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的起因
吳易風
《中華魂》 2009年第4期
發生在美國的金融危機,很快發展成為國際金融危機。
這場金融危機來勢猛,擴散和蔓延的速度快,規模大,破壞力強。面對這場似乎是突如其來的社會災難,很多人就像面對突如其來的風暴、颶風、海嘯、地震和瘟疫等自然災難一樣,深感恐懼。因而,“金融風暴”、“金融颶風”、“金融海嘯”、“金融地震”和“金融瘟疫”等現在成了國內外媒體和人們口頭使用頻率極高的詞語。
這場嚴重的金融危機很快發展成為嚴重的經濟危機。
但是,對當前經濟危機的來勢、擴散和蔓延的速度、規模、破壞力等,有人看來還沒有足夠的估計和認識。有人甚至似乎還沒有注意到金融危機已經發展成嚴重的經濟危機這一基本事實,在說到當前的危機時,還只說金融危機,而不說經濟危機。
考察當前這場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必然要研究和分析危機的起因、危機的發展、危機的根源、危機的救助和危機的前景等一系列問題,必然要思考與之密切相關的一系列理論和政策問題。這么多問題在一篇短文中是不易說清楚的,本文只考察當前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的起因,其他相關問題隨后將陸續討論。這里說的危機的起因是指危機的初始原因,不是指危機的根源。
一、克林頓—布什的“美國夢”
這場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起始于美國次貸危機。次貸危機導致了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導致了經濟危機,而經濟危機反過來又加深了金融危機。
次貸危機是指次級信用住房抵押貸款危機。美國經營住房抵押貸款業務的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按照借款人經濟狀況劃分信用等級。例如,發放給信譽記錄好、有固定工作、有穩定收入、債務輕、風險小的借款人的住房抵押貸款,被列為優級貸款。相反,發放給信譽記錄不好、沒有固定工作、沒有穩定收入、債務重、風險大的借款人的住房抵押貸款,被列為次級貸款,簡稱次貸。
在各類貸款中,抵押貸款的利率高,償還條件嚴。在抵押貸款中,次級貸款利率更高,償還條件更嚴。
在美國這樣一個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經營住房抵押貸款的金融機構為了自身的金融安全,完全可以只發放優級貸款,而不發放次級貸款。為什么這些金融機構卻冒很大風險熱衷于發放次級貸款呢?
這里有必要從源頭說起。
二戰后,在西方國家,國家干預主義處于主流地位。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除了市場調節,同時存在政府調節。不僅宏觀經濟領域存在政府調節,而且微觀經濟領域也存在政府調節。例如,在金融業中,存在政府調節金融的政策,也就是我們的媒體現在說的政府對金融的監管。①
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西方國家,新自由主義思潮上升到主流地位。新自由主義的核心內容是私有化、自由化和非調控化(deregulation)。② 美國約翰遜政府對房利美公司實行私有化。里根政府實行經濟自由化,取消或放松微觀經濟領域的政府調控。其中包括在金融業中實行金融自由化,取消或放松對金融業的調控,即取消或放松監管。
克林頓政府提出要大力提高“住房自有率”,要讓窮人也能圓上“美國夢”。
布什進一步描述了“美國夢”。他表示,將加快推動美國社會福利制度的改革,致力于建設一個“所有權社會”——“人人擁有住房的社會”。(《華盛頓郵報》2008年9月14日)布什的這番承諾比克林頓的提高“住房自有率”似乎更為動聽,更有新意。其實,在布什之前,英國撒切爾已經倡導建設“財產所有制社會”,并且為她的繼任者所繼承。
除了克林頓的提高“住房自有率”和布什的建設“所有權社會”,美國共和黨黨綱也提出“擴大住房所有權”,美國國會也贊成實現“更多房屋所有權”,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也提出“讓買不起住房的美國人買得起住房”。所有這些,對制造“美國夢”都起了相當大的推動作用。
有人看不清楚這種“美國夢”的實質,誤以為這是“居者有其屋”的人類理想在美國的實現。
在這里,了解一下房利美和房地美等和其他金融公司是如何實現提高“住房自有率”和擴大“住房所有權”,讓美國買不起住房的人圓上“美國夢”的,將有助于認清這種“美國夢”的實質。
二、次貸證券業巨頭是克林頓—布什“美國夢”政策的關鍵參與者和實施者
美國抵押貸款融資機構的兩巨頭房利美和房地美,是克林頓政府提高“住房自有率”政策和布什政府建設“所有權社會”政策的關鍵參與機構,是克林頓—布什“美國夢”工程的主要實施者。
房利美(Fannie Mae)的全稱是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Federal National Mortgage Association),房地美(Freddie Mac)的全稱是聯邦住房抵押貸款公司(Federal Home Mortgage Corporation)。在美國,它們是規模最大的兩家住房抵押貸款融資機構。我國媒體現在常簡稱之為“兩房”。
房利美建立于1938年,它是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羅斯福新政的產物。大蕭條中,美國住房市場崩潰。羅斯福政府成立房利美的目的,是為住房抵押貸款籌措資金,擴大住房貸款的資金供給,以求渡過嚴重的房市危機和經濟危機。房利美能得到美國政府的財政支持,可以從美聯儲和國外投資者那里獲得低利率借款,因而能夠提供固定利率抵押貸款。房利美從成立時起,直到1968年被私有化前,一直是聯邦政府的一個機構。
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市場分為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在住房抵押貸款的一級市場,借貸雙方以金融工具為媒介,進行住房抵押交易,實現資金融通。借方是申請貸款的購房者,貸方是經營抵押貸款的金融機構,作為借貸雙方媒介的金融工具是抵押信貸工具,例如固定利率抵押貸款、可調整利率抵押貸款等。這種金融工具是證明雙方債務和債權關系、證明雙方義務和權利的合法憑證。二級市場以一級市場的抵押貸款為擔保,發行抵押貸款證券,投入流通。抵押貸款證券化是一項金融創新,抵押貸款證券是從金融原生工具或金融原生產品如固定利率或可調整利率抵押貸款衍生而來的金融衍生工具或金融衍生產品。
羅斯福政府成立房利美,嘗試開發二級抵押貸款市場。房利美開始經營大宗抵押貸款的買賣:當市場利率提高、金融機構資金短缺時,房利美買進抵押貸款,向金融機構注資;相反,當市場利率降低、金融機構資金過剩時,房利美賣出抵押貸款,給金融機構提供投資機會。在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中,房利美在抵押貸款市場上起過某種緩解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的作用。
1968年,約翰遜政府將房利美私有化。已經有30年歷史的房利美的性質和作用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范圍內發生了重大變化。自這時起,房利美成為美國獨一無二的抵押貸款融資業巨頭。房利美既是私人公司,又是政府特許機構。作為私人公司,它以追求高額利潤為目的;作為政府特許機構,背后有政府支持,享有免稅特權,還可以設法逃避監管。在二級抵押貸款市場上,房利美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壟斷組織。
房地美成立于1970年。這是僅次于房利美的美國又一家住房抵押貸款融資業巨頭。正是在這一年,美國抵押貸款市場第一次推出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后來影響深遠的抵押貸款證券化由此開始。成立房地美的目的,除了為平衡財政預算,據稱是為了防止住房抵押貸款市場的進一步壟斷化。實際上,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市場的壟斷程度并沒有因為房地美的成立而削弱,只不過是由房利美和房地美的雙頭壟斷代替了房利美的獨家壟斷。
在現代資本主義世界,壟斷組織與國家和政府之間存在著相互支持、相互利用和相互滲透的密切關系。壟斷組織需要國家和政府的支持,國家和政府也需要壟斷組織的支持。壟斷企業的代理人可以進入政府擔任要職,政府重要官員離任后可以進入壟斷企業擔任要職。這些已是人們熟知的事。但是,對于房利美和房地美與美國政府和議會之間的密切關系,人們過去知之不多。
當前這場金融危機爆發后,美國媒體對房利美和房地美與政府和國會的密切關系有所揭露。例如,《華盛頓郵報》發表的一篇題為《華盛頓怎樣失去了對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控制》的文章披露:房利美首席執行官在一次會議上說:“我們管控政治風險的力度不亞于管控信貸風險和利率風險。”這句話說得多么坦白,一家私營公司,竟然要管控政治風險。對此,《華盛頓郵報》的這篇文章做了解釋:“房利美和房地美兼具政府機構和私營公司的優勢,利用高額利潤拉攏本該對它們加以控制的政界人士。”房利美和房地美已經深深進入“華盛頓的政治結構”。一方面,它們是前政府官員發財致富、同時等待在聯邦政府擔任新職的去處;另一方面,房利美高管合同的條款規定,如果高管離開公司去擔任公職,可以得到高額退職福利金。房利美和房地美控制政界人士的重要目的,是讓它們自己不受監管,以利于它們賺取高額利潤。上述文章說:華盛頓普遍認為,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成功與“住房自有率”的提高密不可分。國會雖然名義上決定成立了一個名為聯邦住房企業監督辦公室的管理機構,但是根本沒有實權和實力對房利美和房地美進行監管。這篇文章引用該管理機構的報告說,房利美和房地美是“自己管理自己”。(《華盛頓郵報》2008年9月14日)這就是說,對房利美和房地美實際上不存在政府監管。
房利美和房地美需要美國政府的支持,美國政府也需要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支持。現在,美國媒體對房利美和房地美與美國政界的關系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據報道,房利美和房地美過去十年花費巨資游說重要政治人士,在美國政壇“購買影響力”。這兩家公司的錢沒有白花,它們在華盛頓確實“買到了”不少影響力。這種影響力確能讓它們不受監管地追逐高額利潤。
克林頓提高“住房自有率”計劃不僅需要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參與和支持,而且需要依靠它們來具體實施。因此,促進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擴張,是克林頓政府提高住房自有率計劃的一項關鍵內容。克林頓政府的住房與城市發展部部長說:“我們開始把提高住房自有率作為美國這一歷史時期的明確目標。房利美和房地美成為該計劃的一部分。”(《華盛頓郵報》2008年9月14日)
同樣,布什建設“所有權社會”計劃也不僅需要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參與和支持,而且也需要依靠它們來實施。“布什總統承諾創造一個‘人人擁有住房的社會’,房利美和房地美則在幫助政府實現讓1000多萬美國人擁有自己第一套住房的目標。”(《華盛頓郵報》2008年9月14日)
三、賺錢的機器和制造金融泡沫的機器
房利美私有化以及房地美成立之后,房利美和房地美便成為金融寡頭和高管們發財致富的工具。對此,不僅有社會輿論表示不滿,就連美國國會也有人說,房利美和房地美正在“變成少數股東賺錢的機器”。美國國會預算局1996年的一份報告也提到,房利美和房地美在“利用政府的支持大發橫財”。批評者不斷就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巨大規模和融資行為構成的危險和可能產生的惡果發出警告。在克林頓政府任期將結束時,還有政府官員說,房利美和房地美擴張得過大,單是其規模已經對金融系統構成了風險。然而,所有這些較為符合事實的看法,都沒有、也不可能成為美國政府和國會的主流觀點和政策依據。起關鍵作用和決定作用的是美國政府和國會的主流觀點:房利美和房地美是為公共利益服務的,它們的成功與住房自有率的提高密不可分。(《華盛頓郵報》2008年9月14日)
房利美和房地美的過度擴張,次貸證券市場的過度擴張,由次貸證券市場的過度擴張反過來進一步推動的次貸市場的過度擴張,是許多重要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層出不窮的金融衍生產品是次貸市場和次貸證券市場過度擴張的“內在”機制
克林頓的提高“住房自有率”,布什的建設“所有權社會”,都是一種政治設計,是美國政治家為了撈取政治資本、謀求選民支持而提出的收買人心的口號。他們沒有提出具體實施方案。在美國式的資本主義制度中,也不可能真的會有實現這種“美國夢”的具體實施方案。然而,美國政治家的政治設計和收買人心的口號,卻轉化成金融寡頭和高管們發財致富的大好商機。房利美和房地美以及其他有關金融機構都充分抓住這一商機謀取暴利。
住房抵押貸款是一種最長可長達30年的長期貸款。住房抵押貸款利率高,預期收益大。在住房抵押貸款中,次級抵押貸款的利率又比優級抵押貸款的利率高,因而預期收益也比優級抵押貸款的大。發放次級抵押貸款的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當然不愿意放過獲取高額利潤的商機。但是,次級貸款的信用級別低,風險高。這是發放次級抵押貸款的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面臨的一大難題。還有,就像其他長期貸款一樣,次貸發放越多,余額越大,占有的可貸資本就越多。這是它們面臨的又一大難題。
可是,這些難題沒有難倒華爾街的金融寡頭、高管和金融精英。金融創新,設計一種金融衍生工具或金融衍生產品,就可以使難題迎刃而解。這種金融創新就是次級抵押貸款證券化,金融衍生工具或金融衍生產品就是次級抵押貸款證券或債券。
對金融機構來說,高利潤和高風險本是不可分離的“連體嬰”。為了高利潤,就要承擔高風險。然而,靠金融創新,靠次級抵押貸款證券這種金融衍生產品,就可以對高利潤—高風險這個“連體嬰”做分離手術:把高利潤留給自己,把高風險轉嫁給別人。同樣,靠金融創新,靠次級抵押貸款證券這種金融衍生產品,就可以使可貸資本多倍放大,使利潤多倍增長。
以房利美和房地美發行次級抵押貸款證券為例,大致了解一下次級抵押貸款證券化,會有助于對問題的認識。
房利美和房地美不直接在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發放次級住房抵押貸款,而是在次級抵押貸款證券市場批發買賣次級住房抵押貸款。也就是說,它們不是一級市場的次級抵押貸款發放者,而是二級市場的次級抵押貸款證券的發行者。房利美和房地美的特殊地位,使它們可以按低于市場水平的利率從美聯儲借款或發行低息債券籌資,然后按市場水平的利率支付其所購買的抵押貸款。它們向發放抵押貸款的商業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大宗買進抵押貸款,經過打包,變成抵押貸款證券。例如,根據信用等級,將次級貸款按不同比例打包。風險較低的次級抵押貸款捆在一起,就可以標作信用等級高的證券。一些風險低的次級抵押貸款和許多風險高的次級抵押貸款捆在一起,據稱能對沖風險,因而就可以標作信用等級較高的證券。房利美和房地美等在二級市場將經過打包的次級抵押貸款證券出售給美國和外國的投資者。
次級貸款的貸款者如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通過向房利美和房地美等出售次級貸款,房利美和房地美等通過向投資者出售次級貸款證券,都可以成功地把高收益留給自己,把高風險轉嫁給別人。投資者在購買了次貸證券以后,便事實上成了最后貸款者,從而成了次貸高風險的最后承擔者。
在次級貸款市場上,如果不是有房利美和房地美等大宗購買次級抵押貸款,經營這類業務的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對發放住房抵押貸款會是很謹慎的。現在由于發放的次級抵押貸款可以大宗出售,它們在獲取高額利潤的巨大推動力的驅使下,敢于冒風險,大膽地放寬貸款條件,無顧忌地增加次級住房貸款的發放。這些被放松的抵押貸款條件有:取消購房首付金,實行“零首付”;頭24個月不要“月供”;借款人無需良好信用記錄和資產證明文件,而只需口頭承諾;等等。發放抵押貸款的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還到處刊登和散發廣告,鼓動人們快快買房:房價在上漲,早借款,早買房,早進住,早賺和多賺房屋凈值。不用交錢,就能“白住”。否則,就是“不住白不住”。所有這些,確實能打動人心,使原來自知買不起房因而不敢有買房奢望的人,也膽大起來,加入次貸市場的需求方和住房市場的需求方,借錢買房。需求方的需求猛增,供給方的利潤也就相應地猛增。
在次級貸款證券市場上,投資者也深知次貸證券的高風險。但是,次貸證券的高收益,銀行利率下降的趨勢和預期,房價上漲的趨勢和預期,對投資者產生了巨大的誘惑力,引誘他們敢于冒巨大風險在次貸證券市場投入巨資。
次級住房抵押貸款是最高可達30年的長期抵押貸款。要全部收回一筆貸款,就需要30年的漫長時間。現在,金融創新和金融衍生產品可以使長期變成短期,使周轉速度慢的資本變成周轉速度快的資本。在次級抵押貸款證券化之后,發放次貸的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馬上就可以把次貸大宗地賣給房利美和房地美以及其他金融機構,出售次貸的收入馬上又可以變成新的次貸再發放給購房者。如此循環往復,一筆次貸就可以變成多筆次貸。同樣,經營次貸證券的房利美和房地美以及其他金融機構在把次級抵押貸款打包出售給投資者以后,馬上又可以用這筆收入再購買新的抵押貸款,再打包出售。如此循環往復,一筆次貸證券的資本就可以變成多筆次貸證券的資本。資本多倍放大,利潤也就相應地多倍放大。這樣,經營次貸業務和經營次貸證券業務的金融機構的贏利能力獲得了空前的增強。隨著投資者需求的猛增,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利潤大幅度增長。投資者越多,房利美和房地美等抵押貸款融資業的金融寡頭、高管和金融精英就越是敢于進行金融創新和提供金融衍生產品。金融創新了再創新,次貸打包了再打包,金融衍生產品衍生了再衍生,給金融寡頭們帶來了再帶來滾滾財源。據報道,銀行業的金融衍生產品業務已經遠遠超過傳統貸款業務。例如,美國摩根大通、美洲銀行和花旗銀行金融衍生產品的收入分別為傳統業務收入的203.2倍、42.9倍和35.0倍。(《環球時報》2009年1月6日)這類經過包裝和再包裝、衍生和再衍生的金融產品,不僅使業外人士無從知道究竟是什么,甚至金融業內人士也弄不清楚。美國《新聞周刊》說:“這些金融衍生產品經過包裝和再包裝,最終變得面目全非,沒有人知道它們到底包含什么內容,或者它們到底值多少錢。”(美國《新聞周刊》2008年10月20日)
克林頓總統簽署的銀行法是次貸市場和次貸證券市場過度擴張的法律支持
羅斯福總統在大蕭條期間簽署《1933年銀行法》即《格拉斯—斯特格爾法案》,設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并將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分開運行。但是,克林頓總統1999年簽署《金融服務現代化法》即《格拉姆—利奇—布利基法案》,允許商業銀行兼營投資銀行的證券交易和抵押貸款證券交易等業務,并允許放寬貸款條件。這為次貸市場和次貸證券市場的過度擴張提供了法律保證,同時也為次貸市場和次貸證券市場的動蕩埋下了禍根。
政府和國會的支持是次貸市場和次貸證券市場過度擴張的政治保證
房利美和房地美以及其他相關的金融機構都知道,它們這種空前增強的贏利能力,如果沒有政府和國會的支持,是無法保持的。房利美和房地美最怕的不是利率升降的風險,不是借款人違約的風險,而是“政治上的風險”。所謂政治上的風險,是指政府和國會會不會改變對它們不加監管的政策,特別是會不會取消它們的特殊地位。因此,“這兩家公司越來越利用自己的橫財開展一場保護自己地位的大規模運動”,“在和政客結盟并把自己包裹在美國國旗之下的過程中,房利美竭力與政客分享投資于社會的功勞。”(《華盛頓郵報》2008年9月14日)它們“利用自己的橫財”開展的這種“運動”真的收到了實效:國會不僅通不過加強金融監管的法案,而且希望房利美和房地美不受約束地購買抵押貸款。至于政府的支持,這里不用說實質性的支持,只是它們背后“有政府支持”這一名聲,就足以使它們保持極強的贏利能力,進行無節制的擴張。
由于“有政府支持”這一名聲在外,房利美和房地美在抵押貸款市場和抵押貸款證券市場獲得了極大的影響力。它們大宗收購次級貸款,使美國發放次級抵押貸款的商業銀行以及其他各種金融機構更加大膽地放寬貸款條件,增加次貸的發放數量。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有政府支持”這一名聲還使美國國內外的投資者誤以為這兩家公司發行的次貸證券實際有政府擔保,從而誤以為它們發行的次貸證券是信譽高的優質證券。這樣,美國購買次級抵押貸款證券的投資者,例如投資銀行、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對沖基金、互助基金、養老保險基金、社會保障基金等等,以及美國以外的很多國家的投資者,甚至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投資者,都敢于冒風險大量購買房利美和房地美發行的次貸證券。
美聯儲連續降息是次貸市場和次貸證券市場過度擴張的貨幣政策支持
在宏觀經濟政策方面,美聯儲多年的低利率政策是鼓勵金融公司無節制擴張次級抵押貸款和擴張次級抵押貸款證券的一個重要因素。多年擔任美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希望美國房地產市場“熱火朝天”。信奉新自由主義貨幣政策的美聯儲,連續多次降低利率。1988年,30年期固定抵押貸款利率為10.45%,一年期可調整抵押貸款利率為7.94%。此后不久,這兩種利率開始下降。在克林頓任期內,前者最低降到7.06%,后者最低降到5.4%。在布什任期內,前者最低降到6.43%,后者最低降到4.77%。美聯儲連續多年降低利率,引起住房抵押貸款利率連續下降,從而導致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和次級抵押貸款證券市場的過度擴張。
評級公司和保險公司的支持是次貸市場和次貸證券市場過度擴張的必要條件
房利美和房地美以及其他相關的金融機構也都知道,它們這種空前增強的贏利能力,如果沒有評級公司和保險公司的支持,也是無法保持的。在抵押貸款證券市場上,投資者很難對房利美和房地美等公司的各種金融衍生產品的信用等級作出評估,而是相信評級公司的評估,尤其相信權威性評級公司的評估。在抵押貸款證券的信用評級過程中,美國的標準普爾公司、穆迪投資服務公司、惠譽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等評級機構的作用不可忽視,絕大部分次貸證券竟被它們評為AAA級證券。次貸危機爆發后,多家評級公司因對金融危機預警失職而受到指責。投資者這才發現,權威性評級公司評級時并沒有保持公正、獨立和客觀,高額評估費可以使低信用等級提升為高信用等級,“有毒證券”和“有毒債券”上面竟被貼上“優質”標簽。
在次級抵押貸款證券市場上,美國的保險公司的作用也不可忽視。信用等級很高的美國國際集團等保險公司竟給高風險的巨額次貸證券提供擔保。投資者后來才知道,美國國際集團由于承擔了巨額次貸證券保險,結果降低了它自身的信用等級。
在上述各種條件共同作用的情況下,次貸條件越放越寬,獲得次貸越來越容易,次貸市場的借款人越來越多,次貸總額越攀升越高,次貸證券總額也越攀升越高。據統計,2007年第三季度,美國證券化次貸資產在證券化抵押貸款資產中的比重已經高達41.18%。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資產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房利美和房地美控制了美國90%的二級抵押貸款市場。
賺錢的機器,同時也是制造次貸泡沫的機器、制造金融泡沫的機器和制造經濟泡沫的機器。
制造金融衍生產品,是高智商的金融精英們的得意之作。他們的得意之作,似乎能使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感到滿意。金融寡頭們感到滿意,因為這讓他們賺取了巨額利潤。政府和國會感到滿意,因為這幫助他們通過提高“住房自有率”和實現“所有權社會”的口號撈到了政治資本。購房者感到滿意,因為這讓他們幾乎沒有花什么錢就搬進了新居。投資者感到滿意,因為這讓他們從次貸證券發行者那里分享了利潤。評級公司和保險公司也感到滿意,因為這讓它們也能分一杯羹。
然而,高智商的金融精英們卻犯了低智商者、甚至是弱智者都不可能犯的致命錯誤。那就是,他們在制造賺錢的機器的同時,又制造了制造次貸泡沫、制造金融泡沫、制造經濟泡沫的機器,制造了殺傷力極大的“定時炸彈”。
四、次貸危機的爆發和“美國夢”的破滅
任何泡沫吹大后,遇到一點作用力,就會破滅。次貸利率上浮這一個因素就可以成為引起次貸泡沫破裂的作用力。次貸利率通常是固定利率和可調整利率的結合。頭幾年,借錢購房者按固定利率付息。過幾年,就要按可調整利率付息。次貸利率的上浮使借錢購房者的利息支出增加,從而使月供加重。在此情況下,如果有相當一部分經濟困難的購房者被迫斷供,就可能導致次貸泡沫破裂。
美聯儲加息的作用力更會導致次貸泡沫的破裂。一方面,由于加息,借錢購房者月供負擔加重,無力按時償還,因而還貸違約率升高。還貸違約率升高,引起次貸證券價格下挫。還貸違約率升高,導致取消住房抵押品贖回權的事件增多。還不起次貸的購房者被掃地出門,所購房屋被銀行回收。銀行回收的住房快速增加。美國《新聞周刊》2008年10月20日一篇文章說,據美國房地產跟蹤公司統計,美國目前被回收的住房達到創紀錄的82萬套,遠多于2006年底的22.4萬套。該公司副總裁說,到2008年年底,銀行回收的住房可能達到120萬套,占美國待售住房總數的1/3。另一消息來源說,估計2008年會有160萬美國人失去住房,2009年會有190萬人失去住房。(臺灣《經濟日報》2008年11月12日)待售房屋猛增,導致房價猛降。這又使其他借錢購房者的房屋資產凈值小于所欠次貸款余額,即資不抵債。還貸違約率上升使抵押貸款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金融公司全都陷入困境。另一方面,由于加息,申請次級住房貸款者人數下降。住房需求量減少,房市供過于求,導致房價下跌。房價下跌,不僅導致一系列相關行業陷入困境,而且引起次貸證券貶值,使經營次貸證券的公司陷入困境。據報道,美國政府特許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在過去一年的市值損失了約90%。(法新社華盛頓2008年9月5日電)
結果,次貸泡沫破裂,導致次貸危機爆發。次貸危機爆發,導致信貸危機爆發。信貸危機爆發,導致金融危機爆發。最后,導致經濟危機爆發。
在次貸危機以及隨之而來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中,美國大批購房者背負著“負資產”,他們已購買的住房市價低于自己住房貸款的余額,面臨喪失住房抵押品贖回權的危險。美國一家房地產研究所在2008年10月31日的報告中說,美國現在至少有750萬購房者背負“負資產”,還有210萬購房者處于背負“負資產”邊緣。美國媒體有線電視新聞網評論說,這家研究所的報告屬于保守數據。包括穆迪氏經濟網在內的一些其他機構估計,全美可能有多達1200萬房主背負著“負資產”。(《北京青年報》2008年11月2日)
在次貸危機以及隨之而來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中,美國很多購房者喪失了住房抵押品贖回權,已經被掃地出門,成了無家可歸者。以洛杉磯為例。洛杉磯地區的無家可歸者人數大幅增加,而且許多中產階級者加入了無家可歸者的隊伍。洛杉磯有關援救中心主任說:“在過去的18個月里,來中心求援的無家可歸者增加了66%,其中約一半人屬中產階級。”在大洛杉磯地區,“無家可歸者人數已高達7.3萬人,其中40%是婦女和兒童。”(新華社洛杉磯2008年10月26日電)
次貸危機的爆發,無力償還住房抵押貸款者人數的激增,無家可歸者人數的激增,證明了克林頓—布什“美國夢”的破滅。美國《新聞周刊》發表題為《從美國夢中驚醒》的文章說:“還記得‘所有權社會’嗎?這是布什總統2004年競選連任時描繪的一幅美景。所謂的所有權社會就是,每個美國家庭都有自己的房子,而政府不干涉人們實現自己的美國夢。”文章將布什的“所有權社會”的命運同導致金融危機的金融創新產品的命運相提并論,說:“這些金融創新產品最終讓全球金融體系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布什的所有權理論可能最終也產生同樣的后果”。(美國《新聞周刊》2008年10月20日)
在次貸危機以及隨之而來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中,人們從“美國夢”中驚醒了:提高“住房自有率”,實現“所有權社會”,原來就是很多人還不起房貸而失去已購住房的社會。美國政府和國會以及在它們影響下的媒體把次貸證券化當作提高“住房自有率”和建設“所有權社會”的保證。然而,事實完全不是如此。借錢購房者必須與發放抵押貸款的金融機構簽訂借貸合同,履行按合同的規定分期還本付息的義務。在全部借款和利息還清之前,住房本身是抵押品,所有權根本不屬于住房購買者,而屬于發放抵押貸款的金融機構。直到住房抵押貸款和利息全部還清之日,購房者才取得住房所有權。
在當前的危機中,人們熟悉了“龐氏騙局” ③ 也熟悉了麥道夫自稱是“龐氏騙局”的“麥道夫騙局”④
現在,從“美國夢”中驚醒的美國公眾,特別是在當前危機中被掃地出門的數以百萬計的美國無家可歸者,會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們受騙了,他們陷入了一場使“龐氏騙局”和“麥道夫騙局”相形見絀的特大騙局。在這場特大騙局被準確命名之前,如果考慮到騙局是從“提高住房自有率”和建設住房“所有權社會”社會開始,是從房利美和房地美等把這些政治口號變成在次級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中大發橫財的商機開始,不妨名之為“房氏騙局”。
受害的人們在抱怨,他們受了華爾街金融巨頭、高管和精英的欺騙,受了抵押貸款證券發行商的欺騙,受了評級公司和保險公司的欺騙,也受了“提高住房自有率”和建設“所有權社會”這類政治承諾的欺騙。
誰是罪魁禍首?西方許多媒體這樣提出了問題。西方社會公眾也在思考這個問題。英國《泰晤士報》的一篇文章試圖回答這個問題,說:“這是誰的錯?……是我們所有人的錯。”這樣回答,錯誤人人有份?各打五十大板?看來也不是,因為文章作者明確地說:“最難辭其咎的是銀行和銀行業者”。(英國《泰晤士報》2008年12月9日)
金融公司對這場騙局該擔何責?《信貸危機引發對罪魁禍首的追查》,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發表的這篇報道的醒目標題,引起美國公眾和國際社會的廣泛注意。該報道說,聯邦調查局眼下有42個特別工作組,專門調查抵押欺詐案。聯邦調查局正在對約24家金融公司進行調查,其中包括房利美和房地美、雷曼兄弟公司以及美國國際集團。約177名特工參加這一行動。紐約東區檢察官說:金融公司和它們的產品或許變得更加復雜,但是每次市場崩潰之后,經理人員的典型做法就是說謊和欺騙。紐約市兩個行政區和新澤西的檢察官在雷曼兄弟公司倒閉前就都開始將目光投向經理人員可能的犯罪行為。(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2008年10月29日)調查結果會是什么?美國公眾和國際社會都在拭目以待。人們的問題是,這場騙局難道只是金融公司經理人員之責?
評級公司和保險公司對這場騙局該擔何責?評級公司有人出來認“錯”了。穆迪公司一名經理說:“為了賺錢,我們把靈魂出賣給了魔鬼。”(《環球時報》2008年10月29日)
美聯儲對這場騙局該擔何責?美聯儲有人出來認“錯”了。美聯儲主席伯克南說:“我和其他人一開始都說,次貸危機可以得到控制,我們都錯了。”曾強烈反對國家對金融業進行干預的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表示,他對自由市場的缺陷感到“震驚”,承認自己有“局部的”錯誤。(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2008年10月23日)
美國政府和國會對這場騙局該擔何責?人們至今還沒有看到當事人出來認“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面對次貸危機、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奧巴馬在入主白宮前,宣告了華盛頓建設“所有權社會”的失敗。他說:“在華盛頓,他們稱這是所有權社會,但它的真實含義卻是,沒人管你,你要靠自己……現在是他們承認自己失敗的時候了。”(美國《新聞周刊》2008年10月20日)
五、幾點初步結論
通過以上考察,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初步結論。
一、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基本制度根本不可能做到人人都有自己的住房,也不可能做到絕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住房。西方國家政客關于建設人人都有自己住房的“所有權社會”的承諾,不過是一種為撈取政治資本所做的政治設計,是對資本主義社會中廣大貧困人口的愚弄和欺騙。
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的次級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這一金融創新,以及次級住房抵押貸款證券這一金融衍生產品,是金融寡頭實現高額利潤的手段,也是滿足政客建設“所有權社會”這一政治設計需要的手段。金融寡頭賺取高額利潤的需要和政客撈取政治資本的需要的結合,推動了次貸領域金融創新和金融衍生產品的涌現。
三、次貸領域的金融創新和金融衍生產品不可能是實現人人都有自己住房的手段或路徑。相反,這類金融創新和金融衍生產品制造了次貸泡沫。當前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有其深刻的根源,而次貸泡沫是金融危機爆發和經濟危機爆發的導火索。■
(2009-4-14,本文是作者寫的系列文章《當前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的觀察和思考》的第一篇)。
~~~~~~~~~~~~~~~~~~~~~~~
注 釋:
① 英語regulation的中譯名目前有調節、調控、管制、監管、規制等,很不統一。
② 英語deregulation一詞的中譯名目前有非調控化、去管制化、取消或放松調節、取消或放松調控、取消或放松管制、取消或放松監管、取消或放松規制等,很不統一。
③ 龐齊從意大利移民美國后,在1919年提出一個據稱能使投資者三個月內得到40%的回報的投資計劃,辦法是將新投資者的投資作為回報付給老投資者,以誘騙更多的投資者。這一騙局被叫做“龐氏騙局”。
④ 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司前董事會主席伯納德·麥道夫2008年12月11日晨因涉嫌證券欺詐案被捕,涉案金額高達500億美元。被捕前,他說他自己的騙局是“龐氏騙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