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高企使全球財富大轉移
中國保險報 張巍柏
最近以越南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通脹問題,突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去年還是諸多投資者青睞的對象,一夜之間就成為了投資者拋棄的對象。到底是什么促成了這種轉變?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雖然專家們對原因眾說紛紜,但幾乎所有人都改變不了新興市場國家的事實:它們的貿易赤字正在飆漲。這不僅是這些國家資金流出的主要力量,更重要的是,這種流出竟然起源于一個被迫的因素:石油價格的飆漲。
現在貨幣面臨貶值壓力的國家,無一不是從去年或者今年開始,突然就從貿易順差國轉變為貿易逆差國,也無一不是石油的凈進口國。從韓國、菲律賓到越南和印度,甚至包括原先屬于石油出口國的印尼,也轉變為石油凈進口國。與這些國家貿易狀況惡化同時發生的,就是今年以來,國際石油價格飆漲了近50%。紐約市場的原油期貨價格,年初還報100美元/桶不到,到如今,價格已經飛漲到接近140美元的水平。
幾乎所有石油都依賴進口的越南,似乎首先繃不住這種來自于石油漲價的壓力。早在2006年,越南一年就需要進口1000多萬噸石油,進口金額就已經高達近60億美元。在經歷了2007年接近10%的經濟高增長之后,2008年的越南如果要保持經濟增速,需要進口多少石油?我們不要忘記,如今的石油價格已經是2006年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即便越南今年石油進口量保持與2006年一樣,越南也將僅僅因為石油貿易,就要產生超過12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這是一個區區700億美元的經濟體所難以承受的。石油價格的飆漲,已經將越南整個國家所有可能產生的利潤席卷一空。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資者又有什么理由繼續看好在越南的投資收益呢?
印度也正在承受著一樣的、越來越大的壓力。據印度商工部的統計數據,印度今年1-3月的貿易逆差高達204.8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飆升近1倍。6月6日公布的最新通脹指數也跳升至8.24%。在這種情況下,印度盧比同樣遭遇投資者無情的拋售,4月以來最大跌幅超過7%。印度股市也沒能幸免,今年已累計下跌30%。布隆博格監測的數據顯示,海外投資者在印度股票市場上投入的資金,已經從凈流入轉為凈流出,這是自2000年以來的第一次。與此相關的另一組數據是:印度75%的原油消耗依賴進口,預計2008年印度按目前油價水平進行原油補貼,全年補貼金額將高達292億美元,相當于2008年預計GDP規模的2.2%,是2007年的3倍。特別是進入2008年以后,印度又加大了石油進口力度。
毫無疑問,石油價格的飆漲,也已經極大蠶食了印度企業未來可能的利潤空間,使得全球投資者只能離開這個市場,以規避風險。印度之所以沒有爆發越南這樣的貨幣危機,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它石油貿易逆差的GDP占比,還沒有高到足夠的程度,畢竟印度現在是個1萬億美元以上的經濟體。
對比印度、越南的遭遇,中國也有類似的處境。2007年中國進口原油高達1.63億噸,花費了800億美元,均價大約70美元/桶不到。如果今年中國石油進口均價達到現在140美元/桶的水平,這將意味著中國將額外增加800億美元的花費。如果算上一年100多億美元的成品油進口,今年中國可能因為石油漲價就多付出1000億美元的代價。在這樣的成本損耗下,還會有多少投資者對未來中國企業的利潤增長保持樂觀呢?現在這個千億美元的數字,已經占到中國工業企業去年利潤的1/3,更何況油價的頂峰似乎還望不到盡頭。
全球的財富,現在正在隨著石油的流動而大規模轉移。對全球石油擁有實質控制力的西方發達國家,在這輪財富大轉移中,無疑占盡了便宜。或許這輪油價上漲,以及對新興國家資產市場的沖擊,至少要填平西方國家的次貸危機損失才能告一段落。果真如此的話,2007年發展中國家和中國合計4000多億美元的石油進口規模,至少要在2008年翻番,恐怕才能基本滿足西方發達國家的胃口。
從上述角度而言,石油毫無疑問已經成為發達國家最有力的競爭武器。只要發達國家的通脹還沒有惡化到難以承受的地步,新興市場國家的逆差和資產價格的下跌,都將成為發達國家在次貸危機后的“療傷圣藥”,成為他們現在或未來的利潤來源。
相關專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