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巨頭正享受伊拉克戰爭
2008年06月27日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 6月27日電
美國《國際日報》6月26日轉載《波士頓環球報》的文章說,為了保障埃克森美孚在伊拉克的安全,花了5年時間,導致4100名美國士兵喪生,3萬多人受傷。這是一個逃不掉的未決問題,因為布什總統給出的入侵和占領理由并不存在——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薩達姆跟基地組織和“九一一”恐怖襲擊也沒有關系。
這篇題為《石油巨頭正享受伊拉克戰爭》的文章摘錄如下:
《紐約時報》上周報導說,一些西方石油公司,包括埃克森美孚、殼牌、道達爾、BP和雪佛龍,將和伊拉克政府簽訂不投標合同。在過去一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西方石油公司在伊拉克石油產業占有重要份額,這種情況持續到1972年政府讓該產業國有化。美聯社援引奧本海默公司分析家蓋特的話,稱他認為這些合同是邁向產品分享協議的第一步。蓋特表示,“這些公司的參與是為了錢,而不是為了交朋友。”
這些無疑把布什的另一個謬論炸開了口子。在布什的那個謬論中,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表示,“油井屬于伊拉克人民”,前國務卿鮑威爾附和說為了伊拉克人民,伊拉克石油將被托管。前國防部長沃爾福威茨曾宣稱伊拉克有很多石油,因此重建的時候會首先采用伊拉克政府的資源,然后才會轉向美國納稅人的資源。
不,當美國納稅人被戰爭徹底搜刮了一番,當家人埋葬勇士,企業殖民者卻拿到了所有的資源。曾由副總統錢尼領導的哈利伯頓石油服務公司去年利潤增長49%,達35億美元。
向士兵提供食物、掩體和洗衣服務的KBR曾是哈利伯頓的子公司,它去年報告破紀錄的利潤,而且將參與一份新的、長達10年的、1500億美元的合同。北卡羅萊納私人保安公司黑水引起爭議,在去年的一次事故中,它的警衛射殺了17名伊拉克人。根據《羅利新聞與觀察》的消息,這家公司的政府合同已經跨過10億美元大關,一天收費1221美元,而實際一天支付500美元給保安警衛。
在沃爾特里德陸軍醫療中心,老兵的治療條件差得駭人聽聞。《波士頓環球報》3月報導KBR自入侵以來如何通過開曼島的空殼公司招聘雇員,逃避社保和醫療保險稅。
現在是石油巨頭本身,它們已經享受著創紀錄的利潤了。根據聯邦政府的資料,伊拉克擁有世界第三大石油儲備,石油巨頭在伊拉克的利益一目了然。10年前,時任雪佛龍CEO德爾表示希望雪佛龍可以進入伊拉克的石油儲備。在入侵之前,《洛杉磯時報》一篇新聞報導稱“這可能是個巧合,但美國和英國石油公司將是成功的軍事進攻的長期受益人……產業官員表示驅逐薩達姆將有助于創造公平環境……對美國主導的石油服務產業而言是滾滾財源。”
誰會阻止財運,或者至少在美國士兵冒著生命危險維護和平之時,在伊拉克人繼續努力走出入侵造成的廢墟之時,確保這不會變成CEO們絕對的橫財呢?現在尚不清楚。兩位推定的總統提名人是民主黨的奧巴馬和共和黨的麥凱恩。奧巴馬大聲指責石油的不得當利,事實上,麥凱恩從石油巨頭那里收到的錢較多。但奧巴馬已經收到足夠多的競選獻金,他將發揮多大的領袖力是個未決的問題。
美為何“自廢武功”——不采自家石油?
本報特約記者 劉國偉
最近,國際油價持續飆升,紐約原油期貨價格逼近每桶140美元大關。美國是頭號石油進口國,高油價自然讓美國民眾怨聲載道。
所謂求人不如求己,美國總統布什近日就要求國會撤銷美國近海采油禁令,以增加國內原油產量。那么,布什這招管用嗎?美國為什么放著自家的石油不開采,偏要向外國購買高價油呢?
布什想放開近海鉆探禁令
布什對高油價的問題并沒等閑視之。除了力壓沙特等石油輸出國提高產量,布什還想挖掘國內的潛力。6月18日,布什在白宮玫瑰園發表談話,敦促國會放開針對近海石油鉆探的禁令(以下簡稱美國“解禁”),以平抑油價。他對記者說:“美國國會務必面對嚴峻的現實。除非議員們樂意接受當前令人痛心的汽油高價位,或者面對更高的油價,否則,美國必須生產更多的石油,而且務必立即付之行動。”他還說,美國的這些海域可能產180億桶原油,這將能滿足美國在10年中的汽油需求,他還敦促國會準許在阿拉斯加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進行開采。
高油價也給了美國石油工業一個很好的借口,他們也趁機要求“解禁”。埃克森美孚首席執行官萊克斯•蒂勒森就指責布什光是要求沙特提高產量,卻不努力提高美國國內的產量,尤其是佛羅里達州和加州的沿海地區儲存有大量石油。
路透社的民意調查顯示,59.6%擔憂油價飛漲的美國民眾,支持布什“解禁”的建議。民意支持率過半,布什的提議似乎是個好點子。然而,布什這招卻被譏為“遠水解不了近渴”。
美為何長年“自廢武功”
美國原油儲量其實不少,其探明儲量為37億噸(到2006年),約占世界探明總儲量的2.5%(到2006年)。但有兩項法案卻讓儲油豐富的美國“自廢武功”:一個是美國國會在1982年通過的法律,另一個是現任總統的父親老布什在1990年簽署的總統法令。
在近海海域開采石油既能緩解美國的石油緊張,又能提高沿海城市的稅收和就業率,美國為什么要自絕財路呢?
1973年石油危機期間,美國總統尼克松認為:如果石油能自給自足,將進口降為零,那么就能確保美國的國家安全。但美國經濟學家湯姆•泰坦伯格認為,自給自足雖然有上述好處,卻是提前吃了“子孫飯”,會使美國未來的國家安全更成問題。有中國學者認為,泰坦伯格的觀點影響了美國決策層,所以美國開始封存自家資源。
不過,在談到為什么要出臺近海海域的石油開采禁令時,美國國會的有關文件只是說,此舉主要是為了解決原油開采和運輸過程引發的環保問題。《青年參考》報記者尚未見到美國媒體上有“不吃子孫飯”角度的闡釋。另外,海洋石油開采確實曾在美國釀就生態災難。
加利福尼亞的圣巴巴拉是個濱海小城,1969年這里的海上鉆井平臺發生井噴事故,溢出的石油使整個南加利福尼亞的海岸都受到了污染,給當地居民留下了痛苦的記憶。此后,近海采油受到越來越多民眾和環保組織的抵制。于是,里根任期內的美國國會在1982年通過一項法律,禁止在大部分大陸架上從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范圍是距海岸線4.8公里至322公里。這項法案至今每年都被延期一次。
此后,仍有部分近海區域在進行石油開采。1989年3月24日,由于船長酒后擅離職守,埃克森美孚公司的超級油輪“瓦爾迪茲”號在阿拉斯加威廉太子灣觸礁,大量原油在原來風景如畫的海區形成了1公里寬、8公里長的漂油帶,這是美國迄今為止最嚴重的海洋原油污染事故。媒體和環保組織對這次事故的追究,直接推動了美國政府采取措施加強近海環境保護。
1990年6月,時任總統的老布什簽署法令,命令內政部將禁采區域進一步擴大,除得克薩斯、路易斯安那、亞拉巴馬和阿拉斯加(部分地區)以外的近海區域,均不可出租給石油公司進行開采,法令有效期延長至2000年。1998年,時任總統的克林頓把法令有效期進一步延長至2012年。
長期以來,美國人對近海采油禁令褒貶不一。有人認為這有力地促進了環境保護,也有人批評此舉加劇了對外國的能源依賴。
“解禁”成大選話題
高油價也是美國總統大選的熱門話題。在布什發表玫瑰園談話的前一天,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就呼吁“解禁”,他說:“獲得能源安全的最直接、最快的辦法是增加產量,減少使用,并發現新能源。”但與布什不同的是,麥凱恩反對開放阿拉斯加野生動物保護區的石油鉆探。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針鋒相對,認為麥凱恩的政策“遠水解不了近渴”,未對癥下藥。奧巴馬指出,麥凱恩的提議違反了兩黨早年達成的保護沿海環境的共識,正是這種共識數十年來保護了佛羅里達群島上的旅游資源。奧巴馬還主張在未來10年投資1500億美元,以建立綠色能源區,開發低碳能源,一勞永逸地解決能源危機及溫室效應問題。
“解禁”也無濟于事
從美國政治運作的慣例來看,目前的國會中民主黨議員占多數,而他們多數是反對“解禁”的。再者,布什的任期只剩下幾個月,他的影響力已大大削弱。此外,即使國會和總統都同意“解禁”,美國各州仍有權自行決定立場。6月17日,加州州長施瓦辛格(共和黨人)的發言人就發表聲明說,施瓦辛格不會改變反對“解禁”的立場。
另外,美國石油專家蓋特也說:“即使今天就開始在近海鉆油,最快也要到3年后,甚至5年,才會有第一滴油出產。因此布什要求解禁以平抑目前的高油價,根本是笑話一樁。”
《青年參考》報記者還在美國衛生部權威雜志《環境與健康展望》上看到,美國專家普遍認為,“解禁”只能讓美國的石油進口稍微下降,并不能讓美國真正擺脫對外國石油的依賴。(青年參考)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