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到了,緬懷先烈,哀思不盡。以詩抒懷,祭奠英靈:
清明時節淚紛紛,
仰望蒼天欲斷魂。
輕問英靈今何在?
百萬忠烈護乾坤。
在任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期間,我曾遞交提案《建議設立中華英烈紀念日》,我所說的“英烈”不僅指共產黨的英雄,也包括國民黨的抗戰英雄,還包括所有的愛國仁人志士。這一天應該作為全國的大祭,這一天各級黨政軍領導同志應該到烈士陵園獻上我們的敬仰和緬懷,這一天最好設在清明節前一天,我們先祭先烈,再祭先人。倍感欣慰,在今年兩會期間,人大已經正式決定設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最近,又以最高規格迎接滯韓志愿軍遺骸歸國。這都體現了國家的人道主義關愛和對生命的尊重,特別是弘揚了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主旋律。
在此,我再轉發兩組感人至深的紀念文章和照片,祭慰英靈。
一組是《解放軍報》、《中國軍網》采集、編輯的系列文章和照片。另一組是原149師政委曾通明同志,參加南疆祭奠英烈紀念活動后寫的祭文。
《解放軍報》、《中國軍網》聯合推出《萬里邊關祭英烈》
《懷念戰友:邊關永遠年輕的你》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在這樣一個特殊時刻,讓我們將目光投向邊關那一座座烈士墓上:你們姓甚名誰?你們來自何方?你們犧牲時多大?有的,我們知道;更多的,我們不知道。
英烈的脊梁,頂天立地;英烈的精神,日月共存。雖然歲月銷蝕了他們的尸骨、時間模糊了他們的姓名,但一座座革命先烈的墳塋,就是一段段凝固的歷史,一部部愛國主義教科書。為此,我們在這里心懷崇敬地說一聲:
為維護主權、領土完整而英勇犧牲的先烈們永垂不朽!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踏訪邊關,聆聽他們的故事,銘記他們的信仰,沿著他們的足跡奮勇前行吧。請點擊:http://www.81.cn/2014wlbgjyl/index.htm
南疆祭奠英烈http://oisum.com/Article/shidai/2014/04/317044.html
曾通明
一
我知道,說什么都很蒼白,當嘹亮的集結號響起,雄壯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震徹陵園的時候,三千多老兵和烈屬的內心,早已經亂石穿空,驚濤拍岸。默哀之后,脫掉戎裝的老兵向烈士行禮,時空在這一刻悄然凝固。喧囂像潮水般退去,世界安靜得只剩下老兵的心跳。山一樣莊嚴海一樣深情的軍禮,此刻更增添了沉痛與悲壯。我心里一直默頌著北島的詩句:“誰愿意做隕石,或受難者冰冷的雕像?即使鴿子飛來,落在他們肩上,也感覺不到體溫和呼吸,它們梳理一下羽毛,又匆匆飛去”。
也許是劉正剛師長飽含深情的祭詞感動了上天,也許是三千多老兵壯嚴的軍禮震撼了山河,也許是放飛的上千只和平鴿帶來了英靈的慰藉,向來晴空萬里艷陽高照的云南天空,突然間從大圍山嶺上云霧驟起,沿山林翻涌而下,瞬時籠罩了整個陵園,云霧中絲絲雨珠好似親人朦朧的淚眼,又像奔走了35年的思念,驚呆之余,所有人都感受到天地同悲,日月齊哀的震撼。冥冥之中,我越來越強烈的感覺漸濃的迷霧不是空氣,而是地下一千多烈士的英靈冉冉升騰,他們等得太久,他們集體用無臂的胸膛擁抱親人。更加神奇的是,當康軍長象35年前一樣為他的士兵斟滿壯行酒,整個山谷響徹老兵們“干,干,干”的吼聲時,天空慢慢放晴,迷霧不見蹤影。我抬頭看著明媚的天空,好像看見了一千多張年輕純凈的笑臉,溫暖的太陽好像他們的體溫和呼吸,我甚至聽見他們輕柔溫和的細語:親人,不要難過。不是我們替你們逝去,而是你們替我們活著。我突然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烈士已成定局,他們的家庭都會標上英雄的印記,而生者卻險象環生,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身附欲望這個魔鬼。
西班牙有一句諺語:在塵世中行走久了,一定要停下來,等等自己的靈魂。墓地就是最好的洗禮之處。以人為鏡可以照見自己的靈魂,只要你肯曬曬靈魂,你會發現,已經得到太多。
返回的路上,腦海里一直回蕩著阿桑的<<殺破狼>>,歌聲雖然蒼涼悲壯,卻灑滿輝煌。
沉睡了千年的身體
從腐枝枯葉里蘇醒
是夜鶯凄涼的嘆息
解開咒語
遺忘的劍被誰封印
追隨著簫聲和馬蹄
找到你
最光榮的犧牲
是英雄的宿命
揮劍的瞬間心卻在哭泣
看不見未來和過去
分不清生死的差異
不帶走喜悅或遺憾
離開這里
破曉和月牙在交替
我穿越過幾個世紀
只為你
當花瓣在飄零
這悲涼的風景
長袖揮不去一生刀光劍影
生是為了證明
愛存在的痕跡
火燃燒后更偉大的生命
殺是為了歌頌
破滅前的壯麗
夜是狼深邃眼睛
孤獨等待黎明
也許,我們只有更高尚更慈悲的活著,才能稍微不辜負長眠在南疆的兄弟。
二
來云南之前,我和許多憤世嫉俗的人一樣,認為“紅二代”就是嬌奢和特權的代名詞,而且父輩的官位越大,越是高高在上。一個毫無實權只會唱歌的李某某,尚且養出為非作歹的花花公子,何況手眼通天的大人物。
張小康是以義工身份出現在屏邊的,當她掛著工作牌,頂著烈日耐心的給老兵們服務時,沒有人看得出來她是開國元勛張國華將軍的女兒,更沒有人知道她千里迢迢從北京趕來云南,只為了參加父親生前統帥過的這只部隊的活動,只為了看一眼從未謀面的烈士的陵園,她不僅捐款十萬資助這次祭奠,更親力親為協調保障。一個從來不是149師成員,在美國有著優越生活的女士,心甘情愿累到聲嘶力竭,嗓子完全失聲,需要什么樣的境界和信仰?
有著同樣背景的陳松,其父親和岳父都是身經百戰的老軍人,他在近一年的時間里為籌備活動數次自費往返北京-云南。活動前半個多月,他就獨自從北京開車入滇,為祭奠做前期準備。這位對越作戰時的連指導員,用了多年的時間,走訪了很多烈士家庭,為解決烈屬的困難,做力所及的幫助,還捐獻了30萬巨資。當祭奠活動受到各種阻力和壓制,有些人動搖和退出時,陳松的態度是砸鍋賣鐵都要把活動搞下去。
這兩位高干子弟,完全巔覆了我對這個群體的印象。跟他們勇于擔當樂于奉獻的貴族精神相比,哪些靠父母發跡的“x二代”,不過是些精神侏儒。
還要特別提到的是這次祭奠活動的發起人之一-149師第11任師長劉正剛,作為當年的作戰參謀,戰爭的記憶已深入骨髓,發起這次史無前例大型民間祭奠活動,源于他內心深處對犧牲戰友的炙熱情懷。一年中劉師長聯絡戰友,協調各方,夫人張守瓊也陪同奔波,傾力支持。從去年戰友聯誼會和這次屏邊掃墓,劉師長出錢、出力、出資源,累脫了一層皮。毫不夸張的說,劉師長身上集中了軍人的所有優秀品質:忠勇果敢,俠骨義腸。
同樣令人動容的,還有許多普通戰士。河南幾十名參戰老兵,湊錢只夠5張臥鋪,其余人全是硬座,他們幾天幾夜輪流睡會,陜西老兵背著五斤烈士故鄉的泥土,撒到烈士的墳頭。這種讓親人魂歸故里的方式,就是鐵血漢子,也會肝腸寸斷。
還有一個不是軍嫂的軍嫂,沒有過門,男人就犧牲了,她留在男方家里照顧“公婆”,為這個艱難的家,守護了整整35年。
在這個物欲橫流,缺少信仰和信任的年代,人心已經漸趨麻木與冷漠,好在還有他們這樣的人,讓我們碎了一地的心,重新拼接,慢慢回暖。
三
請原諒,原諒連續失眠的我又跑出來滔滔不絕。在這個人人忙碌的時代,確實不應該喋喋不休。可是我實在控制不了像野草一樣瘋長的思緒,控制不了奔涌而來的淚水。昨天兒子的一個電話,讓我的心緒墜入無底深淵,他問我:“什么樣的社會讓象參戰老兵一樣的國家功臣,用35年的時間還攢不夠一張為戰友掃墓的臥鋪票?”這是一個80后的提問,我無言以答。我恐懼的不是問題本身,而是90后,00后也許再也不會這么沉重的思考了,因為幾代人連續長久失望之后而必然演變的麻木。還有什么比集體麻木更可怕呢?一群目光癡呆面無表情的國民,不需要外敵侵略,已經自行毀滅。
然而當下麻木的,偏偏不是只會打游戲的年輕人,而是各路權貴,甚至當年的參戰人員。如果我說這次慷慨悲壯充滿正能量的祭奠活動,很多老兵是在各種管理部門圍追堵截的縫隙溜出來進行的話,除了深感荒謬與無奈,更大大傷害了老兵們的感情。陜西富平縣老兵李廣智,被警車堵門幾天幾夜,最后趁對方疏忽,半夜三點多偷跑出來才得以成行。其他被堵在車站機場,甚至下了火車被攔截回家的事例,不勝枚舉。按理,一群參戰老兵自發祭奠犧牲的戰友,是一件再普通再合理不過的事,大可不必如臨大敵,噤若寒蟬。在我眼里,天底下再也沒有中國老兵這么好的群體了。他們奉獻的是青春甚至生命,卻對國家沒有半點要求,當年的撫恤金只有區區幾百元,當年的傷殘軍人現在大都生活在貧困線上。他們只不過相約看看為國捐軀的戰友,回望一下血淚交織的青春,這樣一個微小悲愴的心愿,卻不得不像搞地下活動偷偷實行,那些權貴為了所謂社會穩定,確切的說為了不出事而丟官,置老兵的情感與犧牲于不顧,就是比麻木更大的麻木不仁。
與此鮮明對比的是,康軍長在接到明確反對參加活動的通知后,仍然表示“爬也要爬來看看”,他最后帶著老伴和做保健醫生的女兒,每天靠打針吃藥堅持完活動。同樣感人的還有藏族老兵道爾吉,他聽說祭奠活動時,已身患絕癥,他的決定是把放棄治療省下的錢買了到云南的機票。
陳松在走訪云南邊陲小鎮微山時,烈士的家人哭得腰都直不起來,不是悲痛,而是心寒。子弟犧牲整整35年,沒有任何組織和個人去看望過家屬,他們村從此再也沒有人去當兵。陳松的到訪釋放了他們多年的委屈和傷痛。
很多天來,我一直在思考張小康在緬懷烈士大會上的講話,她說:“拿破侖說過,如果一個社會,軍人、老兵還不如商人受人尊重的話,這個國家就危險了”。這些年來,社會涌現了大批世人膜拜的明星,新貴,大款,卻沒有任何官方組織為鞠躬盡瘁以身報國的老兵掬一把感恩之淚。
不過蒙自和屏邊政府讓人深感欣慰,他們不僅派出幾十名干部奔波在大街小巷為老兵們聯系旅館住宿,還派出大量交警協助老兵車隊通行和停放,體育館停賽一天讓老兵活動,60多位志愿者獻花,從外地調來三個移動公廁,還有消防,武警,醫療隊隨時候命等,全方位支持和保障祭奠活動順利完成。他們也許不知道拿破侖說過什么話,但他們用行動點燃了老兵瀕臨絕望的內心,為這個漠然的社會添上了一抹暖色。
劉正剛師長,一個早就功成名就的解甲之將,本應該含飴弄孫,安享天年,沒有必要頂著壓力四處奔波,禪精竭慮。也許只有你看見哪些甘愿為劉師長出錢出力的軍外朋友,你才會明白,劉師長和陳松、張小康做了一件多么偉大的事情。祭奠的意義已經超越了掃墓本身,而變成了一場靈魂的自我救贖,當幾千老兵站在烈士陵園,重溫激情燃燒的歲月,共赴血淚青春的盛宴,你會由衷相信,無論他們受過什么委屈,不管他們多么卑微,只要祖國需要,他們仍然會灑盡熱血,重返前線。你會因為擁有這樣一群無怨無悔的守護神而感到無比幸福與驕傲。
如果你想子孫后代長久擁有這種幸福與驕傲,請尊重并熱愛老兵!
2014.3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