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面的太陽已經在落山
— 重讀列寧的【帝國主義論】
文章提要:
一、帝國主義是壟斷的資本主義 二、帝國主義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資本主義 三、帝國主義是垂死的資本主義,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革命的前夜。 四、帝國主義就是戰爭
在世界近代資本主義的上升時期,馬克思主義就依據人類歷史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內在矛盾的存在、發展,深刻的揭示了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即(1)階級的存在僅僅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系;(2)階級斗爭必然要導致無產階級專政;(3)這個專政不過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科學的論證了社會主義必將取代資本主義、人類最終將進入共產主義的社會發展規律。明確的指出了無產階級將敲響資本主義的喪鐘,是資產階級的掘墓人。
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世界由蒸汽時代進入了電氣時代,資本主義由自由競爭發展到壟斷階段。1914至1915年考茨基和第二國際的機會主義(修正主義)者們拋出了“超帝國主義論”,美化帝國主義制度。宣稱帝國主義時代出現了新的歷史現象,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了。他們抹煞帝國主義的內在矛盾和本質特征,反對暴力革命,鼓吹階級合作、社會改良、沙文主義,為帝國主義的侵略擴張辯護。
為了批判形形色色的機會主義(修正主義)思潮、捍衛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原則、堅持無產階級的革命運動,列寧于1916年上半年寫了《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并于1917年4月在俄國出版,亦稱《帝國主義論》。《帝國主義論》全書共兩篇序言十章正文,前六章集中論述帝國主義的五個基本經濟特征;后四章進一步闡釋帝國主義的寄生性、腐朽性,深入揭示帝國主義的歷史地位;第九章系統批判了資產階級學者、修正主義人物粉飾帝國主義的種種謬論。
列寧依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科學的總結了馬克思《資本論》問世以后資本主義的發展,在《帝國主義論》中深入剖析了壟斷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和本質特征,指出了“帝國主義矛盾的深刻性和帝國主義產生革命危機的必然性”。 列寧這本書是準備在沙皇制度下公開出版的,考慮到沙皇政府的檢查,很多問題都不能暢所欲言。
列寧在稍后的《帝國主義和社會主義運動的分裂》一文中明確表述:“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特殊歷史階段。這種特殊性分三個方面;(1)帝國主義是壟斷的資本主義;(2)帝國主義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資本主義;(3)帝國主義是垂死的資本主義。”《列寧選集》第2卷,第883頁。)
二戰之后,世界主要帝國主義國家先后發生了一次新技術革命。這次新技術革命,包含著電子計算機、光技術、信息工程、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的研究與應用。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的水準,推動了知識經濟的發展。此時,特別是在蘇東國家社會變型之后,帝國主義的學者、國際上的修正主義者、尤其是中國“精英”瘋狂攻擊社會主義制度,掩飾壟斷資本主義的性質、矛盾和弊端,大肆贊頌和吹捧西方的經濟制度、社會制度的完美。中國“精英”認賊作父,施展能力、施加壓力要求不折不扣的翻版美國政治、經濟模式。其中包括令西方頭痛,被西方質疑的“自由市場經濟體制”。一時間是非混淆、黑白顛倒、真理蒙垢。
然而帝國主義的本性和衰亡趨勢壓根沒變,太陽也不會從西面升起。
重溫【帝國主義論】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明晰的現實意義,再學列寧“帝國主義是壟斷的資本主義;是寄生、腐朽的資本主義;是垂死的資本主義、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革命的前夜;帝國主義就是戰爭,”的精辟論斷和觀點,是我們認識當今資本主義世界、堅定社會主義信念的強大思想武器。
一、帝國主義是壟斷的資本主義。
帝國主義社會制度的根基不是社會的民主、平等,而是私有制的獨裁、專制。
列寧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指出帝國主義具有的五個基本經濟特征:“帝國主義是發展到壟斷組織和金融資本的統治已經確立、資本輸出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國際托拉斯開始分割世界、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已把世界全部領土分割完畢這一階段的資本主義。”而壟斷是帝國主義的基本經濟特征,其他經濟特征都是由壟斷產生的,是壟斷的發展和繼續,是壟斷的具體表現。
1、壟斷是帝國主義的經濟實質
壟斷的本質是壟斷組織通過對資源、生產、市場的控制,攫取最大化的高于一般平均利潤的超額(壟斷)利潤。資本主義的自由競爭必然導致生產集中,而生產集中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壟斷。少數大企業為了謀取高額利潤避免在競爭中兩敗俱傷,就要聯合起來控制資源、生產和市場,導致壟斷。帝國主義的壟斷首先和主要的表現為在工業生產和銀行及金融業的資本集中、壟斷。壟斷占據了一切方面成為帝國主義最深厚的經濟基礎。并且如列寧指出的“由國內壟斷到國際壟斷,這是壟斷發展的必然趨勢。”
(1)一戰以后資本主義壟斷組織的規模迅速膨脹,金融資本統治的范圍不斷擴大;跨國公司、跨國銀行的壟斷資本取得了對世界經濟的支配地位;金融資本國際流動的規模和速度空前增大;國家頻繁出面干預、調節國內、國際經濟;新殖民主義的出現,世界經濟走向壟斷的區域化、全球化,國際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當今西方資本和生產高度集中,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寡頭集團和寡頭經濟,呈現了由國內壟斷走向國際壟斷,由私人壟斷借助國家壟斷的格局。
1996年美國《幸福》雜志列出的1995年世界500家大公司中的前100家,總資產約為124414.6億美元,相當于當年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40%以上;其當年的銷售額約為56588.4億美元,相當于當年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20%以上,世界總貿易額的56%。世界排名1000家銀行中的前45家銀行占總資產的45%
據美國《商業周刊》公布的1999年排在前十位的最大的企業的市值為22442.2億美元,相當于1998年世界國民生產總值的8.5%。
由于歷史的原因,目前世界上的這種壟斷寡頭不僅集中在西方少數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而且主要集中在美國。根據美國《商業周刊》所公布的資料:全球排名前1000家巨型國際壟斷公司中,1999年美國有494家;日本有136家;英國有108家。美、日、德、英、法、意、加七國共有866家。在排名前100家巨型國際壟斷公司中,美國有62家,占62%。在排名前10家巨型國際壟斷公司中,美國有8家,占80%。以市值看,在1000家市場總價值196993億美元中,有美國112730億美元,占57.2%。
據美國《幸福》雜志的統計, 1954— 1969年在美國500家最大的工礦企業中有86%屬于美國十大財團。美國經濟中的重要領域,如金融、信息、汽車、機器制造、飛機制造、房地產、能源、銷售等行業,都已形成了高度壟斷,多數行業50%以上的業務集中于三至五家私營大公司手中。壟斷資本勢力隨著經濟實力迅速膨脹而日益加強,控制著美國政治、經濟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西方【洛克菲勒】、【摩根】、【第一花旗銀行集團】、【杜邦】等大壟斷財團及旗下的大壟斷公司【如:通用汽車公司,1991 年銷售額為 1237、8 億美元,資產額為 1802、36 億美元; 英荷殼牌公司,1991 年銷售額為 1072、03 億美元,資產額 1063、49 億美元; 埃克森公司,1991 年銷售額為 1032、42 億美元,資產額為 877、07 億美元; 福特汽車公司,1991 年銷售額為 889、6 億美元,資產額為 1736、63 億美元;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1991 年銷售額為 690、18 億 美元,資產額為 875、68 億美元; 豐田汽車公司,1991 年銷售額為 654、54 億美元,資產額為 553、40 億美元;等】 ,不但壟斷其國內的經濟,而且深刻滲透到世界經濟中,在很大程度上壟斷著國際資本主義經濟循環體系諸國的資源、生產、市場。
資本的貪婪和競爭使得壟斷資本的集中、兼并、擴張仍在持續的進行。壟斷寡頭為了保障高額利潤,就要不斷提高壟斷程度,不斷增強競爭力。據湯姆森金融證券資料研究公司的統計數據:1990—1995年全球企業合并和收購的總金額超過31310億美元,1996年為11400億美元,1997年為14000億美元,1998年全球十大兼并案等兼并值高達24900億美元;1999年進一步上升為30730億美元,而在2000年1月發生在美國的一起新的并購案,即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并購案,其合并后的市值達到了3500億美元。
(2)列寧針對帝國主義國家的大量對外投資和投資收入時指出:“這就是帝國主義壓迫和剝削世界上大多數民族和國家的堅實基礎。”資本輸出使得全世界大多數民族和國家成了少數財政寡頭的債務人和納貢者
資本輸出是帝國主義對外掠奪的重要手段。資本輸出有兩種基本形式,即借貸資本和生產資本。借貸資本輸出是指輸出資本的國家或資本家貸款給其他國家的政府或資本家,可以獲取大量的利息。生產資本輸出是指帝國主義國家政府或壟斷銀行、壟斷企業,以直接投資的方式,在經濟落后的國家創辦工業企業、開采礦山,建筑鐵路等,或是直接收買那里的工礦企業或這些企業的股票,可以獲得高額利潤。
資本輸出又是推動商品輸出,占有原料來源,爭奪投資場所的主要手段。強迫輸入國購買輸出國的商品就是輸出借貸資本經常附加的條件之一。輸出國的壟斷資本家既獲得資本輸出的利息,又獲得商品輸出的高額利潤。生產資本的輸出也可以帶來雙重利益。一方面,可以就地興辦企業,利用當地有利條件,就地生產,就地銷售,獲得高額利潤;另一方面,通過生產資本的輸出,帶動技術、設備的出口,獲得大量利潤。
資本輸出也是帝國主義國家用來控制經濟落后國家的經濟、政治和軍事的有力手段。帝國主義國家通過資本輸出,把資本滲入經濟落后國家的主要經濟部門,控制這些國家的經濟命脈;在那里培植代理人,使這些國家在政治上依附于自己;建立軍事基地,供應武器,將這些國家納入自己的軍事集團。
資本輸出形成了世界性的金融剝削網,造成了金融資本對全世界的統治。西方壟斷資本強化在世界經濟中的支配和統治地位。以跨國公司直接投資為主導的資本輸出,不僅每年都會從投資接受國獲取高額利潤,加強了自己的經濟實力,而且也加速了資本的集中和在全球的經濟壟斷能力。
根據聯合國在1998年、1999年的統計數字:1980—1987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流出額年均增長13%,1998年全球商業巨頭在海外直接投資的增長速度高達39%,跨國公司的直接投資已占整個世界跨國直接投資的90%。1998年全球大的跨國公司已有5.4萬家,其遍布全球各地的分公司44.9萬家,它們的資產和獲取的巨額利潤來看是相當驚人的。1997年,國際資本輸出額的60%、國際投資額的80%、技術轉移項目的70%、服務業投資的60%,都是在跨國公司之間或跨國公司內部進行的。同年,不包括金融跨國公司在內的世界最大的20家跨國公司的銷售收入就達13937億美元。1998年,世界跨國公司的產值已占世界總產值的40%,其貿易額已占世界貿易總額的60%以上,其跨國直接投資已占世界直接投資總額的90%以上。美國最大的50家跨國公司的年收入為25429億美元,占當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30%以上。
2、金融資本的主導
金融業是指經營金融商品的銀行業、保險業、信托業、證券業和租賃業。所謂“金融資本”是銀行壟斷資本和工業壟斷資本溶合生長的資本。工業壟斷資本和銀行壟斷資本通過金融聯系,資本參與和人事結合,形成一種的新型資本。金融資本的集中并與工業資本日趨融合,是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重要特征。國際壟斷集團和寡頭的迅速形成并在世界取得強勢地位,金融資本起著關鍵的作用。列寧說,“帝國主義的特點,恰好不是工業資本而是金融資本”,還說“金融資本造成了壟斷組織的時代”。
(1)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就在美國東部形成了第一批財團,大財團的核心是擁有資金雄厚的銀行機構。一戰后,美國【摩根、庫恩—洛布、洛克菲勒、芝加哥、梅隆、杜邦、波士頓、克利夫蘭】等壟斷財團以紐約的華爾街為中心,牢牢地控制著美國的金融。20世紀30年代,美國國會的國家資源委員會也不得不承認,美國經濟基本上受八大財團所控制。
二戰結束以來,美國壟斷財團的勢力不斷擴大,至20世紀70年代中期已逐漸形成了【洛克菲勒財團、摩根財團、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波士頓財團、加利福尼亞財團、得克薩斯財團、杜邦財團、梅隆財團、克利夫蘭財團、芝加哥財團】十大財團。
至20世紀70年代中期,美國最大的20家商業銀行中,有15家屬于上述十大財團。十大財團還通過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的融合,采取控股、參股、提供貸款等金融服務,以及互派董事、經理等人事控制方式,控制著眾多工礦業、商業、運輸業的大公司。如十大財團控制了100家最大工礦業公司中的86家;20家最大的運輸企業中的14家;20家最大的公用事業公司中的15家;20家最大的商業企業中的11家。此外,十大財團還通過控股、參股等金融杠桿方式,間接地控制著這些巨大企業下屬的眾多子公司。
(2)上世紀80年代以后,美國以金融為代表的虛擬經濟成為美國經濟的核心,金融業滲透到了美國經濟的每一個角落,同時產業“空心化”,制造業逐步萎縮。從1980年到金融危機爆發前的2006年,美國金融業占GDP的比重從15.9%上升到29.7%,而制造業的比重則從20%下降到11.9%。
美國金融業產值占GDP比重的大幅度增加,表明金融壟斷資本能夠把大量利潤從實體經濟中轉移過來,對經濟的控制力大大增強。同時金融壟斷資本通過所謂的金融創新,制造各種金融衍生產品,不斷做大金融泡沫。從2003到2007年,華爾街信用類衍生產品的金額從不到3萬億美元暴增到60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由美國五大銀行控制。
20世紀90年代美國金融產業的利潤總額(包括保險業和不動產業)超過了所有非金融產業的利潤總和。
今天的現實是:金融資本主導著經濟,西方的大金融壟斷資本主導著整個世界經濟。列寧的預見,今天已經變成了現實。
(3)當今中國的私人金融資本在尚未達到壟斷整個國民經濟的前提下,便兇悍、狡詐、無恥的尋找、創造市場壟斷經營的機會以搶劫壟斷利潤。為此他們上演著一幕幕“豆你玩”(綠豆);“蒜你狠”(大蒜);“姜你軍”(生姜);“咸的慌”(咸鹽);“宅你命”(樓宅)的丑劇。
3、金融寡頭的統治
列寧指出,在商品生產和私有制的條件下,資本家壟斷組織的“經營”必然會變成金融寡頭的統治。
“金融寡頭”,就是掌握著龐大金融資本的極少數最大的壟斷資本家或壟斷資本財團。他們操縱整個國家的經濟命脈,在經濟上、政治上、思想文化上實行全面統治。
金融寡頭在經濟領域的統治,主要是通過“參與制”來實現的。“參與制”就是壟斷資本家通過掌握一定數量的股票對企業實行控制的方法。金融寡頭首先掌握壟斷組織中的主要股份公司的股票控制額作為“母親公司”;由“母親公司”用同樣的方法去控制“女兒公司”;再由“女兒公司”用同樣的方法去控制“孫女公司”……。 金融寡頭通過“參與制”如此逐級參與、層層控制,形成龐大的金融資本控制體系,可以支配大量的社會資本,統治眾多的生產部門,進而掌握國民經濟命脈。他們通過辦企業、發證券、經營國家公債、資本輸出等途徑攫取高額壟斷利潤。
金融寡頭在政治領域的統治,也是通過“參與”的手段,即金融寡頭親自或派遣代理人出任政府要職、再或收買政府官吏及國會議員以求控制和利用國家機關,對政府的內外具體政策施加影響,成為帝國主義國家的實際主導者、決策者。金融寡頭還把自己的勢力滲透到文化、教育、科研、藝術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去,從而盡力實現自身經濟、政治利益的最大化。在必要時促成政府采取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政策措施來保障自身的高額利潤。金融寡頭完全控制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
帝國主義政府不過是服務于資產階級、首先和重點的是服務于大壟斷資產階級實現利潤最大化、最久化的“事務委員會”。帝國主義國家機器中的行政官員、議員、司法官員,不過服務于是資產階級、首先和重點的是服務于大壟斷資產階級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最久化的管家、說客、保鏢、代理人而已。
4、壟斷并未消除競爭
(1)壟斷既沒有消滅以資本主義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又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生產目的,因此壟斷不能消除競爭而是凌駕于競爭之上,與競爭并存。壟斷也是為了更有力的競爭。由于壟斷組織都擁有巨大的經濟實力,其在壟斷條件下的競爭比自由資本主義時代的競爭更加殘酷。
由于大吃小、強吃弱、兩敗俱傷乃至魚死網破的資本主義經濟競爭,弱小企業不斷被兼并、破產倒閉是伴隨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發展的正常現象。然而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中貌似強大的壟斷大企業、企業集團的倒閉也在所難免。這是因為資本主義資本追逐利潤最大化貪婪、瘋狂的生產動機;資本主義社會化的大生產和私人占有之間深刻的基本矛盾;被壟斷激化的經濟、政治、階級、民族矛盾;其與競爭攪拌在一起交互作用的結果。競爭使固有的矛盾升級變大,固有的矛盾使競爭更加殘酷。
上一輪金融危機中資本主義世界破產的企業不可勝數。單美國破產的大企業至少已達257家之多。其中不少世界知名的巨型壟斷企業也轟然倒下! 2008年4月【貝爾斯登】破產被托管后; 9月初美國政府正式接管了【兩房】; 10月13日【摩根斯坦利】被迫向日本三菱銀行以9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21%的股權; 美國銀行于15日凌晨宣布,以500億美元、全股票的交易形式收購【美林證券】; 9月15日,【雷曼兄弟】破產。如果不是美國政府為【美國銀行】和【花旗銀行】巨量注資并分擔壞賬、提供巨額資產擔保,美銀和花旗必死無疑。
中新網09年6月2日轉載了美國《財富》雜志中文網近日排出的美國近年來十大破產公司。 雷曼兄弟控股公司 (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排名: 1 破產保護申請日期: 08年9月15日 資產規模:6910億美元; 華盛頓互助銀行 (Washington Mutual) 排名:2 破產保護申請日期:08年9月26日 資產規模:3279億美元; 世界通信公司 (WorldCom) 排名:3 破產保護申請日期:02年7月21日 資產規模:1039億美元; 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排名:4 申請破產保護日期:2009年6月 資產規模:910億美元;安然公司(Enron) 排名:5 破產保護申請日期:2001年12月2日 資產規模:655億美元; 康賽可公司(Conseco)排名:6 破產保護申請日期: 2002年12月17日 資產規模:610億美元; 克萊斯勒(Chrysler);排名:7 破產申請保護日期:2009年4月30日 資產規模:390億美元; 桑恩柏格房貸公司(Thornburg Mortgage) 排名:8 破產保護申請日期:09年5月1日 資產規模:365億美元; 太平洋燃氣電力公司(Pacific Gas and Electric Co.) 排名:9 破產保護申請日期:01年4月6日 資產規模:360億美元; 德士古公司(Texaco) 排名:10 破產保護申請日期:87年4月12日 資產規模:349億美元。
(2)因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造成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競爭。一戰、二戰、冷戰的階段性結束都標示著帝國主義國家間綜合國力、勢力范圍的新變化。
冷戰結束后,面對美國一家獨大的格局,為了保障、發展自身的利益和作用,跨越歷史上西方世界的一切公約組織,以法、德為核心形成了“歐盟”這一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的緊密聯盟,旨在抗衡美國的單邊霸權。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面對西方世界對他的同類相殘,在悄悄的豐滿羽翼想往像前蘇聯一樣去爭奪世界霸權,并且現在不時出手顯露霸氣。
5、壟斷使資本主義的各種矛盾尖銳化
壟斷并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經濟基礎,它不僅沒有消除資本主義所固有的矛盾,反而使資本主義各種矛盾更加尖銳、劇烈。第一,壟斷使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更加尖銳。第二,壟斷使得資本主義生產的競爭無政府狀態加劇、經濟危機加深。第三,壟斷使帝國主義國家內部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尖銳化。第四,壟斷使得帝國主義同其剝削、壓迫的第三世界的民族矛盾加深。第五,壟斷使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尖銳化。第六,壟斷使得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加深。第七,壟斷深化了資本主義的寄生性和腐朽。第八,壟斷為社會主義替代資本主義準備了更加充分的條件。
壟斷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是大壟斷資本的獨裁專制統治,哪里有起點的平等?帝國主義上層建筑中的“多黨竟政、議會民主、三權分立、法治社會”等資產階級民主形式及資產階級國家機器運作的本質,就是保障壟斷資本在國內外的安全運行和最大獲利。就是維護壟斷資本的專制統治。
二、帝國主義是寄生的、腐朽的資本主義
帝國主義的社會制度把私有制中的一切腐朽、墮落發展到了歷史的極致。
帝國主義的寄生性和腐朽性表現為:生產和技術的停滯;食利階層的不斷擴大、食利國家的出現;培植工人貴族和機會主義思潮;國民經濟的軍事化、政治上走向全面反動。而且還表現為:超前消費、借債生存的經濟方式;醉心投機的社會傳統;金錢萬能的社會風貌;兩極分化的經濟形態;資本操控政權的腐敗政治。
1、生產和技術的停滯
帝國主義的生產和技術存在停滯和發展兩種趨勢。列寧在第十章中指出:“如果以為這一腐朽趨勢排除了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那就錯了。不,在帝國主義時代,個別工業部門,個別資產階級階層,個別國家,不同程度地時而表現出這種趨勢,時而又表現出那種趨勢。”
這是因為壟斷資本具有利潤最大化的生產經營目的和壟斷條件,它只根據特定的生產、技術發展和停滯的哪一種狀態有利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標準進行取舍。因此壟斷資本具有人為的阻礙生產力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的傾向。
壟斷統治引起生產和技術停滯的原因是:第一,壟斷組織規憑借自己在生產和流通領域的壟斷地位,可以通過規定壟斷價格和限制產量等辦法來獲得壟斷利潤,因而生產技術進步的動因在一定程度上消失了。第二,壟斷組織在當新技術發明對攫取壟斷利潤不利時,他們就會通過購買或其它手段屏蔽、閑置先進技術。第三,壟斷組織可能憑借壟斷地位,利用國外的廉價資源、勞力來獲取壟斷利潤,節省先進技術、工藝、設備的投資。
如美國【蘋果】公司閑置自身相應的先進生產、技術能力,利用壟斷優勢以超低的價格選擇工藝、設備簡單、落后的臺商【富士康】,“委托”為其生產電子元件。由于臺商資本家同樣心黑手狠,大陸【富士康】的勞動任務繁重、工資微薄、管理野蠻,造成工人不斷“自殺”的“N連跳”。壟斷資本的積累和增殖充滿了血腥。
2.食利階層的增長和食利國的形成
(1)食利階層的增長。食利者是指靠存款特別是靠持有有價證券取得利息或股息收入為生的剝削者。進入帝國主義階段,貨幣資本大量積聚于壟斷資本集團手中,食利者階層人數大大增加,使得美國股息占總利潤的比例,從1979年的22.8%增長到2008年的44.3%。游手好閑、不勞而獲的食利階層大大增長。美國食利階層的百萬富翁,1979年有25萬人,現在,每年依靠食利產生的百萬富翁人數以8—9%的速度增加。
帝國主義國家的壟斷資本通過各種金融衍生產品,詐取本國及他國勞動人民過去、現在創造的乃至將來將要創造的勞動價值,以滿足食利階層首先是壟斷資本的食利欲望。亦步亦趨,就連控制中國樓市的私營資本也狂造經濟泡沫“造就”出千百萬個中國的終生房奴。
(2)食利國的形成。資本輸出加深了帝國主義寄生的性質。資本輸出不僅使食利者階層完全脫離了生產,而且使大量輸出資本的帝國主義國家變成了剝削殖民地和其他國家勞動者的食利國。由于食利國的出現,使貨幣資本更加集中在少數富國,使被剝削的大多數國家成為窮國。
列寧時代的金融帝國的統治,是建立在自有資本和資本輸出基礎上的。當代帝國主義的寄生性高度膨脹,已發展到依靠外國資本輸入和商品進口;依靠負債來支撐本國食利。
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使出渾身解數來保障自身成為食利國并進行最大化食利的途徑:
一、資本輸出、商品輸出的超額利潤。二、通過殖民戰爭、侵略戰爭、軍事占領、戰爭恫嚇所脅迫的經濟利益。三、乘人之危,通過借貸、投資、貿易或經濟、技術、金融“援助”附加苛刻的利益索取條件。四、利用自身在國際經、貿、金融組織(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WTO等)的壟斷優勢和霸權地位,制訂有利于自己的不平等規則,獲取自身“當然”的利益。五、美帝充分運用【美元】“準世界貨幣”的地位,不但隨意通過美元的大肆輸出,源源不斷的換回(掠奪)世界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廉價的豐厚物質財富,以此維系國內的豐美消費水準;而且通過或明或暗的“量化寬松”即多印票子,通過匯率運作,無恥、無度的掠奪世界的財富和勞動者的血汗,同時向世界轉嫁由于自身瘋狂食利過度透支財富所引發的經濟、金融危機。
3、培植工人貴族和修正主義思潮
帝國主義的寄生和腐朽性,必然要在工人運動中反映出來。列寧指出:“食利國是寄生的腐朽的資本主義國家,這種情況不能不影響到這種國家的一切社會政治條件,尤其是影響到工人運動中的兩個基本派別。”列寧揭示了工人運動分裂和機會主義泛濫的經濟根源和社會基礎。壟斷高額利潤是產生機會主義的經濟根源。工人貴族則是機會主義的社會基礎。
壟斷資產階級除了用暴力維護自己的統治,還從國內外的大量超額利潤中拿出一部分來收買工人運動中少數上層分子充當資產階級代理人,形成“工人貴族”。工人貴族一方面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一方面在無產階級內部鼓吹和推行機會主義、改良主義(修正主義),以麻痹工人階級的革命意志,瓦解、分裂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他們能夠起到資產階級起不到的作用。壟斷資本在國際上同樣大行此道。
壟斷資本的代表帝國主義國家,結合他們的政治、軍事、經濟戰略在很多國家培植修正主義的“第五縱隊”并鼓勵其親帝的言行。帝國主義國家通過“基金資助;國際或西方國家的社會組織、學術團體聘用;思想觀點上的贊賞、支持和宣揚;政治上的保護;秘密協議”等經濟、政治、思想上的收買方式尋找、培植與之臭味相投的各國“民族精英”。讓他們從民族內部美化帝國主義、鼓吹普世價值、攻擊共產主義運動、破壞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出賣民族利益乃至幫助帝國主義顛覆本國政權。
所以機會主義(修正主義)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民族民主革命運動中最危險的敵人,反帝必反修。
4、超前消費、借債生存的經濟方式
(1)社會性“超前消費”是壟斷資本主義歷史階段的特有經濟現象。由于作為勞動者的廣大消費者的購買能力低下,這就造成了依賴大眾消費獲利的商品特別是貴重商品(如住宅、家用汽車、家電等)的“相對過剩”。壟斷資本為了盡力攫取國內市場的利潤,由金融資本操控,采用對若干貴重商品實行“信貸消費、分期付款”的銷售方式。以此保障壟斷資本在國內市場充分實現利潤;以此促成國內的廣大勞動者 “自愿”的終生接受當時壟斷資本的剝削和奴役;以此維持資本主義經濟的運行和發展。超前消費是資本為了逐利而進行的挖肉補瘡、竭澤而漁的沒落創造。
社會性超前消費,持續超越經濟發展階段的實際消費水平,違背經濟規律。造成消費與積累比例失調、經濟結構失衡,不利于生產的持續發展。社會性超前消費不可避免的滋長盲目消費、奢侈消費、生產性浪費、消費性浪費,導致社會性嚴重透支未來的資源和收入,埋下了引發將來經濟動蕩的隱患。
(2)從西方特別是美國近二、三十年的歷史進程來看,國民經濟的綜合生產能力不斷下降,經濟加速金融化、金融肆意虛擬化、經濟運行債務化。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寄生蟲。
寅吃卯糧還要維持高標準的消費、且要少勞多獲乃至不勞而獲,靠著全球特別是第三世界的廉價資源、勞動來養活自己。近一、二十年來,西方特別是美國刻意形成了一種“負債經濟模式”。
美國政府之所以熱衷于舉債且鼓動公民借貸消費,是因為:一有利于金融寡頭通過債券生成金融衍生品盈利;二金融寡頭可從借貸消費的勞動者身上進一步榨取血汗;三可以暫時緩解因人民大眾缺乏消費能力導致的生產相對過剩的經濟危機;四是因為“美國舉債、美國消費,全球買單”
一方面,美國普通民眾靠借貸維持日常消費。據有關資料統計,美國家庭債務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重:1983年為75%,2000年上升到125% 。從20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美國民眾家庭已經普遍是入不敷出了。“負債經濟模式”為了成就社會1%的富翁而造就了社會99%的“負翁”。
另一方面,美國企業甚至美國政府也靠舉債維持運轉。2007年,美國國債達到10.35萬億美元;2008年國債達到11.3萬億美元;2009年國債達到12.1萬億美元。(2010年底,美國國債余額一舉突破14萬億美元;到今年5月美國國債達到了14.29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如果把美國政府對國民福利保障的欠賬等加在一起,截止到2009年美國政府的債務余額已高達55萬億美元之巨!
過去30年美國在逐漸失去世界生產中心地位之后,美國利用軍事霸權、經濟霸權的地位,同時依靠【美元】的金融霸權機制得以充分、持續地控制和享用全世界的資源、產品和服務。美國在債務數倍于其國內生產總值的情況下繼續在全球融資,采用經濟金融化的辦法來延緩資本主義危機。
作為世界金融中心,美國政府發行的債券總額大大超過了其償還能力,它不過利用自己在全球的霸權地位,長期維持虛假繁榮。美國的大肆舉債、過度消費,造成了巨大的國內、國際的金融泡沫,反復的把世界拖入經濟、金融危機之中煎熬。
5、醉心投機的社會傳統
馬克思說:“一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國家都周期性地患上一種狂想病,企圖不用生產過程作媒介而賺到錢。”(《資本論》第二卷第67-68頁);“隨著生息資本和信用制度的發展,一切資本好象都會增加一倍,有時甚至增加二倍,因為有種種方式使同一資本甚至同一債權在不同的人手里以不同的形式出現。這種貨幣的最大部分純粹是虛擬的。”《資本論》第三卷第533頁)
列寧在《帝國主義論》中指出:“資本主義已經發展到這樣的程度,即商品生產雖然依舊‘占統治地位’,依舊被看作是全部經濟的基礎,但是它實際上已經被破壞了,大部分利潤都被那些干金融勾當的“天才”拿去了。這種金融勾當和欺騙行為的基礎就是生產社會化,但是人類所達到這種社會化的巨大進步,卻造福于……投機者。”
西方虛擬經濟就是壟斷資本直接“以錢生錢的經濟活動”,就是那些“干金融勾當的天才”即金融寡頭們,通過金融投機活動詐騙高額利息的“合法”經濟圈套。在上次金融危機前,全球(主要是帝國主義陣營)虛擬經濟的規模包括股票的市值、債券的余額以及金融衍生品的總額達到了500多萬億美元,而全世界(包括注水)的GDP只有60萬億美元。
上世紀80年代以后,美國制造業逐步萎縮,產業“空心化”,以金融為代表的虛擬經濟成為美國經濟的核心。虛擬經濟規模是實體經濟的3倍多。美國實體經濟創造的GDP占比已從1950年的61.8%下降到2007年的34.0%,特別是作為實體經濟的制造業,其GDP占比從1950年27%下降到2007年的11.7%;。僅從2003到2007年,美國華爾街信用類衍生產品的金額就從不到3萬億美元上升到60萬億美元。據世界銀行測算,近10年,整個美國金融行業所“創造”的利潤竟占美國所有企業利潤的40%左右,而在40年前這一比例僅為2%左右。
本來金融業本質上并不創造財富,它的正常收益(存貸利差、手續費、中介費、保費、管理費等)最終也是來自實體產業經濟。而金融資本在虛擬經濟的運作中生出更多的虛擬財富依賴的是金融投機。虛擬資本如果脫離實體經濟而獨立運行,必然會產生巨大的金融泡沫,從而虛化實體經濟,最終造成經濟災難。
在經濟危機中作為資本家總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通過政策和具體的救助,總是盡力保障把資本、首先是壟斷資本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首先是勞動者雪上加霜的生存危機。在上一輪的資本主義金融危機中,當廣大勞動群眾排隊等待失業救濟的時候,作為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美國華爾街壟斷企業的核心人物和企業高管們,在拿到的美國政府的巨額救助資金中,照樣優先瓜分高額的“紅利”,貪婪的本性絲毫不減,連奧巴馬都不得不斥之為:無恥!
由于投機有時可能不勞而獲的輕易暴發,歷來是資本積累和增殖的重要渠道,所以投機成為資本運作的傳統。而壟斷資本的意識和實踐,主導著資本主義社會的意識和實踐。致使不僅西方政府、西方企業熱衷于經濟、金融、商業投機,西方的居民也不能不在思想和實踐上深受影響。
長期以來西方人特別是美國人不情愿儲蓄,而是習慣寧可承擔風險,也要購買基金、股票、債券投機取利。甚至習慣在日常生活中隨意“打賭”。西方社會賭徒似的投機傳統,成為金融壟斷資本在虛擬經濟的金融衍生品中贏利、在“金融創新”中大肆濫造泡沫的一個重要條件。
6、金錢萬能的社會風貌
帝國主義世界通行著“金錢萬能”的信仰。這是因為:一、壟斷資本主義是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歷史階段。貨幣的五種職能使之有權利直接占有市場商品(社會財富);二、在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中,金錢具有的社會能力,遠遠超出歷史上的一切社會制度;三、資本主義社會“私人占有”和“按資分配”的生產關系打壓著雇傭勞動的經濟地位,使得社會勞動的價值與貨幣報酬之間應有的合理關系嚴重扭曲變形。所以社會不崇尚創造財富所必需的勞動,而追求占有財富所必需的金錢。
金錢成為西方國家經濟生活、社會生活中的“上帝”。無論巨額金錢獲取的手段多么卑鄙、齷齪,(只要未被法律追究)照樣受到社會的青睞和敬重。無論人品多么卑微無恥,只要有了巨額金錢,就會有了權利、有了地位、有了聲望,也就有了“豐滿的人格”。因此社會充滿了對“金錢”的欲望。
那個社會金錢壓倒真理、壓倒正義、壓倒良心、壓倒一切。在金錢的誘惑下,黑、毒、黃、賭、色情、暴力橫行社會,刑事犯罪居高不下,社會風化糜爛墮落。
那個腐朽的社會、腐朽的信仰。
7、兩極分化的經濟形態
兩極分化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必然結果和本質表現。它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而發展,到了壟斷階段,兩極分化更加嚴重。
(1)就以“民主、人權”的美國為例。美國的貧富分化和分配不公不僅得不到控制,而且在不斷加劇。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提供的數據:美國居民戶收入基尼系數1980年為0.403,到1999年已上升為0.457,升幅為13.4% 。同期,收入最低的20%的人在總收入中的占比從4.3%下降到3.6% ;而收入最高的20%的人在總收入中占比,則從43.7%上升到49.4%。在這20年中,不平等程度明顯擴大。再據《福布斯》雜志的調查,1995年,美國最富的1%居民戶擁有全國近40%的財富,而80%的居民戶只擁有16%的財富。可見,美國的財富在迅速向少數富人手里集中。在這20年間,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擴大。比如,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與工人的工資差距,從1980年的42:1上升到1998年的419:1,這還不包括股票期權的價值。據2011年9月1日美國人口普查局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的貧困率在連續4年上升以后,2010年為15.1% ,貧困人口達到4620萬人,為5 2年來最高;收入在貧困線一半以下的“深度貧困”人口為2050萬人,為3 6年來最高。
同時,還應該看到,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美國收入不平等的增長還不是最快的。數據顯示,1980年到1995年,英國的不平等程度年均增長2%;瑞典、丹麥、荷蘭和澳大利亞年均增長1.5%;美國、瑞士、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年均增長0.5%到1% 。從這些材料可以清楚看出,是資本主義制度造成的社會貧富不均、兩極分化,而且在壟斷資本的作用下日益加劇。
(2)壟斷資本主義國家與第三世界國家窮富之間的實際差距是十分驚人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對世界的侵略、掠奪、剝削、壓迫。國際上窮國與富國之間的差距仍在日甚一日的不斷擴大。
在1993年,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為230000億美元,其中發達國家為180000億美元,第三世界國家僅為50000億美元,而第三世界國家的人口卻占世界總人口的80%。從世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來看,1998年,美國為29605美元,日、德、英、法、意等國都在20000美元以上,而許多發展中國家只有1000多美元,非洲有些國家更低。世界窮國與富國的差距:1950年為35:1;1973年為44:1;1992年為72:1,不到半個世紀差距擴大一倍多,而且還在呈不斷擴大的趨勢。
西方壟斷資本加深著西方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不平等。西方壟斷資本通過國際貿易和經濟全球化國際分工中的有利地位,對發展中國家進行剝削。資本主義經濟、金融危機發生時的急劇動蕩,常使國際分工的產業鏈條中斷,廣大發展中國家不得不承受由此導致的通脹、滯脹、市場萎縮、經濟下滑、失業增加等嚴重后果。甚至面臨美元儲備貶值的損失或風險被迫購買美國國債,為西方壟斷資本過分貪婪造成的虧空買單。
8、資本操控政權的腐朽政治
帝國主義國家的核心要務就是保障資本首先和重點是大壟斷資本的利潤最大化。如果把資本主義國家比作一個企業,那么資本就是股東,大壟斷資本就是董事,國家政權不過是經理人。資本主義國家就是為社會資本整體利益(資產階級根本利益)、首先和重點是為大壟斷資本服務的政治工具。
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多元社會資本之間,既有資產階級共同利益的連結和維系,又有都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所導致的相互間的利益矛盾和沖突。在國家權力的運作過程中,為了維護最大化的資產階級根本利益,不可能時時、處處均衡的保障各個具體資本的最大化利益,“國家行為”對具體資本利益的取舍,有很大“合理合法”的自由空間。
由于行政、立法、司法權力對具體資本運作的利害關系極大。為了保障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同的資本和資本集團都必須有資產階級政黨或政客直接或間接的作自己的政治代理人、代言人參政、議政、監政,以掌控、監督、制衡國家政權。
能夠決定和直接影響政權運轉的國家、地區行政長官、國會議員的選任及作為,通常都是幕后壟斷資本的黑手在操控。大壟斷資本集團或其聯盟依據獲勝的可能,要么派自己的人參與選、任;要么以培養基金、助選資金、政治獻金、單項賄賂等手段,挑選、培植、收買、利用自己的代理人。而被選、任人沒有大資本的鼎力支持,不但競選時就會缺失影響力;執政時就會缺失支撐力,而且競選資金都是問題。所以二者幕后的必然交易是公開的秘密。
從歷史到現在資本主義政要與資本集團之間索賄、受賄的丑劇不慎曝光的比比皆是。
如“競選費”。西方政要的高額競選費的一大部分,就是要依靠(在完成與競選人的交易后)大財團們的慷慨“贈與”。2004年美國白宮和國會競選費用總和為3 9億美元之巨。
如“白水門”。克林頓執政期間,由于受到“白水地產違法交易案”的牽連,獨立檢察官對此進行了長達四年多的調查,耗資近7000萬美元。案中,克林頓夫婦的一些好友和政治支持者包括前阿肯色州州長塔克等14人被控詐騙和妨礙司法公正罪名成立。克林頓在此案中曾被獨立檢察官指控犯“妨礙司法、作偽證、違法獲益”。后來克林頓夫婦的罪名不了了之,只是必須承擔了近350萬美元的訴訟費。
如“安然丑聞”。【安然公司】(資產規模:655億美元)是美國最大的能源公司。被《財富》雜志連續4年評為“美國最具創新精神的公司”。它于2001年12月2日破產時暴露出了它與美國政要進行幕后政治交易的冰山一角。
早在布什競選得克薩斯州長的時候,【安然】就為他提供了55萬美元的競選資金。自布什當選國會議員直至布什出任總統后的3年里,【安然】向布什提供了60.3萬美元的政治經費。布什競選總統時,【安然】撥出一架噴氣機供布什使用。【安然】從90年代初就開始向兩黨議員提供競選資金。據政治捐款監督機構“回應政治中心”披露,在2000年的大選中,安然公司為71位現任參議員和188位現任眾議員提供過競選資金,分別向共和黨和民主黨人士捐助了177萬美元和68.1萬美元。
【安然】對政客們提供的投資是要求回報的。【安然】的總裁“肯尼思·萊”成為布什的好朋友,乃至可以左右政府能源政策和相應官員的任命。【安然】得的回報日益豐厚。【安然】總裁·萊作為布什過渡小組的成員, 參與了聯邦能源規則委員會成員的面試工作。其中能源委員會的兩名官員是由·萊推薦的。副總統切尼在制定新的能源政策之前,單獨會見了·萊和【安然】要員。布什上任后便下令放寬了排放有害物質的限制。
【安然】的勢力滲透著國家權力。從總統、副總統到不少內閣官員、國會議員和一些高層司法官員都與安然公司有著利益關聯。其或者曾獲過【安然】的政治獻金、或者持有【安然】的股票。而【安然】曾經的一些高管則在布什政府中擔任了重要的職位。布什的首席經濟顧問拉里·林賽和高級商務顧問羅伯特·策利克都曾是安然公司的顧問。軍務助理湯姆斯·懷特則曾經是該公司的高級管員。
不完全統計表明,布什政府中至少有14名高層官員持有大量【安然】牛市時期的股票。如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總統高級顧問卡爾·羅夫,財政部副部長彼德·菲舍爾。而托馬斯·懷特手中的【安然】股票價值在5000萬至1億美元之間。
其實【安然】早已經背上了巨額債務(累計312億美元),但自1997年以來,虛報盈利、隱瞞債務,長期欺騙投資者以維持公司股票的高額價格。而極少數高管和公司豢養的政客乘機拋出股票賺取巨額利潤。如·萊在企業破產前四年中的股票紅利超過2億美元。公司的29名高級主管在股價崩跌之前已出售173萬股股票,獲得11億美元的巨額利潤。官員羅夫和懷特已經承認,他們在安然倒閉前賣掉了自己手中的安然股票。
等到【安然】假賬問題暴露后,曾高逾90美元的安然公司股票一天之內暴跌75%;兩天后,又跌至每股0.26美元,股價縮水到不足高峰時期的0.3%。致使該公司的2萬名員工投資于該公司股票的退休儲蓄金全部泡湯,損失高達數十億美元。
如:十四位現屆美國政府的要員,直接來源于用財力贊助奧巴馬總統競選的大資本集團。
壟斷資本主義的高效率、高能量,把歷史上私有制、私有觀念的一切經濟效能、社會效能、都發展到極致的廣度、深度、高度。進而把私有制、私有觀念中自私貪婪、自我至上的思想腐朽;剝削、欺詐的經濟腐朽;壓迫、奴役的政治腐朽;驕奢淫逸的道德腐朽;丑陋、墮落的文化腐朽都發展到了極致。
三、帝國主義是垂死的資本主義,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前夜。
資本主義制度果真有“垂而不死、返老還童”的能耐嗎?不!西面的太陽已經在落山。也許帝國主義陣營的崩潰,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遙遠。
帝國主義是垂死的資本主義,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最后階段,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前夜。
列寧說:“帝國主義是過渡的資本主義,或者更確切些說,是垂死的資本主義。”“是從資本主義結構向更高級的社會經濟結構的過渡。”
列寧在《機會主義與第二國際的破產》一文中說:“資本帝國主義時代是資本主義已經成熟而且過分成熟的時代,這時資本主義已經處在自身崩潰的前夜,已經成熟到要讓位給社會主義的地步。”
毛主席說:“社會主義制度終究要代替資本主義制度,這是一個不以人們自己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不管反動派怎樣企圖阻止歷史車輪的前進,革命或遲或早總會發生,并且將必然取得勝利。”《在蘇聯慶祝十月革命40周年會議上的講話》
革命導師在這里揭示了帝國主義必然滅亡,并不然為社會主義取代的客觀規律。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自由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列寧所處的帝國主義時代,資本主義所固有的四大矛盾,即社會化大生產與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的矛盾;帝國主義國家內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被壓迫民族、國家與帝國主義的矛盾;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矛盾進一步加劇了。
列寧指出,壟斷是帝國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是帝國主義的實質。壟斷是帝國主義寄生性和腐朽性的經濟基礎。帝國主義的垂死性是由壟斷性和腐朽性所決定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和最后階段。在這個階段上,資本主義已經發展到這種程度。在它和社會主義之間,沒有什么別的階段了,帝國主義的崩潰.只能是社會主義的勝利。當然,帝國主義是不會自行滅亡的,必然做瘋狂的垂死掙扎,所以,帝國主義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前夜。
二戰以后帝國主義出現了新的經濟、社會發展動向。即,新技術革命推動了勞動生產率和生產社會化的迅速提高;私人和國家壟斷資本都進一步迅速發展;資本國際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國際壟斷組織大大加強,出現了壟斷資本主導的“經濟全球化”;帝國主義國家盡力微調生產關系,實行了若干社會改良措施;虛擬經濟引發了世界經濟災難、西方人民的革命大覺醒。這些新的發展因素激蕩著帝國主義的一切固有矛盾,無情的抽擊和嘲弄著修正主義的哈資之詞,云開霧散、真相大白,原來帝國主義這一病入膏肓、行將就木的暮年病危力士正在搖搖欲墜的茍延殘喘著。
(一)“新技術革命”
1、新技術革命的發生
二戰后,帝國主義世界的軍事、經濟競爭推動了新技術革命的發生。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從美國開始以后逐步擴大到日本和西歐,西方國家發生了一次新技術革命。它包含著電子計算機、光技術、信息工程、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的發明與運用。這次新技術革命,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的水準,促進了知識經濟的迅速發展。帝國主義國家似乎獲得了相對穩定的發展機遇。
這次新技術革命推動了各帝國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生產部門的現代化。據有關資料統計,從1950—1969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工業生產年平均增長率都比較高:美國為5.4% ;日本為15.45% ;法國為5.75% ;聯邦德國為8.6% ;英國為3.15% ;意大利為8.4% 。從1948—1976年,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增長了3倍以上,年平均增長率6.6%。
2、新技術革命加劇了帝國主義的固有矛盾
戰后興起的新技術革命,使社會生產力有了巨大的發展,把生產社會化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它全面加劇了帝國主義所固有的一切矛盾。
第一,加劇社會基本矛盾。新技術革命,知識經濟帶來的生產力高度社會化,急劇要求企業內部、企業之間、地區之間生產資料、生產、交換、市場的統一計劃、統一協調、統一指揮;需要在在盡可能寬大的生產、銷售鏈條中,實行企業間的明確分工和密切協作;客觀上需求高度完整、統一的社會公有制。
在資本主義私有制中,各壟斷資本組織和資本家,都只是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去考量生產、經營,而不對社會效益最大化負責。加之,不同的壟斷資本集團和資本家之間的激烈競爭關系,此等寬大的社會生產力的運作和發展必然受到束縛。壟斷資本家的私有制成為運用新技術革命成果的桎梏,加劇了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
第二,加劇了社會主要矛盾。新技術革命加劇了帝國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即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隨著新技術革命的發展,壟斷資產階級不斷完善剝削工人的方法和手段,從而進一步加深了對雇傭工人剝削的程度。資本家把技術進步變成為最大化榨取剩余價值、提高剩余價值率的一種手段。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生產技術愈進步,壟斷資本對工人階級的剝削也就愈是加深。隨著壟斷資本利潤率增加,工人的工資的絕對值雖會有一定的增加,但和壟斷利潤的提高相比,卻增長得十分緩慢。而且在相對比值上呈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使得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之間貧富分化的差距不斷擴大。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提供的數據:美國1980年到1999年收入最低的20%的人在總收入中占比,從4.3%下降到3.6%,再據《福布斯》雜志的調查,1995年,美國最富的1%的居民戶擁有全國近40%的財富,而80%的居民戶只擁有16%的財富。在這二十年間,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擴大。比如,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與工人的工資差距,從1980年的42:1上升到1998年的419:1,這還不包括股票期權的價值。據2011年9月1日美國人口普查局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的貧困率在連續4年上升以后,2010年為15.1% ,貧困人口達到4620萬人,為5 2年來最高;收入在貧困線一半以下的“深度貧困”人口為2050萬人,為3 6年來最高。
同時,一些新興技術應用于生產過程之后,可以大大提高生產自動化程度,從而會有越來越多的工人加入失業大軍的行列。戰后在各帝國主義國家,都經常有大量的失業工人,一些國家的失業率大都在5%左右,有的國家有時高達10%左右。
資本主義生產與消費的矛盾折射著階級矛盾。新技術革命進一步激化了這種矛盾。生產能力擴大與有支付能力的購買力相對縮小的矛盾,凸顯了“產品相對過剩”。
盡管壟斷資本家在利潤率提高的基礎上,酌量增加了在業工人的名義工資,但不可能把由于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剩余產品無償分配給廣大勞動人民,以充實他們的消費。資本家要把由于勞動生產率提高所多創造出的“剩余產品即剩余價值”實現市場贏利。一方面,新技術革命的科技成果被廣泛應用之后,大大提高了商品生產能力;另一方面,廣大雇傭勞動者的有支付能力的購買力相對不足,從而這些產品也就無法在國內被消費。
現時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一方面消費品已經出現了大量的過剩,但另一方面還有大量的工人特別是失業工人的生活還很貧困。例如,在美國就有大量過剩的農產品和工業產品,同時有大量的貧困人口其中包括數以千萬計的赤貧人口。在不少大城市的救濟站,都有許多人排成長隊等待領取救濟餐。而西方國家的社會福利費用,對于解決這個矛盾來說,不過是杯水車薪。
壟斷剝削造成的失業、貧困和不斷兩極分化,迫使勞動人民起來鬧革命。今年9月17日從紐約開始的勞動人民“占領”(華爾街)的革命運動,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里就迅速演化成美國和各帝國主義國家在千余個城市中,聲勢浩大的勞動人民“占領”的革命運動,其矛頭直指以金融壟斷資本為代表的壟斷資產階級,要求打到剝削、打到壓迫、打到資本主義制度。吹響了世界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戰斗號角!
第三,加劇帝國主義與第三世界的矛盾。帝國主義國家運用新技術革命的成果,具有生產知識、技術密集型的工業產品的過剩能力,急待尋找國外市場。它在與第三世界進行貿易時,通過它們主導制定的不平等的國際經濟、貿易、金融規則,以超高價格的工業產品換取超低價格的自然資源或初級產品,剝削和掠奪第三世界國家。第三世界國家為了維護本國的民族經濟利益,也逐漸聯合起來,反對帝國主義的剝削和掠奪。
第三世界各國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剝削和掠奪,自60年代以來,一些發展中國家相繼建立了“石油輸出國組織”、“非洲花生理事會”、 “可可生產者同盟”、“銅礦出口國聯合委員會”、 “西非經濟共同體”、 “拉丁美洲經濟聯合體”、“非、加、太區域集團”、 “七十七國集團” 等行業、區域、世界性經貿組織。聯合起來和帝國主義國家進行經濟、貿易乃至政治斗爭。
第三世界各國要求建立的國際經濟新秩序是:一切國家都享有平等地參加和解決國際經濟事務的權利;各國對其自然資源和一切經濟活動擁有充分的永久的主權;有權對壟斷組織的跨國公司進行控制、監督和管理,甚至實行國有化;每個國家都有權實行它認為對本國發展最合適的經濟和社會制度;改變對發展中國家不利的國際金融和貿易規則;減免第三世界所欠的債務;對一些貧困國家實行經濟援助,援助的金額應達到聯合國有關組織規定的標準。
西方國家在新技術革命后,向第三世界傾銷大量過剩商品過程中的無恥欺詐和剝削,加劇了加劇帝國主義與第三世界的矛盾。
第四,加劇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在對新技術的研究與運用上,美國在基礎理論研究和一些尖端技術、新興工業部門(宇航、自動控制、激光、生物、新材料、海洋開發等一些重要的新技術領域)里,處于優勢地位。但各主要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對此進行著激烈的競爭。日本和“歐洲共同體”以及爾后的“歐盟”都在努力加強對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和運用。日本在新技術應用的一些領域里,勢力已相當強盛。“歐共體、歐盟”聯合研究、運用新技術以抗衡美、日。在科學技術革命成果的運用中,日本和西歐國家的一些產品,已經趕上甚至超過了美國。使美國許多商品出口受到嚴重阻礙。
戰后初期,美國一面在本國高筑關稅壁壘,限制外國商品進口;一面向西歐、日本傾銷商品,美國出口的工業品1/3以上和農產品的1/2以上,都是輸往西歐和日本的。但是自1958年1月“歐共體”成立,繼而1993年11月歐盟誕生以后,為了抗衡美國、歐洲國家采取了對內取消關稅和限額,對外實行統一的關稅壁壘的戰略。1977年又在九國范圍內實行商品自自由流動,并同參加歐洲自由貿易區和地中海沿岸各國家訂立了貿易優惠協定。這些措施實施的結果,嚴重地打擊了美國的出口貿易。
從1953—1977年,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出口貿易中的比重由 16.5%下降到13.6%,而“歐共體”則由17.8%上升至37.5% 。60年代以后,日本也對美國采取攻勢,把大量的商品和資本輸入美國。1981年,日本向美國出口了230萬輛汽車,結果占領了美國近1/3的汽車市場,使日美之間爆發了一場“汽車戰”。近年來,日美之間的經貿戰也有越來越加激烈的趨勢。
二戰后,為了爭奪勢力范圍而展開了競爭和對抗,在帝國主義陣營中,出現了以美、歐、日為軸心,或穩定或臨時、或多項或單項的多元合作機制。這種相互對抗與競爭的結果,激化著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
(二)私人、國家壟斷資本都得到迅速發展
隨著戰后帝國主義國家經濟的增長和剝削能力的加強,經過資本的進一步兼并、集中、增殖、擴張、的積累過程,西方國家的私人、國家壟斷資本都得到迅速的發展。
1、私人壟斷資本比起第二次大戰前有了很大發展。
戰后,西方私人壟斷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壟斷程度不斷提高、資產規模愈來愈大。1996年美國《幸福》雜志列出的1995年世界500家大公司中的前100家,總資產約為124414.6億美元,相當于當年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40%以上;其當年的銷售額約為56588.4億美元,相當于當年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20%以上及當年世界總貿易額的56%。美國《商業周刊》所公布的全球排名前1000家巨型國際壟斷公司數據顯示:1999年,在這1000家中美國有494家,占49.4% ,美、日、德、法、英、意、加7國加起來有866家,占86.6% 。
據美國《幸福》雜志的統計,1954— 1969年在美國500家最大的工礦企業中有86%屬于美國十大財團。美國經濟中的重要領域,如金融、信息、汽車、機器制造、飛機制造、房地產、能源、銷售等行業,都已形成了高度壟斷。多數行業50%以上的業務集中于三至五家私營大公司手中。壟斷資本勢力隨著經濟實力迅速膨脹而日益加強,控制著美國政治、經濟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據有關數據表明:1990年美國僅擁有10億美元以上資本的大公司的資本,就占全國工業資本的比例的71.2% ;日本僅0.9%的大公司就控制了本國80%的資本 ;德國僅109家大公司控制了本國64.7%的資本 ;法國占比77% ;英國占比84% ;意大利占比80% 。西方私人壟斷資本控制了全球大部分生產和市場資源。例如,美國微軟公司幾乎壟斷了全世界的計算機軟件市場,摩托羅拉、諾基亞、愛立信三家跨國公司壟斷了全球移動電話市場的50%。
隨著壟斷資本的積聚和集中,壟斷組織中跨國公司也有了很大發展。一些大壟斷組織,不僅壟斷了國內某些行業的生產和經營,而且壟斷了國外某些行業的生產和經營,占領國外市場,以獲取大量壟斷利潤。
私人壟斷資本的持續高度集中和擴張推動了大生產的空前社會化,它與私人占有的資本主義狹隘生產關系空前沖突。壟斷資產階級越來越無法應付它占有的日益龐大的社會生產力,也就從生產方式上越來越迫近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了。
2、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迅速發展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國家政權與壟斷資本溶為一體的壟斷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內部所作的一種局部調整。是資本主義在固有的矛盾和危機的不斷發展中,壟斷資本直接依靠國家政權調節國民經濟,加強對國內外人民的剝削和掠奪,保證私人資本取得高額壟斷利潤的最高、最后措施。
(1)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最早出現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的初期,作為適應戰爭和挽救危機的應急措施,時起時落很不穩定。二戰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獲得廣泛而迅速的發展。始由英、法、意、奧等國、繼后許多西方國家,把一些私人資本不愿、不力、不便投資經營管理的或現狀設備陳舊、利潤率不高或有虧損的基礎或尖端的工業部門、科研部門(如核能、宇航、軍工、電力、煤炭、煤氣、鋼鐵、鐵路、汽車、造船、等部門或企業),轉為“國營、國有私營、國私合營”的壟斷形式。
1981年法國國有壟斷資本的產值已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0% 、職工占就業人口的21.5%、工業投資占全國當年工業投資總額的50% ;意大利分別為:24.7% 、 25.4% 、 47.1% ;聯邦德國分別為:12% 、10.5% 、12.7% ;英國分別為:11.1% 、8.1% 、20% 。奧地利在1946年實行國有化后,國有壟斷資本在各工業部門中所占的比重是:鋼鐵工業占98% 、采煤業占98% 、有色金屬占94% 、采油和煉油業占91% 、動力工業占40% 。
(2)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形式有三種:一,國家直接掌握的壟斷資本,即“國營、國有”企業。是通過國家用高價收買或用其他補償辦法,把私人企業轉變為國家企業;或由國家直接投資興辦的企業。二,國家和私人壟斷資本在企業內部結合,即國家和私人共同經營的壟斷資本。是通過國家購買一部分私人企業股票;或國家企業與私人資本互相參與;或聯合投資共同經營的企業。三,國家和私人壟斷資本于企業外部結合,形成國家和私人壟斷企業密切聯系的壟斷資本。即國家調節和干預具體私人企業的經濟生活。在這種形式中,私人壟斷資本的所有制形式沒有改變,國家主要是通過向私人壟斷企業推行經濟計劃化措施、購買商品和勞務、實行各種直接或間接的補貼、采取一定的減稅措施,調整存款準備金比率、調整再貼現率、推行公開市場業務等方式,對私人壟斷企業的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實行外部調節和干預。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這三種基本形式,其實質都是利用國家政權,對國家收入作有利于壟斷資本家的再分配,以保證壟斷資本家取得穩定的高額壟斷利潤。
(3)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形成和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的進一步加劇。其具體表現為:
一、社會生產密切協同的急迫需求同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矛盾的加劇。特別是在新技術革命以后生產社會化的程度日益提高,迫切需要企業之間、部門之間、地區之間乃至國家之間寬大、統一、計劃、協調的社會生產關系。但由于私人壟斷資本的生產目的是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加之不同的私人壟斷資本之間存在著激烈競爭關系。這就不得不由國家出面干預。
二、資本主義生產同消費之間的矛盾更加擴大。當代私人壟斷資本擁有空前龐大的“過剩”生產能力與本國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狹小的矛盾尖銳。因此,壟斷資本越來越需要利用國家的力量,采取擴大國家投資、國家消費、國家資本輸出和“獎出限入”的貿易政策等,不斷地擴大國內外市場。
三、社會化大生產的巨額投資同個別壟斷組織資本能力相對有限的矛盾突出起來。現代大生產的發展往往需要的巨額投資和快速建設,不是靠個別壟斷資本的積累所能完成的。這就需要國家資本力量的扶助。
四、社會壟斷資本的整體利益、長遠利益同個體壟斷資本自身利益、眼前利益的沖突不可調和。科技研究、基礎產業、尖端產業不僅所需要的投入多,而且往往周期長、涉及廣、利潤低、風險大。私人壟斷資本往往單獨無力或不愿承擔。為了保障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便由國家來承擔或由國家來扶助。
五、增強生產和資本國際化能力的需要。私人壟斷資本為了提高國際競爭能力,爭取國際壟斷利潤的最大化,需要國家權力和資本的參與。
上述矛盾,私人壟斷資本根本無法解決。比照私人壟斷資本,雖然國家壟斷資本是更高的資本社會化形式,它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而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上述矛盾。現實社會生產力的必然要求迫使壟斷資本與國家政權相結合,憑借國家的力量得以緩解矛盾。但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制約下,盡最大努力也只能是稍稍的舒展一下社會生產力。
(4)帝國主義壟斷資本的“國有化”與“非國有化”是帝國主義國家為保障私人壟斷資本的利潤最大化而交替采取的兩種不同措施。“國有化”就是國家壟斷資本高價將私人資本的企業收歸國有或國家出資興建公有企業;“非國有化”則是把國家所有的企業轉變為私人壟斷資本所有的企業。
“國有化”的實質就是政府運用國家資本以低價向私人壟斷資本供應商品和勞務,以高價從私人壟斷資本購買商品和勞務。就是政府提高國民經濟和社會科技術水平,改善國家、地區、部門、企業的經濟結構,為私人壟斷資本的再生產創造有利條件。
在“國有化”發展的同時,也并行著“非國有化”的倒退。從一般壟斷資本主義轉型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反映了資本主義私有制已經過時,這對資本主義制度無疑構成了一種很大的自我威脅,因而壟斷資產階級又盡可能限制國有壟斷資本的發展,并在條件有利時就實行“非國有化”。
當私人壟斷資本認為經營某些國有企業有利可圖時,它們就會通過其在國家政權中的代理人,要求對這些國有企業實行“非國有化”。上世紀 80年代中期以來,一些西方國家開始把經過整治后有利可圖的國有企業、國家直接投資興建的利好或潛在利好的企業廉價賣給私人壟斷資本。而那些投資多、周期長、風險大、利潤低的企業或部門則仍由國家出面經營。但總的說,二戰后西方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不斷避讓私人壟斷資本利潤最大化的徘徊中,無可奈何的迅速發展著。
(5)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從維護壟斷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出發,借助國家政權直接干預社會經濟生活,以保證壟斷資產階級獲取高額壟斷利潤。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仍然是以資本主義私有制為基礎,所以它并不改變資本主義的本質屬性,也不可能從根本上克服資本主義制度內在的矛盾和歷史的局限。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所有制,除了繼續存留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外,還派生出國家壟斷資本同私人壟斷資本、同非壟斷資本之間的矛盾關系。但是,它也孕育了解決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外在形式。
(6)帝國主義時期,壟斷的形成和發展促使資本主義資本、生產和管理走向了社會化。當一般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資本主義資本、生產和管理的社會化,就達到了資本主義限度內所能達到的最高程度、窮竭了最后余地。從而為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提供了充分的物質基礎,成為社會主義的入口處。
一、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造成了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規模巨大的國內、國際壟斷經濟組織的形成,使各企業、部門、地區乃至各國之間在產、供、銷方面緊密聯系,促進了生產全面、系統的社會化。并且日益使生產資料的私有制變成生產力內容不能容忍的外殼,它必須被粉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向社會主義生產方式過渡的客觀條件已經成熟,為社會主義做好了物質的準備。
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促進了經濟管理的全面社會化。隨著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壟斷組織的管理不再由資本家個人來承擔,而日益由社會化的管理機構來執行。大銀行成為社會生產和分配的公共薄記機關。資本主義國家在國民經濟各個部門中,在社會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的各個領域里,直接操縱和管理經濟。經濟管理的社會性機構和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機制,為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在經濟管理形式上提供了借鑒。
三、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資本社會化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限度內所能達到的極限容量和最后形式。國家壟斷的發展說明了資本主義的社會的高度危機,雖然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性質不會自發的改變,但它卻成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直接過渡點。
四、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中的經濟計劃因素為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體制準備了技術性條件。
可以說,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社會主義的最完備的物質準備,是社會主義的入口。
(三)國際壟斷資本主義和經濟全球化
1、國際壟斷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要求和必然結果
二戰后,帝國主義國家運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伴隨著負債經濟、赤字財政、經濟危機、社會矛盾激化的巨大創傷,在國內經濟中緩和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容量已經窮竭。日益巨大的生產力高度社會化的客觀需求,壟斷資本不斷增殖和擴張的本質欲望,急于在國際上尋找出路。不滿足原有資本、商品輸出和老殖民主義掠奪方式的規模、效率、效益,在原有掠奪、盤剝世界的基礎上,西方私人壟斷資本依靠帝國主義國家的軍事、經濟、政治、外交保障,在資本、生產、市場國際化的急速擴張中攫取最大化的壟斷利潤。于是國際壟斷資本主義打造了經濟全球化(或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格局。20世紀80年代以后西方壟斷資本進行了全球大擴張,世界經濟變成了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的天下。
所謂“經濟全球化”就是壟斷資本不僅追求國內的壟斷地位,而且追求國際的壟斷地位。就是帝國主義及其壟斷資本采用“新殖民主義”的方式盤剝和掠奪世界。一方面通過對第三世界雙邊的經濟、技術、金融的“援助、合作”攫取廉價資源、奪取國際市場。一方面由單國 “塊塊” 占領的老殖民主義統治,重點演變為在不排除“塊塊”占領的同時,由西方壟斷資本或國家同盟按實力強弱的大致比例,對世界區域的經濟、金融、貿易進行“條條”控制。
國際壟斷資本主義是以國家壟斷實力做后盾,以跨國公司為基礎,以國際經濟、貿易、金融組織為主要調節機構,以追求國際超額壟斷利潤為目標,向全球滲透和擴張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循環體系。是資本實現增殖和擴張的最高、最后形式。
2、新型國際壟斷組織包括資本主義國家的壟斷同盟和跨國公司
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控制和主導全球化的發展,建立各種國際合作組織、地區一體化組織。如:從1951年4月【歐共體】建立、且業經爾后的持續充實擴展,直到1993年11月【歐盟】成立。1989年1月【美加自由貿易區】建立。1994年1月【北美自由貿易區】建立。1989年11月【亞太經濟合作部長級會議】建立,1993年6月改名為【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還操縱諸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和聯合國的一些相關工作機構、其他的一些國際組織,來維護和鞏固他們在經濟全球化的主導地位。同時帝國主義陣營大肆鼓動和盡力逼迫其它各國經濟、貿易、金融、市場的全面國際自由化。
據聯合國的統計數字:1980—1987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流出額年均增長13% 。1997年,國際資本輸出額的60%、國際投資額的80%、技術轉移項目的70%、服務業投資的60%
,都是在跨國公司之間或跨國公司內部進行的。同年,不包括金融跨國公司在內的世界最大的20家跨國公司的銷售收入就達13937億美元。1998年西方壟斷寡頭在海外直接投資的增長速度高達39% 。1998年全球大的跨國公司已有5.4萬家,分公司44.9萬家。到現在跨國公司已達6萬多家,其遍布全球的分公司達到70多萬家。1998年世界跨國公司的產值已占世界總產值的40%,其貿易額已占世界貿易總額的60%以上,其跨國直接投資額已占世界跨國投資總額的90%以上。美國最大的50家跨國公司的年收入為25429億美元,占當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30%以上。
3、國際上的有利條件
原東方陣營的很多國家背叛社會主義制度,走上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道路;加之很多第三世界國家在迷惘中放棄了中央計劃經濟體制,為國際壟斷資本的進入敞開了大門,為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4、西方壟斷資本放開手腳的剝削全球
西方壟斷資本依仗著帝國主義的軍事、政治、經濟霸權攜帶資本、商品、技術和管理知識長驅直入地進入全球各地。在全球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所有領域包括經濟、金融、貿易、投資、生產、銷售、服務、技術以及整個世界經濟秩序中,國際壟斷資本都已牢牢占據了主導和支配地位。西方壟斷資本將世界大部分的生產和交換活動連為一體,從而使壟斷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內在矛盾、經濟危機覆蓋到全球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在對世界經濟的統治中,金融資本起著決定性作用;美國壟斷資本的實力居于首要、突出的地位。
經濟全球化:在國際投資中,西方壟斷資本對第三世界無不附加苛刻的條件,從一頭牛身上揭下兩張皮來。在國際“生產分工”中,第三世界國家源源不斷地輸出廉價原材料和勞動,日益淪為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生產基地。至今眾多發展中國家在經濟上還沒有建立起完整的民族工業體系。在國際貿易中,西方壟斷資本用“技術密集型、高附加值”的高價工業積壓產品(如:電子設備、機器、民用飛機、汽車等)交換第三世界國家的自然資源、勞動密集型的廉價初級產品(如:環境、原油、礦產、農產品等)。兩者之間存在巨大的價格"剪刀差" 。1997年,初級產品出口仍占發展中國家全部產品出口的42%。
1980~l989年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36個國家內實施了241項“結構調整計劃”,結果3/4的國家在這一期間人均收入不升反降。經過l0年的"結構調整計劃",第三世界國家債務不僅未能減少,反而增加了2/3。
經濟全球化是帝國主義壟斷資本對世界勞動人民、民族國家的深刻剝削和貪婪洗劫,同時向世界傳播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并轉嫁自身的經濟危機。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利用兇悍的霸權主義和有利的歷史因素,主導制定有利于自身的國際經濟、貿易、金融組織規則;居于全球化經濟的核心地位和國際產業鏈的上端;處在當代國際經濟秩序的支配環節和知識經濟的引領地位。他們通過不平等的“經濟合作、生產分工、金融信貸、國際貿易”和不平等的“國際規則”,掠奪第三世界的資源、環境、市場和勞動力的血汗。在他們卷走豐碩的財富之后,給第三世界留下了資源、環境、經濟、文化的巨大創傷。使許多發展中國家資源殘破、經濟衰敗、負債累累、苦不堪言。西方國家和第三世界之間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
5、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
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剝削和掠奪,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第三世界的一些國家相繼建立了“石油輸出國組織”、“非洲花生理事會”、 “可可生產者同盟”、“銅礦出口國聯合委員會”、 “西非經濟共同體”、 “拉丁美洲經濟聯合體”、 “非、加、太區域集團”、 “七十七國集團” 等行業、區域、世界性經貿組織。聯合起來和帝國主義國家進行經濟、貿易乃至政治斗爭。
20世紀80—90年代以來,反“經濟全球化”浪潮,從最初的小規模抗議活動逐步匯聚和發展成世界范圍內的大規模社會運動且日益洶涌澎湃。
1995年,有組織的反“全球化”的抗議活動開始出現。1999年11月3日,【世界貿易組織】“千年回合談判”在美國西雅圖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4萬多名反“全球化”人士云集西雅圖進行抗議示威,史稱“西雅圖風暴”。2000年2月14日,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在泰國曼谷召開,反“全球化”示威者譴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WBG、世界貿易組織WTO】,要求其立即采取行動分擔發展中國家由于“全球化”所造成的巨大損失。2000年4月1日,【IMF和WBG】在美國華盛頓召開會議,反全球化示威者聲明,反對跨國公司接管世界,要求建立一個沒有“公司支配”的“工人的社會”。2002年11月上旬,在意大利佛羅倫薩舉行了一次反“全球化”運動史上規模空前的百萬人大游行。在游行隊伍中有工人、農民、學生、失業者、反法西斯老戰士、自由職業者、學者。還有中小企業主、議員、政黨領袖。這些示威者分屬于左翼政黨、各類工會、和平組織、環保組織、民間社團、人權組織等。這次為期五天大游行的主題包括“堅決反對美國發動對伊戰爭;反對美國稱霸世界;反對資本主義全球化”。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的思潮受到了馬列主義理論、愛國主義思想、民族資本主義意識的共同抗擊。
此后,每當西方集團及國際組織主辦召開各種經濟峰會,反“全球化”的抗議者例必如影隨形奮力聲討。2007—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發生后,世界反“全球化”運動進入了激烈的階段,“經濟全球化”不僅激怒了義憤填膺的世界人民,而且促使很多民族國家研究并實施抗衡西方國家“掠奪和轉嫁”的實際措施。帝國主義社會生產力的最后容量在加速的收縮和枯竭。
令人痛心的是,中國不惜付出重大代價擠進經濟全球化體系,引頸受戮甘愿任人宰割。
(四)資產階級的社會改良
二戰以后由于資本主義固有矛盾不斷發展,而凸顯巨大的現實和潛在的社會危機。帝國主義國家不得不對自身的生產關系、上層建筑的某些環節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如提高工人工資和公民社會保障水平,企業股份社會化和雇員持股等。據此,種種美化、吹捧資本主義制度的資產階級、修正主義謬論大吹大擂、甚囂塵上。
1、“福利資本主義”
(1)二戰后,在世界社會主義革命、民族民主革命勝利形勢的鼓舞下,各帝國主義國家的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不斷舉行罷工,開展了爭取提高工資和福利待遇的經濟斗爭和要求改善社會地位的政治斗爭,資本主義社會階級矛盾相當尖銳。同時由于新技術革命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增加了國內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加之對第三世界國家剝削和掠奪的超額利潤持續增大。在這種形勢下,壟斷資產階級不得不通過提高工人工資并實施一些社會福利措施來緩和他們同無產階級的矛盾。
二戰后,西方國家工人的名義工資有了明顯增長。以美國、日本、西德、法國、英國制造業職工的工資為例:1977年與1970年相比,各國分別增長了7.3%、50.7%、27.7%、47.3%、10.8% ;1984年與1977年相比,各國分別增長69.1%、64.7%、24.1%、39.3%、78.7%。以美國勞動統計局統計的、美國制造業工人的平均小時工資為例:1970年為3、35美元;1979年為6.6 9美元;1988年為10、48美元;1990年為10、80美元。使得工人的實際工資逐步有所提高,勞動條件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據世界黃金組織的年度統計數據,黃金【每盎司】與美元【$】的比價為:1960年$35;1970年$36、07; 1980年$614、61; 1990年$383、32; 2000年$279、10; 2010年$1224、52 。從比價中可看出美元及西方貨幣的貶值程度。)
這里有三點必須提示。一是名義工資的增長與實際工資的增長不是一個概念。二是在知識經濟高勞動生產率的運作中,對勞動力工作素質的要求明顯提高,整體和個別勞動力對生產、經營效應的影響能力顯著增大。勞動者在創造高勞動價值的同時,勞動力的價值也在提高。即勞動力維持生活、延續后代、通過學習和培訓具備工作素質的成本支出在不斷的增大。資本主義工資不過是勞動力的價值的本質沒有變。當然勞動力價值是在(依據價值波動的)勞動力價格中實現的。三是在工人工資的絕對值不斷提高的同時,資本的剝削率也在不斷提高。工人加薪是在剩余價值增量的前提下進行的。而比照以前,新增工資與新增剩余價值的比率通常在降低。以美國為例:它的剩余價值率,1909年為130% ;1950年為236、7% ;1987年已高達364.7%。
(2)二戰后,各帝國主義國家陸續在“社會福利”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20世紀六、七十年代各主要西方國家逐漸完善了貧困救濟、免費醫療、失業補貼、養老金發放、教育等社會福利制度。北歐國家福利范圍、程度要更高一些。使工人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西方福利制度,是國家以稅收的形式把一部分國民收入集中起來,用于社會上收入不高的居民,以部分改善他們在初次分配中收入過低狀況的一種制度。
目前,西方國家每年通過稅收集中起來的國民收入大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以上(歐盟國家已接近50%)作為政府開支。而政府開支中的大約50%用于社會福利支出。(一般地說,當代西方發達國家由于資本輸出多、國際收益大,所以國民生產總值【GNP】要大于國內生產總值【GDP】。)
帝國主義國家社會福基金的來源,只是國內外勞動者勞動力價值的一部分。西方社會福利基金均來自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來自勞動者自己交納的保險費。二是來自企業交納的社會保障費。企業交納的這部分社會保障費,從形式上看是資本家支付的,其實這部分費用本質上也是對工人勞動力價值即工資的扣除。三是來自國家的財政支出。西方國家的各種社會福利基金的支出,除由企業和員工交納的保險費外,不足部分,特別是付給低收入、貧困階層的福利補助金、救濟金,都由國家財政支付。從形式上看,資產階級國家的這一部分財政支付直接來自以個人所得稅為主的稅收。而資本主義個人所得稅的絕大部分仍然是作為廣大工資收入者的勞動人民之一部分應得薪酬。來自資產階級的納稅不過是其“超額利潤”的一部分。所以“國家財政支出”本質上還是勞動人民自己的血汗。在壟斷資本主義制度下,資產階級國家的社會福利費用只不過是由工人自己在必要勞動時間內所創造的價值,其中越來越大的一部分,由壟斷資產階級以福利基金的形式去支付了;由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統一安排和支配了。
西方壟斷資產階級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行一些社會福利措施的本質目的,是為了給壟斷資本利潤最大化增長創造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在政治上緩和階級矛盾,在經濟上擴大國內市場增加社會消費,進而為擴大再生產創造條件。以爭取剝削制度的長治久安。
西方社會的“福利措施”并不抵觸剝削制度的本質,只是一種緩和社會矛盾的微調。“福利制度”在西方國家最為盛行的時候,正是壟斷利潤大幅度增長的時候,工人所創造的“超額”價值,都落入了資本家的手中,貧困與兩極分化繼續向縱深發展。
如,【美國預算和政策研究中心】2000年1月18日發表的一份題為《兩極分化:對各州收入趨勢的分析》說:在1988至1998年間,美國最貧窮的1/5家庭的收入,增長不到1% ;但是最富裕的1/5家庭的收入,卻躍升了15% 。在1992至2000年間,美國大公司的老板和一般工人之間的收入差距,由100倍上升到475倍 。現在,全美最富的1%的人占有全美家庭財富的40% 。最低層的40%家庭擁有的財富僅占美國全部財富的0.2% ,從1983年到1995年,這些家庭失去了其財富的80% ,其債務已超過資產。而占1%的最富有家庭財富卻增加了17%。
如,據2011年9月1日美國人口普查局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的貧困率在連續4年上升以后,2010年為15.1% ,貧困人口達到4620萬人,為5 2年來最高;收入在貧困線一半以下的“深度貧困”人口為2050萬人,為3 6年來最高;美國家庭在2010年的收入中間值為4、94萬美元,比2009年下降2.3%。沒有醫療保險的美國人數量從2009年的4900萬人上升至2010年的4990萬人
帝國主義國家“高稅收、高負債、高工資、高福利”的“社會改良”不但只能延緩不能消除資本主義固有矛盾的發展,而且日益成為推動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因素。近年來,騎虎難下的西方壟斷資產階級及其國家已經了出現了降低工人工資、福利和延長勞動時間的強烈愿望和實踐趨勢。例如美國在“9.11”以后,45歲以上的失業工人再就業率只有50%,而45歲以下失業工人的再就業工資平均下降了13% 。在歐洲,法國政府正在設法通過有關降低勞動者福利和延長勞動時間的議案。在德國,正在推行“哈茨IV”計劃,意欲消減失業補貼。等。
2、“人民資本主義”
在當代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由于資本日益社會化集中和擴張的需要,壟斷組織更大范圍和更大量地發行股票,(股票的面額大小不等,大部分是小面額股票。)賣給企業員工(還有的企業同時將小面額股票獎勵給員工),主要是向社會出售。出現了“股權社會化、分散化和雇員持股”的趨向。作為它們進行籌集資本、加速資本集中的重要手段。據此出現了“人民資本主義論、壟斷消失論”謬論。
“人民資本主義論、壟斷消失論”的要害就是故意把西方股份制下的【個人股權】和【企業產權】混為一談;故意混淆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階級界限;美化壟斷組織巧取豪奪的集中大眾的財富,成為供自己控制、支配的壟斷資金的本質。
壟斷組織發行(大量的小額)股票,其目的決不是為了把壟斷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權賦予廣大的小額股票持有者,而是為了壟斷社會資金以轉化為資本,增強壟斷資本的實力,而且又降低了自有資金的投資風險。雇傭工人和其他群眾購買并持有一些小額股票之后,只能承擔投資風險,并不能參與企業任何生產經營活動的決策,并不能變成企業的主人,并不能絲毫改變他們雇傭勞動者的階級地位。企業的一切決策權、管理權始終為資本家所把持。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持股者個人在股份制企業中的地位和權力,取決于其擁有股份的數量。勞動者購買一些小額股票,只不過是一種儲蓄性投資,其社會平均利率只相當于銀行存款利息,他們以股息形式得到的收入絕對值微乎其微,同專以“剪息票”為生的大股東資本家的大量剝削收入不可同日而語。
資本的社會化和雇員持股絲毫無損于資產階級對企業股金的有效支配,絲毫無損于資本家對雇傭勞動的剝削,絲毫無損于資本的壟斷發展趨勢,絲毫無損于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性質。
二戰以后,西方國家實行的某些社會改良措施,具有深刻的歷史原因:一是迫于外部的壓力,穩定國內的緊急需要。在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的鮮明對照中,新生的社會主義陣營中工人階級、勞動人民國家主人翁的政治、經濟地位,喚起了西方工人階級、勞動人民的極大震撼和仰慕,并激蕩著其反抗資本主義剝削、壓迫的更大激情。加之社會主義風暴和世界民族、民主革命運動交織匯集、洶涌澎湃。社會危機逼得帝國主義不惜妥協、退讓也必須要先穩住國內。二是為了緩和國內尖銳的階級矛盾,爭取資本主義制度的長治久安的戰略需要。三是建立保障壟斷資本持續獲取高額利潤的經濟環境的經濟需要。四是由于新技術革命的高勞動生產率和雇傭勞動者的低值酬金給壟斷資本帶來了豐厚的超額利潤,具備了在不涉及私人壟斷資本“正常收益”的前提下,實行國家集中調節的方便條件。
西方國家在資本主義制度允許范圍內的一些不得不進行的社會改良,是對自身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某些環節的微調,是為了保護和發展而不是為了削弱和消除資本主義私有制,不可能從根本上克服資本主義的必然矛盾、危機、滅亡。
(五)金融危機和占領運動
1、瘋狂的“泡沫金融”導致了猛烈的經濟危機
金融壟斷資本把持社會經濟、操縱國家政治,是資本主義垂死階段的內在標志。在此階段中,充分的表現著資本的貪婪、無恥和瘋狂。金融壟斷資本不滿足投資實體經濟中的高額壟斷利潤,它們要在“虛擬經濟”中更快、更直接的聚斂社會財富。西方虛擬經濟就是壟斷資本直接“以錢生錢的經濟活動”,就是金融寡頭通過金融衍生品詐騙高額利潤的“合法”經濟圈套。
(1)本來金融業本質上并不創造財富,它的正常收益(存貸利差、手續費、中介費、保費、管理費等)最終也是來自實體產業經濟。虛擬資本如果脫離實體經濟而持續獨立運行,必然會產生巨大的金融泡沫最終使實體經濟虛擬化并將造成經濟災難。
在上次金融危機前,全球(主要是帝國主義陣營)虛擬經濟的規模包括股票的市值、債券的余額以及金融衍生品的總額達到了500多萬億美元,而全世界(包括注水)的GDP只有60萬億美元。
從美國近二、三十年的歷史進程來看,其國民經濟的綜合生產能力不斷下降,經濟加速金融化、金融肆意虛擬化、經濟運行的基礎債務化。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寄生蟲。
上世紀80年代以后,西方特別是美國制造業逐步萎縮,產業“空心化”,以金融為代表的虛擬經濟成為美國經濟的核心。虛擬經濟規模是實體經濟的3倍還多。美國華爾街信用類衍生產品的金額就從不到3萬億美元上升到60萬億美元。據世界銀行測算,近10年,整個美國金融行業所“創造”的利潤竟占美國所有企業利潤的40%左右,而在40年前這一比例僅為2%左右。
近一、二十年來,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刻意形成了一種“負債經濟模式”。 一方面,美國普通民眾靠借貸維持日常消費。據有關資料統計,美國家庭債務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重:1983年為75%,2000年上升到125% 。從20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美國民眾家庭已經普遍是入不敷出了。“負債經濟模式”為了成就社會1%的富翁而造就了社會99%的“負翁”。另一方面,美國企業甚至美國政府也靠舉債維持經營或運轉。2007年,美國國債達到10.35萬億美元;2008年國債達到11.3萬億美元;2009年國債達到12.1萬億美元。(截至2010年年底,美國聯邦政府債務余額一舉突破14萬億美元;到今年5月美國國債開創了14.29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如果把美國政府對國民福利保障的欠賬等加在一起,2009年美國的債務余額已高達55萬億美元之巨!
2010年美國的國債是GDP的100% 左右;日本的國債是GDP的217%;英國國債是GDP的59% ;歐元區的國債為GDP的85% 。2009年,美國的財政赤字占GDP近10% ;日本的財政赤字約為GDP的10% 左右;歐元區的財政赤字為GDP的6.3%;英國的財政赤字是GDP的 11.4% 。
(2)西方國家的經濟金融化、虛擬化和高負債、高赤字必將催化世界的經濟危機。2007年8月,首先在美國爆發大規模金融危機,繼而在西方乃至整個世界迅速波及到金融及實體經濟的各層面,演變成為一場全面的經濟危機。結果是:一、貨幣金融領域動蕩,全球股市狂瀉,信用空間收縮,短期融資市場凍結。據歐盟估測,全球銀行有毒資產高達16萬億美元,超過了美國或歐盟27國國內生產總值。二、生產萎縮,企業嚴重倒閉。就連國際知名的“兩房、雷曼、美林、AIG、通用”等眾多大公司也紛紛破產。而幸存的企業也顯著縮減了生產、經營規模。三、大規模失業。到2009年年底,全球有約2.3億失業人口,比2008年增加5000萬人。美國失業率達到8.9% ;2010年美國失業率達到9.7%。四、加劇了勞動人民和第三世界的貧困化。這是戰后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對各國的經濟、社會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西方國家憑借著自身軍事、經濟、貿易、金融、科技的優勢和自身在國際經濟秩序上的有利地位,特別是美國還利用美元,把自身的經濟危機最大限度的轉嫁給第三世界。世界窮國與富國的差距,1950年為35:1;1973年為44:1;1992年為72:1。上一次經濟危機以來更呈現迅速擴大的趨勢。
經濟危機的急劇動蕩使得國際分工產業鏈條中斷,廣大發展中國家不得不承受由此導致的市場萎縮、增長放慢、通脹、滯漲、失業增加等嚴重后果:
一、危機導致國際壟斷資本從第三世界國家撤出資金,從而引發本幣貶值,陷入以外幣結算的債務數量不斷膨脹的惡性循環。眾多發展中國家銀行陷入困境,出現流動性不足,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增加。
二、危機造成發展中國家出口銳減。經合組織認為2009年全球貿易量將下降13.2%。
三、危機使油價和糧價非理性上漲或下跌,遭受其打擊的主要是發展中國家。油價和糧價在2008年上半年迅猛上漲已使70多個國家的通貨膨脹率上升到兩位數,導致一些發展中國家爆發了社會民眾抗議甚至暴亂活動,為此各國央行紛紛加息,以抑制通貨膨脹。
四、危機重創股市,特別是使發展中國家的眾多股民損失慘重。
五、美元趁火打劫。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推出了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援計劃和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同時美聯儲又“量化寬松”大量增加貨幣供應量。造成美元貶值,致使發展中國家持有的美元資產嚴重縮水。08年以后我們中國老百姓明顯感受到,每斤價格1元以下的蔬菜很難找。以前拿一百元錢,能買很多東西。現在再拿一百元到菜市,稀里糊涂的就花沒了。
聯合國下屬一家智庫機構2010年11月25日說,全球最不發達國家數量過去三四十年間翻倍,而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民眾數量同樣翻倍。
(4)壟斷資產階級竭力把經濟危機的苦果推卸給勞動人民特別是第三世界的勞動人民。
世界糧農組織和糧食署《糧食不安全狀況》報告顯示:2008年全球營養不良人數已達9.15億。2009年年初以來,由于金融危機和食品價格暴漲等因素影響,全球饑餓人口上升到10.2億,比2008年增加了11%。
1999年6月2日 ,世界銀行發表的《全球貧困人口調查報告》指出:受經濟危機打擊,全球貧困人口數量不斷上升,預計年底將增至15億人。其中主要是發展中國家貧困人口激增。世界銀行2008年底的統計資料指出:由于全球糧價和能源價格飆升,2008年全球貧困人口已經新增加了1.3億至1.55億。2009年2月12世界銀行發表聲明說:根據世行最新測算,2009年全球每天生活費在1.25美元以下的赤貧人口將新增4600萬。每天生活費在2美元以下的貧困人口將新增5300萬。世界銀行《2010年世界發展指標》報告說:受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影響, 2010年全球新增6400萬極度貧困人口。
西方的勞動人民也在劫難逃。據美國商務部國情調查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美國貧困人口達4356.9萬人, “貧困率”高達14.3% 。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發布的報告顯示:2010年美國的貧困率為15.1% ,貧困人口達到4620萬人,為5 2年來最高;收入在貧困線一半以下的“深度貧困”人口為2050萬人,為3 6年來最高;沒有醫療保險的美國人數量從2009年的4900萬人上升至2010年的4990萬人
2009年,西歐國家已有15%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歐盟成員國有5200萬窮人、300萬無家可歸者。
在經濟危機中作為資本家總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通過政策和具體的救助,總是盡力保障把資本、首先是壟斷資本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首先是勞動者雪上加霜的生存危機。在上一輪的資本主義金融危機中,美國出臺了7000億美元的資產救助計劃,其中絕大多數給了美國的大金融機構。當廣大勞動群眾排隊等待失業救濟的時候,而作為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美國華爾街壟斷企業的核心人物和企業高管們,在拿到的美國政府的巨額救助資金中,照樣優先增發高額的紅利。據紐約州審計署統計,在金融危機肆虐的2008年,華爾街高管分紅仍高達180億美元,相當于2004年金融業繁榮時期的水平。他們已經貪瘋了。
(5)迫于金融、經濟明顯持續惡化的客觀現實,西方世界的國際權威【信用評級機構】不得不在百般的呵護中下調了一些西方國家的“主權信用等級”。 2009年以來希臘、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愛爾蘭、冰島、日本、俄羅斯、比利時等國主權信用等級分別被西方的權威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普、穆迪、惠譽)下調。2011年8月6日上午,國際三大評級公司之一的“標普”宣布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由AAA調降到AA+,評級展望為負面。
讓人可笑的是,在資本主義世界中出類拔萃的冰島“國家”竟在經濟危機中破產!
“國家破產”的概念是2002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來的。國家破產是指:一個國家的金融財政收入不足以支付其進口商品所必需的外匯,或是其主權債務大于其GDP。例如冰島的主權債務為1300余億美元,而它的年GDP僅為190余億美元,這就是國家破產。 “國家破產” 也可以理解為國家“主權信用危機”即一個國家的國有資產小于國家對外負債。從上述定義出發,以美國為首的多數“發達國家”早就破產或接近破產了。資本主義制度破產了!
2、偉大的“占領運動”
在西方壟斷資本為所欲為的造孽于全球經濟危機、帝國主義勢力有恃無恐的肆虐于國際“色彩”動亂時,帝國主義的后院忽然火光沖天。
如果說今年8月6日在英國倫敦爆發(繼而擴展至伯明翰、利物浦、諾丁漢和布里斯托、曼徹斯特等城市)的大規模“騷亂事件”是抗議資本主義丑陋(政治上種族歧視的壓迫,經濟上兩極分化的剝削)的盲目宣泄行為,那么9月17日在美國紐約爆發的“占領華爾街”運動就是反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明確政治斗爭。
“占領華爾街”運動開始于 9月17日 ,上千名聲討美國金融壟斷資本罪惡的示威者聚集在美國紐約,試圖占領華爾街,開展和平抗議活動。“占領華爾街”的斗爭得到了美國廣大人民和國際勞動者的熱烈支持及響應。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占領華爾街”運動迅速發展壯大,不僅席卷了美國100多個主要城市,并且在資本主義陣營的美、英、法、德、日、意、加、澳、荷、西等近百個主要國家的近千個主要城市中(百國千城)熱烈展開,匯成了西方世界波濤洶涌的革命大潮。
下面是一篇“占領華爾街”的宣言:
“占領華爾街”宣言
—— 勝利屬于99%而不屬于1%
我們今天莊嚴宣告:“占領華爾街”!
我們是勞動者,我們是人口的99%,我們創造了國家的財富,我們理應是國家的主人。可是,我們卻成了現代化世界的現代化奴隸。
一小撮華爾街金融寡頭,他們不過是人口的1%,他們并不為國家創造財富,可是,國家的財富,卻掌握在他們手里,他們成了真正的國家的主人,而且是主宰我們命運的主人。
這是華爾街和人民之間的主人和奴隸關系的一種歷史的顛倒。 “占領華爾街”就是把這種不合理的歷史的顛倒再顛倒過來。
二百多年前,我們的共和國的創建者就宣布,人生而平等。1%生活在天堂里,99%生活在地獄里,這哪里有平等?一切權利都不平等。這不是共和國的安排,這是資本的安排。過去,我們的祖輩不想接受,只有忍受;現在,我們醒悟了,我們不該忍受,我們應該奪回我們的勞動果實,我們應該“占領華爾街”。
二百多年前,我們的共和國的創建者就宣布,天賦人權。1%的人靠吸吮99%的人的血肉而獲得享受,這哪里有人權?這不是人權,這是弱肉強食、踐踏人權的獸權。過去,我們的祖輩獻出了足夠的生命,并沒有換來子孫的幸福和人權;現在,我們醒悟了,我們要捍衛我們的天賦的人權,『占領華爾街』就是重新解釋我們應該享有的人權。
“占領華爾街”,是二百年前革命的繼續。那時,是為國家的獨立而奮斗,今天,是為人民的獨立而奮斗。美利堅合眾國必須名副其實。美國是美國人民的美國,而不是金融寡頭的美國。我們勞動青年將為這場歷史變動而走在運動的前面,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占領華爾街”就是占領資本,就是占領美國,就是美國的革命和新生。
勝利屬于99%而不屬于1%。
99%團結起來,創造美國歷史的光輝明天。
2011、9、17、 紐約
(作者: jin原野 | 來源: 毛澤東旗幟網 |譯自美國《密西西比報》)
下面是世界“占領運動”一些漸具有普遍性的口號:
“我們是99% 。”
“美國的華爾街,還是華爾街的美國?”
“華爾街那些吸血鬼!”
“美國政府究竟代表的是誰的利益?答案只有一個,華爾街。”
“要工作!要工作!”
“拯救美國,讓華爾街掏腰包。”
“人民才真正大而不倒!”
“停止這場針對勞動人民的戰爭!”
“停止透支我們的未來!”
“反對資本主義!打倒資本主義!終結資本主義制度!”
“社會主義萬歲!”
“現在就革命!現在就革命!”
一些“占領者”拿著馬克思的照片,并高唱《國際歌》。
“占領運動”是一次(起碼包含著)資本主義世界的人民群眾旗幟鮮明的自發的反抗資本主義制度的政治斗爭,是一次西方勞動人民要求打到壟斷資本統治的自發革命運動。
“占領運動”是繼“巴黎公社、俄國十月革命、上世紀中葉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風暴、中國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續革命”之后,國際共運史上最具重大意義的革命事件。
“占領運動”劍指帝國主義制度的罪惡根源,即壟斷資本首先是金融壟斷資本的反動剝削、壓迫和統治。一些示威者舉馬克思的像,唱【國際歌】,展示99%反抗1%的階級意識,張目“打倒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萬歲!”的政治標語,宣泄“現在就革命”的強烈愿望,明確的表達了他們的革命意識和革命激情。這些勞動者之所以爆發社會革命的強烈要求,是在社會實踐中真切而深刻感悟到資本主義制度剝削、壓迫的本質和根源,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逐漸認識和接受馬、列、毛主義。
“占領運動”代表了世界【99%】的心聲。全世界的無產者、勞動者都說好得很!而全世界的壟斷資產階級及其國家機器、社會勢力在大喊糟得很的同時已開始著手鎮壓。
由于缺乏統一的無產階級革命綱領,缺乏統一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的組織領導,缺乏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的武裝斗爭準備,這次世界范圍的“占領”革命斗爭很可能失敗。但是它的偉大歷史、現實意義光芒萬丈。帝國主義的內在掘墓人明確的發出了盡早埋葬壟斷資產階級的怒吼。“占領運動”從實質上大大的推進了西方的革命形勢,它是帝國主義迅速走向滅亡的轉折點,使垂死的帝國主義到了“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前夜”的真切臨界階段。
此后西方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反對資本主義剝削、壓迫的斗爭層次,必定會迅速上升為自覺的、統一的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
資本主義自誕生以來迅速發展了社會經濟、文化、科技,創造了巨大的社會生產力和比以前人類歷史總和還要多的物質財富。比照封建社會是一個巨大的歷史進步。
資本主義是建立在生產資料私有制基礎上的剝削社會形態。隨著資本主義由自由競爭向壟斷的發展,資本主義固有的矛盾(社會化大生產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的社會基本矛盾;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社會主要矛盾;帝國主義與殖民地和被其剝削、壓迫、奴役的弱小國家的矛盾;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矛盾)更加尖銳激化起來。
壟斷資本在國內外不斷的增殖、積累、集中、擴張而翻來覆去、擠凈榨干的進行剝削,帝國主義在國際上不斷的軍事侵略、政治顛覆、資源和經濟掠奪、思想和文化腐蝕而弱肉強食、為所欲為的進行壓迫,使得壟斷資產階級同勞動人民的階級間、帝國主義同第三世界的國家間,貧富兩極分化日甚一日。
西方壟斷資本依仗軍事、經濟、政治、科技上的優勢,從世界各地源源不斷的拿走資源、財富、利潤和勞動者的血汗,給世界各地與日俱增的留下貧困、危機、污染和被剝削者的悲憤。被壟斷資本集團操控的“全球化”巨大經濟過程、經濟價值、經濟能量、經濟后果已經給人類造成了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巨大災難。
冷靜地觀察和思考資本主義生產的巨大財富;資本主義生產對資源、環境的巨大消耗和毀損;資本主義財富的占有關系、分配結果和使用方向之間的價值意義;就會令人恍然大悟、勃然大怒!
資本主義讓人類付出了如此慘重的自然和社會代價到底是為了什么?就是因為1%(資產者)對資本增值的無度貪婪、對財富占有的無限欲望、對奢侈生活的無盡追求。自身利潤最大化所驅使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為著換取眼前的壟斷高額利潤而利令智昏地泯滅著一切,包括子孫萬代的生計。
帝國主義歷史階段其私有制的能量、效率、財富、災難、社會內部矛盾、社會與自然的矛盾都已達到歷史極限,其創造力和危害力都已走到了盡頭。壟斷資產階級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社會生產目的和生產關系再也容納不下巨大的國際化的社會生產力了,日益無力抗拒經濟危機的巨大摧毀力,日益無法應付勞動人民反抗剝削的革命洪流。
盡管被包括中國“精英”在內的資產階級、修正主義學者、專家無恥吹捧,資本主義制度的神話一個個、一次次的破滅。帝國主義的真實是:經濟上的千瘡百孔、窮途末路;政治上的卑鄙無恥、窮兇極惡;軍事上的侵略擴張、霸權主義;思想上的自私貪婪、墮落丑陋。資本主義早就和正在破產。風雨飄搖、風燭殘年的帝國主義不過是利用歷史遺留的軍事能力、物質財富、私有觀念和國際有利地位,在苦苦的支撐著私有制的最后階段。
西面的太陽已經在落山。也許,帝國主義的末日并非像想象的那么遙遠。
(注:本文使用的數據資料,是來自對諸多網站、網友的資料對照、甄別后選用的。在此一并向他們致謝。)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