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布局全球碳交易,日本意圖日元成為國際碳交易計價結算的第三貨幣。
6月18日,作為全國第一家碳排放權交易所,深圳碳排放權交易所開市首日即成交21112噸配額。雖已是突破性進展,但碳排放數據混亂、政府監管機構職責不明、節能減排技術落后等種種問題,仍然困擾著我國當下的碳排放交易市場。
然而日本為使日元成為國際碳交易的結算貨幣,從而使日本在未來以碳權為核心的國際金融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早已在積極布局全球碳交易市場,意圖進行全局掌控。
2007年,丸紅(富士財團的綜合商社)就加入了歐洲氣候交易所(ECX);雙日(三和財團的綜合商社)的兩家子公司則在2010年成立日本首個專門經營各種排放權的排放權交易所。
其實,這跟日本政府的支持分不開。為了促進日本節能減排技術的提升與輸出,日本政府為企業提供減排津貼,形成一種“政府掏錢,企業減排”的模式。2010年8月,日本向三菱商事、東京電力等15家日本公司提供5億日元(約585萬元)的政府補貼,支持這些日本公司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9個發展中國家推廣清潔能源技術以及開展碳減排可行性研究。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在中國推廣CDM項目建設,三菱日聯金融集團甚至無償提供100萬美元資金用于在中國開展“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管理中心與地方政府官員CDM管理能力建設項目”,對政府層面進行公關。
日本公司在碳交易領域的底氣還是離不開日本國內能源管理制度的完善。
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之后,日本于1979年通過《節約能源法》,并以此為基礎建立了工廠能源管理制度。根據日本節能法規定,能源消耗大戶必須建立指定制度,每年生產各種產品消耗能源總量折算成原油達到150-300萬升的工廠均成為能源管理指定工廠,日本圖謀全球碳權積極布局全球碳交易,日本意圖日元成為國際碳交易計價結算的第三貨幣。
截至2008年3月末,全日本共有14116家能源指定工廠。
以三菱商事、三井物產為首的日本綜合商社正是日本碳交易的領跑者。在環保領域,綜合商社擁有控股的技術公司和研發部門,從而為日本在不同產業領域開展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獲取排放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同時,節能法還規定,建立能源管理師制度,受監管的工廠和企事業單位還應選任具有能源管理師資格的能源管理者,能源管理者不僅要負責指導工廠設備維護、向業主提出節能工作建議及監督節能等業務,還要定期向經濟產業大臣提交報告,記載能源使用量、能源消費的單位能耗等重要事項。截至2011年,全日本共有約8萬名能源管理師,他們遍布在日本大中型企業內部,構成日本政府進行能耗管理的重要支撐。
政府支持、商社推動、技術企業跟進,在發展中國家推廣清潔能源技術并獲得減排量的日本碳交易模式,不僅能夠實現日本先進環保技術的推廣和環保設備的出口,提振日本每況愈下的經濟狀況,還能夠使日本企業獲取更多的碳排放權。
伴隨碳交易體系的開展,日本占據了絕對領先的碳減排技術出口空間,加上日元本身已經在世界通貨中占據一定地位,日元將很有可能成為國際碳交易計價結算的第三貨幣,而中國在亞洲碳交易市場的空間將會被壓縮。
當前,中國的碳交易體系正處于起跑階段,我們需要以鄰國日本為鏡,一方面加大政策力度推進能耗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則需扶持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究,在碳交易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上迅速占領陣地,為未來我國碳市場接入并主導全球碳市場做好先期準備。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