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額寶在總量突破了驚人的4000億元人民幣之后,很快遭到了金融屆主流聲音,以及各銀行大佬的輿論圍剿。
央視鈕文新發表《取締余額寶》一文,指出余額寶是趴在銀行身上的“吸血鬼”,認為余額寶嚴重干擾利率市場,嚴重干擾銀行流動性,嚴重拉高實業企業融資成本,從而加劇金融和實業之間的惡性循環。多位銀行大佬在央視財經《對話》也表示,“不能這么玩”,認為余額寶有違規操作和宣傳之嫌。
然而,余額寶卻在被行業抨擊的同時取得了大眾的支持,超過90%的受調查者都反對取締余額寶,并且還有約80%的受調查者表示還將繼續加大對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投入。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并不奇怪,中國長期以來都保持較高的通脹水平,銀行利率看似是受到了嚴格的管制,但實際在操作上銀行仍然對大客戶是擁有較高的自主權的,常常給予額外較高的利率。所以中國中低收入群體一直面臨一個兩難:把錢存銀行是坐等貶值;不把錢存銀行又沒有地方可去。與其說余額寶是趴在銀行身上的“吸血鬼”,倒不如說銀行才是一直趴在儲戶背上的“吸血鬼”。所以當遠遠高于銀行利率的余額寶等金融理財產品推出的時候,人心向背自然一目了然。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那些對余額寶的指責就是錯誤的,畢竟從實質上來說,余額寶其實就是貨幣的二道販子。它的操作模式也和糧食的二道販子一樣,國家定收購價為1塊錢1斤,糧食的收購販子去村里按1塊1收購,糧站為了完成任務,加工廠為了能完成正常生產,不得已只能從糧食的二道販子手里用1塊2去買糧食。最后的結果是,糧食依然是從農民手里到了群眾嘴里,但是價格卻貴出了1毛錢。看似農民落得了實惠,但實際上整個鏈條憑空多出一個環節和步驟,其額外產生的成本和二道販子的利益,最終仍然是由群眾來買單的。
余額寶們正是如此。不過與二道販子不同的是,余額寶們很懂得現代化的公關包裝,它們把自己包裝成為了從壟斷金融的銀行手里獲取利益分給大眾的羅賓漢。但是這種包裝是經不起推敲的,作為趴在銀行背上的理財產品,余額寶們實質上沒有改變整個金融結構,也沒有改變貨幣的最終去向,貨幣最終還是流入了銀行,然后又流向了投資市場。結構沒有改變,銀行獲得貨幣的成本卻大幅增加了,那么最后買單的只能是投資市場,是實業。
在這一點上了解金融規則的余額寶自己也心知肚明,所以其在面對拉高實業企業融資成本,加劇金融和實業之間的惡性循環,最終損害民益的質疑時,采取了婉約的回擊方式,聲稱個人在獲得了更多利益之后,工作賣力,便能加薪升職。這種風馬牛不相及的言論也只能哄哄為網購剁手的青年罷了。
而既然是二道販子,余額寶們就難逃正規軍的圍剿;既然是理財產品,其風險也是不可避免的話題。如果做風險評估的話,其實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是不堪一擊的。它們之所以還能發展,是因為每家背后都有個靠山銀行,如余額寶的背后是中信銀行等。但是當整個行業被此類理財產品所累時,銀行必然會有所取舍,或是紛紛推出自己的類此產品,或是互相直接達成托拉斯協議,降低從基金手中收購貨幣的成本。
作為現金增利基金,余額寶們是無法投資實業的,只能將錢交給銀行,何況投資實業的風險也是廣大理財者所不能接受的。所以一旦余額寶的收益在銀行的圍剿下出現大幅度的下降,那么為了利益而支持余額寶的人們,自然也會因為利益而背離,毫無忠誠可言。
此外,外界的風險也不容忽視。美國版的余額寶失敗是因為美元的量化寬松政策,和銀行的長期低利率。中國也是如此,現在市場上融資困難,銀行缺錢,民間借貸利率高。但是現在政策已經允許了,如果下半年民資銀行紛紛建立起來了呢?再加上屆時利率正式市場化了,那么還有余額寶們的生存空間嗎?許諾的收益該如何實現?擠兌和虧本的風險又由誰來承擔呢?自然是那些只交了糧食,卻還沒從二道販子手里拿到錢的農民罷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