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為人民服務的人才是教育改革的根本
厲以寧談十三五規劃:經濟中高速增長已達共識2014年12月10日 09:44 新浪財經
厲以寧說:改革教育體制,教育資源的分配應該是均衡的,教師現在城鄉不均衡,同是義務教育,城里的學校好,師資足,學生積極性高,學生質量高,而農村就差,這樣下去中國垂直流動的渠道越來越窄,農民工的兒子還是農民工,教育體制也需要改革。
厲以寧談教育,可以說,是外行論教育。
厲以寧說:“改革教育體制”。教育有體制嗎?我沒看到改革開放后,有什么樣的教育體制。也沒看到厲以寧具體說過什么樣的教育體制。上網搜索一些領導人談教育改革。搜到下面一些報道:
李克強:職業教育改革要跟上社會步伐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01 12:12 來源: 國務院辦公廳
李克強說,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是轉方式、調結構的戰略舉措。由于中國職業教育發展不夠充分,使中國制造、中國裝備質量還存在許多缺陷,與發達國家的高中端產品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中國制造’的差距主要是職業人才的差距。”李克強說,“制造產品主要靠職業人才,但我們制造業從業人員中,中級職稱以上的人員比例,與發達國家的比例差距還很大。”
我不完全同意總理的觀點。我在網上看到,我國已經成了世界產品的制造工廠。我們的高鐵,已經走出國門,到美洲、非洲、歐洲修建。另外,我看到一些文章講職業教育,主要是培養藍領工人,生源來源于是農村或者城市的草民家庭。這不公平,為何有錢人或者官員的子女就不去考職業學校呢?建設國家,人人有責。毛澤東時代,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李瑞環同志,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能被提拔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古人云:人該可為堯舜。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惜一格降人才。習總說,要創造各種人才能提升的環境。社會主義的改革,應能使像李瑞環這樣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的人,能上升為各級領導人。
李克強與高校校長對話教育改革。 2013-03-07 19:55 來源:中國廣播網
鄭強:現在西部人才的流失對我們這些校長教授來講,就像心里流血一樣痛。我們的那些好大學“營養過剩”,一些窮的地方嚴重“營養不足”。我覺得把西部的高校建好,也就是實現孩子們的中國夢想。我今天請總理幫我、幫學生們實現夢想。
李克強:你把兩個學校進行比較,說明你對貴州、對西部地區的人民有感情。對貴州的發展來說,我認為,教育至關重要,我們要改革教育制度,包括改革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目的是要讓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眾,更多的惠及中西部。我想,沒有高素質的人才資源,我們國家和各省實現轉型升級,達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就缺乏根基。
什么是高素質的人才?在北京,聽北大法學院法學博導鞏獻田教授講過。他認為,毛主席樹立的六個典型人物,是社會主義高素質的人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科學界的錢學森,文化界的魯迅,工人王進喜,農民陳永貴,干部焦裕祿,解放軍戰士雷鋒。各行各業向這六個人學習,保證社會主義會盡快到來,全國人民過上共富幸福美滿生活。我要加上一個,我們必須要有一個不謀私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像毛主席這樣的人民領袖才行。外媒說,習總像毛澤東。我們應理直氣壯地支持、擁護習總。
溫家寶談教育改革:大學最好不設立行政級別2010年02月27日 1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訪談中,有網友問道,溫總理出身教育世家,是否對教師有特殊感情。
溫家寶回答說:“是的,我前兩天也翻起我的祖父在鄉村辦鄉學的經歷。他是第一個在農村辦女子小學的,在那個時期,要受到很大的壓力,但是他堅持辦下來。我記得他跟我們經常講,作為一個小學校長,當時最重要的是兩項任務:第一是籌款;第二是請教師。因此,他請了許多大學畢業生,甚至高材生在小學任教,他那所小學培養了許多人才。他的校訓很簡單,就是四個字“勤勞樸實”。每周他都要在周會上給孩子們講人生、講學習。”
我看,溫總理一有機會,就講自己。他的祖父辦學是那個年代?能請到“許多大學畢業生”到他祖父的鄉村小學當孩子王呀?“他那所小學培養了許多人才”。為何溫總理不講出一、二個具體人的姓名呢?我總感到,溫總理講的與做的結果不一樣。2013年3月,在兩會上,溫總理說:過去五年,我國堅持搞好房地產市場調控不動搖,遏制了房價過快上漲勢頭。事實是,房價瘋漲,誠實勞動的人,買不起房。房價總理說了不算,經理說了算。
溫家寶說:“我確實對教師很有感情。我認為學校要辦好,還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學校必須以教育為中心,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
溫總理講的合格人才,前面少了社會主義限定詞。我認為,學校必須全面執行毛澤東時代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讀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溫家寶執政10年,到底是把教育改好了,還是改壞了。大家可看網上的評論。也可發表自己的意見,供教育部作為教育改革的參考。這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體現。
講到教育改革,我認為,我比厲以寧教授,更有發言權。解放后,我的小學,中學、大學、在毛澤東時代上。1968年,我從廣西師范學院外語系(現在的廣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畢業,到解放軍部隊生產基地斗門縣大林島、湖南洞庭湖西湖農場,勞動鍛煉,接受解放軍再教育。1970年4月,分配到宜山縣洛東公社中學教書,直到2002年退休,教書育人30多年。我認為,我比經濟學泰斗厲以寧教授,更了解毛澤東時代的教育和改革開放后的教育。
我讀過不少毛主席關于教育的論述。毛主席說:中國歷史上只有地主有文化,農民沒有文化。俗話說:家無讀書子,官從何從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反映了解放前的幾千年,文化教育是統治階級的,最多的廣大勞苦大眾,被壓迫階級,被剝奪了受教育的人權。過去的教育,為統治階級服務。
封建社會,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上智下愚”,“民可使之知之,不可使由之”,“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資本主義社會,是少數資產階級精英治國,宣揚人是自私的動物,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生存競爭、弱肉強食、叢林法則。
毛澤東時代,我們的教育方針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個方面讀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教育為無產階級的政治服務,教育必須與勞動生產相結合,勞動人民要知識化,知識分子要勞動化。黨和國家,進行無產階級教育革命,讓更多的工農大眾,受到公平教育。中小學教育是低收費,大學免費,師范教育吃住等費用國家全包。
1964年,我讀廣西師范學院,不花一分錢,每月還有二元的助學金,解決日常生活費用。訂一份全年的《英語學習》雜志,6毛。每月5分錢。畢業包分配。我們心有理想、胸懷豪情、斗志昂揚、齊聲高唱: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毛主席的戰士最聽黨的話、哪里艱苦哪安家。國家培養了一大批為人民服務的知識分子、革命干部、工人、農民。
改革開放后,我們逐漸忘記并改掉了我們的教育方針。一切以西方文明國家,我認為,實質是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以資產階級的教育為標準,搞教育產業化、市場化。教育為金錢服務,學校是分數第一。兩袖清風,一身正氣、教書育人的師德靈魂,被金錢、分數吞噬掉。老師跟錢走,不去邊遠、農村等艱苦的地方。這怪誰?主要怪搞市場產業化、市場化,分數第一的國務院和教育部的領導。教師蛻化為從學生身上弄錢的“眼鏡蛇”。網上報道的教育領域的腐敗、校園的矛盾沖突亂象,這些都是教育市場化的惡果。
厲以寧教授說:“教育資源的分配應該是均衡的”。可他沒講如何才能做到“均衡”。他講的均衡,實質是公平教育。毛澤東時代已經做到了。改革開放后,學習發達國家,把自己好的東西改掉了。
教育的撥亂反正,最根本的是要恢復毛澤東時代的無產階級教育革命,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發展國家公辦教育事業,總結毛澤東時代教育革命成績和缺點,克服過“左”或者過右的問題,執行教育為無產階級的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千百萬為人民服務的知識分子、干部、工人、農民,建設好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中國夢。
(2014年12月19日11:50完稿,19:56修改。)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