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究竟掌控在誰的手里
王湘穗
原載:環球時報 2008-06-16
本月6日,紐約油價單日飆升近11美元,每桶超過138美元,再一次引發了人們對高油價的擔憂。
按說對付石油價格上漲,美國還是有些辦法的。在第一次海灣戰爭前,老布什總統擔心因開戰引發石油價格暴漲,決定動用石油儲備,通過凈釋放1721萬桶儲備油,把國際油價從每桶32.2美元迅速壓低到18美元以下。2005年,由于“卡特里娜”颶風造成美國石油生產設施嚴重損壞,布什總統動用3000萬桶儲備油,保證了石油供應和油價穩定。可在2007年1月,當石油價格呈現加速上漲的苗頭,有經濟專家建議布什總統動用石油儲備,他不但不同意,反而宣稱美國要在未來20年里把原有7.27億桶石油儲備再增加一倍。應該說,石油價格不斷攀升與布什總統對石油價格的放任態度不無關系。
在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后,對于高油價,國際上的主流看法是“投機說”,即認為石油暴漲是由于美元下跌、大量金融資本涌向資源市場投機所致。他們判斷當美元走強時,石油價格將會出現回落。可是,在4月下旬美元走勢企穩后,卻發生了一些蹊蹺的事,讓我們感到事情并沒那么簡單:4月21日殼牌石油公司稱,由于該公司在尼日利亞的輸油管道遭到襲擊,公司的原油日生產能力下降16.9萬桶。4月25日美國政府和軍方發言人同時證實,美國軍方船只在海灣水域向伊朗軍艦開槍。消息傳出,期貨市場的石油價格再次攀升。隨即伊朗人出來辟謠,說沒有開槍的事。市場上懸著的心剛要放下來,英國北海石油公司又傳出蘇格蘭油田工人罷工的消息。英國石油公司干脆宣布,受員工罷工事件影響,該公司被迫關閉一條重要輸油管道,這條管道負責輸送英國近一半的原油產量。4月29日,布什總統在白宮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繼續增加美國石油儲備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原油庫存在過去三周里共增加了1190萬桶。國際石油業著名咨詢機構Petrologistics公司主管康拉德•格伯對路透社記者說,歐佩克13個成員國在4月份預計將日產3250萬桶石油,比3月每天下降10萬桶,而美國公司控制的伊拉克下降最多,每天減產達到9萬桶。5月5日,從事石油交易的大型華爾街投資銀行高盛公司發表了分析師穆爾蒂的一份報告,其中大膽預言在6至24個月內,國際油價將可能突破每桶200美元。這份新拋出的報告引發了市場上的所謂“高盛效應”,推動期貨市場的石油價格持續上漲。
石油價格波動的歷史告訴我們,誰控制著世界主要石油產地,誰就擁有對這種關鍵資源的分配權和定價權。因此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市場,而是地緣政治左右著石油價格。正是由于美國直接或間接控制著世界主要石油產地和通道,所以美國能夠操控今天的石油價格。可以肯定,美國在考慮石油定價的時候,基本著眼點是美國自身的利益。從產業結構來說,由于美國制造業只占其GDP的13.6%,其中的7%又是具有超額利潤的軍事工業,石油價格上升對生產成本壓力并不大,而美國石油行業的利潤卻可大大增加—————這也許是布什和切尼對石油利益集團的最好回報了。加上由于石油價格提高,使生物燃料開始具有了經濟性,形成了美國農業與石油業的新產業鏈。現在與美元掛鉤的國際原材料價格特別是國際糧價的普遍上漲,導致許多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通貨膨脹,越南通脹水平接近20%,俄羅斯超過14%。這使處于金融困境中的美國得以繼續保持著對世界的控制。基辛格曾經說過: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貨幣,你就控制了世界。這或許是對當前美國石油戰略意圖最言簡意賅的說明。
記得去年3月,我曾在國際論壇版發表文章,擔心美國打伊朗引起石油價格暴漲,那時預計每桶漲到100美元將對中國經濟造成巨大沖擊。結果現在仗還沒打,石油價格卻已經超過130美元,也超過了我當初對最壞局面的估計。在金融資本和石油資本的合擊下,制造業國家那點原本就不多的利潤,變得更加可憐。說白了,石油價格上漲就是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經濟危機的一種手段而已。如果市場的無形之手不靈了,我們也許還會看到揮舞軍事大棒的鐵臂———打擊石油產地或封鎖石油通道———繼續按照資本的意志去推動油價的上升或下降。▲(作者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戰略問題研究中心主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