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4月08日 09:02
從我最近掌握的一些材料來看,也許大部分的黃金投資者包括我在內都已經陷入了一個精心設計的大騙局。所以,我覺得很有必要讓廣大的黃金投資者弄清楚事實的真像,讓大家看看在黃金市場上到底都在發生著什么樣的事情?
2008年9月份,CFTC發起了針對在期貨市場上存在操縱COMEX期金價格的調查。這項調查將由CFTC的負責人巴特•克林頓主導,歷時將為6個月,整個調查拖沓耗時,基本上就是在浪費時間。雖然,調查最后還是以證據不足而終結。但是我卻從觀察到的一些現象發現COMEX期金正在受到某些勢力的操縱。我們不妨看看CFTC一些數據,看看黃金市場是怎樣被操縱的。CFTC有兩份定期出版的報告,第一份是COT報告,每周五下午將會公布,這份報告主要公布期金市場的具體多空頭頭寸情況。《COT報告》會將市場分成三類:商業頭寸,非商業頭寸,和不可報告頭寸。通常來說,商業頭寸主要來自黃金經紀商,非商業頭寸主要來自大型機構投資者,而不可報告頭寸則來自個人投機者。
CFTC還有一份月度報告,《銀行參與期貨,期權市場報告》。這份報告給出了銀行在商品市場持有多空頭頭寸的具體情況。其中在期金市場只記錄了美國的三家銀行。為了確定在這個市場上誰在主導,我們必須弄清楚這些銀行的“凈頭寸”,所謂的“凈頭寸”就是多空頭頭寸之差。商業性的頭寸幾乎都是凈空頭頭寸。為了確定這些銀行對期金市場的影響,我們必須計算一下他們凈空頭頭寸占總凈空頭頭寸的比例。
上圖反映的是黃金價格走勢與三間美國銀行凈空頭頭寸占總凈空頭頭寸的比例之間的關系,黑色線是黃金價格,紅色是三間美國銀行凈空頭頭寸占總凈空頭頭寸的比例。從圖中,我們可以發現黃金價格走勢與三間美國銀行凈空頭頭寸占總凈空頭頭寸的比例之間有近似正比關系,也就是說金價越高,這三家銀行越是有興趣做空。非常清楚從2008年7月到11月間,這三家美國銀行從零頭寸迅速增加到占總凈空頭頭寸的67%。每當黃金價格上漲的時候,這三間銀行就會大幅增加其在期金市場上的空頭頭寸,最高的時候竟然達到總凈空頭頭寸的三分之二,這是赤裸裸的操縱市場。
其實就算在里面還有貓膩,一般來說,期貨市場上交易商真正的凈頭寸份額應該是所持有總開倉合約數減去所有的套利頭寸。什么是套利頭寸呢?這里先解釋一下什么是套利。套利(spread trading)指同時買進一種期貨合約,賣出另一種期貨合約。套利者(spread trader)同時成為一種期貨合約的多頭,又成為另一種期貨合約的空頭。買進自認為是“相對低價”的期貨合約,同時賣出那些“相對高價”的期貨合約,期望從兩種合約價格的相對變動中獲利。一個套利頭寸由兩條腿組成,做多的合約為一條腿,做空的合約為另一條腿。在進行套利時,套利者關心的是兩合約的相對價格,而不是絕對價格水平。這并不是說商品的價格水平不影響價差,而是說套利者能否獲利不依賴于絕對價格。所謂的套利頭寸就是同時持有多單和空單。套利頭寸并不能代表交易商在某種商品上風險敞口,當我們計算風險頭寸的大小時通常將套利頭寸排除在外。其實,CFTC非常清楚套利頭寸和一般直接的多頭頭寸和空頭頭寸是很不一樣的,所以在非商業性頭寸一欄中,CFTC明確地列出了套利頭寸。當我們計算空頭頭寸比率時,如果考慮了套利頭寸的影響,其數字將很更大。也就是說實際上,這三家美國銀行的空頭頭寸比率還不止67%,其操縱市場的程度實際上更為嚴重。
在每一期的COT報告中都會列出非商業性頭寸,商業性頭寸和不可報告頭寸。非商業性頭寸是這三項中唯一單獨列出套利頭寸的項目,其實每一項中都會存在套利頭寸,只是CFTC沒有單列而已。對于不可報告頭寸一欄,CFTC是不可能劃出套利頭寸的,因為該欄的數目都是根據非商業性頭寸和商業性頭寸計算而來的。同時不可報告頭寸的數目比較小,其對最后實際的結果影響不大,我們可以忽略掉。
不過對于商業性頭寸中的套利頭寸,我們就不能忽略了。在商業性頭寸中,擁有相當數量的套利頭寸。這是很容易理解的,首先商業性頭寸是三項中數額最大的,理所當然的擁有的套利頭寸也應該是最多的。還有,擁有商業性頭寸的往往都是做市商,因為這個緣故凡是在非商業性頭寸中出現套利頭寸,相應的也應該相同數額的套利頭寸。從這個角度來說,商業性頭寸中的套利頭寸只可能比非商業性頭寸中的套利頭寸多。可是,CFTC卻偏偏不公布商業性頭寸中套利頭寸的具體數目,而此舉又正好隱瞞了這三家美國銀行壟斷期金市場的真實情況。在美國已經有很多人向CFTC要求公布商業性頭寸中的套利頭寸實際數額,不過都讓CFTC 給拒絕了,這非常耐人尋味。
還有一個很驚人的事實,這些銀行賣出的空頭頭寸涉及黃金的總額竟然占到世界年礦產量的10%。我一開始很懷疑這些銀行手中是否存有這么多的黃金,因為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規定美國所有的期貨合約必須有90%以上的實物作為交易基礎,這些準備用于交割的黃金都放在紐商所的倉庫里,但是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從來沒有核實這些實物是否存在,而是由交易商們自己公布,至于數字真偽,就無法甄別了。在很多國家,比如日本,都會規定期貨商必須公布其具體頭寸以及相關信息,以使期貨交易更加透明,然而在美國情況就不一樣了。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不愿公布具體的交易信息,因此衍生了腐敗與作假。比如很多期貨合約都有隱含條款,還有多人在COMEX或者NYSE-Liffe上進行裸賣空,實際上他們已經違反了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規定,損害了投資者特別是期貨合約的另一方的利益。那么到底是誰在操縱期金市場呢?很可惜在CTFC的報告中從沒不會向公眾披露這三家神秘的銀行。不過還是有一些蛛絲馬跡可以幫助我們尋找這些幕后黑手。在美國財政部公布的一份名為《銀行衍生物活動報告》中列出了頭五家最為熱衷于黃金和貴金屬衍生物場外交易的銀行。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JP摩根和匯豐幾乎主宰了貴金屬衍生物的場外交易,這兩個銀行所持有的頭寸除了在2007的Q2和Q3季度基本上都占銀行業貴金屬衍生物場外交易份額的85-100%,這其中包括了黃金。
上圖描述了這兩家銀行占銀行業黃金衍生物交易份額的情況,JP摩根和匯豐也同樣控制了黃金市場。除了2007年的Q2和Q3季度,這兩家銀行占全部銀行業涉及的到期日小于1年的黃金衍生物交易份額的85-100%。
上圖是關于JP摩根和匯豐所持有黃金衍生品的名義價值,在2007年這兩家銀行所持黃金衍生物的價值隨著黃金價格上漲而不斷增加,平均為520億美元。這相當于黃金近年來平均年礦產量的90%。在2008年的頭三個季度,這兩家銀行所持有的黃金衍生物價值更是達到平均850億美元。前面我們曾經說過有三家美國銀行在期金方面的凈空頭頭寸達到總凈空頭頭寸的67%,也就是說這三家銀行出售的空頭頭寸價值世界年黃金礦產量的10%。這難道是一種巧合嗎?所以我很愿意認為這三家不知名的銀行其中應該就有JP摩根和匯豐,從2008年的Q3到Q4季度JP摩根和匯豐減少了224億美元,即18%的黃金衍生物,這大概能購買黃金年礦產量的54%。還有一件驚人的巧合,匯豐銀行同時也是全球最大黃金ETF SPDR GLD的黃金保管人。巧合的事情其實還遠不止此,我昨晚翻了一下SPDR GLD在香港的招股書,又發現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JP摩根和匯豐都是所謂的認可參與者,也就是說這兩家銀行是SPDR GLD投資人。還有匯豐還是倫敦黃金市場五個參與黃金定價的成員之一。這一系列的巧合真的巧得讓人難以置信。
其實在黃金市場操縱黃金價格的還不止JP摩根和匯豐這兩家,3月31日是COMEX期金三月份合約最后交割的日子,在這一天作為黃金交易商,擁有大量黃金空頭頭寸的德意志銀行需要交割850000盎司黃金,也就是850份合約黃金。在正常的情況下,大概只有1%左右的黃金合約會進入到最后的交割。由于不斷上漲的黃金價格,導致實物黃金價格相對期貨黃金價格出現了溢價,現貨市場的黃金供應越發的緊張,愈來愈多的投資者選擇進入最后的交割程序。正因為這樣一個變化讓黃金市場的空頭面對著越來越多的交割壓力。三月份期金交割完畢,仍有15050份四月份合約,約合150萬盎司等著進行交割。另外約有 27000合約,也就是相當于15%四月份COMEX期金仍然處于開倉狀態。
也就在德意志銀行將要向它的客戶進行實物黃金交割的節骨眼上,同一天歐央行宣布賣出了35.5噸,約合1141351盎司黃金。一般來說,歐央行在售金后都不會公布交易的詳情細節,至于黃金賣給了誰,誰是買家,外人無法得知。又是一件非常巧的巧合,巧到我不得不聯想這批黃金的買家就是德意志銀行。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德意志銀行在這個月末需要交割的黃金不過850000盎司,那么還有剩下黃金,德意志還會留著干什么呢?
CFTC明令禁止裸賣空的行為,因為根據CFTC的規定所有涉及金屬期貨賣空的合約必須有90%的實物作為交割儲備。如果歐央行確實將35.5噸賣給了德意志銀行的話,那么說明德意志銀行原本根本就沒有足夠能夠進行交易的黃金,德意志的行為其實已經屬于裸賣空。90%實物作為交割儲備的規定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當時農民總是埋怨大銀行在谷物交易所操縱谷物的交割,美國期貨的監管部門為了防止期貨市場上的欺詐行為因此設定了上述的規定。期貨市場上的操縱行為會扭曲商品價格,導致商品價格不能反映實際的供求關系。90%的商品實物作為交割儲備就是為了防止有人惡意操縱市場,使商品期貨價格還能回歸供求關系的基礎。可到了今天CFTC卻故意偏袒這些大銀行和大機構,比如在頭寸劃分上將這些大銀行和大機構涉及的頭寸劃分為商業頭寸和套期保值頭寸。傳統上只有金礦生產商和黃金交易商才真正涉及實物黃金的交易。大銀行和大機構在黃金市場上實際涉及實物黃金交易其實并不多,CFTC卻似乎有意的忽略這個事實。因為屬于商業性頭寸的機構在頭寸限額和別的限制條款上會免于CFTC的管束,就在CFTC的縱容下,這些大銀行和大機構在黃金市場上為所欲為。CFTC有意或是無意地在監管上的疏忽,導致現在商品期貨市場越發的像一個大賭場。
從以上的種種分析,我們可以看到JP摩根,匯豐和德意志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正在通過種種手段瘋狂地賭博和操縱黃金市場。可是,這些在監管者眼皮底下進行的操縱市場行為,CFTC等監管機構卻視而不見。即便在全球金融海嘯,兩房,五大投行,AIG全都出現問題的情況下,美國的相關監管部門卻對五大銀行控制衍生物市場視而不見。最為駭人聽聞的就是在2006年第三季度,JP摩根的衍生物投資組合頭寸竟達87萬億美元,相當于美國年GDP的數倍,而JP摩根自身的資產才不過2萬億而已。美國監管部門之所以放任這些大型銀行操縱市場,其原因就是美國政府為了維持低利率政策和美元的主導地位,長期壓制黃金市場價格。因為一旦黃金價格暴漲,很可能威脅到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所以每當黃金價格上漲的時候,西方的央行便會大舉拋售黃金。這就造成一個獨一無二的現象,每當黃金價格上漲,我們便會發現在期金市場上敢于做空的人就越來越多。一般來說,商品都是買漲不買跌,而黃金市場卻恰恰相反,有買跌賣漲的現象。其實在金融海嘯之后,全球性的貿易驟然下降,很多國家為了維持出口刻意地防止本幣兌美元升值,因此壓抑黃金價格過度的上漲也成了他們干預匯市的方式之一。而JP摩根,匯豐和德意志銀行不過是其背后勢力操縱黃金市場的馬前卒而已。文章寫到這里,但是并沒有解決所有的問題。比如JP摩根,匯豐和德意志銀行雖然得到政府的默許在期金市場上操縱金價,但是其出發點肯定以盈利為主,而不單純是充當政府控制市場的工具。金價最后到底往哪邊走會對這些大機構更為有利呢?這些大機構與政府之間會不會達成某種利益交換呢?還有,從去年開始,已經有很多的大機構和著名投資人士為黃金牛市造勢了,他們的目的何在?另外,商品的價格最終還是取決于供求關系的,在以美國為首的各國政府大印鈔票救市的背景下,紙幣的泛濫已經可以預見,而黃金價格在長期的上漲幾乎是可以肯定的,美國政府對此應該非常清楚。那么美國壓低金價的舉措到底是一時的權宜之計,還是一種長期國策呢?如果是長期國策,這種政策到底具有多少的可操作性?針對這些問題,筆者還會繼續跟投資者一起去尋找答案。
銀行家為何操縱黃金價格
在《誰在操縱著黃金價格?》一文中我已經指出了JP摩根,匯豐和德意志銀行這些大型銀行就是在背后操縱黃金價格的黑手。在這篇文章,我將會分析一下這些大型銀行是如何操縱黃金價格,并且從中獲利的。為了說明這些銀行怎樣從做空黃金中獲利,我必須要給投資者解釋一個概念就是“黃金套息交易”(Gold Carry Trade)。所謂的“黃金套息交易”的由來就是黃金放在中央銀行的倉庫里,沒有任何利息收入,但是出借給銀行,收取一定的利息還能獲得一定的收入。而以JP摩根公司為首的國際銀行家從中央銀行手中以超低利息借來的黃金,再到黃金市場上出售,拿到手的錢轉手就購買較高回報率的美國國債或者別的債券,穩吃之間的利差,這被稱為“黃金套息交易”。這樣一來,拋售中央銀行的黃金既打壓了黃金價格,又獲得了一定的收益,還同時刺激了美國國債的需求,壓低了長期利率,稱得上是一舉數得的好買賣。
為了能將問題說明得更加清楚一點,我還要介紹三個利率,第一,黃金遠期利率(GOFO) (Gold Forward Offered Rates),這個利率是由倫敦黃金協會(The London Bullion Market Association, LBMA)每日倫敦時間上午11點在其官方網站(www.lbma.org.uk)公布的。據其官方解釋,GOFO由其做市商成員:加拿大豐業銀行、高盛公司商品部、加拿大皇家銀行、摩根大通、法國興業銀行、匯豐銀行和瑞銀集團提供(注意一下這里有兩個名字我們很熟悉,摩根大通,匯豐)。代表了掉期借出黃金換美元的利率,GOFO平均值(GOFO mean)提供了黃金掉期利率的國際標準值。它的作用是提供了黃金利率掉期交易和黃金遠期利率協議的基準。GOFO期限一般有1個月、2個月、 3個月、6個月和一年。期限最多一年。在黃金租賃市場時常有各國央行的身影。央行時常有外匯頭寸的調劑要求,所以產生了黃金與美元互換這個品種。各國預算都為一年,所以黃金出借期限一般上限為一年;第二,LIBOR利率(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指倫敦銀行同業拆放利率。所謂同業拆放利率,是指銀行同業之間的短期資金借貸利率。它代表的是在倫敦的第一流銀行借款給倫敦的另一家第一流銀行資金的利率。現在LIBOR已經作為國際金融市場中大多數浮動利率的基準利率;第三,黃金租賃利率(GOLD LEASE RATE),它由kitco網站每天公布。實際上,這是個衍生利率,公式為:Gold Lease Rate= LIBOR–GOFO。進行“黃金套息交易”大型銀行以GOFO借入黃金,然后市價賣出,按照LIBOR來進行投資,然后換回黃金(假設黃金價格不變)還給央行,其利潤就是Gold Lease Rate。從上述交易過程可以看出,利差變大和金價下跌對銀行是有利的,而金價上漲將則對銀行不利的。很多分析師認為正是因為央行通過“黃金套息交易”故意壓低黃金價格,否則,現在的黃金價格很可能是數以千計。還有一點GOFO和LIBOR之間的擴大傾向于黃金價格下降,收窄往往黃金價格上升,這一點只要細心觀察下圖就能發現(非常感謝KITCO的慷慨)。
不過,“黃金套息交易”也不是一點風險沒有。銀行家從中央銀行借來的黃金大多是6個月左右的短期和約,但投資的很可能是長期債券,如果中央銀行到期索要黃金,或金價持續上漲,銀行家的處境就危險了。為了對沖這種風險,銀行家們就要同黃金生產商進行交易。很多黃金生產商也為了鎖定風險,往往會在銀行家們的利誘下簽訂黃金遠期銷售合約。另外,國際銀行家還可以提供低息貸款,供黃金生產商繼續勘探和開發之用,這樣的誘惑往往令黃金生產商心動。于是,銀行家手中就有了黃金生產商未來的產量作為償還中央銀行黃金租借的抵押。再加上,中央銀行家和銀行家原本就是一家人,所以租借合約幾乎可以無限延長下去。于是,銀行家就有了雙保險。不過這只是一種理想狀態,因為如果金價持續大幅上漲,銀行家的如意算盤就不好打了,首先,金價大幅上漲的話,黃金生產商們可能待價而沽,投資者可能進行搶購,造成供應緊張;還有,金價高漲直接增加了銀行家們購買黃金回補的成本。因此,銀行家們出于對自己利益的考慮,也很有意愿壓低金價。對于這些銀行家們最好的選擇,就是跑到期貨市場上做空黃金或者操縱黃金價格,于是我們就看到了JP摩根和匯豐手中持有著絕大多數的COMEX期金空頭頭寸。在《誰在操縱著黃金價格?》一文中我已經詳細地解釋過美國和一些國家為了維護美元的主導地位或者自身的利益長期故意壓低黃金價格,這樣一來這些國際銀行家就和這些國家的央行一拍即合,為了自己的利益甘心充當美國干預黃金市場的馬前卒。最后,我要說的是這兩篇文章所揭露黃金市場存在被操縱的問題也許只是冰山一角,我還會繼續尋找證據揭露JP摩根和匯豐等銀行幫助美國政府操控金價的黑幕。
黃金臺 研究中心經理 馮亮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