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經濟 > 經濟視點

警惕高盛操縱和攻擊中國經濟!(匯總稿)

晨露 · 2012-03-23 · 來源:海疆在線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導語:成立于1869年的高盛集團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最有權勢的投資銀行。從當年的馬夫門面店到今天的華爾街大佬,從一間地下室一個雇員到如今上萬億美元資產的影子操控者,高盛經歷了無數次風雨沉浮,走過一個多世紀灑滿鮮血的征途,登上了球金融的巔峰。從1929年起,世界上任何一次大蕭條和對美國之外的國家進行的狙擊,高盛都在其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高盛對中國的經濟操控和攻擊非常頻繁,給中國造成極其巨大的損失。

目錄:

新    聞:高管辭職信曝高盛墮落根源 謝國忠指其內幕交易已久

美國多位高官來自高盛帝國 金融巨頭被批政治權力過大

高盛之罪:隱瞞作假

操縱石油

希臘危機 嫁禍中國

整垮貝爾斯登、雷曼

“全球化模式”陷阱

“展期期權”陷阱

左右中國豬肉價格

警惕高盛:警惕高盛這個嗜血幽靈

附:離職高管的盛世危言:《我為什么離開高盛》

高盛:歐洲的新主人

新聞:

高管辭職信曝高盛墮落根源 謝國忠指其內幕交易已久

2012年03月15日 16:52 來源:鳳凰財經 作者:權基正

鳳凰財經訊 3月15日消息,本周三高盛前執行董事Greg Smith在《紐約時報》刊登辭職信,公開抨擊公司“有毒的”文化,這篇1270個英文詞的辭職信通過網絡迅速傳遍了全世界,進一步引發媒體針對高盛內幕交易的報道。就此,鳳凰財經致電摩根士丹利原董事總經理謝國忠,他指出,高盛一直存在內幕交易,并不是新事。

Greg Smith標題為《我為什么離開高盛?》的辭職信中提到,公司主管公然將他們的客戶稱作“提線木偶”、“白癡”,他認為,公司道德品行淪落是對高盛長期生存最大的威脅。同時反問,誰會明知投資不可靠或不符合客戶需求,卻依然將它推薦給客戶。

該辭職信內容進一步引發媒體針對高盛內幕交易的報道。對此,謝國忠表示,“高盛內幕交易這么多年一直都有,并不是新的事情。”

高盛發言人曾反駁,不同意辭職信中的觀點,在高盛看來,只有客戶成功,才算成功,回顧高盛百年歷史,高盛客戶確實有不少“成功”的贏家。

1929年,“高盛交易公司”(簡稱:GSTC)虧掉了客戶90%以上的投資,當時一位戲劇明星艾迪?坎特起訴GSTC,索賠1億美元,并在舞臺上把高盛的名稱作為取笑的對象,聲譽的急劇下降使得高盛在以后的5年里沒有開展過一起主承銷業務。

另外,1970年賓夕法尼亞中央鐵路公司倒閉,高盛被控欺詐,約有60樁針對高盛的訴訟,主要由那些在高盛明知“賓鐵中央”的信用評級被下調后仍然被推銷的8700萬美元的投資者提起的。

尤其是,1994年“麥克斯韋”案件訴訟震驚全世界。高盛已經減持了當時著名的英國公司MCC的股票,幾小時后,這家公司的老板英國大亨麥克斯韋去世,有傳言說他是自殺。正是高盛拋棄MCC,才導致其破產。在接下來的幾年,高盛因MCC的倒閉而陷入了一系列的指控和訴訟之中。1995年,盡管高盛稱自己無罪,但仍然同意支付235億美元以解決官司。

最新的案例是,2010年4月,美國證監會起訴高盛公司及其員工法布里斯?圖爾(Fabrice Tourre),指控高盛和法布里斯?圖爾提供虛假信息,在涉及次級抵押貸款業務金融產品問題上涉嫌欺詐投資者,造成投資者損失超過10 億美元。

一直以來,以高盛為代表的國際投行飽受華爾街和部分客戶的批評,其中的訴訟更是屢見不鮮,而高盛對批評好像已經已習以為常。

美國多位高官來自高盛帝國 金融巨頭被批政治權力過大

來源:環球時報2012年03月16日

據3月16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高盛公司一名高管14日在《紐約時報》上刊登辭職信,曝光高盛“道德黑幕”,將這個華爾街巨頭推上風口浪尖。過去兩天,世界多家媒體都提到美國《滾石》雜志作家泰比2009年對高盛的一個著名描寫:一只巨大的吸血烏賊”。去年,“占領華爾街”運動抗議者打扮成大烏賊的樣子,在高盛公司紐約總部游行,標語口號是“高盛吸血”。2011年4月,美國參議員列文公布為期兩年的金融危機調查報告時,將高盛描述為“充斥著貪婪、利益沖突、公司犯罪的金融蛇窟”。

俄羅斯“索里特”咨詢公司分析師科拉留克15日對媒體稱,高盛通常被稱為“世界影子政府”,美國及世界組織許多高級領導人都來自這一公司,可以說是一個帝國。

彭博社曾以“高盛的政治權力太大了”為題寫道,別提“達芬奇密碼”了。如果你想了解真正的陰謀,不妨看一看高盛員工是如何控制世界各地重要經濟職位的。美國財政部、意大利銀行和英格蘭銀行,最近都從世界上最賺錢的投資公司挖取重要的政策決策者。位于紐約的高盛公司是一個充滿頂級人才的賺錢機器。這一點無人懷疑。不過,這么多決策者都來自同一個地方,這就不正常了。高盛雇員總是被任命為政治高官。這一現象很難忽視。英國《獨立報》去年刊文為“高盛攻克歐洲”憂心忡忡。文章說,隨著歐債危機深入,高盛這只“吸血烏賊”的觸角伸到了歐元區的最高層,報道引述專家的話說,高盛在推動“高盛公司項目”,緊緊擁抱政府,讓創造人、觀念和錢之間的深深交流,這樣一來,根本分不清哪里是公共利益,哪里是高盛利益。

(本報駐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記者吳成良 李珍 紀雙城 楊明 青木●本報記者 魏萊 ●汪析 柳直)

高盛之罪:

隱瞞作假

2008年1月,高盛集團財務官薩拉•史密斯在2007年10月30日寫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一封信公之于眾。信中透露,該集團提前預見到2007年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熊市并大量做空。由于涉嫌有意向投資者隱瞞關鍵信息,美國紐約州立檢察院、康涅狄格州檢察院表示將對高盛等華爾街機構 “是否有意對投資者隱瞞高風險債券的關鍵信息”進行聯手調查。

2010年4月,美國證交會(SEC)對高盛集團提起民事訴訟,指控其在2007年出售金融衍生品時,涉嫌存在重大信息虛報和遺漏,以及誤導性陳述,特別是隱瞞了與投資者有直接利益沖突的知名對沖基金投資組合的有關事實,導致投資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正在被該對沖基金賣空的產品,給投資者造成高達逾10億美元的損失。
——《高盛遭前執行董事抨擊 市值一日蒸發逾20億美元》

來源: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黃繼匯2012年03月16日

操縱石油

2003年,美國通過一項規定,放開了對大宗商品交易的監管,而放松監管就意味了高盛等投行有不公布其持倉報告的特權,他們擁有了無限持倉規模的豁免權,這使得對沖基金可以通過與投行達成互換協議來繞過持倉規模的限制,從而間接介入期貨市場進行投機。這是自此以后基金變得活躍、投機行為增多、油價上漲的起因。

2008年伊始,因全球金融市場的混亂,老百姓已經不愿意把錢投到任何感覺不靠譜的領域。華爾街便把賭局設在了老百姓能實實在在感受到的商品市場領域:糧食、咖啡等糧食資源,以及原料資源和能源資源,特別是石油。美元貶值、信貸和地產危機,這一切都造成所謂“飛向商品實物”的局面。石油期貨價格像坐了火箭一樣向上攀升,從2007年中的60美元一桶飆升到2008年夏天的峰值147美元一桶。

在那個總統選戰如火如荼的時期,對于油價攀升到4.11美元一加侖的合理解釋是“全球石油供應問題”。但是全球石油供應緊張是在撒謊,雖說全球石油供應最終會耗盡,但是短期石油供應量其實在增加。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的報告,在石油價格達到峰值的前6個月,世界原油供應量從每天8524萬桶上升到 8607萬桶,而同期世界原油需求量則從每天8682萬桶降低到每天8607萬桶。也就是說不僅短期原油供應量上升,而且需求量在下降,這種情況按照經典經濟學的理論,本應該帶來原油價格的下跌。但是,價格上漲的不是真實石油消費,而是紙面石油交易。

高盛通過說服養老基金和其他大型機構投資人投資于原油期貨,幾個大玩家竭盡全力把一度穩定的大宗實物商品市場搞成一個投機的賭場,也就是在固定的某一天可以以固定的價格購買原油。這種做法一舉將嚴格按照供需情況定價的原油,從實實在在的商品變成了一個像股票一樣可以投機的東西。投機到實物商品市場的熱錢從130億美元增長到3170億美元,增長了2300%。到2008年,大約有800只基金集結在原油期貨市場,油價波動的60%到70%是投機和操縱市場引起,而平均一桶原油在最終儲運和消費掉以前,要倒手27次。

在半公開的政府豁免權武裝下,高盛成了一個巨大的商品賭場的首席設計師。高盛商品指數跟蹤24種主要商品價格,其中原油價格的權重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成為各種養老基金、保險公司和其他機構投資人進行大規模長期賭博的主要場所。

在2008年7月以前,高盛的投資組合是做空美元、做多石油,因而在2007年至2008年美元的下跌和石油的暴漲以及次貸衍生品的崩盤中,獲得了豐厚利潤。

高盛做空石油是在2008年,在2008年初,被譽為“油價預言家”的高盛分析師阿爾瓊•穆爾蒂,在《紐約時報》撰文預測由于尼日利亞供應中斷、俄羅斯產量下降、中國對石油的需求將失控性的增長,石油價格將“急速飆升”到200美元一桶。2008年7月,時任高盛大中華區主席胡祖六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聲稱:“從原油需求、工業技術、地緣政治等多個角度考慮,國際原油價格依然會上漲”,他還提出高盛有關“未來6到24個月油價愈來愈可能升至每桶150-200美元”的預測并非危言聳聽。

事實卻并非如此,這實際上這是圈內人做空石油的信號,而做空的前奏就是吸引“最后一棒”接手原油倉位。原油價格于去年7月見頂每桶147美元,隨后一路狂瀉,到2008年12月觸及2004年初來最低點每桶32美元。不幸的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石油消費國,就真的成為了這“最后一棒”。他們在 130、140美元的價位上大量接手。

2008年10月,當眾多國家接手后,高盛出手了。高盛另人咋舌地兀然多翻空,在沒有拿出令人信服的理由時,把此前看多石油至150美元、200美元一桶,改為看空50美元一桶,這顯然難以讓人信服。被玩于股掌之中的人們早已失去了理智,更沒有想到做空確實是由高盛說了算。

當然,高盛隨之的策略調整就是做空石油、做多美元,隨著這一策略的實施,石油從最高147美元/桶跌到33美元/桶,77%的跌幅,以及美元指數同期30%的漲幅所驗證,全世界傻眼。

據《中國經濟安全透視:獵殺“中國龍”》一書指出,高盛因為在全球金融市場的突出地位,在中國大型骨干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一直扮演關鍵角色。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中國石油(9.67,-0.01,-0.10%)巨頭,在股份配售承銷、賬簿管理、海外并購等各方面都得到高盛等相關美國金融機構的“周密服務”。因此美國高盛對中國石油企業的海外布局了如指掌,這也是為什么高盛為首的金融炒家總能輕易利用“中國因素”進行成功炒作。2009年以來,油價反彈,在每桶60美元徘徊。高盛卻開始公開唱空油價,在5月初又發布研究報告,稱美國原油期貨價格將在未來兩個月跌至45美元/桶,事實是,截止 5月底,美國原油期貨價格漲至65美元/桶,高盛唱空和唱多油價,都是為了達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當然,高盛介入的中國戰略行業遠不止石油。

希臘危機 嫁禍中國

哈佛大學經濟史教授尼爾?弗格森曾寫道:“在每一次重大歷史事件的背后,總暗藏著金錢的秘密。” 以希臘為代表的歐元區債務危機,剛好印證了這句話。

希臘為了能夠加入歐洲貨幣聯盟,尋求高盛等投行幫助降低財政赤字。因此,高盛幫希臘政府悄悄貸進了數十億美元。因為被視為貨幣交易而非貸款,而沒有對外發布。這筆交易幫助希臘在入不敷出的情況下,不僅達到歐洲赤字的規定獲得加入歐元集團資格,還得以繼續揮霍,但也埋下了隱患。2009年,希臘國家負債高達3000億歐元,創下歷史新高。2009年12月,國際評級機構連續下調希臘主權信貸評級,引爆希臘政府債務危機。

多項記錄顯示,在華爾街的協助下,希臘過去10年來一直努力躲避歐洲負債的限制。由高盛制造的一筆交易,讓希臘數十億美元的債務,得以躲過布魯塞爾預算監督人員的審查。希臘為此支付了高盛大約3億美元的費用。

掌握了高盛及一些華爾街交易文件的雅典經濟學家Gikas Hardouvelis表示:“這類交易因為沒有以貸款的方式記錄,常會誤導投資者以及金融監管人員對一國負債深度的了解。”

此外,這些“秘密”交易,除了通過欺騙投資者,更誘導政府采取錯誤的政策,以避免采取嚴格措施,來控制他們的財政赤字和債務。比如,高盛曾一度要向中國推銷250億歐元希臘債券,想假借中國之助,進一步幫希臘來掩飾現在的債務。高盛此舉有轉移危機,嫁禍中國之嫌。

在財經作家李德林所撰《做空希臘下一步高盛的終極是中國》一文中,有如下描述:

在這場危機中,人們意外地發現“中國”的“身影”。去年(2009年,編者注)11月,高盛投行總裁親自前往希臘首都雅典,提出了一項幫助希臘還債套現的計劃建議,并建議希臘方面由高盛搭橋,將高達250億歐元的國債推銷給中國。當一月底希臘成功拿到80億歐元的新貸款時,市場一度便認為希臘已經沒有支付危機。然而這正是某些人需要造成的效果。這時高盛高層再度游說希臘方面。然而希臘新政府顯然已經認識到,高盛的建議是飲鴆止渴。在希臘的拒絕下,很快,市場上便出現了新的謠傳:中國拒絕購買由高盛投行安排的一項“私人投資”250億歐元的希臘國債。也就是說,希臘委托高盛出面來替其安排尋找投資者,這明確顯示希臘方面出現了問題。一個國家的國債無人問津的話,就是該國金融信譽出現問題的最為明確的標識。而中國的拒絕將使市場要求雅典提供更高的風險保險。在這種背景下,高盛就成為一個大贏家:一方面替希臘推銷國債能夠得到更多的收益,而另一方面高盛手中的“信用違約互換”保險CDS則大幅上漲。

法國分析家認為,透露出中國拒購希臘國債是令人吃驚的。這種消息按慣例是絕對處于保密狀態的。對投資者或推銷者來說,這種消息的泄露對兩者都是不利的。然而《金融時報》卻發現,消息透露者居然是高盛投行的第二把手凱利?科恩。他于去年11月和今年1月兩次前往雅典,試圖游說希臘當局讓高盛將高達 250億歐元的國債推銷給中國,但遭到希臘的拒絕。于是消息便蹊蹺地走漏出來,對希臘和歐元造成巨大沖擊。

整垮貝爾斯登和雷曼

貝爾斯登和雷曼兄弟認為,是高盛操縱股價導致它們垮臺和陷入困境。據2008年《華爾街日報》英文版文章《Goldman Is Queried About Bear’s Fall》披露,高盛操縱貝爾斯登和雷曼兄弟股價的問題已經被美聯儲調查。雷曼兄弟CEO Richard Fuld指控高盛CEO Lloyd Blankfein,認為高盛交易員在惡意散播關于雷曼兄弟的謠言,造成雷曼兄弟股價暴跌,最終雷曼只得以破產收場。在美國,操縱股價是一項非常嚴重的指控。

事實上,高盛的一封電子郵件確實對貝爾斯登造成了重大打擊。

《財富》雜志曾報道,2008年3月11日,高盛的信貸衍生產品業務部在向其客戶發送的一封電子郵件中稱,高盛將不再就貝爾斯登的衍生產品交易為他們提供擔保。

而在此前幾周,高盛等銀行都還在積極開展業務,同意對擔心貝爾斯登這樣無力履行其利率互換交易義務的金融機構提供擔保,并從中收取不菲的傭金。

盡管高盛發言人當時聲稱該郵件不構成全面的拒絕,但資金管理公司Hayman Capital首席執行官Kyle Bass收到這郵件時還是感到異常震驚。Bass讓同事給高盛打電話確認一下,問是不是搞錯了。

“沒有錯,”Bass說,“高盛告知華爾街說,他們和貝爾斯登的關系完了,風險太大了。這是他們關系的終結。”

高盛的這封電子郵件的內容泄露以后,越來越多的對沖基金和其他客戶開始撤資,最后撤資者多達上百家,加速了貝爾斯登的崩潰。

制造“全球化模式”陷阱

在過去25年里,華爾街制造了一系列的丑聞,能忽悠出去的東西也沒剩下啥了。垃圾債券、IPO、次級房貸以及其他曾經盛極一時的金融產品,在公眾心目中都成了詐騙的陷阱。信貸市場正陷入危機當中,房地產泡沫經濟破滅,逼得華爾街不得不去找一個新的圈套誘人上鉤——全球化模式。

為什么全世界都要統一成“全球化模式”呢?1984年即在高盛任職的日本人神谷秀樹在他所著《貪婪的資本主義》一書中這樣寫道:“推進全球化模式的中心人物無疑都是美國巨大投資銀行的頂層人物。簡單地說,證券世界的銷售體系是由不到十家高盛這種巨大投資銀行(包括儲蓄金融機構的投資銀行部門)掌握的。他們為了讓自己更方便,要把所有的證券都做成“定性化的商品”。也就是說,他們使交易條件規格化以便于自己更好買賣。不僅僅限于證券,原油、玉米、大豆、咖啡豆等等,他們建立起的商品交易系統中,交易的種類越多,他們的利益和市場支配能力就越強。

他們在全世界各國證券市場的商業圈和支配能力都增強了,以至于市場都要采取他們的游戲規則。像他們這樣追求數字的人最忌諱的就是“個性”。當證券、商品都失去自己個性的時候,世界就掌握在了這些人的手里。

高盛等投資銀行致力于用微薄的手續費來操作具有統一性(專家稱商品化)的大規模商品,只要數量龐大,那么即使很小的價格差也能夠帶來巨額收益。以高盛為首的投資銀行就是“貪婪資本主義”的產物,所以他們無論如何都需要“全球化模式”,推行全球化,就掌握了世界。

            ——《白益民:誰來審判高盛》

來源:白益民產業經濟研究所  作者:白益民 2012年02月16日

“展期期權”陷阱

2005年,中航油(新加坡)在石油衍生品交易中損失約5.5億美元(按當時匯率折算合人民幣45億元)后,向當地法院申請召開債權人大會,以重組債務,而其股票已遭新交所停牌,總裁陳久霖的職位也被暫停。

據悉,中航油(新加坡)是從2001年開始參與石油衍生品交易的,除了對沖風險之外,公司也開展自己的交易活動。

但在和高盛新加坡杰潤公司進行的交易上,中航油(新加坡)從一開始就注定要失敗。

綜合高盛與中航油(新加坡)的衍生品合約,可以概括為:高盛先以低價賣給中航油(新加坡)一個產品,讓中航油(新加坡)肯定能賺到錢,但是利潤有封頂。換句話說,中航油(新加坡)能夠得到的利潤是有限的。這點很重要,因為這意味著高盛的風險也是有限的。與此同時,既然高盛給了你中航油(新加坡)這么一個肯定賺錢的機會,那你中航油(新加坡)也要給我高盛一些回饋,因此中航油(新加坡)同意從高盛手中購買另外一個產品。高盛說,這個產品不是自己賺錢用的,只是用來對沖高盛在和中航油(新加坡)簽訂的第一個產品中的風險。

實際上,這第二個產品,就是最終殺死中航油(新加坡)的“致命武器”:展期期權(extendible option)。

展期期權的結構是這樣的,展期期權的持有者,在未來,比如半年后,擁有將一個當前約定好的條款的期權執行的權利,也就是“期權的期權”。這個展期期權是高盛持有,也就是說,高盛在六個月后有最終權利決定是否執行這個期權。這是一個毒性極大的產品。下面,筆者詳細解一下為什么展期期權具有這么大的毒性和殺傷力。

中航油(新加坡)與高盛杰潤公司簽訂的衍生品合約是一個展期三項式合約。該合約有兩部分:三項式部分和展期部分。

三項式部分的結構是這樣的:

每月交易量:15萬桶(未考慮加倍)

合約期限:3個月(2004年7月至2004年9月)

高盛買入看漲期權執行價:36美元/桶

高盛賣出看跌期權執行價:33美元/桶

高盛買入看跌期權執行價:31美元/桶

杠桿比率: 2

WTI原油期貨現價(CL1):34美元/桶

展期部分的結構是這樣的:

每月交易量:30萬桶

合約期限:12個月(2004年10月至2005年9月)

高盛買入看漲期權執行價:36美元/桶

高盛賣出看跌期權執行價:33美元/桶

高盛買入看跌期權執行價:31美元/桶

杠桿比率: 2

WTI原油期貨現價(CL1):34美元/桶

合約簽訂的時候,三項式部分即開始生效。三個月后,當三項式部分結束的時候,即在2004年9月末,高盛有權決定是否執行展期部分。

這個合約同2008年中國航空公司簽訂的合約在結構上是完全一樣的(見本報2月14日《還原高盛欺詐真相》)。

期權是一個權利,對期權的賣出者來說,潛在的風險是無限的,但是收益卻是有限的,最大的收益就是賣出期權所得到的期權費。因此,賣出期權是一個風險極大的行為。

如果說賣出期權的風險極大的話,那賣出期權的期權,也就是展期期權,風險就更大了。巴菲特曾經將衍生品比喻成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借用這個比喻,展期期權就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平方。而中航油(新加坡)即是送給高盛一個期權的期權。

那么,中航油(新加坡)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原因有三個。

第一,中航油(新加坡)不知道期權的期權有這么大的破壞力。

實際的情況是,中航油(新加坡)連簡單的期權都不了解,甚至不太明白,更不用說高級的產品了。這從普華的審計報告里就可以得到印證。根據普華報告,中航油(新加坡)對最基本的期權的定價都是錯誤的。期權的價值分為兩部分:內在價值和時間價值。

1973年,哈佛大學一位數學家和麻省理工學院一位經濟學家開發了一個數學模型,完全解決了期權的定價這個百年未解的問題,并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在很多年前,人們雖然還不能解決期權的定價問題,卻知道期權的價值是由內在價值和時間價值兩部分組成的。但是,中航油(新加坡)直到2003年竟然不知道期權還有時間價值,以至于自己的估值和高盛的估值存在非常大的偏差,一個市值300萬美元的期權,中航油(新加坡)只估值為100多萬美元。一直到中航油 (新加坡)破產清算的時候,也沒有能力對所簽訂的展期期權進行定價。這就相當于一個人不會算術。

正是因為中航油(新加坡)沒有能力對展期期權定價,也就無法知道這個產品的欺詐性和巨大危險。

第二,高盛是在簽訂合約時,將這個有劇毒的展期期權悄悄摻入進去的。所用的手段就是欺騙。高盛對中航油(新加坡)說,加入這個展期條款,可以使目前的三項式的結構對中航油(新加坡)更有利。比如,可以讓中航油(新加坡)以更低的價格購買石油或以更高的價格賣石油。這對陳久霖很有吸引力,因為更有利的價格意味著短期利潤的增加。但是,對于展期期權的長期危害他是不知道的。

第三,隨著中航油(新加坡)虧損的擴大,高盛又將展期期權說成是一個可以幫助中航油(新加坡)不用付額外的費用,就可以將現在的市值損失削減的有效方式,并使中航油(新加坡)保持對石油走勢的判斷。2004年初,中航油(新加坡)的合約開始出現虧損。雖然虧損不是很大,但是陳久霖卻不想讓外界知道。此時,高盛就說可以通過簽訂新的展期期權合約,來將當前的虧損削減。這讓陳久霖抓到一根救命稻草,簽訂了新的展期期權合約。而在新簽的展期期權合約中,展期期權的毒性更大、殺傷力更強,使中航油(新加坡)的損失更大。這是典型的飲鴆止渴。

最初,中航油(新加坡)的合約虧損只有幾百萬美元,這是以當時的石油價格,按正確的數學模型計算出來的。但是,第一次合約重組之后,虧損擴大到了 2000多萬美元,第二次合約重組后,虧損擴大到5000多萬美元,第三次合約重組后,虧損擴大到1億多美元,第四次合約重組后,虧損擴大到5億多美元。也就是說,每次重組后,中航油(新加坡)的虧損都成倍增加。這里面有石油價格持續上漲導致虧損增加的原因,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重組后新的展期期權的市值損失比重組前更大,新的展期期權加倍放大石油價格上漲后帶來的損失。

具體來說,比如說舊的合約的市值損失是300萬美元,正常來講,如果重組前和重組后,石油的價格不變,則重組后新的合約的市值損失也應該是300萬美元。但是,因為中航油(新加坡)沒有能力對展期期權進行估值和定價,在和高盛重組后,新的合約市值虧損則從300萬美元上升到了1000萬美元。這是典型的欺詐。

更惡劣的是,新的合約將加倍放大風險。還用剛才的例子。重組前的合約市值虧損為300萬美元。如果石油價格上升30%,則虧損增加30%,150萬美元,達到450萬美元。但是,重組后,同樣價格上升30%,新合約的市值虧損將增加700%,達到2000萬美元。

正是由于高盛的欺詐,才使得中航油(新加坡)從小的虧損放大到巨額虧損,從小的問題變成破產重組的問題。而所有的這些虧損,都成了高盛口袋里的利潤。高盛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雙重角色,表面上是中航油(新加坡)的交易對手,背后則是中航油(新加坡)的老師和顧問。

展期期權這種產品是衍生產品里的高級產品,即使在華爾街的專業人士中,能對其進行定價和分析的專業人士也是比較少的。中航油(新加坡)連簡單的期權都沒有定價能力,更別提對展期期權這種高級產品的分析和定價了。

更遺憾的是,中國企業兩次踏進了同一條河流。正是因為幾乎直到現在還沒有了解、明白高盛是如何利用展期期權欺詐中航油(新加坡)的,才導致在2008年東航、國航、中國遠洋(601919)、深南電等公司再次被高盛獵殺,悲劇再次重演。

——《中航油如何陷落高盛“展期期權”陷阱》

    來源:中國民用航空網2011年03月31日

左右中國豬肉價格

觀察人士指出,最近國內豬肉猛價是高盛一手炮制的,高盛控制了中國豬肉22%的市場(這個22%的數據是高盛的分析師透露的)。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證據說明,豬價猛漲是高盛等外資惹的禍,但是高盛完全有能力這樣做。

進入新世紀后,高盛對中國養豬業投資情有獨鐘。況且在生豬產業鏈投資中,它顯然是一個獲利者。2004至2006年高盛投資的兩家中國肉制品行業龍頭企業——雙匯發展和雨潤食品兩家企業的業績均告不菲——在養豬熱潮驟起的2008年,兩家企業年利潤增幅分別超過20%和30%。

2008年9月,高盛又斥資2至3億美元,在生豬養殖的重點地區湖南、福建一帶一口氣全資收購了十余家專業養豬廠的“高盛養豬”事件曝光于各大媒體。從表面上看,高盛雖然沒有進入中國生豬的產業鏈,但別忽略了養殖業最重要是種源,而且優良的豬種他們是不會提供給和其無關的公司的,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值得一提的是,銳意做中國“豬老板”的外資行,并非只是高盛一家,德意志銀行近年來也開始大規模布局中國的養豬業。2008年8月,德意志銀行注資 6000萬美元,獲取上海宏博集團公司養豬場30%股份。同時,德意志集團也注資6000萬美元參與近年來在天津發展勢頭很猛的寶迪農業產業集團。

2010年,德意志銀行面向全球發行了“德銀DWS環球神農基金”,該基金將投資定位于以農產品為主的食物產業鏈條上各個環節的不同企業,其中,相當一部分資金投向中國,可見中國農業市場存在著巨大機會。

外資大量涉足中國養豬業是否對國內豬肉市場形成壟斷,并左右豬肉價格。從此輪豬肉猛價中,我們可以看出,外資的確扮演了重要角色。因為在全面了解或掌握了國內豬肉市場結構與幾乎全部市場信息的前提下,他們隨時可以在中國生豬市場現貨和期貨市場進行大規模操作,并決定國內豬肉價格的走勢,甚至可以對抗政府對市場價格的調控。

豬肉漲價是當前中國的一個熱點問題。今年中國豬價猛漲呈現兩個特點:一是漲幅突出,遠超過作為養殖業上游產品的糧食;二是一年多來豬價始終保持在高位,沒有出現人們預料中的周期性回落。“豬價大幅領漲”的現象。一方面反映出中國農業的薄弱環節及深層次矛盾,而另一方面與外資大規模進入中國養豬業不無關系。

試想一下,如果一旦這些以股權方式進入的外資,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非常時期套現流出,中國養豬業原生態產業鏈會是什么樣子?育種技術相對落后且零星散戶資金不足,如何抵擋資本雄厚的外資進入?究竟養豬業是中國產業被外資介入的新突破口,或僅僅是一個與其他投資項目類同的投資新熱點?
——《高盛左右中國的豬肉價格?》

來源:民聲網 作者:邱林2011年08月01日

警惕高盛:

郎咸平:警惕高盛這個嗜血幽靈

來源:民生網 作者:郎咸平2011年11月30日

高盛在中國的所作所為目前是沒有界限的,它剝削所有的人,在目前我們的規則和立法不能打擊它的情況下,我們一定要對其一言一行十分謹慎,否則我們將會付出沉重代價。

近日,高盛集團出售17.52億股工行H股套現,但是我們的工行認為,高盛并非否認工行的投資價值,減持工行股份是配合其資產配置的需要。緊接著 11月14日,美國銀行宣布計劃出售其所持約104億股建設銀行(601939,股吧)(601939)H股,以補充其資本金水平,據稱,這次出售美國銀行預計將獲稅后利潤18億美元。我不得不再一次提醒大家,千萬要注意華爾街的金融幽靈。在這群嗜血的幽靈中,我們更要關注高盛,因為從1929年起,世界上任何一次大蕭條和對美國之外的國家進行的狙擊,高盛都在其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從高科技股到高油價,高盛主導了大蕭條后的每一次市場操作。

“泡沫專家”的殺手锏

高盛號稱是“泡沫制造專家”,沒有誰比它更會制造泡沫,也沒有誰比它更會引爆金融核彈,包括越南危機、迪拜危機、希臘危機等等。其實高盛要干這些事,它會使用兩個手法:一個手法就是所謂的信息披露或者制造概念;另一個手法就是所謂的影子操縱,它經常會扶植一些傀儡幫它來做事情,它在幕后“垂簾聽政”。

高盛最喜歡創造一些針對新興市場的概念。它2001年的時候就創造了“金磚四國”,后來又創造了“新鉆十一國”,它就是這樣經常給這些國家鑲鉆貼金。這些所謂的 “金磚四國”和“新鉆十一國”被高盛如此一評,他們就感覺到好像真的能在國際上揚眉吐氣了,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正是高盛的策略之一。高盛給出這樣一個概念的時候,就是要人們把泡沫給炒起來。當越南被美國貼上“新鉆十一國”標簽的時候,美國馬上狙擊越南。在高盛狙擊完越南撤退的時候,整個越南的通貨膨脹率高達 25%。

高盛的主要策略就是事先布好局,過一陣子才開始狙擊,然后從中獲利。本次的希臘債務危機,高盛沒有直接跳出來,而是讓南非標準銀行出面,高盛在背后操縱。高盛是中國工商銀行(601398,股吧)(601398)戰略投資的最大股東,而中國工商銀行同時又持有南非標準銀行20%以上的股份。當初工商銀行收購南非標準銀行就是高盛做的首席財務顧問,這就是我們中國人愚蠢,幫高盛做替罪羔羊。

長遠的貪婪

高盛的宗旨叫“長遠的貪婪”。它們說短期交易的損失是可以容忍的,但是它們最終追求的是長遠的貪婪。高盛布局中國房地產也是由來已久,西安的長安城堡大酒店,上海的虹橋公寓、高騰大廈,都是高盛的產權。

高盛不只是搞金融和地產,只要有機會什么都搞。高盛控制了中國的豬,這絕對是不可想象的。它在2004年首先收購了豬肉的下游加工廠雨潤集團,2006年又以2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了河南雙匯下游加工廠。搞定下游之后搞上游,高盛在湖南、福建花了3億美元收購了幾十個養豬場。2009年又開始搞中游的渠道。它不需要控制全中國的豬,只要控制這一條從福建到湖南到江蘇到河南的豬肉產業鏈,通過高效整合,變得非常有效率之后,它就能夠掌控全中國的豬肉。也就是說,高盛哪天想讓豬肉漲價,中國的老百姓就得買高價豬肉。

高盛曾經是中國工商銀行的最大股東,它的好朋友美國銀行曾經是建行的大股東。建行的上市讓它們賺了1300億元,就是說我們每一個老百姓都為美國銀行付出100元。這就是我們的金融改革,最后圖利了高盛集團。實在不知道當時是怎么盤算的,為何會被高盛牽著鼻子走。最近那些幽靈頻頻套現,從中獲取了巨額財富。伴隨著他們的唱空和唱多,我們被搞得暈頭轉向,一些所謂的專家則感覺自己好得不得了,這些專家就是跟中國股市的“黑嘴”一樣,在給高盛抬轎子,甚至他們被高盛利用了還不知道。

高盛雖然很猖狂,可是在美國政府的打擊之下,已經收斂了很多,但是它在中國的所作所為目前是沒有界限的,它剝削所有的人,在目前我們的規則和立法不能打擊它的情況下,我們一定要對其一言一行十分謹慎,否則我們將會付出沉重代價。

附:

離職高管的盛世危言:我為什么離開高盛

來源:新浪財經2012年03月15日

導讀:高盛集團執行董事兼歐洲、中東和非洲區衍生品業務經理格雷格-史密斯(Greg Smith)本周三宣布辭職,他在刊登于《紐約時報》的辭職信中表示,今日的高盛已經完全喪失了團隊合作、正直、人文精神和永遠將客戶利益放在首位這些核心的企業文化,急功近利,一切以賺錢為中心,如不正風氣,將不能保證基業長青。

以下是他的辭職信全文:

今天是我在高盛的最后一天。從最初在斯坦福大學就讀期間做夏季實習生,再到后來去紐約工作10年,現在又在倫敦,我已經在這家公司12年了。相信憑這些年份,我足以對其文化、人員和本質有足夠的理解。我很誠實地說,這里目前環境的毒性和破壞性是我前所未見的。

簡單講就是,高盛在實際業務中以及思考如何賺錢時,客戶利益持續被邊緣化。高盛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投行之一,對全球金融系統有廣泛影響,因此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從我大學剛畢業入職至今,高盛的方向發生了很大轉變,以至于我現在不能問心無愧的說自己能夠代表其立場。

對于不知情的公眾來說可能有點意外,但文化一直以來都是高盛成功的關鍵要素,它以團隊合作、正直、人文精神和永遠將客戶利益放在首位為中心。文化是高盛能實現今日輝煌的秘密武器,也是其143年來一直能獲得客戶信賴的原因。這不僅僅關乎賺錢,而是與自豪以及對組織的信仰有關。因為單靠賺錢,一家企業難以長久。然而令人悲傷的是,如今我放眼四顧,竟找不到曾支撐我傾心為這家公司效力這么多年的文化的蹤影。我已不再有自豪,也不再有信仰。

不過情況并不總是這樣。十多年來,我通過近乎嚴苛的面試程序招聘和輔導了大量新人。在公司每場全球校園招聘中播放的宣傳片中,露面的有10名員工,而我就是其中之一,要知道這是一家員工總數超過3萬人的公司。2006年我在紐約負責銷售和交易部門的夏季實習生項目,指導80名從數千應聘者中脫穎而出的大學生。

當我意識到自己再也不能直視學生的眼睛,告訴他們在這兒工作有多棒時,我知道是時候要離開了。

當歷史書籍寫到高盛時,可能會說高盛在現任CEO勞埃德-布蘭克費恩(Lloyd Blankfein)和總裁蓋理-科恩(Gary D. Cohn)的領導下喪失了對公司文化的控制。我確信道德淪喪是高盛長期發展的最嚴重威脅。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有幸為兩支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五家美國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以及三家中東和亞洲最卓越的主權財富基金擔任咨詢顧問。我的客戶管理的資產總額超過1萬億美元,建議他們做我認為正確的事一直是我深以為榮的,盡管這可能意味著公司會獲得較少回報。這種理念在高盛越來越不被認可,也是我應該離開的另一個跡象。

我們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公司改變了對領導力的認知,領導力的內涵曾經包括思想、樹立榜樣并正確行事。如今,如果你能為高盛(目前還不是“斧頭嫌犯”)賺足夠錢,你就會被提升到一個有影響力的職位。

晉升的三條捷徑是什么?首先,利用公司的“斧頭”。這是高盛內部的說法,就是說服客戶投資那些公司認為獲利潛力不大,因此希望脫手的股票和產品;其次,“捕捉大象”。這句話在英語里的意思就是:讓你的客戶,不管是經驗豐富還是初出茅廬,進行任何能給高盛帶來最大利益的交易。說我不入流也可以,但我就是不喜歡把不合適的產品賣給客戶;最后,給自己謀求一個職位,任務只是交易那些流動性差、用三個首字母代替的含糊產品。

如今,許多高層的做法凸顯出高盛的文化智商已經接近于零。我參加那些衍生品銷售會議時,他們沒有一分鐘在講怎樣幫助客戶,全部是如何最大限度的從他們身上賺取利潤。如果你是一個火星人,這樣的會議會讓你相信,客戶的成功和進步完全不是他們在思考的問題。

大家麻木不仁地談論如何從客戶身上榨取利潤,這讓我感到厭惡。過去的12個月,我曾見到五位不同的董事總經理將他們的客戶比作“提線木偶”,有時候甚至在內部郵件中也這樣。盡管是在發生精彩法布、算盤交易、上帝的工作、卡爾-萊文、吸血烏賊這些惡性事件后,難道毫無廉恥嗎?至于正直,早已被腐蝕了。我不知道這是否合法,但會有人挑戰極限,向客戶兜售那些有利可圖、復雜但與他們利益不一致的產品嗎?是的,這種事每天都在發生。

如果客戶不信任你,他們最終會停止跟你的業務往來,不管你有多聰明。而這一基本事實高管們卻視而不見,這讓我震驚。

我們能從客戶身上賺多少錢?這是近日來我從初級分析師那里聽到的最多的關于衍生品的問題。每次聽到都讓我不安,因為這清晰地反映出通過對領導的察言觀色,他們覺得應該這么做。設想下10年后的情景,根本不用像研究火箭的科學家那樣,你就能想到,像初級分析師那樣安靜地坐在房間一角,聽著關于“提線木偶”以及如何賺取報酬這樣的故事,是成為不了現代公民的。

在我做分析師的第一年,我不知道浴室在哪,甚至不知道該怎樣系鞋帶。前輩教導我的是如何努力摸清門道、知道什么是衍生品、理解金融、了解我們的客戶以及什么能夠激發他們、學習如何定義成功以及怎樣幫助客戶實現這一目標。

獲得全額獎學金從南非到斯坦福大學讀書、成為羅氏獎學金獲獎者、贏得馬加比厄運動會(以猶太人的奧運會著稱)乒乓球賽的銅牌,這些都是我此生最自豪的時刻,都是通過艱苦努力而不是走捷徑實現的。今天的高盛已經變得太注重走捷徑,而不是成就,我再也不能適應了。

我希望這是對董事會的警鐘,重新將客戶作為業務的重心,因為沒有客戶公司就不能賺錢,甚至難以生存。清除那些道德敗壞的人,不管他們為公司貢獻了多少利潤。重新扶正公司文化,讓那些想在這里工作的人能找到正確的理由,只關心賺錢的人是不能將公司維系太久的,也不可能永遠獲得客戶信任。

高盛:歐洲的新主人

來源:強國論壇 2011年11月21日

英國獨立報問:高盛:歐洲的新主人?

獨立報認為,整個歐元區成了一個高盛集團的項目。當一般人還在煩惱緊縮和就業的時候,高盛系的官員已經在歐元區的權力層進行一場天翻地覆的大變革。

在這樣一個項目里,高盛會為政府提供建議和資金,派自己的人開展公共服務,為那些來自歐洲政府的官員提供優厚待遇的工作。通過這個項目,高盛投入了人力、財力和腦力,讓人難以從歐洲的公共利益中分辨高盛的利益。

高盛不僅與全球央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還在歐洲面臨債務危機的權力更迭中搶占主導地位。

于是,獨立報就設計了這樣的問答:新民主的代價是什么?就是高盛統治歐洲。

最近的例子當然是新科意大利總理蒙蒂(Mario Monti)。

他是意大利最富盛名的經濟學家之一,大部分職業生涯都在為學術機構和智庫工作。1995年,時任總理貝盧斯科尼任命蒙蒂為歐盟委員會委員。

從那時開始,高盛開始對他產生興趣。這主要是因為蒙蒂在歐盟委員會負責歐元區范圍的市場,而且側重于歐元區機構的競爭事務。他的決定可以左右高盛的收購、并購交易,也可以極大地影響高盛的銀行家為這類交易提供資金。而且,蒙蒂還成為意大利財政部銀行與金融系統委員會主席,這個委員會肩負制定國家金融政策的責任。

身居如此要職,蒙蒂在高盛眼中自然大大加分。同年,高盛就向蒙蒂拋出了橄欖枝,邀請他加盟,頭銜是國際顧問。

高盛共有20多名國際顧問,他們是非正式的游說家,為了高盛的利益與那些管理高盛業務的政治家打交道。參與策劃歐元誕生的前歐洲央行與德國央行管理層成員Otmar Issing也是這樣的顧問。

2011年11月14日,蒙蒂被任命為意大利總理,2天后組建了技術官僚型內閣。這有著多重重大意義。

首先,蒙蒂頂替了丑聞與惡評纏身的前任貝盧斯科尼。雖然貝盧斯科尼下臺以后仍然掌握實力強大的政黨和企業,但至少現在看來,意大利人送走了一個17年把持最高領導權的大佬,表面上完成了實質無法掃清的任務。

其次,蒙蒂行使總理的權力,推舉了未經民選的技術型官員,這已讓民主的正常程序停擺,可能就暫時封印了民主本身。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位高盛集團的高級顧問坐上了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的掌門人寶座。這已經將一家投行的政治權力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而原本人們可能認為它是對政治有害的禁忌做法。

這就是意義最重大之處:歐洲向高盛項目前進了一大步,也許已經達到了成功的巔峰。

當然,推動高盛項目走向勝利的不僅是蒙蒂當選。

效力高盛的卸任政治家中,最有名望的也許就是20世紀80年代任愛爾蘭總檢察長的Peter Sutherland,他也曾擔任歐盟競爭委員會委員,目前是高盛旗下英國經紀-交易公司高盛國際的非執行主席。在愛爾蘭申請國際援助并實行國有化以前, Sutherland還出任蘇格蘭皇家銀行的非執行董事。對于歐盟救助愛爾蘭問題,他指出,緊急貸款的條款應該寬松,這樣才不會使愛爾蘭的金融困境惡化。它反映了愛爾蘭實力派的呼聲。2011年夏季,歐盟已同意下調援助愛爾蘭貸款的利率。

招徠那些與高盛發展密切相關的在任政策制定者,這只是高盛項目的一種策略。將高盛的嫡系送入政府則是另一種手段。

明顯的實例就是今年11月1日走馬上任的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他曾任世界銀行的執行董事和意大利財政部的總司長,是典型的政府機構出身。2002-2005年,他擔任高盛國際的董事總經理。離開高盛后出任意大利央行行長,然后又成為歐洲央行當家人。

其實,在德拉吉被列入歐洲央行行長候選人的時候,他的高盛背景就引起爭議。

這還要說回本世紀初。意大利和其他歐洲邊緣國家急切地要加入歐元區,可歐元區規定,成員國的政府債務不能超過經濟規模的60%。為達到這一標準,意大利等國就利用衍生品交易,表面上減少了國債。在這許多復雜的衍生品交易背后,為這些國家出謀劃策的就是高盛。

德拉吉去年就為此澄清,自己同高盛的這段過往毫無瓜葛。為競選歐洲央行行長而接受歐洲議會聽證確認時,他又說,在意大利財政部和高盛任職期間沒有參與這類互換交易。

姑且不論意大利人德拉吉是否有遮掩的嫌疑。至少,已經兩次大規模求助歐盟和IMF貸款的希臘人應該絕不會忘記那段過去。

2002年,高盛以外匯互換的方式向希臘政府提供了10億美元。高盛的交易員們就是通過大量這類交易使希臘很快籌得資金,降低了預算赤字。希臘為此付出的代價是背上多年還款的包袱。

而今年11月10日擔任希臘新總理的Lucas Papademos當時是希臘央行行長。最近晉升為希臘國債管理局主管的Petros Christodoulou就是在高盛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

IMF前首席經濟學家Simon Johnson在他的著作《十三個銀行家:下一次金融危機的真實圖景》(13 Bankers : The Wal l Street Takeover and the Next Financial Meltdown)中指出,在推動金融危機爆發的過程中,高盛和其他大銀行已經與政府走得很近,美國實際上是寡頭政治。至少歐洲的政治家還不像美國那樣,沒有被公司“收買”。在歐洲,決策精英和銀行家有共同的世界觀,有一套共同的目標和共同努力強化的構想。

但現在最嚴重的危險在于,如果意大利停止償債,債權國銀行可能就會破產。高盛承保2萬億美元,其中包括未披露的歐元區政府債務。它不可能毫發無傷,尤其是這2萬億中有一些受保機構就是可能破產的銀行。援助與緊縮都是合理的,因為歐洲人從高盛那里得到的更多,沒有比以前少。否則就是又一場金融危機,第二次經濟崩潰。

這也許算歐洲共同的構想?誰敢試一試?

如下圖所示,以先左后右、由上至下的順序依次列出幾位官員在歐盟的職位和曾經或現在在高盛擔任的職位:

已故的前歐盟競爭委員會委員、比利時人Kareal van Miert:高盛國際顧問

曾幫助創立歐元的前歐洲央行與德國央行管理層成員、德國人Otmar Iseing:高盛顧問

前愛爾蘭總檢察長、前歐盟競爭委員會委員、愛爾蘭人Peter Sutherland:高盛國際非執行董事

前意大利央行行長、新任歐洲央行行長、意大利人德拉吉(Mario Draghi):高盛國際董事總經理

11月16日辭職的IMF歐洲部主管、法國人Antonio Borges:高盛國際副主席

意大利新任總理蒙蒂(Mario Monti):高盛高級顧問

希臘新任總理帕帕季莫斯(Lucas Papademos):雖然沒有在高盛任職的經歷,但他2000年前后擔任希臘央行行長期間,正是外傳高盛幫助希臘隱瞞債務,為希臘發售國債之時。

希臘國債管理局主管Petros Christodoulou:初入職場就在高盛工作

原文鏈接:http://www.haijiangzx.com/html/2012-03-19/page_46837.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2.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3.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4.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5. 我對胡錫進和司馬南兩個網絡大V的不同看法
  6. 菲律賓沖撞中國海警船,中國會打嗎?
  7. 公開投毒!多個重大事變的真相!
  8. 2001年就貪污23億后出逃,如今被抓回國內,也叫認罪悔罪減刑?
  9. 否定了錯誤,并不代表問題不存在了
  10. 張志坤|“先富”起來的那些人將向何處去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3.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5.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6. 朝鮮領導落淚
  7.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8.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9. 房地產崩盤,對經濟的影響超出你的想象
  10. 司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沒講的內容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3.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4.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5.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8.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9.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0.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1. 77年前,2583名英雄兒女踏上北撤之路
  2. 大蒜威脅國家安全不重要,重點是他為什么會那樣說
  3. 相約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烏有之鄉關于推出紙質閱讀資料的公告
  5. 歐洲金靴|“一切標準向毛主席看齊!” | 欣聞柯慶施落像上海福壽園
  6.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