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執政者的道德與社會道德的關系
東漢末期有個文人叫趙壹,他寫了這么一篇文章,題目叫《刺世嫉邪賦》。在文中他先列舉了種種社會弊病,然后說“原斯瘼之攸興,實執政之匪賢”,意思是“推究這些社會弊病產生的原因,是因為執政者不賢”。這句話道出了趙壹對“執政者和社會道德之間的關系”的看法。他認為,社會道德的好壞與執政者有很大的關系。事實上《論語》中的一句話更直接地說明了這種關系,“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意思是說“執政者的道德是風,老百姓的道德是草,風往哪個方向吹,草就往哪個方向倒”。這種意思,如果用馬克思的話來說,那就是“所謂的社會道德,其實就是統治階級的道德”。
所以,一個社會的道德狀況,首先體現為執政者的道德。用《論語》上的話來說,就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執政者自身道德純正,做事公正,不需要強制,老百姓就會聽從他;執政者自身道德敗壞,他的命令老百姓是不會聽從的。“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搞政治,就是要做事公正,合乎正義。執政者自身以身作則,老百姓誰敢胡作非為。
所以,要想搞好社會道德,首先應要求執政者提高道德水平。所謂的社會道德建設,其核心內容是“執政者的道德建設”。一提社會道德,就拿老百姓說事,要求老百姓遵紀守法,這是一件很荒謬的事情。我們看歷朝歷代,抓吏治,都是那些想把國家搞好的皇帝的主要任務之一,很少見到有執政者批評老百姓道德水平低的情況。所謂的抓吏治,不就是要求政府官員提高道德水平嗎?
二、官僚政治下執政者的道德狀況
在中國漫長的政治史上,出現過許多胸懷大志的執政者,渴望建立一個清廉政府。有眾多的文人,提出各種整頓吏治的方法。但都沒有實現其目標。1948年,王亞南先生寫了一本書,叫《中國官僚政治研究》,對中國歷史上的官僚政治做了深入剖析。中國自秦漢以來,政治體制就屬于官僚政治,民國時期也是如此。事實上,新中國建立直到今天,我們的政治體制仍然是官僚政治。只是官僚政治在不同時期會有所不同。
官僚政治有許多特點,比如,一,官員的權力不受約束,政府權力私有化。二,官員只對上級負責,而不對老百姓負責。三,貪污腐敗是官僚政治的必然現象。只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這幾個方面表現的輕重程度不同罷了。即使如毛主席時代,這幾個問題也是存在的。要不然,不會有那么多針對政府官員的政治運動。毛主席時代政治運動的主要針對對象事實上是“政府官員”,政治運動不過是“整頓吏治”的一種形式。
三、希望之光
執政者走向腐敗走到人民的對立面,這種現象有時讓人絕望。人的私心無法根除,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上的私有制,這兩者或許是執政者腐敗的根本原因。中國古人很早就開始探討怎樣建立一個大同社會,歷史上在或小或大的范圍內也都有這種實驗,歷史上很早就存在的鄉村建設,1953年開始的社會主義建設,都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理想就是希望。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