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農民工權益狀況逆轉的一年
2014年5月,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3年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13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6894萬人。
在數量變化上最為明顯的是,建筑業農民工數量大幅增長,制造業農民工數量大幅降低。建筑業農民工數量從2012年的4832萬人增長至5970萬人,凈增加1138萬人,同比增長23.6%,遠遠超過其他行業農民工數量的增幅。而制造業農民工數量則由2012年的9375萬人降至2013年的8445萬人,減少930萬人,降幅為9.9%。由于國際經濟疲軟的影響,中國制造業逐步萎縮。與此同時,隨著資本西進(即資本更多的在我國西部地區投資)以及地產資本在二三線城市的持續圈地,這不僅造成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失去土地,也讓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就近選擇在建筑業找活。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農民工權益保障方面,2008年以來農民工權益狀況的持續改善的狀況在2013年卻發生逆轉。2013年,農民工群體超時工作和拖欠工資的情況越來越多,而勞動合同簽訂率卻有所下降。
資本圈地與民工失權
對于中國這個嚴重依賴出口貿易和地產經濟來實現經濟發展的國家,全球經濟危機直接導致制造業的萎縮與疲軟,越是在制造業不景氣的情況下,資本的投機性就越會選擇到能夠獲得高回報的領域,于是,房地產領域成為資本進行投機性投資的重點領域,盡管有國家在銀行政策上的收緊,但這并不妨礙資本向地產領域的投機行為,因為地產資本已經開始入主銀行,金融資本與地產資本的結合使得地產資本更加肆無忌憚地進行圈地。地方政府為了應對全球性經濟危機對農業、制造業和服務業的沖擊,為了發展經濟,也只有拼盡全力去扶持地產資本。君不見面對中央政府為了降低市場風險而收緊對房地產的政策,地方政府卻或明或暗支持為房地產“松綁”。既然發展房地產成為很多中西部或二三線城市發展經濟的重要或唯一的路子,同時也是實現地方政府自身土地財政的第一要務,地方政府自然要為地產資本的擴張做好兩件事情:一是,盡量加快征地的步伐,讓越來越多的農民失去土地;二是,盡量壓制建筑業農民工的維權行為,以利于地產資本的高速增殖。于是,失地農民越來越多,而建筑業農民工權益則在地產資本與地方政府的勾結中越發喪失。
而這一點,在北京行在人間文化發展中心2013年年底發布的《建筑工人工資待遇和工會組織調研報告》中也得到了印證。報告指出,農業衰敗倒逼農民工無產化進程加快。在建筑工人家庭總支出情況來看,子女教育費用、衣食住開支費用和人情往來費用排在前三位,而隨著以家庭為生產單元的農業走向衰敗,農業物資的開支在工人家庭收入和支出方面的比例已經有了很大的下降。隨著資本對農村土地的卷入,以及對自由勞動力的需求,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脫離農村和土地,成為無法享受工人待遇的徹底無產者。資本對于利潤最大化的追逐,催生了建筑業農民工的短工化,短工化使得建筑工人的勞動權益更加難以保障,依法維權越來越難。
結語
無產階級化的加速并不必然帶來農民工權利的提升,面對荒廢的田地與荒蕪的權利,祈望政府執法力度的加大或者資本微小的施舍都無法根本改善建筑業農民工自身的處境,關鍵還是在于農民工自身行動力、組織力和意識的提升。勞資這對矛盾體,一直處于變動的博弈中,勞動者既然能夠用雙手為地產資本創造巨額財富,為何不能握緊拳頭改變自己的命運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