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分析
孔德昌
摘要:全文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全國商品房分析;第二部分,上海商品房分析;第三部分,中國GDP分析;第四部分,中國外匯儲備分析;第五部分,中國貨幣供應量分析;第六部分,資本主義經濟思考。通過分析中國經濟現狀,探討資本主義經濟本質,試圖求解經濟發展真諦。
第一部分 全國商品房分析
一、全國商品房銷售情況
二、全國商品房建筑情況
三、各省商品房價值情況
四、數據分析
1、銷售數據分析
1)1992-2010年全國共銷售商品房面積669,295萬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面積598,842萬平方米;
2)1992-2010年全國共銷售商品房金額23.6萬億元,其中商品住宅金額19.8萬億元;
3)按100平方/套計算,1992-2010年全國共銷售商品房面積6,692.95萬套,其中商品住宅面積5,988.42萬套;
4)按一套居住3人計算,1992-2010年全國銷售的商品住宅可容納1.8億居民。
2、建筑數據分析
1)1995-2009年已竣工城鎮住宅861,055萬平方米,但1992-2010年商品住宅僅銷售598,842萬平方米,占比70%;
2)1995-2009年施工城鎮住宅2,123,085萬平方米,如果全部竣工,按100平方/套計算,共計2.12億套,按一套居住3人計算,可容納6.37億居民。
3、價值數據分析
1)2009年全國竣工房屋單位價值1715元/平方米,而全國市場價4459元/平方米,比實際價值貴了2.6倍;
2)2009年上海竣工房屋單位價值2924元/平方米,而上海市場價12364元/平方米,比實際價值貴了4.2倍。
第二部分 上海商品房分析
一、上海存量房銷售情況
二、上海商品房建筑情況
三、數據分析
1、據銷售數據和拆遷數據分析,上海房型平均少于80平方米/套;
2、1985-2010年住宅竣工面積48,668萬平方米,按80平方/套計算,共計608萬套,按一套居住3人計算,可容納1825萬居民;
3、1985-2010年住宅施工面積128,300萬平方米,如果全部竣工,按80平方/套計算,共計1604萬套,按一套居住3人計算,可容納4811萬居民;
4、2011年上海常住人口2302萬,其中戶籍人口1404萬,外來人口898萬,外來人口比例39%。
第三部分 中國GDP分析
一、GDP情況
二、數據分析
1、1978-2009年GDP增長了93倍,第一產業占比明顯下降,第三產業占比快速上升,第二產業占比基本未變;
2、第二產業中工業占比有所下降,建筑業占比提升較快,近年建筑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均在10%以上。
第四部分 中國外匯儲備分析
一、外匯儲備和貿易順差情況 單位:億美元
二、數據分析
1、2001年之前外匯儲備與累計貿易順差基本持平,其后外匯儲備急劇飆升,外匯儲備與累計貿易順差迅速失衡;
2、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由2001年的8.2767上升至2011年的6.3167,升值約24%,其十年均值約為7.3;
3、截止2011年12月中國外匯儲備31,811億美元,而1990年至今貿易順差累計16,625億美元,差額15,187億美元,按人民幣兌美元匯率7.3計,約11萬億元人民幣;
4、國際熱錢達11萬億元人民幣,保守估計60%進入房市。
第五部分 中國貨幣供應量分析
一、貨幣供應量情況 單位:億元
二、數據分析
1、1997年之前M2與GDP基本平衡,其后M2急劇飆升,貨幣嚴重超發,其中2010年竟超發70%;
2、1978-2011年M0、M1、M2同比增長分別為19%、20%、18%,均遠高于GDP增速,很大程度上經濟數據增長由貨幣超發所致。
第六部分 資本主義經濟思考
一、中國經濟現狀
住房過剩、熱錢投機、貨幣超發是當前經濟的三顆定時炸彈,其導火索就是國際熱錢的逃離,11萬億元人民幣的國際熱錢一旦從房市中撤走,房市將會步股市后塵。
國際熱錢套利周期一般不會超過10年,待把房市推到足夠水平,迅速套利有序撤離,已在日本、臺灣房市和大陸股市上演過。國務院嚴厲的限購政策就是不想讓國際熱錢得逞,但已是亡羊補牢,騎虎而難下。
貨幣超發引起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的本質就是財富的轉移,由于超發貨幣大多流向國企和出口企業,老百姓的財富無形之中轉移到他們手中,顯然劫貧濟富。老百姓苦于住房、醫療、教育三座大山無力消費,導致內需不足,在歐美外需萎縮的情況下,制造業步履維艱。因國企、出口企業直接受益的少數富人,需求卻極度過剩,消費掉全世界2/3的奢侈品仍無法滿足其需求,把花不盡的錢投向房市、股市、高利貸等領域,導致中國經濟冰火兩重天。
二、社會階段劃分
按生產力劃分人類社會經歷了三個階段:一、采獵社會;二、耕牧社會;三、工商社會。
前兩個階段生產力處于基本自給自足的水平,商品交易并不發達,除少量統治階級靠征稅所得外,廣大人民的財富靠生產所得,再加上金銀本位制的限制,財富轉移并不活躍,經濟周期十分漫長。
隨著機器大生產的發展,生產目的由自給自足轉變為交換,商品交易逐漸發達,人類進入工商社會,財富轉移逐漸活躍,經濟周期也大大縮短。
三、財富轉移模型
1、農耕社會財富轉移模型
1)假設每年糧食產量1000斤/畝,糧食價格1元/斤;
2)根據歷史資料,地主靠土地要素獲得產量的80%,長工靠勞動要素獲得產量的20%。
分析如下:
1)勤勞農民(或出仕經商)將攢錢置地,懶惰農民吃喝揮霍而賣地;勤勞農民(或出仕經商)不斷集聚土地而演化成地主,懶惰農民逐漸失地淪為長工;
2)地主靠獲得的財富不斷購買土地,更多農民破產淪為長工;土地兼并日益嚴重,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隨著長工數量的增多,勞動力也越來越廉價,逐漸發展為上圖后期社會結構;
3)最終長工無法維持生計,農民起義爆發,土地重新均分,然后開始新一輪經濟周期。
2、工商社會財富轉移模型
1)假設每年電視生產量30臺,電視價格1000元/臺,貨幣供應量穩定;
2)根據美國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資料,資本家靠資本要素獲得產值的80%,工人靠勞動要素獲得產值的20%。
分析如下:
1)前三年共生產電視90臺,并全部銷售,該過程資本家的社會財富占比由20%上升到90%,工人的社會財富占比由80%下降為10%;
2)第四年工人財富僅夠購買10臺電視,但生產量仍為30臺,如果再考慮到資本家擴大再生產的因素,供求將嚴重失衡,經濟危機爆發;
3)經濟危機導致工廠倒閉,工人失業,政府被迫進行財富再分配,然后開始新一輪經濟周期。
四、資本主義經濟本質
1、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
社會生產通過資源、資本、勞動、才能四要素共同創造財富,但現實中財富在各生產要素之間的分配是極不均衡的,資源、資本分配了財富的80%,勞動和才能分配了財富的20%。
在工商社會,按收入方式大致劃分為資產階級、工薪階級、官員階級,資產階級靠資源、資本獲得財富,工薪階級靠勞動、才能獲得財富,官員階級通過征稅進行財富再分配并從中抽取部分財富作為所得。
資本主義認為資源、資本在財富創造中起主導作用,理應分配較多財富;市場具有自動調節機制,政府不應干預經濟活動,奉行自由主義。
社會主義認為勞動、才能才是財富的真正創造者,資源、資本分配較多財富是不公平的,資產階級對工薪階級進行了剝削;不認可市場調節機制,政府應當掌控資源、資本并主導生產,公平分配財富。
資本主義忽略了公平,導致貧富懸殊,最終1929經濟大蕭條爆發,社會主義忽略了效率,導致經濟僵化,最終蘇東劇變。
凱恩斯主義汲取社會主義理論修正了資本主義,認為市場調節往往滯后甚至失靈,主張政府應干預經濟活動,擴大就業,增加需求;最終促進戰后歐美國家的繁榮,并在冷戰中勝出,使資本主義經濟模式成為工商社會的主要經濟形態。
2、資本主義經濟本質
以美國人口為例,資產階級占比10%,官員階級占比8%,才能工薪階級占比28%,勞動工薪階級占比54%。這樣82%的人口分配了財富的20%。
資本主義經濟的本質就是財富從工薪階級轉移到資產階級的過程,根源是財富在各生產要素之間的分配不均。工薪階級分配了社會財富的20%,卻須消費掉社會財富的80%,結果只能消耗儲蓄、甚至透支未來進行消費,隨著生產擴大,必然造成生產力與購買力失衡,最終導致經濟危機爆發。
官員階級應通過財富二次分配,將財富從資產階級轉移到工薪階級,進行資本主義財富逆轉移,達到生產力與購買力的平衡,完成財富的良性循環,避免經濟危機的發生,進而實現社會共同富裕。
3、當前經濟學派
當前最為活躍的經濟學派是新自由主義學派和凱恩斯學派,二者對政府干預的看法截然相反。新自由主義學派信奉市場調節機制,反對政府干預,凱恩斯學派認為市場調節不完善,主張政府干預。
新自由主義學派和凱恩斯學派各有道理,因為干預過度傷害生產力,干預過弱傷害購買力,經濟發展的理想狀態是生產力與購買力的平衡。
新自由主義學派過分相信市場調節,往往會走向放任主義,導致供需嚴重失衡,出現經濟危機周期爆發。凱恩斯學派過分強調政府干預,往往會走向社會主義,導致國企比重上升甚至主導生產,出現經濟僵化和滯漲。
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財富從工薪階級轉移到資產階級的過程,國家應堅持市場調節和宏觀調控的平衡,反對政府主導生產,合理進行資本主義財富逆轉移。
4、惡性資本主義
現實中還存在著第三種狀態,那就是惡性資本主義,其官員階級在進行財富二次分配時,將財富從工薪階級轉移到資產階級,加劇資本主義財富轉移過程,導致生產力與購買力的極度失衡,由于國內購買力極度萎縮,生產過剩只能靠出口消化,進而避免經濟危機的發生。
當前中國經濟就屬于此種惡性資本主義,隨著出口疲軟,國內被掩蓋的生產力與購買力的極度失衡日益顯現,如果出口沒有重振,政府也不進行資本主義財富逆轉移,經濟危機爆發不可避免。
5、上市公司舉例說明
1)員工支出包括薪資、加班費、伙食費、社會保險費、年終獎金、住房公積金、職工福利、培訓費等;
2)數據來源于某上市公司;
3) 該公司員工約2.1萬人,資本家35人。
分析如下:
1)2008-2011年員工收入(員工支出)占產品產值(產品銷售收入)的平均比重為3.84%;
2) 2008-2011年員工收入(員工支出)占資本家凈收入(凈利潤,即剩余價值)的平均比重為87.43%;
3)2008-2011年員工人均收入僅為資本家人均收入的1/687;
4)工薪階級無力消費掉產出產品,供給遠大于需求,生產力與購買力嚴重失衡;
5)中國工薪階級收入占產品產值的比重嚴重偏低,導致國內需求嚴重不足;
6)中國勞動力廉價,產業迅速轉移,但國內需求不足,只能出口歐美市場;歐美工薪階級耗盡儲蓄并透支未來消費中國產品,由于產業轉移引起就業機會減少,收支無以為繼,歐美需求逐漸耗盡;
7)中美資產階級耗盡兩國工薪階級需求,但均不進行資本主義財富逆轉移,經濟危機爆發不可避免。
五、經濟發展真諦
經濟發展的理想狀態就是在保障生產力與購買力平衡的狀態下實現財富的再創造,進而實現社會共同富裕。這就要求政府實現新自由主義學派和凱恩斯學派的平衡,并竭力避免惡性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財富逆轉移的途徑有多種,其中社保和分紅是最重要的兩個,措施如下:一、國家加大住房、醫療、教育的開支,建立完善的社保體系;二、建立全民基金,國企利潤上繳全民基金,每年向全民分紅;三、上市公司強制按利潤的一定比例分紅。
經濟發展真諦就是滿足人民生活需求,如吃、穿、住、用、行、娛等,實現耕者有其田,勞者有其股,居者有其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