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石油招標背后的“美國之手”
《環球》雜志駐巴格達記者/惠曉霜
伊拉克石油部6月30日正式公布了對外資開放的六座油田名單。這是自2003年伊戰結束以來伊拉克首次對外國公司敞開能源合作的大門。
今年1月,伊拉克政府要求有意今后在伊參與油氣項目建設的外國公司在2月18日之前遞交申請書。在經過一番評估選擇后,伊拉克方面依照技術、財力、法律資格、培訓能力和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等級方面的標準,從120家外國公司中選出了35家公司。6月底,又追加了6家公司。
通過資格預審的有7家美國公司、3家英國公司、3家澳大利亞公司、4家中國公司、2家意大利公司、3家日本公司、2家俄羅斯公司,還有來自韓國、丹麥、加拿大等17個國家的公司各一家。
通過資格預審的4家中國公司分別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化集團、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和中國中化集團公司。其他國際能源巨頭如埃克森美孚、殼牌、英國石油公司、道達爾和盧克石油公司等也榜上有名。通過資格預審的公司將在年底前開始競標,中標的公司有望在明年6月與伊拉克簽署長期開發項目協議。伊拉克希望這些合同的實施能幫助將石油日產量增加150萬桶。
據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數據,伊拉克已經探明的石油儲量為1150億桶,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居世界第三。而且伊拉克的石油還有油質好、開采成本低等優點。但是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薩達姆政權后,伊拉克政治和安全形勢動蕩,給石油工業造成了嚴重打擊。目前,隨著安全形勢逐漸改觀以及重建工作的推進,伊拉克的石油產量也有所恢復。伊拉克石油部計劃今年年底前將日產量提高到300萬桶,到2013年增加到日產450萬桶。
內斗威脅伊拉克石油
盡管這次招標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但不能不提的是,這次招標是在伊拉克石油資源分配尚存在根本爭議的背景下舉行的,這為招標之后下一步工作的推進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伊拉克的石油法去年2月制訂完成。但隨后,庫爾德自治區以石油法草案在沒有得到庫爾德方面同意的情況下被修改為由,拒絕為石油法投贊成票。圍繞石油法的爭執一直持續至今,導致伊拉克的石油開發和外國投資一直缺乏法律依據。在國際油價飆升的今天,石油法的缺失大大妨礙了伊拉克石油工業的恢復和發展以及盡快提高產量抓住大好機會增加國家收入的能力。
另一方面,庫爾德自治區已經在去年8月自行通過了自己的石油法,并與20多家外國能源公司簽訂了石油和天然氣開發合同。庫爾德自治區認為,伊拉克將成立的國家石油公司將控制90%以上的石油資源,這是他們所不能接受的。庫區認為,地方政府應該在與外國石油公司簽訂合同和對當地石油資源的控制支配上享有更大的自主權。
由于伊拉克的石油資源大部分分布在北部基爾庫克地區以及南部的什葉派控制地區,而在遜尼派聚居的中部和西部地區石油資源貧乏,因此,遜尼派擔心如果地方政府過多地控制了石油資源,他們將不能公平地分享利益。遜尼派認為伊拉克的石油應該掌握在中央政府手里,而大多數什葉派勢力也贊成加強中央政府對石油的控制。
盡管伊拉克石油部認為庫爾德自治區政府與外國公司簽訂油氣合同是非法行為,但庫區政府方面仍然我行我素,就在6月又與兩家外國公司簽訂了協議。
庫區政府總理巴爾扎尼6月底到達巴格達與中央政府就包括石油法在內的一系列問題進行會談。他表示,雙方將組建一個由總理馬利基和他為首的委員會以致力于解決石油法爭端,但同時強調庫區與外國公司簽訂的合同是不可能撤銷的。
伊拉克的遜尼派和一些什葉派還認為,如果給地方政府與外國石油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的權利,有可能將伊拉克的石油資源置于外國的控制之下。
除了伊內部爭執不下,伊拉克石油生產還面臨安全、管理和油品走私等問題。
伊戰以來,頻頻發生的襲擊煉油廠和輸油管道事件給生產和出口帶來了嚴重問題。負責監管伊拉克石油收入的國際咨詢和監管委員會(IAMB)今年1月發表的報告說,伊拉克的石油生產和運輸部門缺乏計量系統,無法準確統計石油產量和運輸量。美國國會下屬的政府問責局去年5月也在報告中指出,計量設備的缺乏造成無法準確統計伊石油產量,并影響到準確的石油收入統計。
美國國防部2007年6月的評估報告說,伊拉克政府在執行石油項目預算上行動不力,有數十億美元無處可用,從而限制了石油工業的全面恢復。報告顯示,在2006年,石油部僅僅花掉了35億美元預算中的9億。
在今年3月的一份報告中,美國國防部說,由于安全形勢不佳、一些伊拉克官員擔心攤上貪污腐敗的罪名以及缺乏技術人員等原因,伊拉克2007年的預算執行情況更不理想,尤其是在石油和電力部門。
隱約可見的“美國之手”
盡管美國總統布什一再否認他發動的這場戰爭是沖著伊拉克的石油去的,但是他的辯詞遭到了普遍的懷疑。前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在他的書中就承認,布什政府當年出兵的原因之一就是伊拉克豐富的石油資源。
而且,不做虧本買賣的美國在伊拉克丟掉了4000多官兵的性命,扔進了6000億美元,很難想像美國政府和大公司會輕輕地離開,不帶走一絲“油彩”。
庫爾德自治區去年8月出臺自己的石油法后,第一個進入的外國石油公司就是總部在得克薩斯州的美國亨特(HUNT)石油公司。
美國政府一直否認參與了伊拉克石油法的制定,但已經有媒體報道說,確有美國政府人員、承包商或大型石油公司人員以不同的方式參與了石油法的起草進程。
美國國會研究服務局今年3月在一份報告中說,早在2003年10月,美國國際發展援助署就指導一家名為BearingPoint的承包商為伊拉克準備一份石油管理模式的研究報告,名為《伊拉克石油工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各種選擇》。此外,自2003年以來,包括一些曾經是美國跨國石油公司高級人員在內的一批美國顧問一直以各種身份與伊拉克石油部和其他負責能源的官員進行密切合作。
該報告說,從2006年中期到2007年4月,美國國際發展援助署資助建立了一家位于巴格達的石油法律和規章咨詢機構。該機構與美國使館以及數名同美國商務部和能源部有聯系的律師協同工作。他們的任務是為伊拉克提供建議和案例研究方面的幫助,從而協助伊拉克在能源領域創建一個法律法規和稅收制度完善、有利于吸引國內外投資的環境奠定基礎。
這份報告還指出,美國和伊拉克已經成立了一個包括美國駐伊使館人員、駐伊聯軍代表以及伊拉克石油部和電力部人員在內的工作組,為伊拉克制定一個國家能源戰略,提高該國在預算撥付、重建計劃和生產目標三方面上的協調能力。
幾家西方大公司,包括埃克森美孚、英國石油公司、道達爾、殼牌和雪佛龍等正在與伊拉克石油部談判,爭取不通過競標先行拿下幾個超級油田的技術服務合同。
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在6月30日的報道中說,美國國務院的一個工作組領導了一個美國顧問團參與了這些西方大石油公司與伊拉克石油部有關油田項目的談判。給該報提供這一消息的正包括參與談判的幾名顧問以及一名國務院官員。
雖然這些人都努力淡化美方顧問在談判中的作用,但這一消息還是給一再否認企圖染指伊拉克石油的美國政府一個難堪。
美國主要的國際問題研究機構“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一名資深顧問對該報說:“我們一直假裝(石油)不是我們(發動伊拉克戰爭)最核心的動機,但我們自己卻不斷地證實它是。”
伊拉克石油部長侯賽因·沙赫里斯塔尼在6月30日新聞發布會上說,石油部還沒有與這幾家西方公司達成協議,原因是它們要價太高。這些公司不想只賺取一些咨詢勞務費,它們要分享打出的石油。有報道說,這些公司渴望涉足的油田包括基爾庫克油田、祖貝爾油田、西古爾納油田和米桑油田這樣儲量巨大的油田。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