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借荊州,明知道有借無還,為何東吳還是同意借給劉備呢?時人或曰:“先搶再借,不借也不行啊!”可謂是對此最精妙的注解。劉備借荊州,實質是就是巧取,優雅的冷暴力,比起鎮關西式的豪奪,更具有危害性。
巧取可謂是幾千年傳統文化遺留下來的最惡劣的垃圾之一,可是如同中國目前的環境一樣,垃圾遍地,凈土難尋。看似風平浪靜的表面之下,巧取每天都在上演,筆者接下來要寫的,就是關于這方面的內容。
中央一號文件新鮮出爐,三農問題依然是核心,在這份最新文件中,黨和國家強調了對于農村基礎教育的擔心,要求全面提高農村學校教學質量。
怎樣提高教學質量?無外乎硬件的升級以及教師隊伍的提升,只要上述兩點提上去了,農民自然愿意把孩子送來就近入學。而這兩點之中,以師資力量最為關鍵,條件差一點不要緊,人差了可就危險了!
問題的關鍵就出在,農村基礎教育,幾乎人滿為患,卻又無人可用。
何也?請聽筆者細細道來。
說起中國教育,就不得不提到兩個對于教師而言極為關鍵的問題,收入和編制。城鄉二元結構之下,城鄉教育在這兩點上出現了奇特的對比,城市學校收入高,卻無編制保障;農村學校收入低,編制卻空余不少。
筆者的朋友去年參加了教師招聘,聚會問起情況,方知其簽約在了縣一級私立學校,收入很高,幾乎是同類公立學校的兩倍。筆者下意識詢問其無編制情況下壓力如何?卻被其回答所震驚,有編制!
私立學校哪兒來的編制?
朋友解決了我的疑惑,并叮囑筆者不可外傳,但筆者實在是良心不安,覺得有必要說一下。
朋友的簽約學校表面上是在縣城里的私立貴族學校,實際上編制卻在基層鄉鎮學校,也就是說,他真實身份應該是農村學校教師!然而,私立學校打通了各類關系,上下其手,以一紙借調令將他調到了縣城里,至于借調時間是多久,想必讀者已經猜到,沒錯,無限期。
就這樣簡單操作一下,大批優秀教育人才的戶口落到了基層,統計數據一上報,黨和國家喜形于色,以為農村教育發展不小,卻不料,這一切卻充滿了泡沫。
城市化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城市居民為了更好的生活就會開始自覺的逆城市化,從而享受城市的就業機會與鄉村的優美環境。
萬萬沒想到的是,如今教育也開始逆城市化了。城里的教師占據著城市的黃金崗位,擠占者農村的寶貴戶口,吃著雙份收入,而那些真正在基層奮斗的教師,卻淪為了黑戶,反而拿不到戶口!
霸占鄉村,牢守城市。
此計不可謂不巧,然則心實太狠,行實太過。
這個世界太凌亂了,再這么搞下去,人都搞沒了,農村教育還怎么搞?難道就靠守著那些外來人口的肖像畫餅充饑?
富貴,人所欲也;編制,亦人所欲也,二者得兼不以正道,百花凋零是也!
借用魯迅的一句話結尾。
救救孩子!!!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