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伊始,我讀小學,現以人格良心說話:三年困難時期,我們膠東地區,有些老人得了營養不良的浮腫癥,婦女的生育率降低,這些都是事實。但真正餓死人的事,從未聽說。所謂“餓死三千萬”,純屬彌天大謊!
下面,引證大龍于2014年1月4日在中華網毛澤東紀念館里所披露的重要信息。
所謂“餓死三千萬”,是香港媒體配合“去毛化”系統步驟的一部分。
江蘇師范大學孫經先特聘教授,用了三年時間,查閱了三年困難時期我國死亡率最高的600多個縣的縣志等文獻,發現在香港出版的《墓碑》中絕大多數重要的非正常死亡數據都是虛假的。
孫教授的研究成果有四個基本結論:
第一、在 1959年底以前,由于工業發展的需要和“大躍進”運動的發動,我國出現了從農村到市鎮的人口大遷移,至少有3000萬以上農村人口遷移到市鎮。在這一過程中重報虛報戶籍人口1162萬人,即這些人雖已遷移辦理了市鎮戶籍,但并未注銷原農村戶籍(擁有雙戶籍)。
第二、在1959年以前,由于戶籍管理制度不健全,在我國(主要是廣大農村地區)存在著較為嚴重的死亡漏報現象。根據1953年和1957年兩次抽樣調查的結果,可以估計出我國在這一期間產生的死亡漏報人口約為750萬,即這些已經死亡的人沒有注銷戶籍。
由于以上兩方面原因,造成我國1959年底的戶籍統計人口總數中,存在著應注銷戶籍人口1912萬。
第三、我國在1960年前后進行了實施《戶口登記條例》工作,1964年進行了全國第二次人口普查,上述1912萬虛假的人口戶籍被注銷。
第四、由于我國出現了極其嚴重的連續三年的自然災害和蘇聯逼債,使經濟出現了重大困難,在1960年到1963年間開展了大規模精簡市鎮人口運動,有3000萬以上的市鎮人口被精簡返回農村。在這一過程中產生漏報戶籍人口數1482萬人,即這些人從市鎮被精簡并注銷戶籍,但他們沒有及時在農村辦理戶籍遷入手續,成為沒有戶籍的人(這些人口在1965—1979年間重新登記了戶籍)。
由于以上第三和第四個基本結論所敘述的原因,造成1960— 1964年間我國戶籍統計人口(不考慮自然增長)減少了3394萬(其中1162萬重報虛報戶籍人口被注銷、750萬死亡漏報人口被注銷、1482萬漏報戶籍人口)。這是我國這一時期戶籍統計人口數大量減少的真正原因。這些減少都僅僅是統計數據數字的減少,并非這一時期實際人口的真實減少。
梅子QQ群:52715500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