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互掐,居然把一些中國人嚇得不輕
——兼評《俄美不是兩只蛐蛐,互掐恐殃中國》
天下奇聞,無奇不有;世間怪事,千奇百怪。烏克蘭危機發生以來,相關各方全力角逐,不甘示弱,沒有誰愿意當草雞,被世人看成軟蛋熊包,甚至就連無能的烏克蘭政變當局,也都擺出了一副勇敢無畏的面目來。
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般搏斗場景卻把遠隔萬里之外的一些中國人著實嚇得不輕:先是在烏克蘭危機爆發的時候預言說“中國有可能被殃及”(見《環球時報》3月4日題為《中國應充當烏克蘭危機的勸和者》的社評文章),接下來在克里米亞公投結果出來之后又斷言說“一旦西方與俄羅斯的對立失去節制,最終將殃及中國”( (見《環球時報》3月18日題為《俄美不是兩只蛐蛐,互掐恐殃中國》的社評文章),好像中國又到了最危險的關頭。
這些議論把烏克蘭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描述得相當慘烈,什么“改寫中國的戰略環境”,“對中國戰略利益的影響重大而深遠”,關系中國“和平發展的國際環境”,“ 關系到中國的國際道德形象”,總之,似乎是如果烏克蘭危機持續深入發展下去,中國就要“國將不國”了。
在這般烘托鋪墊陳之后,要求自然接踵而至。被嚇著的這些中國人撰文立論,說什么中國應該當“積極的勸和者”,“需要采取行動。我們首先要做出努力,促使烏克蘭局勢不出現輪番升級”。為此要“對各方曉以利害,促其冷靜下來”,“停止對烏克蘭的惡性撕扯”等等。
更令人吃驚的是,僅僅這樣還不夠,他們還要求中國應為烏克蘭危機出血,說什么“烏克蘭經濟瀕于崩潰,要穩定烏克蘭局勢,國際社會的經濟援助必不可少,中國不能不做好‘出點血’的準備”。赤裸裸地向中國伸手要錢(這些觀點,見諸于《環球時報》2014年3月12日題為《烏克蘭危機,中國可積極促和》的文章)。
本來,烏克蘭危機與美俄互掐,是既相互聯系又區別不同的兩件事。目前烏克蘭危機的核心是克里米亞獨立問題,在這個問題上,中國已經表示了自己的立場,這已經足夠了。至于美俄之間的互掐,安全出于他們各自的戰略利益,中國有什么必要去“勸和”乃至為此而“出血”呢?既然美俄這兩個東西不是“蛐蛐”而是可怕的巨獸,他們打起架來,是中國能“勸”得了的嗎?
至于什么“殃及中國”,這真是胡說八道得到家了,當年美蘇互掐是不是比目前的美俄互掐厲害得多?那么厲害的互掐都沒有“殃及”中國,反而有利于中國,今日這點小小的“互掐”又有什么大驚小怪的呢?
僅僅美俄之間這么一點“互掐”就嚇壞了一些中國人,這充分折射出當今中國患上了怎樣的一種戰略軟骨病,還有人撰文說什么《中國外交其實不缺鈣》,這哪里是缺不缺鈣,簡直就是“嚇倒蓬間雀”了。
萬里之外的烏克蘭危機如同一面鏡子,照出了許多中國人的原形。到目前為止,面對烏克蘭危機,中國人的表現大致上有三種的形態:一種扯起嗓子使勁咒罵普京及俄羅斯,這些人主要是公知、精英及普世嘍啰們,另一種就是同情俄羅斯支持普京的人,這些人主要中國的民族主義者,最后一種就是那些聽見別人打架的呼喊聲而嚇得發軟趕緊輸誠交出財物的人。這三種在中國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擔負有不同的歷史使命。而筆者以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精神層面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解決一些中國人動輒就被嚇倒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所謂中國的崛起將是一句空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