使廣大干部對隨后來臨的共運大論戰有了一定的思想準備。

  這方面產生重大影響的一個突出例子是,毛澤東批準《參考消息》于1971年6月刊登斯諾采訪毛澤東、周恩來的一組報道,為中美關系將出現重大變化和糾正林彪、江青一伙的極左行徑,在群眾中作了廣泛的思想準備。

 

  八、光輝的思想 成功的創舉

  毛澤東關于參考報道的論斷和指示,閃耀著毛澤東思想的光輝,是他在指導中國革命和國際外交斗爭中決策思想的和新聞思想的重要內容,是對唯物論的反映論、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成功運用和發展。

  (一)毛澤東長期堅持從客觀實際出發來制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他說,“一切結論產生于調查情況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頭”(22),“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從分析這些事實中找出方針、政策、辦法來”(23)。他把調查研究提到了決策的前提地位,采取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決策權的科學態度。他指出,“離開實際調查就要產生唯心主義的階級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導”(24)。

  毛澤東身體力行,親自從事調查實踐。他總是盡可能地掌握材料,以便作出正確的分析判斷。在陜北期間,他就強調指出,“研究時事問題須先詳細占有材料”,認為這是科學方法論的起碼一點(25)。在他的倡導下,黨中央1941年作出的《關于調查研究的決定》規定:要“收集敵友我三方關于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及社會階級關系的各種報紙、刊物、書籍,加以采錄、編輯和研究”。黨中央的這一決定和前述毛澤東的一系列指示和批示,可以說就確定了參考報道的基本來源與內容的廣泛性,和它首先是為中央研究形勢作出決策服務的職能。新華社參考報刊長期實行的及時、全面、客觀、準確的報道方針,就是根據毛澤東、黨中央的指示在實踐中形成的。

  毛澤東關于從調查實際入手的決策思想,他關于調查研究的理論和實踐,是參考報道工作珍貴的思想財富和理論源泉。

  (二)毛澤東把為黨中央決策服務的參考報道,擴大到面向干部群眾,創造了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從未有過的新的新聞形態——參考新聞。這是毛澤東新聞思想的一個獨特的內容。

  新間報道屬上層建筑,是為一定的階級服務的,是階級斗爭的工具,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毛澤東關于新聞的論述自始至終都貫穿著這一觀點。他在1957年的一次談話中說:“什么是新聞?有各種不同的觀點……西方通訊社的東西,凡是對我不利的我就不登,只選擇一些事實報道,這是從階級利益出發的。”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他又多次推動擴大《參考消息》的發行范圍,要求把它辦成“天下獨一無二的報紙”——一張“看樣子”是“替帝國主義出版”的報紙。這看來似乎是矛盾的,其實是統一的,都是為了無產階級的利益。

  1957年春天,毛澤東在包括最高國務會議的幾次重要會議上,接連闡述為什么擴大發行《參考消息》。他說:“這是為了鍛煉我們。黨內外都應該受鍛煉,應該見世面,知道一點世界上的事情:敵人怎樣罵我們,敵人家里的事情是怎樣的。有人說這樣會亂,不會亂的。”“就是要見世面,要經風雨,不要坐在暖室里頭。暖室里長的東西是不牢固的。”他關于出版反面材料的“種牛痘”的論斷,蘊含著深刻的辯證哲理,“種牛痘”似是“放毒”,實為“抗毒”,使讀者“產生一種免疫力”。《參考消息》遵照“種牛痘”的思想辦報,刊登資產階級新聞媒體的材料,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取得良好效果。幾十年來,在我國的政治風浪中,特別是最近幾年面對蘇聯東歐劇變產生的強大沖擊波,中國廣大干部和群眾表現出政治上相當強的免疫力,參考報道在這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而參考報道對人們開闊眼界、開放思想產生的直接的和潛移默化的影響,更是眾所稱道的。《參考消息》的歷史被譽為“領先開放的光榮歷史”。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努力學習和掌握毛澤東的決策思想和新聞思想,對參考報道更好地為貫徹黨的基本路線服務、更好地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作貢獻,具有重要意義。(新華通訊社:衛廣益)

  注釋

  ①在《參考資料》1955年3月1日創刊前的《參考消息》,和戰爭年代先后曾用《無線電材料》、《每日電訊》等名稱出的參考報刊,因主要供中央領導干部閱讀,故本文列在“大參考”范圍。

  ②據新華社史料記載。本文所引用的材料除具體注明出處者外,均來自新華社檔案和有關記錄,就不一一注釋了。

  ③據任質斌《回憶紅中社》。任質斌曾為紅中社負責人。

  ④據左漠野《把盧溝橋事變的消息送給毛主席》。左漠野當時任新華社編輯,向仲華曾為新華社主要負責人。

  ⑤據吳文燾《紀念新華通訊社建社五十周年》。吳文燾曾任新華社副社長。

  ⑥《參考資料》1955年3月1日創刊后,曾每天出上午版、中午版和下午版,60年代改為上、下午版兩冊,80年代改為現在的每天一冊。

  ⑦(19)《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7冊,第70頁,第387頁。

  ⑧這三篇報道是:杜勒在西雅圖商會發表的攻擊人民公社和共產主義的演說,杜勒斯在美國基督教全國委員會上發表的全面分析國際形勢的演說和美國“新教領袖們”通過的主張承認中國的聲明。

  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冊,第740頁。指的是美國前總統胡佛1950年12月20日在紐約發表的關于國際形勢和美國對外政策的廣播演說。

  ⑩(16)《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4冊,第70頁,第233頁。

  (11)《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8冊,第200頁。吳冷西當時任新華社社長兼人民日報總編輯。

  (12)(15)(25)《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第46頁,第127頁,第46

  頁。

  (13)《參考消息》大字版是為照顧年老同志用四號字排印的,內容與小字版一樣,實即小字版的放大。

  (14)《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6冊,第523頁。美《新共和》雜志的這篇文章題為《在我們的對華政策上的辯論》。文章在“垮臺論”的小標題下,一開頭便說:“‘一百萬人委員會’說,‘北京政權現在并不能牢靠地控制住大陸。’工業產品、豬肉、棉花和煤的缺乏,反映出一種‘嚴重的經濟危機’。”毛主席批示注意的即這句話。

  (17)1956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關于擴大《參考消息》訂閱范圍的通知。

  (18)毛主席1957年1月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3月在最高國務會議和天津市黨員干部會議上,先后就擴大發行《參考消息》發表重要講話。本文所引他關于《參考消息》的談話,未另加注釋者,都出自這三次講話。

  (20)《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8冊,第243頁。

  (21)《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冊,第580頁,胡喬木當時任中央人民政府新聞總署署長。

  (22)(24)《反對本本主義》,第2頁,第5頁。

  (23)《毛澤東選集》第2版第3卷,第853頁

 

 

 

  (二)周恩來與參考消息

 

 

 

 

 

  

 

  周恩來稱她是“世界上最好的一種報紙”,周恩來還親自給她審定稿件。

 

  

 

  1957年周恩來同志親自審閱過的《參考消息》試刊稿件

 

  

 

  1972年周恩來同志指示《參考消息》刊登的部分稿件

 

 

 

  周恩來:中國乃至世界獨一無二的報紙

 

  文化觀察

  

周恩來:中國乃至世界獨一無二的報紙 - 文化觀察 - 大連聚眾傳媒有限公司博客

  中國有一份在世界上極少見的獨特報紙,曾被毛澤東贊譽為“天下獨一無二的報紙”,也被周恩來稱為“中國乃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報紙”。它就是由新華社出版發 行的《參考消息》。《參考消息》于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創刊。1957年之前,一直是我黨政治領導同志參閱的秘密內部刊物。1956年11月中 共中央決定從1957年3月1日起以四開四版日報形式出版《參考消息》報。幾十年來,《參考消息》以不同于公開報紙的獨特報道內容和濃厚的參考特色,受到 廣大讀者的歡迎和好評,在國內影響很大,在國外名氣也不小。2002年,《參考消息》發行量為320余萬,是中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世界排名第十位,躋身 于世界大報行列。《參考消息》之所以能夠出版并深受讀者喜愛,除了毛澤東的大力提倡外,業余周恩來的精心指導密切相關。

  參與決策《參考消息》的改報與發行

  上世紀50年代,世界局勢風云變幻莫測,國際關系錯綜復雜。特別是蘇共二十大和波匈事件爆發后,黨中央為了讓黨內外干部更多的了解國際時事,特別是我們的 敵人和朋友各方面的情況,以便干部在觀察事實問題時避免片面性和思想僵化現象,1956年11月中共八屆二中全會期間,中共中央決定把它的訂閱范圍由“高 級的黨內外領導干部”“擴大到縣委委員以上或相當于他們的黨內外干部”。1956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關于擴大<參考消息>訂閱范圍的通 知》便正式下發。在此前后,在毛主席和周恩來的直接關心、中央書記處具體指導下,中宣部和新華社積極進行出版《參考消息》報的準備工作。

  1957年3月1日,在毛澤東主席親自倡導、周恩來總理具體組織下,黨中央決定把《參考消息》擴大發行到縣委委員以上干部,從2000份擴大到 400000份,正是以報紙形式出版。1958年12月,經中央批準,讀者范圍進一步擴至機關、團體、企業的干部和高等院校的學生。1970年6月3日, 根據毛主席“把《參考消息》辦好,擴大發行”的新指示,中央政治局在周恩來同志主持下,開會討論《參考消息》擴大發行問題。經過積極準備,于1970年8 月1日起,將《參考消息》報“擴大發行到工礦企業車間黨支部,農村生產大隊黨支部,解放軍連隊黨支部,供廣大干部和高等院校學生閱讀”。

  為什么要擴大《參考消息》的發行?1971年10月27日,周恩來在會見美國友好人士謝偉恩和夫人時介紹其原因,指出:我們發行這種報刊可以教育我們的人 民,使他們辨別是非,所以說思想是無國界的。不使人們進行各種思想的比較,怎能認識正確的主張,正確的意見?總是封鎖,不是辦法。①

  在此前后,周恩來與外賓的談話中,多次向他們介紹《參考消息》的情況,講到:我們出版了這樣一張《參考消息》,發行幾百萬份,介紹外國通訊社的消息和外國 報紙的議論。不更改一個字,也不加評論。使我們的干部和群眾增加國際知識,培養判斷能力,就是說,不要把外來的思想,或者外來的西方輿論,使我們的干部和 人民不知道。如1973年,法國總理蓬皮杜來華訪問,周恩來總理在與他會談中,向他介紹《參考消息》的發行情況:《參考消息》數量很大,不是幾十萬份,而 是幾百萬份,毛主席還說太少,照主席的意見發幾千萬份才好。

  關心指導《參考消息》的業務工作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參考消息》可謂是“客觀報道”的典范,這與周恩來的大力提倡與精心指導密不可分。周恩來積極倡導客觀報道,曾數次在不同場合指示: 《參考消息》要純客觀,不要有任何傾向性,讓我們的干部和人民自己去判斷,有所比較,辨別是非。《參考消息》不能報喜不報憂,不能光登中國好的一面,也要 選登反面的東西,罵我們的東西,使大家有所比較,否則不能起到廣泛的教育的作用。

  1967年5月,周恩來在外辦會議上,嚴厲批評了新華社對香港問題的報道不充實、不及時、不準確;批評《參考消息》報喜不報憂,不登敵人罵我們的一些東 西,我們就不能知道多方面的情況。鼓勵他們不要“怕”字當頭,不要怕群眾造你們的反。1970年6月29日,周恩來針對《參考消息》標題問題向新華社作出 指示:《參考消息》不要自己標標題,原來怎樣標就怎樣標,讓讀者自己判斷。同年9月2日,周恩來對新華社的《參考消息》編輯工作提出兩點指示:第一,《參 考消息》首頁上不要再刊登毛澤東語錄。第二,毛主席不贊成《參考消息》按地區編排,你們把對中國反應總是排在前頭。要按內容的重要性來排。哪些重要,推薦 給毛主席、政治局看的,排在前頭。按地區看容易忽略過去。② 1971年6月22日,周恩來指示《參考消息》刊登外電最好用原標題,讓群眾自己來判斷是非曲直,《參考消息》應多登一些外報評論。同年12月5日,他再 次指示新華社《參考消息》不登吹捧他的文章。同時,在重大外交事件的報道中,周恩來還親自披掛上陣悉心指導《參考消息》業務工作。1971年五六月間,中 國人民的好朋友美國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諾來華訪問。《參考消息》3次以頭版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毛主席同斯諾的談話。毛主席在這次長達5小時的談話中談到“個 人崇拜是‘討嫌’的”;所謂“‘四個偉大’——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統帥、偉大的舵手——討嫌”。這些都是由周總理親自安排和審定的美國著名記 者埃德加·斯諾的系列訪華文章。斯諾這7篇文章中有兩篇是報道毛主席的重要談話。為了使每個基層黨支部都能看到這些文章,周總理指示可以加印《參考消 息》,加印總數可到100萬份。由于各地加印數不敷需求,紛紛超額加印,結果加印總數達260萬份,從而使《參考消息》報的發行量猛增至600多萬份。

  1972年2月2日,美國總統尼克松率美國代表團訪華,中美兩國建交,中美關系由對抗走向對話,這是中美兩國乃至世界的大事。周恩來為此非常重視有關美國 代表團在華活動的報道工作。《人民日報》的版面安排,《參考消息》的報道篇幅都由周恩來親自掌握和把關。

  《參考消息》的熱心讀者和宣傳員

  周恩來總理是《參考消息》的倡導者和業務指導者,更是《參考消息》的熱心讀者。周恩來在日理萬機中天天堅持閱讀《參考消息》,有機會更要讀兩大本的《參考 資料》。他的秘書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畫《參考消息》,將外電重要內容用紅筆畫出來,送“第一辦公室”。不僅如此,他還積極要求黨的干部和同志以及外國專家 要經常讀《參考消息》了解國際形勢,周知天下之事。

  朱啟鈴出生于1871年,是中國現代市政建設的創始人之一。在反右運動學習上,周恩來對朱啟鈴非常關心。1957年的一個傍晚,周恩來登門拜訪朱啟鈴,問 他:“送給你的《參考消息》收到了沒有?”朱啟鈴老先生說:“他們每天都拿給我看,字太小,沒看清楚。”周恩來立即指示隨從秘書,以后送給老人的文件一定 要用大號字印刷。

  1970年12月,周恩來在國務院業務組會議上,特別談到關于外國專家待遇的問題。他語重心長地說:“對外國人要一分為二,不要因為個別人有問題就‘一個老鼠壞一鍋粥’,連《參考消息》也不讓他們看,連外國語也不敢講了。”

  1971年8月,聯合國二十六屆聯大召開,中國代表團經過艱苦的斗爭終于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周恩來非常關注二十六屆聯大的進展情況。8月 21日,他特意召開黨、政、軍系統外事部門負責人會議,宣講外交部批駁美國政府《關于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的聲明》。當他詢問到與會者美國為了達到 “兩個中國”的目的,曾經同哪些國家陰謀串通開會時,到會的外事干部大多啞口無言。周恩來見此情形,非常生氣地批評道:我真的有些惱火!你們報紙也不看, 《參考消息》也不看,外交戰線這個樣子不行啊。

  1972年8月21日,周恩來給新華社特別指示:你們要盡最大的努力辦好《參考消息》和《參考資料》。他嚴肅地說:“毛主席天天看《參考資料》,忙時看《參考消息》。我們不看,心里過不去”③

  1975年9月4日,周恩來閱讀《參考消息》上轉載的香港《七十年代》編輯部專稿《訪蔣經國舊部蔡省三》一文(該文主要介紹了蔣介石去世后的臺灣局勢、蔣 經國的經歷等情況)后,他批閱到,請羅長青、錢嘉東等對專稿的真實情況進行分析,最好找王昆侖、于右任的女婿屈武等人弄清真相。批語最后,周恩來用顫抖的 手一連寫下了四個“托”字。④ 這時離他逝世僅距四個月,可見他對《參考消息》的重視。

  正因為周恩來是《參考消息》報的改報倡導者、業務指導者和熱心讀者,使得他與《參考消息》報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社會上相當長一段時間流傳著《參考消息》報頭是周恩來題字傳言。其實不然,《參考消息》報頭是從當時剛出版的《魯迅手稿》中分別找出“參”“考”“消”“息”四字,加以放大拼制而成的。周恩來與《參考消息》的關系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歲月,千報一面、千刊一律,假、大、空新聞充滿版面,周恩來多次指示《參考消息》要客觀報道,不要有任何傾向性,讓我們的干部和人民自己去判斷;有所比較,辨別是非,不僅要登光明面,而且要登陰暗面;最早指示不登毛澤東語錄,刊登反對個人崇拜文章……這些都使得《參考消息》成為當時深受讀者歡迎、發行暢銷,至今長盛不衰的原因,也是《參考消息》的優良寶貴傳統。

 

  (四)解密參考消息:從"內參"到"第一大報"

 

 

  這是一種特殊的新聞報道,是專為各級領導采寫和編譯的國際國內新聞。這些報道屬于國家秘密,有多種秘密等級,只供相應級別的官員閱讀,普通人看不到。

  它叫“內參”,中國一種獨特的新聞產品。

  《參考消息》——這份由新華社主辦、目前中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就曾經是一份內參。

  北京宣武門西大街57號這座大院的記者編輯們,肩負著兩項特殊使命——黨的“耳目”和“喉舌”,這是新華社成立第一天就被賦予的使命。

  1931年11月7日,新華社的前身紅色中華通訊社在江西瑞金成立,《參考消息》于同一天創刊。當時,紅中社被賦予的任務和功能,是黨的“耳目喉舌”。 “喉舌”指的是,對外播發宣傳共產黨、蘇區和紅軍的新聞,編印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耳目”則指編印供領導決策的內部參考消息。《參考消息》 的名字,也是在那時出現的。

  當時的《參考消息》主要抄收國民黨中央社的電訊以及少量外文電訊,每期油印四五十份,為中央蘇區和紅軍領導層判斷形勢、做出決策提供參考。

  新中國成立后,新華社仍然沿襲過去的辦法,繼續編印出版《參考消息》,只是閱讀范圍稍有擴大,也不過兩三千份。稍有擴大的原因是,領導層擴編,又要和民主黨派合作共事,對民主黨派高層領導人不能不提供一定的外部信息,以取得政策上的共識。

  “直到上世紀50年代,《參考消息》一直是僅供中共黨政軍領導干部參閱的秘密級內部刊物,”新華社參考資料編輯部原負責人張辛民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說,“是專門為‘大讀者’服務的。”

  50年代:擴大到中層

  進一步擴大《參考消息》的閱讀范圍,仍是毛澤東一直考慮的問題

  1954年,張辛民從云南日報社調到新華社國際部《參考消息》編輯組,接替原任組長林克的工作。他至今仍清楚地記得,交接工作時,林克特別向他強調的幾個辦刊原則,第一條就是情報觀點。

  張辛民執掌《參考消息》沒多久,國際社會接連發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先是1956年,蘇共二十大全面否定了斯大林。接著,國際共運內部沖突加劇,社會主義陣營相繼爆發波蘭和匈牙利事件。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層以下的干部和群眾對于外部世界知之甚少。長期以來,中國的外交政策是一邊倒,倒向蘇聯。媒體的宣傳報道也只說社會主義國家光明的一面。那時,社會主義陣營出了大問題,毫無思想準備的廣大黨員和干部受到巨大沖擊,都感到難以理解。

  在這樣的背景下,1956年11月,中共中央八屆二中全會期間,毛澤東倡議擴大《參考消息》訂閱范圍。12月1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發出《中共中央關于 擴大〈參考消息〉訂閱范圍的通知》。《通知》說,為了使我們的同志避免“在觀察時事問題時的片面性和思想僵化現象”,黨中央認為“有必要使我們的干部,及 時地知道我們的敵人的情況和敵人的觀點,以及我們朋友的那些與我們有所不同的觀點”。

  毛澤東也多次在黨內高級干部會議上闡釋了擴大《參考消息》訂閱范圍的好處,那就是要讓干部群眾“經風雨,見世面”,給大家“種牛痘”,增強“免疫力”。

  1957年1月27日,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說,禁止人們跟謬誤、丑惡、敵對的東西見面,跟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的東西見面的政策是危險的政 策。這一條我們跟蘇聯的做法不同。發行《參考消息》以及出版其他反面教材,就是“種牛痘”,增強干部和群眾在政治上的免疫力。

  1957年3月1日,對于張辛民這些《參考消息》的老報人來說,是一個歷史性的日子。這一天,《參考消息》由刊物改為報紙,一張4開4版的特殊報紙面世 了。而且,發行范圍大大放寬,從“高級的黨內外領導干部”擴大到“縣委委員以上或相當于他們的黨內外干部”(簡稱副科長級干部)。

  據最新發現的文件檔案表明,1956年冬擴大訂閱范圍時還包括大學生,只是后來沒能通過。在擴大發行的《通知》下發前一周,1956年12月11日,中 宣部專門召開了一個范圍較大的座談會。會上,大家討論了是否將訂閱范圍擴大到大學生的問題。除北京大學的負責人以外,參加座談會的人絕大多數主張暫不把訂 閱范圍擴大到大學生,以避免思想工作趕不上而發生的混亂現象。后來,“根據座談會上大多數人的意見”,中宣部對《通知》草稿作了修正,沒有提大學生可以閱 讀《參考消息》。

  然而,進一步擴大《參考消息》的閱讀范圍,仍是毛澤東一直考慮的問題。1958年8月,毛澤東在北戴河會議后的一次談話中談道:“要把《參考消息》的閱 讀范圍擴大到全國的高等院校學生。讓他們經常閱讀《參考消息》,經常比較敵我兩方的宣傳。讓他們知道世界是復雜的,每個問題都有對立面。這樣才能培養他們 思考問題判斷問題的能力。”

  1958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轉發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于進一步擴大〈參考消息〉閱讀范圍的報告》。報告規定,凡高等院校的教職員和學生,中等學校的教職員,都可以閱讀《參考消息》。

  當時,《參考消息》編輯部收到“許多讀者歡呼這一德政”的來信。新華社高級編輯衛廣益從1957年到1978年一直參加編輯《參考消息》。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當時有一個大學生寫信說:“中國的大學生有福氣,天天能看《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為何能在信息封閉的年代里一枝獨秀?

 

  “文革”開始不久,張辛民被戴上反動文人的帽子下放勞動,后來又去了“五七干校”。在這期間,他被取消了閱讀《參考消息》的資格。

  1970年的一天,正在山西永濟縣孫常村勞動的張辛民,偶然發現公社合作商店的柜臺上擺著一份《參考消息》。這令張辛民非常奇怪,因為散布《參考消息》 上刊登的內容,一直被作為“泄露機密”甚至“政治問題”來處理的。他清楚地記得,有一對翻譯夫婦,因向親朋好友透露過《參考消息》中的內容,肅反運動中被 清除出新華社。

  在張辛民的意識里,《參考消息》的讀者是“限制性”的,對行政級別、職業性質都有規定,能夠閱讀《參考消息》,代表一種政治身份和社會地位。“文革”中 很多干部和知識分子被取消了《參考消息》的閱讀資格。“文革”結束后,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很多干部甚至把能否恢復閱讀《參考消息》當成衡量干部政 策是否完全落實的標志之一。

  《參考消息》怎么會出現在商店的柜臺上?一直在農村勞動的張辛民那時不知道,在那個年代里,《參考消息》仍在不斷擴大發行范圍。

  早在1964年6月10日,毛澤東會見比利時共產黨領導人時就曾說,《參考消息》現在是中級干部能看到,以后要逐步擴大。只要紙張問題能解決,做到每個公社、每個工廠都有一份,還可以發給個人。讓他們了解世界上修正主義是如何罵我們的。

  1970年上半年,毛澤東在人民大會堂的服務人員中進行一次調查,發現服務員們因平日看到的材料太少,國際常識太差。后來,給他們看了《參考資料》,很 多問題都能回答出來了。《參考資料》是1955年從《參考消息》中分出來的一份密級更高的內參,是雜志型的,大約100頁。此后,毛澤東一直想把《參考資 料》下發到基層黨支部。后來,考慮到《參考資料》內容太多,下面的同志沒有那么多時間看,于是提出“還是把《參考消息》辦好,擴大發行。”

  根據毛澤東這一指示,1970年6月3日晚,在周恩來主持下,中央政治局開會討論《參考消息》擴大發行問題。經過積極籌備,于1970年7月5日發出 《中共中央通知》,決定從1970年8月1日起,將《參考消息》“擴大發行到工礦企業車間黨支部,農村生產大隊黨支部,解放軍連隊黨支部,供廣大干部和高 等院校學生閱讀。”

  《參考消息》為何能在信息封閉的年代里一枝獨秀?張辛民多年后才慢慢領悟到個中原因。“《參考消息》是中央領導人向公眾傳達特殊信息的特殊渠道。”張辛民說。

  上世紀70年代初,越南戰事還沒有結束,中美兩國領導人已經坐到一起談恢復關系、共同對付“北極熊”了。

  調整中美關系,這么一個巨大的轉變,通過誰來向廣大干部群眾做思想工作?又是《參考消息》承擔了這一任務。

  80年代:擺上報攤

  改革開放以后,報刊如雨后春筍,《參考消息》的唯一性、壟斷性、神秘性逐漸喪失了

  其實,擴大發行到基層的《參考消息》,已經談不上什么內部性了,然而,《參考消息》的報頭下仍舊印著“內部刊物?注意保存”8個字。這就是說,它仍是一份內部參考讀物,不屬于公開報刊,它的讀者仍限制在一定范圍內。

  出乎意料的是,《參考消息》閱讀范圍不斷擴大,但發行量卻不斷下滑。原《參考消息》編輯室主任李毅臻向《中國新聞周刊》記者介紹說,改革開放以后,《參 考消息》面臨發行量下滑的巨大挑戰。1979年發行900多萬份,此后一年下一個臺階,而且一個臺階就是100萬份,1980年800多萬份,1981年 700多萬份??到1984年已經下滑到400多萬份。

  新華社國際部原副主任、《參考消息》老編輯、后任中國社科院副院長的李慎之,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有一句名言:中國真正開放之時,就是《參考消息》消亡之 日。此話雖然有些絕對,卻說出了部分道理:《參考消息》是封閉年代的產物。改革開放以后,報紙多了,《參考消息》不再是獲取國際新聞的唯一渠道。

  “《環球》《世界知識》《海外文摘》《世界博覽》《海外星云》《環球時報》??”李毅臻說,改革開放以后,報刊如雨后春筍,《參考消息》的唯一性、壟斷性、神秘性逐漸喪失了。

  “為遏制《參考消息》發行量下滑,1984年8月10日,新華社正式打報告給中宣部,提出進一步擴大《參考消息》訂閱范圍。”李毅臻說。

  新華社給中宣部的報告中,沒有提發行量下滑的問題,而是說,近來來,全國農村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廣大農民迫切希望了解外部世界,城市的工人和店員也提 出類似要求。工農群眾這一要求是合理的。因此,我們建議將《參考消息》的訂閱范圍擴大,不再限制在干部和知識分子之中,也不必限制在工作單位集體訂閱,而 只規定“限制國內發行”即可。

  十幾天之后,8月27日,中宣部批復同意。

  1985年1月2日,《參考消息》的報頭去掉了“內部刊物”字樣,變成了一份公開的報紙。

  當時,張辛民主管《參考消息》的工作。有人說,那份具有歷史意義的報告是張辛民起草的。但張辛民卻說記不清了,“因為《參考消息》從一份內部刊物到擺上報攤,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

  歷史常常和人們開玩笑。出于發行的考慮擴大發行,卻沒有遏止住發行量的進一步下滑。1985年比1984年又掉了近80萬份。1986年,《參考消息》發行量僅300多萬份,此后一直維持在這個水平。

  就在《參考消息》逐步喪失“參考性”的時候,這份報紙又增加了一項新的使命。穆青任新華社社長時,《參考消息》被劃入“導向”系列,增加了“自律”特性。

  后來,在《參考消息》眾多同仁要求下,郭超人任社長時把“導向性”改成了“政治性和參考性的高度統一”,田聰明社長的提法是“將導向性寓于參考性之中”。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bug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2.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3.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4.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5. 我對胡錫進和司馬南兩個網絡大V的不同看法
  6. 菲律賓沖撞中國海警船,中國會打嗎?
  7. 公開投毒!多個重大事變的真相!
  8. 否定了錯誤,并不代表問題不存在了
  9. 2001年就貪污23億后出逃,如今被抓回國內,也叫認罪悔罪減刑?
  10. 張志坤|“先富”起來的那些人將向何處去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3.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5.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6. 朝鮮領導落淚
  7.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8.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9. 司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沒講的內容
  10. 房地產崩盤,對經濟的影響超出你的想象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3.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4.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5.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8.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9.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0.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1. 77年前,2583名英雄兒女踏上北撤之路
  2. 大蒜威脅國家安全不重要,重點是他為什么會那樣說
  3. 相約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烏有之鄉關于推出紙質閱讀資料的公告
  5. 歐洲金靴|“一切標準向毛主席看齊!” | 欣聞柯慶施落像上海福壽園
  6.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