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在爭論中走上歧路
在主權債務危機襲來之際,每個國家都很清楚削減赤字是擺脫危機的惟一手段,但在本國民意的強大壓力下,又必須對短期經濟增長做出保證。“減赤”與“增長”成為兩種難以調和的訴求,也給歐元帶來令人擔憂的變數
■ 環球財經記者 劉美
2012年4月22日,法國大選正式拉開帷幕,這只是牽動歐元命運的諸多政治變革的一個開端。5月初,希臘也將提前舉行大選。4月21日,荷蘭執政聯盟各黨派就削減赤字問題進行的數周談判正式宣告破裂,這意味著該國將在短期內解散政府,提前舉行大選。外界普遍擔心,如果這些選舉中,力主本國財政獨立的政治派別取得權力,將給歐元區剛剛啟動的改革之路蒙上陰影。
在第一輪投票中領先的法國總統候選人奧朗德表示,一旦他當選,將立刻增加公共開支,并將向歐盟提出對新簽署的“財政契約”進行重新談判,這種被認為將威脅歐元穩定的觀點引起了歐洲各國、特別是德國的不安。然而輿論普遍認為,即便薩科齊再度當選,也不一定能很好地執行財政緊縮政策。目前法國已經是歐洲稅賦最重的國家之一,通過加稅使財政“開源”之路幾乎堵死,只剩下“節流”一種手段。無論哪位法國領導人上臺,都很難完成大幅減少赤字的使命。
法國正是歐元區現狀的一個縮影:在主權債務危機襲來之際,每個國家都很清楚削減赤字是擺脫危機的惟一手段,但在本國民意的強大壓力下,又必須對短期經濟增長做出保證。“減赤”與“增長”成為兩種難以調和的訴求,也給歐元帶來令人擔憂的變數。
歐元區仍有解體可能
4月1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布了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報告上調了歐元區的經濟增長預測,認為該地區經濟雖然今年將萎縮0.3%,但2013年將實現0.9%的增長。希臘、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國今年仍將陷于較深的衰退中,明年才會開始顯現復蘇。預計西班牙經濟2013年將增長0.1%,意大利經濟2012、2013年則分別萎縮1.9%和0.3%。
然而,跟官方溫和樂觀的預測相比,國際金融市場卻給出了截然不同的反應。就在IMF報告公布一天前,西班牙10年期國債收益率再度突破6%,意大利國債收益率也正在向這個令人不安的警戒線邁進。歐央行的兩輪再融資計劃(LTRO)結束后,幾個歐元區重災區的融資難度“一朝回到解放前”。在南歐債市岌岌可危的情況下,大量避險基金涌入德國國債市場,使該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再創1.63%的歷史新低。
與此同時,花旗集團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穆迪和標普兩大評級機構很有可能在未來兩到三個季度內再次下調西班牙、意大利、愛爾蘭和葡萄牙的信用評級,并稱“今明兩年,歐元區非核心國家的赤字將超過官方預測”。
歐元區核心國家的情況也不樂觀。惠譽和標普已先后表示,如果財政狀況距離削減赤字目標太遠,那么歐元區的傳統金融強國荷蘭也將在今年或明年失去AAA評級。另外,繼標普在今年1月下調法國主權評級至AA+后,三大評級公司仍有可能在兩到三年內下調法國評級,“不論奧朗德和薩科齊中的哪一位贏得總統大選”。
歐元區持續蔓延的危機不僅體現在國債市場,也體現在銀行體系中。有分析師指出,目前西班牙銀行壞賬已創18年新高,而該國一半以上的按揭貸款由其儲蓄銀行體系(Cajas)持有,現在該國房貸市場的情況跟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前十分相似。“整個西班牙銀行系統充滿了有毒的按揭貸款證券??(如果爆發次貸危機),我相信西班牙最多一個月就將拖垮整個歐盟。”一位名為Graham Summers的分析師表示。
IMF此前公布的金融穩定報告也指出,目前全球金融穩定風險仍然偏高,且過去6個月并未減退,皆因歐洲及歐洲銀行業系統問題惡化所致。IMF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進一步闡述道:“歐債危機形勢依然嚴峻,仍是困擾世界經濟復蘇的最大因素。如果有歐元區成員無序違約,退出歐元區,可能會造成金融市場全面恐慌,存款客戶擠兌銀行系統。這很可能會傳染到歐洲新興經濟體,造成政治危機,所引發的經濟壓力將遠遠高于雷曼帶來的崩潰。”
“沒有人能夠肯定地排除某個國家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德國央行總裁魏德曼表示,“但這只不過是一種假設而已。”然而,同樣沒人能保證這種假設不會突然成真。
不論對歐元區經濟的前景感到樂觀還是悲觀,這些分析報告都同意,歐債危機依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然而對于解決的方法,已經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減赤派態度強硬
“關于歐債危機,爭論的核心是,政府應該對市場的力量做出多大的妥協。”去年年底歐盟達成財政契約后,美國《紐約時報》文章這樣總結道。
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一體化倡導者,認為歐元區各國都應向德國嚴謹的財政制度看齊,嚴格遵守歐元成立之初規定的財政紀律。金融市場的投機者是罪有應得,不值得同情,更不應向其妥協。目前歐債危機中遭受損失的借款方和貸款方,應該從這次事件中吸取教訓,將之作為變革的契機。
今年西班牙國債收益率飆升后,德國央行總裁魏德曼的表態就清晰地體現出這種傾向:“若一國長期利率暫時突破6%,我們不應總是宣稱這是世界末日??這也是對那些相關國家決策者的激勵,鞭策他們采取措施,并通過改革手段贏回市場信心。”
“德國歡迎市場信心崩潰,如果沒有市場高漲的壓力,意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就不會下臺。沒有對危機的擔憂,歐洲其他國家就更不愿給予歐盟監管本國預算的權力。”《紐約時報》文章認為。
據報道,擔任了7年多歐元集團主席的盧森堡總理容克,已確認將于今夏離任。此前接任呼聲甚高的意大利總理蒙蒂表示,自己忙于本國事務,無力管理歐元集團。并且現任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也是意大利人,由另一個意大利人擔任歐元區重要領導職務的可能性較小。現在這一職位呼聲最高的候選人就是德國財長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euble)。朔伊布勒本人也曾公開表示,關于下任歐元集團主席的人選,那些“信用評級最高的歐元區國家”擁有更大的發言權。言外之意,就是要把法國和西班牙的候選人排除在外。
德國人的強硬言論引起了許多歐洲國家的不滿,但無法改變德國是歐元區第一大經濟體這個事實。去年12月9日,歐盟大部分國家達成了強化財政管理的協議,同意把控制預算平衡的條款寫入法律或憲法,而歐洲法院將有權判定成員國為此制定的法律是否得當。如果成員國預算赤字占GDP的比例超過3%,則制裁機制將自動生效。此外,債務占GDP比例的上限將被設定在60%,成員國還必須在法律中寫入一條承諾,即一旦債務占比突破上限,將穩步削減債務。
這一協議基本符合德國的訴求,雖然要將其真正落實到各國法律中尚需時日,但也標志著以德國總理默克爾為代表的減赤派已經取得了象征意義上的勝利。
增長派掌握市場
美國次貸危機與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相繼爆發后,減赤派的觀點一度在輿論中占據絕對上風。然而,當更加現實的問題擺在人們眼前時,單純削減赤字的弊端也呈現出來。這種方法雖有助于經濟的長期穩定,卻無助于解決迫切的經濟滑坡與市場恐慌。
今年2月,西班牙的失業率已經接近24%,創下14年新高,遠高于歐元區平均水平。跟世界其他地區相比,歐元區成員國平均10.8%的失業率同樣令人擔憂。如果繼續削減赤字,必然導致公共部門崗位的減少,從而推動失業率進一步升高。失去工作的年輕人將極大增加社會的不穩定因素,與此同時,政府卻因減赤而缺乏解決社會問題的預算。如此惡性循環,歐元區或許永遠無法走出經濟的泥沼。
以美國主流經濟學家和部分政府官員為代表的增長派,建議歐洲學習美國的做法,使用貨幣政策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促進資本市場的增長,通過拯救銀行來拯救經濟。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保持市場穩定和投資者的信心是政府的主要目標,這是改動公共政策的前提。”很多經濟學家認為,德國一戰后的惡性通脹給該國決策層留下了巨大的陰影,導致德國人過度重視控制通脹,而對可能到來的通縮和大蕭條風險視而不見。
另一些經濟學家表示,雖然德國人的勤勞節儉令人敬佩,但這在很大程度上是數百年積累的傳統文化所致。要讓那些大手大腳慣了的南歐國家向德國看齊,不僅是不現實的,更是具有破壞性的,因為這樣會突然拉低那些國家的國內消費。在出口不景氣的情況下,內需對歐洲國家的經濟增長尤為重要。
經濟學家的言論或許是紙上談兵,但增長派包含一個強大的勢力,那就是金融市場投資者。自歐債危機爆發以來,大量美國金融機構帶著美聯儲慷慨放送的現金埋伏在歐洲,等待從危機中撿便宜。然而,正如投資公司Lazard的歐洲金融機構總管所說:“目前為止,投資歐洲低價資產的回報都很令人失望。”歐洲央行雖然進行了兩輪再融資,但力度依然有限。大部分美國投資者認為,考慮到歐洲短期內大量印鈔的可能性較小,當前這一地區的金融資產普遍“標價過高”。
金融大鱷索羅斯4月接受德國媒體采訪時,強烈建議該國提供更多的資金來拯救歐元區。他指出,歐元區決策者只關注各國的財政不平衡,卻沒有看到市場的不平衡。“財政上舉債可以提振經濟,但反之不成立,即減緩經濟發展并不能削減赤字。”索羅斯認為,由于這種原因,歐元區通過財政改革來提振經濟根本不可行,“現在貨幣政策是惟一可用的工具。”
兩個方向難調和
在4月17日IMF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建議歐元區“采取有節制的財政緊縮,并延續寬松貨幣政策來支持經濟增長。”短期內,一系列的危機救助措施需要繼續推進,但鑒于該地區經濟基本面仍較為疲弱,結構性的經濟改革應采取“溫和漸進式”,循序漸進地展開,以避免在近期內過度壓低需求,出現經濟進一步下滑的局面。
簡單來說,IMF給歐元區開出的藥方是:在使用寬松貨幣政策“保增長”的同時推動財政緊縮,以實現“溫和減赤”。這一同時兼顧減赤派與增長派訴求的建議聽上去很美,但實現的前景并不樂觀。目前對于歐元區發展方向的兩種觀點存在原則性差異,從兩派的言論來看,要調和恐非易事。
在歐元誕生的最初幾年,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是德國。這個依賴出口的國家通過統一貨幣,成功避免了本幣的升值,從而實現了本國經濟的繁榮。然而,隨著歐元區邊緣國家的主權債務滾雪球般增加,德國承擔的貸款責任越來越大。據報道,去年IMF年會上曾有人指出,如果采取貨幣政策刺激手段,需要投入4萬億歐元才能穩定歐洲局勢,而德國全年的GDP才2.5萬億歐元。德國不是不想救歐洲,而是不能直接出手援救。如果通過制造大規模通脹來刺激歐元區經濟,德國將是最大的輸家。
“我認為現在歐洲的貨幣寬松程度已經很高了。”德國央行總裁魏德曼表示,在刺激歐洲經濟的過程中,歐央行的根本使命應該是控制通脹,“現在正在進行的弱化這項使命的討論,令我感到十分憂慮。”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