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西山先生
你知道現在農村有糧食種植補貼,那你知道現在農村正在推進莊園化嗎?上級的政策是如果某一種糧戶面積種植達到多少畝,可以得到撥款的事情嗎?大面積種植的土地從何而來?其實主要是小農戶專包匯集而成的。目前還沒有通過政府的行政命令來進行,但是已經進行了政策性的誘導了。長遠看,這會形成新的“地主階層”,而把自己現有的土地轉包出去的農民,會成為農場工人,無產階級,但是你不能把這件事簡單地看作是歷史的倒退,相反,這是為了適應新的生產力的一種必然!!難道不是嗎??
我關注農村的土地流轉有一段時間了,我的主張:
1、對于當前的農村一個字:穩。農村生產效率不高是事實,更大的事實是城市在房價泡沫破滅之際正處于急需要療傷階段,只有穩定農村才能為國家的自救提供空間與回旋余地,農村的變是必然的,但決不是現在,一切都沒有準備好,盲目行動的后果只能是把農村搞亂。
2、全國全黨全體干部一個字:緊。第一個緊是官緊,十幾的年的土地財政已經把中國推向了崩潰的邊緣,官民共渡難關是唯一出路,公共消費必須緊,勒緊腰帶準備過幾年緊日子應該成為全體官員的共識,不能再在我們自己吹出來的泡沫中做大夢了,我們根本沒有腐敗的資本。第二個緊是促進工作的創造,實業的發展,對虛擬資本、泡沫資本要限制,只有實業才是真正可持續的;西山先生你是搞企業的,對我國的經濟形勢與經濟狀況感觸應該更深,我們的實業發展如何?第三、緊靠民生,把反腐成果直接用于民生,根據人們的收入狀況,以人頭為單位,按照倒收入的方式直接發放補貼,并采用以省為單位直補方式避免中間的截留,信息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對于弄虛作假行為,嚴重處置。
3、對現行的土地流轉,沒有通過行政命令來進行是好事,政策性誘導有點作用但并不靠譜。我認為千萬不能相信所謂的試點,土地流轉必然產生勞動力的溢出效應,小范圍內的溢出社會可以容納,如果一旦在全國推開,將產生多少的失地農民?雖然農業莊園中可以吸納一小部分,但更多的必然被拋向社會,我們卻根本沒有準備好,這種情況下的圈地必然是災難甚至直接帶來社會動蕩,這是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才引起質變的道理,所以千萬別用變量中的成功例子來推論足以引起質變的程度的結果,這是異質的問題,不能同比;
4、其次,不要相信財政補貼,這不具有普遍性。剛試點時,政府可以集中財政資金進行補貼來人為造就成功例子(這類政績工程搞過太多了,此類昔日的英雄今安在?煙消云散了),但是一旦全面推開,政府有多么大的財力來進行普遍大力度補貼嗎?建立在大額財政補貼下的個例成功對于全盤推開后財政補貼作用被稀釋的情況有什么意義呢?結果只能是轟轟烈烈開局,灰頭土臉結束。因此必須核算我國財政支出中的這部分總額,再算好需要補助的對象,兩者加以平均,這種數額的補貼究竟能有多大作用?吃飯穿衣量家當,心急喝不上好粘稠。這種災難是將是全國性的,所以不能不慎之又慎。事關整個農業、廣大農村及全體農民,我們只能辦好,不能辦砸,如果抽調出一個國務院副總理,進行為期五年的調研,能在下來一任期制訂出解決三農問題的系列切實措施,他將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大功臣,其歷史定位遠高于一屆普通總理,我甚期待這類人物的出現;如果拍腦袋決策,后果不堪設想。
5、土地流轉是不是必然形成新的地主階級?答案是否定的,其形式不是唯一的,雖然有人正作這種努力,但這是不符合農民根本利益的,也是當時可以也能夠避免的。從理論上講,農村的土地是勞動者集體所有即三級所有隊為基礎,從根本上來說,土地屬于農民持續所有的,不僅僅屬于這一代農民,在農民的生存保障沒有徹底改變之前,農民的土地集體所有權不容否定。土地流轉所帶動來的只能是土地使用權的限期流轉,農民繼續擁有收益權,這符合土地的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政策,大承包商必須與農民集體鑒訂定期的土地轉包合同,約定浮動性的土地收益分成,他們享有國家給予的種植補貼及相關優惠。這種經營方式下,農民收益、糧食生產安全是目的,大承包商的收益是衍生品、附屬物而不是主宰者;相反新地主階級的產生意味著他們本身是目的,農民、國家是手段或犧牲品;另外一點需要提示的是,隨著大農業承包商的出現,農業主要的產品的壟斷、農產品的壟斷高價將成為現實的可能,國家必須提前設計預案。
沒有絕對的平均,絕對的平均意味著不公平,共產主義一樣奉行“能者多勞,多勞多得”的原則,不是嗎?對弱者,應該體現人文關懷,但是應該表現在社會福利制度上,讓窮者弱者不因教育、醫療、養老、住房而犯難,這才是關鍵!庸碌者騎自行車,有才能者開轎車這不能算是社會不平均,國人也并未因此而詬病,國人詬病的是社會福利制度的差勁,民生的差勁,在普通百姓民生問題沒有改善的情況下出現官僚腐敗嚴重,這才是問題。馬列主義的核心是消除貧富差距嗎?馬列主義的核心是搞絕對的平均嗎?馬列主義在不同的國家執行了不同的政策,但主體的指導思想是一致的,在前蘇聯、古巴、中國、朝鮮……眾多的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社會制度的表現并不完全一致,你不能說只有哪家是正宗,哪家不正宗,因為大家都是在共同的指導思想下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本土化改良之后的結果!而且,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隨著國內和國際形勢的變化,還會進行各種不同的適應性調整,一切為了推動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為了更好地造福于人民,這都是必要的。
沒有誰追求絕對的平均,也不存在絕對的平均,但社會必須保障公平。就收入分配的公平而言,有兩層含義: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應過分懸殊;(對最低收入者來說)必須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社會分配將在勞動與非勞動兩個意義進行,即社會公益分配與勞動分配,這種公平是相對,哪怕是社會主義的按勞分配中也存在著資本主義法則,但總體是優越的,有利于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遠越于私有制度下的通過饑餓紀律強迫勞動者的勞動;共產主義條件下實行的“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原則,勞動的人的第一需要。與現實遠了些,暫且不論。社會分工是一個總體的系統,任何一項有益的勞動都是其有機組成部分,都是善的、都是美的,都是值得尊重的,都應該取得相應的報酬。勞動之間的數量質量是有差距的,所以報酬也應該有差別,但不應該過分懸殊。才能調動各個層面的勞動積極性。我國引入市場機制后,形成了以資本為主宰的民間層面的分配模式,勞動報酬被過分壓低,國家宏觀調控的力度不夠,失位現象嚴重。主要表現勞動合同的簽訂不落實卻不承擔法律后果,最低工資標準、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及支付保障機制的落實不到位,即認識到問題卻不能執行或選擇性執行。馬克思主義的正確不在于它的設想的美好,這一點在空想社會主義那里已經完成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轉變它找到了現實理想社會的現實力量與現實道路。社會主義在各國的實踐在著個性差異,與各國的現實條件有關,但他們也必然具備社會主義的共性,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國有經濟的主導,對于計劃經濟的歷史作用誰都無法否定,現在變革的理由是它在不適應變化了的復雜起來的經濟現實(存疑);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在此前提下允許非公有制經濟的存在,發揮它們在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方面的優勢。
說實話,我個人不喜歡強調什么主義,我更喜歡關注另外兩個字:“民生”!!民主這個詞太空乏,民權也不接地氣,還是民生最實在!!任何政府,只要把民生問題解決好了,就能夠得到民心!!
民生、改善民生,是大家的共同愿意,但這種愿意能否成為現實需要一系列物質保障與政策保障,所以沒有真正離開主義的民生,錯誤的主義與政策只能傷害民生。堅持正確的思想、主義,站在廣大勞動者的根本立場上,才能制定出正確的政策,才能搞好民生,從而贏得民心。
注:本回復是對話性質的,因此邏輯性不足。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