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遇”的繁榮與危機
——再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中信泰富政治暨經濟研究部 王小強
2008年3月,美國政府營救貝爾斯登。4月28日,根據美國次按危機帶動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緊迫形勢,在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會議上,胡錦濤向全黨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任務。7月“兩房”出事,財政部全力搶救,折騰到9月沒救過來,收歸國有。接下來不到兩周時間,世界第六大企業AIG,80%股份國有,落實死緩。雷曼兄弟倒斃。美林賣身美銀。高盛大摩急忙變性“銀行控股”,逃過滿門抄斬。股神注資高盛50億美元一針強心劑,急救鮑爾森步雷曼后塵。談笑間,全球頂尖的五大投行灰飛煙滅!——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IC)前主席伊薩克表示,“這代表大家之前所認識的華爾街已經完了。”索羅斯認定“我們處在自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糟的金融危機。”格林斯潘計算出“百年一遇” 。巴菲特呼天搶地“經濟珍珠港”。布什總統全力猛推七千億美元拯救方案。“這金額等于美國的國防、教育及醫療預算的總和!”
美國歷史悠久的貨幣基金Reserved Primary Fund在基金單位凈值跌破一美元后,觸發了貨幣基金贖回潮,Putnam Investment即宣布關閉旗下貨幣基金,把所有現金歸還投資者,市場信心盡失,貨幣基金投資者在9月17日單日抽走了892億美元,創史上最高紀錄。
“百年一遇”的追漲殺跌
美國政府挺身救市,投入上萬億美元,“百年一遇”。美國經濟(現在通行說法)繼續處在“衰退邊緣”。如果只是金融創新次按,銀行拉客超額,美國樓市下跌近40%,道瓊斯股指下降14%,全球股市蒸發八萬億美元。泡沫應當擠得差不多了。次按總額8600~13000億美元,其中近半數缺固定收入憑證,貸款4500~6500億美元,分20~3O年還清,每年二、三百億美元,忽然斷供斷出銀行壞賬兩、三千億美元,或者政府補貼百姓續供,或者多印點鈔票買斷,金融體制全球楷模健康無恙萬壽無疆,何致于把“次按危機”搶救成“金融危機”搶救成“金融海嘯”?由此可見,次按不過引爆炸藥包的導火索。有沒有次按,美國經濟難以為繼。已經發生的事實是,“金融機構損失遠遠超逾次按相關的2500~3000億美元”。繼續發生的事實是,巨額公帑救市之后,救市方案變本加厲,顯然不是說危機已經、或者很容易過去。格林斯潘對次按“技術進步”贊不絕口,現在推敲50或“百年一遇”的嚴重性,應當不是在聳人聽聞,“金融海嘯”可能超過30年代大蕭條?
中國文化講究“悖入悖出”。80年代以來,美國帶領全球金融一體自由化,金融危機一起接著一起,一起大過一起,確實“百年一遇”。 1985年,《廣場協議》逼迫想說“不”的日本金融改革開放,1989~1991年日本金融危機,從此不再經濟持續增長和政局高度穩定。“1990年7月,八個歐盟成員國完全取消了資本管制。”1992~1993年歐洲金融危機,“法蘭西銀行和德國聯邦銀行攜手投入了三千億美元用來保護歐洲貨幣體系”,遭金融家譏笑“用一只水桶和一塊抹布去對付密西西比河水泛濫。”諾貝爾獎墨頓·米勒戰役總結:“1992年9月及1993年6月,這些中央銀行賠的錢足夠你們以及世界私營風險管理業中的其他人使用20年了。”當然要接著“使用”。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席卷南美,泰國在IMF和世界銀行的壓力下開放資本賬戶, 1997~1999年亞洲金融危機,馬哈蒂爾氣急敗壞:“我們努力了40年才發展起來的經濟,突然被人憑著數十億美元的投機和見不得人的手法,在短短幾個星期內便毀于一旦。”
與此同時,美國經歷了“百年一遇”的金融自由化(廢除格拉斯一斯蒂格爾法),“百年一遇”的持續降息,各類金融產品創新層出不窮,各類金融機構賺得缽滿盆豐,美元霸權如日中天,索羅斯呼風喚雨,虎豹基金興風作浪,作多點石成金,拋空所向披靡,打了英鎊打泰銖,屢戰屢勝。諾貝爾獎墨頓·米勒理論概括:“金融衍生工具最令人恐怖的地方就是財富的轉移。”不信請看圖~l,對沖基金平均收益群峰高聳,先后對應日本、歐洲、南美、亞洲的金融危機。華爾街花紅天文數字,美國經濟“百年一遇”空前繁榮。連格林斯潘都不好意思不納悶,那么多“百年來僅見”的財富從哪里來?空手套白狼的“新經濟”引領時代潮流,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圖~1:全球對沖基金年平均收益,1990~2008年 (%)
注:對沖基金1990年610項,2000年3873項,2008年6月10294項。2008年的虧損數據截至8月底。其中索羅斯的量子基金資產凈值增長,1989年31.6%,1990年29.6%,1991年高達53.4%,1992年高達68.6%,1993年更高達72%。資料來源:Hedge Fund Research:“HFRI Fund Weighted Composite Index”。
長此以往20年,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污染密集型的物質生產向發展中國家大搬家,金融市場錢買錢、錢生錢的貨幣經濟拔地而起,兩下子合力占盡便宜,極大扭曲了美國的產業結構。
表~1:美國主要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1980—2007年 (%)
資料來源:BEA Industry Economic Account(http://www.bea.gov/industry/gpotables/ gpo_action.cfm)。
根據表~l數據,到2007年,美國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剩11.7%。金融、保險、房地產、專業服務等第三產業一路攀升,加上對資本市場高度敏感的信息產業和建筑業,貨幣經濟的成分及影響越來越大,錢買錢、錢生錢的金融市場主導經濟景氣。在微觀層面,虛擬經濟與物質生產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狗咬尾巴一樣自我螺旋。在宏觀層面,股市、樓市、錢市之間的正反饋循環,上行足以把整個經濟推到沸騰的頂點,倒栽蔥,下行直達水落石出。我們十年前研究香港經濟景氣的邏輯關系示意圖,已經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適用美國。
圖~2:股市、樓市和錢市之間“越來越”的正反饋
資料來源:粵海金融控股研究部:《香港聯系匯率保衛戰》第309頁。
香港的經濟邏輯,從內部說,是股市、樓市(房地產)和錢市(金融)三者之間的“正反饋”關系。……樓市越火,股市越火;股市越火,抵押、借款就越容易,銀行生意興隆,股市、樓市也越火。反之,股市一跌,股票或物業資產貶值,銀行或是要求還貸,或是要求增加抵押,壓力傳導到企業往往是收縮營業或變現還錢。還不上錢,資金周轉不開,就只能像百富勤或正達集團一樣清盤破產。這里,股市越慘,銀行越不敢借錢,房地產資金周轉越困難,股市越發不容樂觀,是一個下行的、經濟越來越差的“正反饋”。
圖~3:美國股市、樓市“百年一遇”的追漲殺跌,1950年~2008年6月
注:曲線均為月度數據;“標準普爾500指數”取每月第一個交易日的成交價;“S&P/Cass-Shiller美國十大城市住宅價格指數”以2000年為100%基期。索羅斯說,“我將全球化與超級泡沫的開端定在1980年”。
資料來源:Standare & Poor’s以及雅虎財經。
圖~3清楚顯示,亞洲金融危機以后,巨額浮財卷回老家,美國股市頓時“過熱”,高科技沸騰。 2001年股市崩盤,次按占房屋貸款總額的比例從8%(1999年)激增至20%(2006年),樓市泡沫重提股市,掀起投機賭博新高潮。 2006年樓市沖頂,次按壞賬拖墜股市調頭,引發信貸危機、企業破產,下行的樓市、股市雪上加霜……。“百年一遇”追漲早晚“百年一遇”殺跌。索羅斯強調指出無數次:“從自我加強到最終自我毀滅的過程,是金融市場中流行的弊病。”
因為有美國股市、樓市再接再勵,高潮迭起,經久不衰,所以有弄潮兒乘風破浪,水漲船高。“截至今年8月份,雷曼僅以三百億美元資金支撐六千億美元資產,意味著資產價格下跌5%,便足以令公司一文不值。”——整個兒一個世紀末廣東破產的“廣國投”,區別祇在佛大泥多,上百倍的資產~債務總規模。
為什么沒有證監會的事
美國政府連串拯救行動,根本沒有證監會什么事。這個事實勝于雄辯:危機并非少數企業經營不慎或個別賭徒違規犯法造成,監管部門有勁兒使不上,無所作為。
詹姆斯·艾爾曼說雷曼兄弟是“想跟市場賭一把,結果輸了。”艾倫·格林斯潘說長期資本“是把本金交給賭徒,從事和原先業務計劃毫不相干的豪賭。”比起復雜的經濟規律,賭博規律簡單透明:(1)拋擲硬幣,頭像朝上的概率50%; (2)每次拋擲都有50%的成功機會; (3)輸了就翻番賭注,只要義無反顧堅持下去,早晚翻本,根本用不著出老千。英國巴林銀行,美國Amaranth,法國興業銀行,倒騰石油的安然,格老副手組建的長期資本,這次倒閉的雷曼兄弟,包括相差好幾個數量級的國產中航油,先贏后輸、輸了加注的賭博行為(投資決策)如出一轍。而且誰也無法否認,祇要有足夠頭寸繼續下注,確實能把損失贏回來。要賺錢必得冒風險,有人贏是因為有人輸。奠基如此天經地義,對這些企業的CEO來說,企業清盤純屬手氣不好,時運不濟,怎么能責怪他們不敬業,拿高薪?肯定有違規犯法的,但全是籌措賭注逼出來的。他們放牌桌的每一注都沒有假鈔,均為合法生意。所以,發達國家美國政府很明白,即便釀成“百年一遇”滔天禍,證監會靠邊站,FBI調查犯罪。誰的事情誰忙活。不像我們尚處發展中,一出事就推給改革開放,永遠強調完善制度,加強監管,什么壞事都是計劃經濟種下的劣根。
金融市場的賭博性質不改變,政府的救市方案尚未通過,廣大健在的雷曼小兄弟們,已經紛紛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資金充足的私募基金和對沖基金,以至中小型獨立投行趁勢而起,希望填補大型投行淡出所騰出來的空間。”政府用公帑替賭徒還賭債,當然培育“道德風險”,鼓勵弟兄們更加大膽翻番下注。——贏了獎金花紅冠冕堂皇;輸了高薪照發,欠債越多越有公家兜底。這不是非要撐死膽大的不可?
軟硬著一個懸浮之陸
從宏觀角度看,水落石出的市場說法是“到底”,經濟學家慣用“著陸”。著陸分軟硬。軟得像席夢思,硬,會摔得缺胳膊少腿,畢竟最終有陸可著。泡沫再大,哪怕大到沫多水少的程度,總有向主流回歸的萬有引力。從表面理解看,雖然美國只剩11.7%的制造業,泡沫向物質生產收縮、靠攏,浮腫消腫,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實際上,不盡然。沫多水少不好辦,水乳交融更麻煩。虛擬經濟不但滋潤而且破壞實質經濟。譬如AIG滿世界兜售全資附屬的國際租賃公司,擁有上千架民航飛機的租賃合約,“金融失火,殃及航空。譬如雷曼兄弟清盤,拍賣八百億美元的房地產項目,”再給江河日下的樓市添亂。地產連累金融,金融再傷地產,典型的錢市、股市、樓市下行螺旋。一年時間,紐約和倫敦金融企業股票市值蒸發37%和25%,金融就業減少13.5%和lO%,外加花紅驟減,金融從業收入減半。紐約12%就業人口在金融,占全市薪金收入30%,從來是購買100~300萬豪宅的主力。2008年二季度,曼哈頓住宅交投銳減22%,倫敦百萬英鎊以上住宅交投銳減46%!
更本質的問題在于,商品市場的供求規律是價格升少買,價格降多買。金融市場的供求規律反過來,追漲殺跌,價格越漲越買越漲……,價格越跌越賣越跌……。與商品市場交易物質產品不同,金融市場交易鈔票、股票、債券、保險單、次按證券,都不是為了消費使用。買是為了賣。“大家都是為了交易進行交易,也就是投機。”決定是否買進的依據,只有能否找到下家賣出,必須揣測他人買賣的可能,揣測他人揣測他人買賣的可能,揣測他人揣測他人揣測他人買賣的可能,……。批評雷曼兄弟與市場賭博,其實,參與買賣股票的諸位“股蟻”,誰不是在與市場賭博?
經濟學的宏觀分析,也討論各類主觀預期,關注的是商品市場的供求規律,收入增加,消費增加,刺激生產,收入增加。居民過多儲蓄,不利刺激生產,所以有溫和通脹促進消費的經濟學派。隨著貨幣經濟突飛猛進,美國居民這些年早不往銀行存款了。持續增加的收入,節衣縮食的儲蓄,包括醫療、養老和子女教育,全買股票債券保險基金房產,全指望“理財”——分頭下注了。美國三億人口,一億多股民,幾乎家家炒股:兩億五基金賬戶,幾乎人手一冊。70年代,75%的私人儲蓄是存折或定息債券。“90年代比例卻顛倒過來了:四分之三的積蓄用來在交易所搞投機。”1990~2005年,美國“凈儲蓄總額”相當于GDP的比例,從16.2%減少到14.8%。“個人凈儲蓄”相當于GDP的比例,從5.4%陡降成O.3%,總額僅有325億美元。完全沒有了存款應付不時之需,GDP增長再快,就業再充分,通貨膨脹率再高,收入增加再多,一旦股票套牢,基金貶值,房子成了負資產,誰敢貿然增加消費開支?
國民收入支配唯金融市場馬首是瞻,迫使政府宏觀調控的主要參數,實物經濟的客觀數據,GDP、物價、就業、收入、儲蓄等等,統統讓位看得見、摸不著的“財富效應”了。如今,人人期盼美國經濟走出困境,早日復蘇。但是,這里所說的“復蘇”,與經濟學說的“復蘇”,不再是一回事。在中國,照舊還看GDP,必須8%以上的增長速度安排就業,穩定才能壓倒一切。在美國,2008年二季度GDP增長4%,歷史罕見的高速度。快馬加鞭的興頭上,“百年一遇”衰退邊緣。美聯儲連續多次降息,短期利率下降;住房貸款20~30年周期,樓市塌臺,斷供風險增加,長期利率上升。手忙腳亂宏觀調控哪個?什么參數標識經濟“復蘇”?不是GDP,不是物價,不是就業,也不是收入增長,美國政府救市的政策目標明白無誤——保房地產價格、保股票價格、保企業之間的正常支付,阻止股市、樓市和錢市之間“百年一遇”的正反饋殺跌循環。復蘇追漲瘋狂?
宏觀調控“財富效應””?“財富效應”喜怒無常,與實質經濟,不僅程度上沒有線性關系,甚至方向可以完全相反。“以1990年9月為例子,市場觸底之后,1990~1991年美國標準普爾指數回升37%,雖然1991年每股盈利下跌了35%,利潤則下跌16.7%,但市場并非以實質GDP或者利潤來計算折讓;同樣地,分析雖預期2009年的盈利預測大幅下跌,但仍期望標準普爾指數將有力回升。”這個期望靠譜嗎?“人們依照對于未來股價的預期而買賣股票,但股價取決于投資人的預期。”人人身家性命,個個進進出出,結果,集體造就一塊哪兒都是底從而哪兒都不是底的動態懸浮之陸。這正是索羅斯一生信奉波普哲學的“測不準定理”。脫離使用價值物質消費的市場交換,像郁金香、君子蘭、普洱茶一樣,“在市場到頂和觸底時,多數人永遠是錯。”
遺憾不遺憾,迄今為止,人類社會尚未誕生能夠駕馭追漲殺跌的經濟學。原因很簡單,賭博不是經濟。倘若出牌能被賭場老板宏觀調控,玩的肯定不再是平等下注的公平賭博了。“非理性繁榮”的命題本身,超出經濟學所以能夠成為經濟學(不是算命)的理性前提假設。換言之,面對非理性的越貴越買越貴……,經濟學全無用武之地。為此,貨幣學派的開山鼻祖弗里德曼,在“史無前例的貨幣體系”面前茫然自失。負責實際操作的格林斯潘,當然知道追漲到頭必然殺跌,理論上萬般無奈,實踐中無所措手足:
效率市場理論不能解釋股市崩盤。……突然發生的恐懼或興奮是無人可以預期的現象。……我已經知道我們永遠無法精確地辨識非理性繁榮,更難以據此采取行動,直到事件發生之后。
沒有一個簡單的、有關美國經濟的模型能夠有效到解釋產出水平、就業和通貨膨脹。理論上,可能有一些難以置信的復雜的方程式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是我們無法掌握它們,其他人也無法掌握它們。……(這種系統破壞超出了我們的理解力或者我們的能力,從而我們無法作出有效的反應),……我們目前尚未完全理解這個新體系的運轉動因。……惡性循環顯然會出現得更加頻繁。……歷史證明:金融市場參與者們容易受樂觀主義的影響。過分的樂觀會產生不平衡,這種不平衡的增長會導致樂觀變悲觀。……我們可以立刻形容這一過程,但是到目前為止,經濟學家還不能預測信心喪失的發生。信心的喪失通常被形容為泡沫的破滅。
預先辨別泡沫的存在需要一種判斷,即成千上萬的知情投資者都出現了錯誤的預期。和市場打賭通常是一種不明智的決定。
前些年牛市追漲群情激昂,格老膽戰心驚,發出警告,推波助瀾。如今熊市殺跌一瀉千里,當局再不出手,賭場就開不下去了,繼任祇有“埋身肉搏” (當年香港政府救市用語)。在投機賭博的經濟實踐中,政府平時干預市場,像主權基金一樣,與索羅斯、虎豹基金、養老基金、長期資本、高盛大摩、美林雷曼等眾兄弟不分彼此,來的都是牌桌下注的賭客,有輸有贏,無怨無悔。莊家在內一視同仁,所以“賭場坐莊需要高超賭技”。只有在滄海橫流、生死相拼的緊要關頭,方顯出不但莊家而且老板的非同凡響。雖然經濟學接受不了索羅斯的“反身性”(越是不惜傾家蕩產地拋空,越有可能影響散戶跟進),當局每每財大氣粗,不似分散“股蟻”盲人瞎馬,無論作多作空,媒體呼悠輿論鼓噪,常有實力牽引“羊群效益”走向,成就心想事成。而且,贏,可以突然改變規矩不許對手出牌;輸,可以直接開動印鈔機多做籌碼付賬。決戰決勝,戰無不勝。當然沒有免費的午餐。行政手段制勝賭局,挽救賭場,代價不菲。亞洲金融危機,香港政府出手,裁判下場主力作多,“七招30式”擅改游戲規則,作空的大鱷損兵折將,鍛羽而歸。賭場保住了,賭博生意人去樓空。
金融市場貨幣經濟,收益與風險相對應。熊市牛市賤買貴賣“拉抽屜”,價格波幅振蕩越小,單位進出賺錢越少。越是風險越賺錢。所以,“穩定市場”的口號等于“減少收益”的同義語。試想,政府出錢買道瓊斯指數上兩萬點,去杠桿不能多買,禁沽空不許多賣,把股票價格穩定得風平浪靜,金融市場一潭死水,貨幣經濟沒漲沒落,哪里求得“財富效應”去復蘇(什么)經濟呢?
不可低估“百年一遇”
值得在理解上分清楚,當前救援方案的政策目標,是幫忙企業資金周轉,還是調節宏觀經濟。如果是前者,用不著擔心,美聯儲是印美元的。早已取消了黃金掛鉤,只要不怕中日兩國拋售美債,美元貶值,財政部放膽發債印錢,政府想救誰都救得了,不缺流動性。你們不出錢,我就印票子。何慮之有?出于一片好心,為了盡量少印點錢,省得美元削債,《華爾街日報》文章提醒中國、中東趁難得機會花美元入市,特別表揚日本注資大摩。沒錯,美國金融正在重新洗牌。疑慮在于今后接著玩什么?倘若能夠繼續“爭上游”,黑桃皇后當然算好牌。如果洗完牌改打“拱豬”了,急忙搶購皇后到手,豈不是請神容易送神難?所以,真正值得討論的問題是,印鈔機敞開供應流動性,政府囫圇吞棗“有毒資產”反芻,五大投行死而復生重操舊業,美國經濟即能復而蘇之,再創空手套白狼的新輝煌?
1989~1995年,老布什能把房貸儲蓄機構(S&L)的壞賬包下來消化,與廣東省化解金融危機“三步走”類似,都屬于一個局部,所以大刀闊斧,可以“砍樹救林”。那時節,各類金融機構主體,來不及創新和S&L纏成一團,隨后展開世界各國的金融改革開放,世界各國的金融危機連續不斷,美國經濟靠美元霸權,全球聚斂幾個圓周,消化些許國內壞賬,吃得多拉得少,無礙腦滿腸肥的大局。兩相比較,小布什今天血盆大口“金融海嘯”,難度大多了。滿世界風暴金融“搖錢樹”,碩果累累,滿載而歸,吃飽了撐得坐不下來,在家里接著開party,先造股市狂潮,再造樓市泡沫,“美國消費狂歡”貫穿始終可勁兒造,直造得不僅美國而且歐盟全情投入理財,靠強大車工享受金融霸權,錢買錢、錢生錢的貨幣經濟當成衣食父母,工作就是請客吃飯,飯來張口,錢來伸手,養尊而處優。看上去兩次都是住宅貸款惹的禍,后一場“海嘯”,贏房子贏地全押上了,眼睛紅紅的,映出熊熊燃燒的森林大火,四處冒煙,看不清該砍什么樹,救哪片林……
在信貸危機中破產的Wachovia銀行上周一宣布,凍結一千間美國高校總額達93億美元的短期投資基金。由于高校通常將學費等收入存入投資基金賬戶,并從中提取資金用于員工工資、學校日常維修費用等事項,銀行的凍結基金決定,令不少高校面臨無法發出工資的窘境。
一方面,手心手背都是肉,砍斷骨頭連著筋。譬如“近期連串的限制沽空禁令,令對沖基金遭受十年來最大的打擊”。圖~3顯示到2008年8月,對沖基金的負收益率已經史無前例,再來三令五申嚴禁沽空,硬逼著改成貔貅祇進不出,等于干脆不讓對沖了。然而,“目前對沖基金參與了美國逾三分之一的股票交易”。基金虧損歇業成群結隊,不是給風聲鶴唳的股市幫倒忙?
另一方面,就算不顧美元貶值加印鈔票,有多少壞賬,小布什總能學老布什大包大攬,子承父業然后呢?貝爾斯登的巨額爛賬資產得賣,“兩房”的巨額爛賬資產得賣,AIG的巨額爛賬資產得賣,雷曼兄弟的巨額爛賬資產得賣,美林、高盛、大摩、WaMu、美聯、……的巨額爛賬資產得賣,處理50~60萬億美元信貸違約掉期(CDS)造成的巨額爛賬資產得賣,甚至連飛機、汽車、州政府都不斷傳來必需緊急救援的壞消息……。什么什么都得救,救下來的和救不下來的都得賣,要么美國人民(納稅人出錢),要么外國政府(外匯儲備貶值),數不清的冤大頭埋單之后,總得允許大家費力耗時運氣,逐步消化(如果居然沒有消化不良的)。
向來予人以穩健印象的德意志銀行一元做50元買賣,持有主要為美國次按約值兩萬億歐元,比“房利美”還多,為德國GDP八成強;英國巴克萊銀行一元做60元生意,持有的問題債券總值l.3萬億鎊,比英國GDP還多;比利時的Fortis銀行,一元做33元生意,“相當保守”,唯其乎上的問題債券數額亦比GDP高!
2008年7月,美國企業破產5644家, 比去年同期增加近80%。九家地方性銀行清盤。“企業重組大王、WL Ross&CO.主席羅斯預測,美國未來數月將有多達一千家銀行倒閉 ”。話音未落,“美國最大儲蓄及貸款機構Washington Mutual(WaMu)終于倒下”。第二天,摩根大通收購美聯銀行,……
與此同時,“金融海嘯”虹吸各國一次次“銀行間借貸癱瘓”,迫使各國中央銀行一次次大規模注資。<俄遇+年來最嚴重金融危機>。“繼愛爾蘭和愛沙尼亞等國后”,新西蘭“正式宣布陷入逾十年來第一次衰退。”意大利、德國、法國岌岌可危。<冰島多招力阻國家破產>。<英業界擬促政府效美救市>。歐盟“連環搶救四銀行, 三間國有化”。日本政府警告“日本有邁向衰退之虞。”香港百姓雷曼迷你損失慘重,上街游行吶喊,金融業開始裁員。……2001年才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Joseph Stiglitz一口咬定,“鮑爾森計劃是另一個騙局”。因為“不需要多少天才就能看得出,美國金融體系——實際上是全球金融體系——陷入了危機。”
高盛集團經濟學家.Jan Hatzius預計,過去一年全球各金融機構已沖銷了價值4080億美元的資產,同時籌集了3670億美元資本,但似乎還未足夠。每次金融公司和投資者暗示他們已沖銷了足夠資產并籌集了充足新資本的時候,新一輪拋售潮就會再次引發重新估值,把危機推向一個新階段。
南懷瑾說“中國命好”
亞洲金融危機以后,中國“世界工廠”一枝獨秀。筆者擔心中國金融危機,寫<投機賭博新經濟的挑戰>。南懷瑾關注文章的邏輯分析,但是說“中國命好”。2005年《史無前例的挑戰》出版,擔心香港政府換屆、阿扁狗急跳墻、共產黨十七大、中國金融危機,都趕在北京奧運會前后“共振”。局部問題尚能單項處理,唯獨金融,邏輯上繞不過去,牽一發而動全身。高盛總裁“中國通”轉任財政部長,鮑爾森矢言人民幣短期升值加彈性、中期市場調節。2005年以降,人民幣被迫升值,外匯儲備激增,梁曉寫<升值的壓力來自不斷升值>。 2007年5月《投機賭博新經濟》出版,文章中“等待中國的金融危機”一節展開<迫近中國的金融危機>一章。南懷瑾還是說“中國命好”。到2008年春節,出口增速減緩,押寶人民幣持續升值的“熱錢”蜂擁而入,股市樓市驟然火爆,入市就賺錢,買房就升值,結匯發行人民幣通貨膨脹,“改革結匯方式”提上議事日程,眼看亦步亦趨日本覆轍……。老人家始終高度關注,繼續堅定不移“中國命好”。
一個在文化、政治和經濟上與美國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松散的西歐聯盟,不會對美國的安全構成威脅,但是一個統一的、強大的和自我伸張的中國可能構成這種威脅。在必要時進行戰爭以阻止中國在東亞的霸權,是否符合美國的利益?如果中國的經濟繼續發展,這可能是2l世紀初美國政策制定者面臨的唯一最嚴峻的安全問題。”
美元霸權籠罩全球,中國是尚未被金融危機洗劫過的最后一塊處女地。杞人憂天中國金融危機,做夢也沒想到,美國自己搶先越位丟人現眼了!人民幣繼續升值的壓力頓失,反而“近日華爾街流行‘太中國化不能倒閉’(too Chinese to fail)……。”冷戰結束以來,社會主義陣營瓦解,共產主義理想破滅,美國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人間天堂。全球經濟一體化也好,普世價值也好,具體到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實現現代化,只有美國一個最好的榜樣。當然可以肯定,<華爾街走向新生而非末日>。不敢肯定的是,無論這次如何走出困境,美國及其各色幫腔人等,應當不好意思更強硬要求發展中國家、尤其咱們中國,必須和“海嘯”的國際慣例接軌了?
對此,香港《信報》發表<社評>:
單從救市的資金來看,就可以知道金融市場問題何等嚴重,經此一役,不少人對美式投資銀行的營運方式、對金融工具的監管,以至發展中國家是否仍然應該遵從美國呼吁的開放金融市場原則,相信都會提出各種質疑,金融業無可避免會來一次徹底改革!
對此,《信報》路透社專欄指出:
十年前,美國聯邦儲備局當時的主席格林斯潘斷言,亞洲將意識到“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所實行市場資本主義是更優越的模式。”亞洲決策者從未把這當一回事,現在則更會感到,華爾街投資銀行垮臺及美國政府七千億美元援救計劃,支持了他們對這種隨心所欲的資本主義的懷疑。
對此,2008年9月23日聯合國大會發言: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致辭時表示,目前金融危機禍及全球,影響扶貧成效,各國領袖必須重新理解營商操守及企業管治,采取新的方法,聯手解決問題,不能“毫無批判便相信市場的魔法”。法國總統薩爾科齊形容目前“瘋狂”的金融制度是危機主因,希望能夠懲罰“危害人民存款”的人,呼吁各國領袖在11月召開峰會,商討如何合作重建“受規管的資本主義體制”,使金融活動不能單憑市場營運者主宰,讓銀行固守正業,為經濟發展融資,而不是參與投機。
說一千道一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轉投新興市場”。“債券投資比例則由過去25年占基金投資逾四分之三,銳減至目前的四分之一。”馬來西亞的林吉特決然拒絕再跟美元掛鉤。各國資本市場嚴禁沽空。英國首相宣布制定限制沽空的“永久性措施”。美國金融市場撲殺衍生工具。……領導時代潮流的美國政府帶頭,全面采取計劃經濟行政手段,重拳連擊,蠻橫抑商,大張旗鼓國有化,大張旗鼓“去杠桿化”,大張旗鼓限制買賣,大張旗鼓調查犯罪,大張旗鼓賣臺灣諸多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蒸蒸日上的金融創新殘花敗柳,欣欣向榮的貨幣經濟慘綠愁紅。未平倉的CDS合約總量過去七年增長100倍,2008年上半年減少12%。全球衍生工具市場有史以來第一次出現跌幅。買空賣空又成了投機倒把,老鼠過街人人喊打。“對沖基金的黃金歲月已過,行業將要面對艱苦時刻。”華爾街大幅度裁員,加大幅度減薪。……無可奈何花落去。總統的救市方案居然遭本黨議員否決。打不完的伊拉克戰爭加百年一遇“金融海嘯”,內外交困,11月大選簡直沒有懸念了。
回顧總結30年改革開放之際,胡錦濤向全黨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任務。有現在進行時的“海嘯”驚濤拍岸,轉變的方向應當明確,轉變的速度應當加快,亟需大智大勇,下定決心。經濟不是賭博,有規律可循。在人民幣升值20%的基礎上,美歐經濟萎縮,直接負面影響貿易順差依賴美歐市場的中國GDP 。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發展模式,已經走到極限。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已經充分兌現。 30年河東30年河西。經過30年改革開放,“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啟動內需,共同富裕:自力更生——如西部資源大開發,執政為民——如包括“常住流動人口”的城市住房保障體系,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如農村、中小企業合作金融,繼續與國際慣例接軌一如食品安全、藥品安全、煤礦安全、貧困最低標準、城鄉戶籍管理體制等等……
引用及參考書目:
巴頓·比格斯:《對沖基金風云錄》,中信出版社2007。
保羅·薩繆爾森:《經濟學》,商務印書館1981。
彼得·馬丁、哈拉爾特·舒曼:《全球化陷阱——對民主和福利的進攻》,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
查爾斯·蓋斯特:《百年華爾街史》,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
DavldBoylc:《金錢的運作》,新星出版社2005。
弗朗索瓦·沙奈:《資本全球化》,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
格林斯潘:《我們的新世界》,(臺灣)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
韓文高主編:《世紀末金融風暴》,經濟日報出版社2001。
拉斐·巴特拉:《格林斯潘的騙局》,(馬來西亞)經濟新潮社2005。
拉里·卡哈納編:《格林斯潘語錄》,中國青年出版社2005。
梁曉:《世界是平的嗎?》,(香港)大風出版社2007。
羅伯·史雷特:《索羅斯旋風——有史以來最偉大金融家的生平與投資秘訣》,延邊人民出版社1997。
羅伯特·布倫納:《繁榮與泡沫——全球視角中的美國經濟》,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羅伯特·希勒:《非理性繁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羅格·洛溫斯坦:《賭金者——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的升騰與隕落》,上海遠東出版社2006。
梅新育:《國際游資與國際金融體系》,人民出版社2004。
米爾頓·弗里德曼:《貨幣的禍害——貨幣史片斷》,商務印書館2006。
墨頓·米勒:《墨頓·米勒論金融衍生工具》,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南懷瑾:《大學微言》,(臺灣)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
喬爾·庫爾茨曼:《金錢之死》,內蒙古文化出版社1997。
喬治·索羅斯:The new paradigm for financial markets,翻譯書名《索羅斯帶你走出金融危機》,(臺灣)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
喬治·索羅斯:《開放社會:改革全球資本主義》,商務印書館2001。
喬治·索羅斯:《全球資本主義危機——岌岌可危的開放社會》,(臺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
塞繆爾·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新華出版社1999。
王小強:《摸著石頭過河的困惑》,(香港)大風出版社2007。
王小強:《投機賭博新經濟》,(香港)大風出版社2007。
王小強:《史無前例的挑戰——讀美國近來戰略研究》,(香港)大風出版杜2005。
吳偉光:《來自美國的報告與反思》,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亞洲開發銀行編:《東亞貨幣與金融一體化——發展前景》,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
粵海金融控股研究部:《香港聯系匯率保衛戰》,(香港)青文書屋1999。
趙慶明:《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及國際化研究》, 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