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關于余額寶的存在合理性問題,社會各界悄然掀起了一場大辯論,這場辯論的導火索是央視特約評論員鈕文新先生所發表的《取締余額寶》一文,文章認為余額寶在給用戶帶來一些“蠅頭小利”的同時,推高了全社會的融資成本,對經濟安全造成沖擊;此外,余額寶是典型的投機倒把,是扒在銀行身上的寄生蟲和吸血鬼,并且坐擁無風險的高額利潤。文章一出,輿論嘩然,社會意見分成兩大陣營,其中支持余額寶的一方認為余額寶除了給用戶帶來高出活期存款十余倍的利息以外,還能夠促進傳統金融業的轉型。從階層構成上來看,支持余額寶的大部分是所謂的中小散戶和專家學者,這些人來勢洶洶,咄咄逼人,但是縱觀其言論,基本是夸大了余額寶的那些“潛在的”、“可能的”、“至今還看不到的”積極作用,卻對目前已經產生的嚴重惡果置若罔聞。
我雖然并不想表示是否支持取締余額寶,但是我的立場是要讓更多的人看到,小小的余額寶其實引發了諸多未曾被重視的現實風險,對待余額寶的問題,大多數網民并不能因為自己用過體驗過感覺不錯,或者賺了幾元十幾元的收益,就認為余額寶代表社會的利益。可惜的是,我滿眼所見到的“罵街者”,都是諸如此類缺乏理性的網民。莊子在《齊物論》中所嘲笑的認為“朝四暮三”比“朝三暮四”更好的猴子,其實就是非理性網民的真實寫照,余額寶確實讓你一方面的收益從“三”變成了“四”,但是在其他許多方面,他會令你的收益從“四”降至“三”甚或是“二”是“負”,因此總體上看,你的全部經濟福利是在下降而不是變得更好。
一、提高全社會的融資成本和生產成本,沖擊國家經濟安全
在我看來,余額寶的最重要的問題,首先是對社會融資成本的巨大沖擊。余額寶趴在了銀行身上,左手把銀行活期存款搬了家,右手轉存協議存款,通過這種投機倒把的形式來盈利,就像糧荒的時候一些商人低價從其他地方的農民手里收購糧食,再到糧荒市場上以十幾倍的價格賣出。協議存款更高的利息確實讓投資者受益,但是資金面緊張進一步加劇的銀行必定會通過提高貸款利率來維持收益。從Shibor利率上看,即使春節過后銀行流動性緊張的狀況有所好轉,但是貸款基準利率(LPR)在悄然上升,從2月12日的5.73%上漲到目前的5.76%,該漲幅尚屬LPR報價制度建立以來的最大漲幅。銀行貸款利率上升有什么壞處呢?中小企業更難從銀行獲得貸款,資金成本會更高,更難進行投資,這對于拉抬經濟增長速度惡果明顯,決然不利于建設一個具有活力和創新能力的國家,也許企業辛苦打拼一年的利潤還不足以償還貸款,那還有誰愿意來做實業,都跑去炒股炒樓了,我們國家的經濟靠誰來支撐?融資難和成本高這兩個問題必將壓死一大片的中小企業,他們面臨的將是停產甚至破產。此外,企業的高資金成本必然會融合進生產成本,還將導致商品價格的提高甚至是總體物價水平提高,這些成本最終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很可惜,大多數支持余額寶的非理性網民都是目光短淺的,他們僅僅在乎自己眼前幾塊錢的蠅頭小利,不知道個人利益和整個社會是息息相關的,企業破產了,國民經濟垮臺了,居民個人也會陷入破產的絕望——你將被解雇,將領取失業金,無法再承擔高昂的生活費和子女教育;幸運點的人,工資也許只是平時的一半了。如果余額寶的“骨灰級”網粉還覺得這對于他們影響不大的話,那我可以告訴你們,你們想從銀行那里輕松地拿到個人房貸,甚至還天真地以為會有7折利率優惠,你們就真是太傻了。根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目前在南京首套房貸款利率優惠已經難覓蹤跡,有些銀行甚至上浮30%,也有銀行不再接受個人房貸。為了余額寶里幾元錢十幾元錢的雞毛蒜皮,連幾萬元十幾萬元的房貸優惠都不要了,所以我說這些罵街的網民們真的連莊子所嘲弄的“朝四暮三”的猴子都不如。也許你會說,我不需要買房,與我無關。但你總得用信用卡吧,如果銀行資金緊張蔓延到了消費貸領域,給你們更短的免息還款期,給你們更高的信用卡利率,或者增加其他的中間費用,你們急不急?你們急,銀行也急,只有余額寶躺著賺錢不急。記住我的話,社會融資成本提高必然影響到每一個人,誰也逃不了。如果銀行破產了,你的破產也就近了,無人幸免。
二、低風險承擔下的巨額利潤
第二個問題是余額寶的高額利潤問題。利潤本身不是錯,但是您的利潤必須要合理,如果您本身僅承擔極低的風險,是靠著吃現成飯賺錢,那叫暴利。都說銀行暴利,銀行暴利嗎?去看看A股的上市企業吧,地產信托、制酒醫藥等行業的凈資產收益率比銀行高的比比皆是,什么保利地產,安信信托,貴州茅臺都比銀行高。不跟銀行比利潤率,卻轉移話題比利潤額,從而得出銀行暴利,那是在聲東擊西,是在搞陰謀,是在搞破壞,是有病,是在欺騙無知的金融門外漢。銀行網點多,業務多,客戶多,利潤額自然高,但是扣除各項成本和費用,利潤率僅在行業中等偏上。銀行利潤雖多,但銀行也承擔風險,銀行對于技術系統和內部控制等環節投入了無數的費用和智力,但是支付寶呢?除了提供一個平臺,付出了一點技術,它承擔了任何的技術風險、損失風險,或者從它自己的利潤中提取了風險準備金,以保證風險補償了嗎?什么都沒有做。前不久傳聞余額寶收益顯示“0”,投資者一片恐慌,余額寶輕描淡寫的一句“系統問題”,憑此就坐擁近乎無風險的巨額利潤?說他是吸血鬼真不過分,吸的都是正規金融和實體經濟的“血”。不僅如此,天弘基金甚至是余額寶的投資者,難道沒有被支付寶吸血嗎?鈕文新說余額寶和天弘賺取2%的收益,也許固然有統計失誤的地方,但是對于支付寶這樣一個僅提供平臺的第三方就躺著賺取如此高的利潤,這是公平的表現嗎?雖然還沒有確切的數據表明支付寶到底分走多少的天弘基金管理費,但是早在去年就有傳聞稱天弘95%的管理費都歸支付寶所有。如果傳聞屬實,或者我們保守估計雙方對半開,既然天弘愿意接受這樣的管理費率,就說明該費率依然有利可圖,要是把支付寶一腳踹出去,維持天弘現有的管理費率,對于增利寶的投資者來說不是更有好處嗎?支付寶這樣“低風險-高收益”的運作模式,就如同美國作家納西姆·塔勒布在《隨機漫步的傻瓜》一書中所寫,牙醫其實比企業家和投機客更富有,因為他收入穩定可觀,不必承擔很大的職業風險。從這個角度上講,銀行真是怎么也比不上支付寶,比不上所謂的互聯網金融的暴利。
三、產品宣傳與推介的合法合規性憂慮
第三個問題就是余額寶的產品推介、收益宣傳和風險揭示問題,在我看來,其不僅使用了不小的花招,甚至都涉及到合法合規性問題。早在余額寶剛剛推出的時候,就大肆宣傳收益是活期存款的14倍,請問這樣的宣傳是否違規推介?它是否揭示了余額寶比銀行存款更高的風險?金融學最基本的原理告訴我們,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預期的高收益一定是為了補償更高的風險而提供的。銀行活期收益確實不高,但有銀行信用作為償付擔保,況且幾乎沒有流動性風險,你想什么時候取款就取款,你想刷卡消費就可以刷卡消費,一般都是即時取款消費。但是余額寶呢?投資風險這個最大的問題暫且不提,光是流動性風險就足以引起重視。如果余額寶遭遇連續的大額贖回,流動性短缺,必然贖回關閉,流動性被動,急需要用錢的你根本拿不到錢。再說了,余額寶主要投資哪里?銀行協議存款和國債。現在銀監會為了照顧貨幣基金,規定貨基提前支取協議存款利息不罰息,但是這一規定本身就不符合常理,提前支取當然要罰息,就像票據有個貼現率一樣。如果協議存款提前支取要罰息,不僅會加大余額寶贖回的難度,還會導致余額寶收益率大跌。更何況,貨幣基金的正常收益率只在4%左右,現在6%以上的收益本身就是變態的,只是鉆了銀行資金緊張的空子,或者說盤剝了銀行,如果協議存款利率降了下來,余額寶的收益率不被打下4%才怪呢!沒有了從協議存款獲利的“好途徑”,貨幣基金只能加大對國債的投資,可是債券的價格受市場利率的影響可就大了,收益率因此變動很大,去看看單純的債券型基金吧,如此高的波動性和風險不是現有余額寶散戶能受得了的,所以新浪財經連續登文提示余額寶收益率“即將破6”和“或將暴跌至3%”,投資者不得不重視。這種對風險揭示的模糊不僅是余額寶獨有的,更是互聯網金融的通病。監管層出于保護新生的互聯網金融的好意,卻忽視了對互聯網金融的控制與引導,我們常常看見有些互聯網平臺對風險概念模棱兩可,對投資工具基本不做說明,或者偷換概念,將預期收益率說成是承諾或保證,比如前不久被證監會叫停的“百度百發理財產品”,就是混淆視聽、虛假宣傳和漠視投資者風險的典型。這個領域不得不加以監管,無論是為了規范金融行業還是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中小投資者往往對金融理財缺乏基本的常識,很容易被那些所謂信得過的互聯網機構所騙,往往被吸了血,還在替吸血鬼叫好。看看正規的銀行理財產品吧,對投資者的風險揭示非常明確,明確告訴你預期收益率,明確告訴你有如下投資工具,明確告訴你風險一二三條,明確告訴你投資有風險,風險自擔,就像香煙盒子告訴你“吸煙有害健康”一樣,這才是保護投資者利益的產品推介,而不是為了招攬客戶、吸引眼球就在那里胡說八道,夸夸其談。不僅是互聯網金融有這樣的弊病,其他民間第三方機構的理財產品也往往以所謂的“高收益、低風險”或者“固定收益”這樣的招牌糊弄人,也許一兩個投資者虧損了這些機構尚可以“拆東墻補西墻”來彌補給你,維持自己的聲譽和剛兌,但是如果風險集中爆發,這樣的龐氏騙局又能維持多久?所以,不僅互聯網金融需要監管,民間的第三方理財機構也需要加以控制,監管層可以說任重而道遠。
當然,余額寶還有許多問題,比如技術系統脆弱,易受木馬病毒攻擊,賬戶資金被人盜取等等。雖然支付寶承諾全額賠付,反正我本人是風險厭惡者,不想擔這種風險,一會兒資金被盜了,一會兒資金賠償了,像坐過山車一樣,心臟受不了。
四、駁斥激進的利率市場化主張以及余額寶對金融轉型的“作用”
有人說,余額寶能倒逼銀行改革,有助于倒逼存款利率市場化。什么是利率市場化呢?就是在存款面,儲戶和銀行自由議價,在貸款面,銀行和企業自由議價。中國本來就是個儲蓄大國,儲蓄總量高,從存款面上看,較低的存款利率本來就是市場化的結果,僅僅由于余額寶這樣鉆了監管層和法律的空子,分流了市場上的一部分資金,就導致存款利率被迫提升,導致貸款利率也被迫提升,加劇了企業融資難、成本高的問題,這顯然是不符合一個發展中國家重儲蓄和投資的戰略。有人說了,為什么市場化后美國貸款利率下來了,中國貸款利率反而提高?往往那些所謂的“海歸”會提出這種質疑,這是因為他們僅僅帶回來了理論和書本,不懂國情就開始照搬照抄。一個企業要融資,既可以通過銀行,也可以通過資本市場。在美國,即使是中小企業也可以通過資本市場融資,可以自由的發行股票和債券,這就加大了在貸款面企業的議價能力,但是我國資本市場不發達,發行審核嚴格且周期長,中小企業根本沒有從資本市場融資的能力,只能從銀行間接融資,一旦無法融資,就停產或破產,因此銀行在貸款面的議價能力比中小企業高,企業只能接受銀行的高貸款利率。此外,即使要利率市場化,那也是個漸進的過程,美國1980年《銀行法》廢除了Q條例,規定在6年之內逐步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即使如此,法案一出,美國銀行業也發生了大規模的兼并重組,1980年到1998年,商業銀行數量下降了約40%,不僅最終息差沒有降低,反而造成了銀行業更嚴重的壟斷和集中現象,中小規模銀行破產造就了像美國銀行、摩根大通這樣的巨無霸。可以說,這樣的過程在我國只會更加劇烈,國有大銀行、股份制和眾多城商行、農村金融機構相互競爭搏殺的結果,一定會是國有大銀行勝出,反而加劇了銀行業的壟斷性。面對銀行的大規模破產潮,無可奈何,美國于1999年頒布《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打破了金融分業制度,規定商業銀行也可以從事證券和保險等經營活動,至此才慢慢穩定住銀行業。而我國呢?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有相應準備措施嗎?什么都沒有。我國銀行還是金融分業,除了傳統息差,僅靠表外業務在維系。我想問,余額寶倒逼銀行存款利率市場化到底是居心何在?是想看到銀行業進而是國民經濟大動蕩嗎?
我國的情況和日本比較相似。戰后的日本大力扶植銀行業,才有了二戰后幾十年的輝煌,這一切無非是歸因于投資刺激、資本積累和發展外貿。日本是個儲蓄大國,這一點和中國類似,因此日本的銀行存款就長期維持低息,這是市場均衡的結果。日本也有貨幣基金,但是沒有余額寶這樣的互聯網金融,是因為貨幣基金收益率不高。那么,日本的金融機構為什么不搞一個余額寶,允諾一個更高的收益,把活期存款從銀行那里奪走,導致銀行資金緊張,轉手再貸給銀行從中漁利呢?很簡單,政府不允許,民眾也不樂意。還有一點要說明的是,最近葉檀等人批評鈕文新犯了邏輯錯誤,認為余額寶是果不是因,是銀行資金面收緊才導致了余額寶的高收益。其實葉檀也犯了錯誤,余額寶的高收益加速了資金從銀行分流,更惡化了銀行的流動性狀況,進一步自我實現余額寶的高收益。難道這個因果邏輯還不明白嗎?這樣的惡性循環難道不應該讓監管層予以重視和規范嗎?
五、結論
最后我要強調,我并沒有說取締余額寶之流的互聯網產品,而是強調規范、合規與公平,趁著去年年中銀行流動性危機就加以大發橫財,而置國民經濟的安全于不顧,這是支付寶在利益動機驅動下的真實經營寫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