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馬斯,蓋特納和華爾街
(《信報》專欄文章)
趙景倫
我們曾經說過,財長蓋特納和華爾街穿一條褲子。也許還應該進一步說他是華爾街口袋里的人物。這個頭銜還應該加給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奧巴馬的首席經濟顧問勞倫斯.森馬斯。他們都是為華爾街金融巨頭謀利益,而犧牲納稅人利益的人物。 夸大嗎?且看事實。
用危機制造者來處理危機
森馬斯何許人也?奧巴馬說:“由于發生了金融危機,悌姆(蓋特納)和賴瑞(森馬斯)熟悉金融危機是個優點。因為我需要能夠立即開始工作,并且能夠處理一些非常大非常困難的經濟問題。坦白地說,名單非常短。”意思是說,只有蓋特納和森馬斯合格。
這兩個人的確熟悉金融業。因為他們本來就是華爾街大亨口袋里的人物。且看他們如何處理重大經濟問題。先說近期背景。
四月三日,白宮公布了森馬斯的個人財務公開表格。森馬斯去年從對沖基金D.E. Shaw(《財富》雜志稱之為“華爾街上最迷惑人,最神秘的力量) 獲得報酬五百二十萬美元。他到一些遇到財務困難的華爾街公司以及其他組織演講,共得到演講費二百七十萬美元。2008年,森馬斯做了有報酬的演講四十次,包括:高盛,報酬 135,000美元;JP摩根, 67,500美元;花旗集團, 45,000美元。他到大學演講,報酬要低得多,例如耶魯,只給了他一萬美元。大學哪里比得上華爾街!
值得注意的是時間。華爾街早就料到森馬斯將出任奧巴馬政府重要職務。就在奧巴馬勝選前八天,美林公司(現已賣給美國銀行)請他演講,付給他演講費四萬五千美元。高盛今天當然不能公開付大筆錢給森馬斯。但是幾個月前,一次演講費十三萬五千美元,看起來太像是“預付賄賂”。
封殺監管金融衍生物建議
更重要的是九十年代,由當時的聯儲會主席格老帶頭,克林頓政府財長,前高盛首席執行長魯賓和他的副手森馬斯聯手封殺了“商品與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負責人布魯克斯萊.伯恩提出的監管金融衍生物市場,特別是信用違約互換,的提案。正是金融衍生物導致了這場嚴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機。
四月三日晚,前里根時代儲蓄與貸款監管人,現密蘇里大學教授比爾. 布萊克在比爾.莫耶斯的公共電視節目上說:“九十年代,伯恩(監管金融衍生物)的建議引起克林頓政府的其他監管人員,國會議員和游說客們出自肺腑的反對。因為書寫主要場外交易衍生物合約的十幾家大銀行認為伯恩建議威脅它們的重要利潤來源。格林斯潘和他的智庫認為不需要改變現狀。他們聲稱加強監管會引起全球市場混亂。
伯恩本人說她曾接到當時任副財長的森馬斯的電話,抱怨她的建議,并且說他受到金融業游說客的責難和壓力。九八年四月二十一日,總統工作組在財政部開會,伯恩和其他監管人員也參加了會議。格老和魯賓竭力企圖改變伯恩的想法。伯恩說,財長(魯賓)對她說“CFTC沒有管轄權,因而不可能采用她的建議。”但是她仍然在五月七日正式提出監管建議。幾個小時以后,格林斯潘,魯賓和列維特(當時的證券與交易委員會主席)發表聯合聲明,譴責伯恩和CFTC,對她的提案及其可能產生的后果 表示嚴重的關切。他們聯合國會(當然是在金融業資助之下)通過立法,禁止CFTC 監管金融衍生物。他們是種下今天全球金融危機禍根的罪魁禍首。
猜猜今天誰主管CFTC? 奧巴馬任命的是前高盛主管Gary Gensler。奇怪嗎?一點也不。魯賓,森馬斯和Gensler 從金融界進入政府,再轉回金融界賺大錢。所以說華爾街就是政府,反之亦然,并不夸大。
蓋特納分享華爾街的哲學和世界觀
還得說說蓋特納。《紐約時報》四月二十七日發表頭版轉內頁兩整版的長篇報道,標題是“金融俱樂部的成員又是監管人”。報道說,去年六月,金融風暴正在興起時,財長保爾森召集經濟界頭目開會,討論政府應該如何使用緊急權力對付危機。當時任紐約聯儲行總裁的蓋特納建議國會給予總統廣泛權力,擔保銀行系統的全部債務。他的建議未被采納,因為那可能使納稅人遭受數以萬億計美元的損失。
蓋特納出任財長以后,人們普遍認為以他為主設計的金融業脫困方案對于金融業過分大方,并且使納稅人吃大虧。他任紐約聯儲行總裁五年,跟華爾街金融大企業主管建立了非比尋常的親密關系。作為聯儲行長,蓋特納依靠銀行家,對沖基金經理等人估量市場狀況。他經常跟花旗集團,高盛,摩根斯坦利的高級主管在四季餐館共進午餐。他參加JP摩根大通頭目,也是紐約聯儲行董事杰米.戴蒙的家宴。他跟他所監管的最大企業花旗集團的主管特別親密。魯賓其實就是他的良師益友。盡管如此,他并未及時發現花旗和其他大金融機構正面臨垮臺危機。
其實,花旗集團,JP 摩根大通和雷曼兄弟的首席都是紐約聯儲行的董事。所以人們說紐聯儲常常是華爾街的喉舌,而不是警察。
早在2007年,蓋特納就提出允許銀行降低儲備。當危機襲擊時,銀行無力抵御,因為它們的財務鋪墊過于單薄,無法在巨額虧損的情況下,得到保護。
在設計脫困計劃方面,他反對為了保護納稅人向銀行收費。他的脫困計劃使得聯儲會手里的不良證券數額過于龐大。為了管理那些證券,他不經投標,就給跟紐約聯儲行關系極深的黑石集團三份合約。
經濟學諾貝爾獎獲得者斯蒂格勒說,蓋特納的行動說明他分享華爾街的哲學和世界觀。那種精神狀態就是認為對華爾街有利的就對美國有利。在這種思想指導下設計的脫困計劃,就是給華爾街許多錢,使納稅人擔負不必要的風險。
我們前面提到蓋特納早就主張政府擔保銀行全部債務。他出任財長以后,更竭力要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擔保銀行持股公司發行的全部債券。他的主張已經實現。目前政府擔保銀行債務三千四百億美元。這就使得銀行發行債券成本很低。
今天,一些大銀行又神氣了起來。人們認為處境困難的大銀行居然報出利潤(盡管耍了許多會計花招)。高盛和JP 摩根大通宣稱它們要歸還政府給他們的抒困錢,以便擺脫政府關于高級主管報酬的約束以及其它約束。
前面提到,參加莫耶斯節目的布萊克教授說,蓋特納要納稅人拿出兩萬億美元幫助銀行脫困。然而即將發表的所謂的十九家大銀行“壓力測驗”結果說,雖然有些銀行需要增資,但是不需要納稅人拿出更多抒困錢。例如,最困難的花旗集團跟政府協商,把政府的優先股轉成普通股之后,只需再增資五十至一百億美元。花旗持股公司可以變賣資產加以彌補,不需要政府增加抒困錢。美國銀行需要增加三百三十九億美元鋪墊,只需把已經拿納稅人的四百五十億美元轉成普通股就足夠了。
另外,“壓力測驗”結果表明,紐約梅隆銀行,高盛和JP摩根大通狀況良好。可以歸還納稅人抒困錢。條件是它們不需FDIC 擔保,就能夠發行債券。梅隆已經在無FDIC 擔保的情況下,賣了十五億美元債券;摩根大通賣了三十億美元債券;高盛早在一月間,就賣了二十億美元債券。都沒有FDIC 擔保。
既然如此,為甚么蓋特納還要納稅人拿出二萬億脫困款?據國際貨幣基金報告,美國的各銀行在今后兩年內,還將有一萬億美元的虧損。虧損最終究竟有多麼大,誰也說不清楚。
最近訪問了奧巴馬的《紐約時報》經濟專欄作者戴維.雷昂哈德在另一篇專欄中說,他問奧巴馬,森馬斯和蓋特納對華爾街言聽計從,為甚么總統還重用他們?但是上周末時報雜志發表訪談錄時,他并沒有明確提出那樣尖銳的問題。只是說總統的內圈由魯賓的門徒們所主導。奧巴馬的解釋,我們在前面已經提到:他們二人在極短的名單上。因為他們熟悉金融業。
金融業確實俘虜了政府。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