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蕾在電視節目中聊她的《親密敵人》,她說,往往是我們身邊最親的人,最能傷害到自己,最容易成為我們的敵人。我想,這句話或可看作是她對自己所創作的“親密敵人”的定義。
如果按照徐導演所下的定義去看電影,我們看到的無非是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兩個相愛的人因誤解而成為敵人,又在互相的爭斗和傷害中因理解而復合。這樣的言情敘事可能只適合我們打發無聊時光,轉身出了影院就會被忘記。但實際上,電影所呈現給我們的豐富意味,所引發的思考層次,遠遠超出徐導演本人的預設。仿佛一個美女挑選衣服,她只是依著自己的眼光選了自己心儀的款式、色彩、質地、品牌,但欣賞她的人,卻看到了隱藏在衣服中的美女本身的品質。所以徐導演被冠以素質美女,也算不虛此名。
這部定位為“愛情電影”的影片,其實只是玩玩愛情而已,沒有提供給我們任何關于愛情的新的思辨,沒有引起我們對于愛情的一點點糾結,刺痛,甚至連一絲感動和嘆息都沒有。男女主人公的愛情只是電影中的一個噱頭而已,并非影片所要探索的主題。影片的聰明之處在于選擇了投行商戰作為故事內核,在后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的時代背景下,使影片具有了對現實的關照。
影片中,男女主人公分別作為買家和賣家兩家投行的顧問,為一樁收購戰打得你死我活,他們不惜前情,不擇手段,“商業利益是至高利益”是他們唯一的準則。Derek不惜把酒店的火警警報器弄響,讓正在洗澡的Amy不得不走出酒店,使她錯過與大股東見面的機會;在倆人晚飯時Derek又以謊言欺騙飯店客人,好利用時機走失,和本該與Amy見面的大股東私下會面;受了打擊的Amy利用網絡傳媒毀掉Derek的記者見面會,讓對方股價大跌;他們二人先后收買因孩子生病而陷于困境的司機華叔……這些在商業利益面前不顧一切的卑劣手段,這些因商業利益無限放大而毫無道德羞恥感的心靈,讓人不由得想起那句擲地有聲的名言: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一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
商業運作像一臺巨大的機器,每一個置身其中的人,都身不由己地卷入它的運轉而不能自已。Derek永遠打不完的電話,讓Amy一忍再忍,最終忍無可忍地扔掉他的手機,轉身離開了他。資本時代,讓Derek在創造豐厚資本的同時,將自己的情人創造成了敵人。不過我想Amy選擇投行,并非為了打敗Derek,而是為了了解他,了解資本如何剝奪了情人的溫情,讓Derek成為一架冷漠、空洞的機器。資本在成功將追隨它的人牢牢套住的同時,實現了對人性的扭曲和異化,不僅讓相愛的人彼此成為敵人,也讓自己成為自己厭惡的敵人。一些投行的朋友都不喜歡這部影片,我想是因為熒幕上所呈現的他們在日常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稍稍刺痛了一下他們已經麻木的心靈。那些在利益的驅動下毫無道德感的心靈,被放大到熒幕上時,會讓擁有它的人產生生理上的不舒服。
西方經濟學家在研究市場、資本的同時,也在研究資本倫理、資本主義精神,從道德、信仰的層面,為人類尋求著拯救的道路,防止人因為貪婪的本性在資本的誘惑下墮落、迷失。而影片的最大缺陷就在于沒有對主人公的行為進行道德的反思,Derek和Amy在使用一些低下手段甚至影響他人正常生活的卑劣手段時,內心居然沒有一點不安,完全是勝者王、敗者寇的怡然自得。這可能是美女徐導演將影片定位于愛情電影所限,讓影片在可能探往的深處之前止步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