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閱讀馬社香的《農業合作化運動始末》一書時就感概頗多,近兩天又重讀一遍,感觸更深。該書對農業合作化運動的過程進行了詳細的梳理,資料詳實,對當今“三農”問題的解決,能給予很大的啟發,引人進一步思考。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對于國家如何建設問題,黨中央出現了極大的爭論,農業合作化問題就是其中之一。當時主要是兩派觀點,一是以劉少奇為首的反對合作化派的觀點,其主要論點如下:
1、沒有拖拉機、化肥,不能搞農業合作社,搞合作社是空想農業社會主義,待有機械化以后才能實行集體化。沒有機器工具的集體化是鞏固不了的。
2、實行社會主義,不是先從農村,而是是先從城市,即先在城市里工業國有化,然后才是農村的農業集體化。
3、在私有土地(已經土改了)基礎上,不要怕兩極分化,分化到一定程度要組織貧農向富農斗爭,這就是養肥豬政策,養肥了更好剝奪它。將來依靠政權,中央下個命令就可以剝奪它。
4、黨員可以雇工,黨員變成富農不可怕,等將來集體化的時候,黨員將自己的財產交公,不交公的黨員開除就是了。
5、不能用積累公積金和按勞分配的辦法逐漸動搖、削弱私有基礎直至否定私有基礎。這與《共同綱領》的精神是不符合的。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是兩個不同的階段,不能把兩個階段混為一談。
第二種是以毛主席為首的合作化派的觀點,其主要論點是這樣的:
1、沒有機械化也可以集體化,西方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就有一個工場手工業階段,即沒有采用蒸汽動力機械,依靠工場分工以形成新的生產力的階段。所以中國的合作社,依靠統一經營形成新的生產力,去動搖私有制是可行的。
2、工業化與農業集體化,沒有先后問題,沒有農業集體化,工業化的產品也賣不出去,工業化也不能順利進行,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3、《共同綱領》是鼓勵合作經濟的,包括城鄉辦生產合作社,所以試辦合作社沒有違反《共同綱領》,合作經濟是半社會主義性質的,不是社會主義性質的,也就是說是新民主主義經濟性質的。
4、我們是共產黨員,在現階段就該追求共同富裕。如果等到兩極分化后,再讓富人無私把自己財富拿出來幫助窮人,先富帶后富,不可能。
5、雖然當時搞的是新民主主義經濟,但共產黨人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當下的目標不要與最終目標割裂開來。對帶有剝削性質的事情要不斷限制,不能鼓勵擴大,只有這樣才能逐步走向社會主義。如果鼓勵擴大剝削,新中國就會走向資本主義。
薄一波回憶,經過當時的辯論,兩派也統一了思想,最終走向了合作化道路。劉少奇也在1964年2月6日的七屆四中全會上也做了詳細的論述。并不是有些人所說的毛主席獨斷專行,當時的政策都是經過辯論,高層領導達到統一思想后,才試行的。至于有的領導心里的真實想法,就無法推測了。
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二代領導鄧小平掌握大舵。政策基本又回到劉少奇論點了,當然不是簡單回去,歷史也不能簡單回去。其實所謂改革開放,無非就是又重新確立新民主主義經濟秩序,多點私有制少點公有制,補點資本主義課。
歷史發展到今天,從1949年建國到現在60多年了,農業問題非但沒有解決,反而變成“三農”問題了。農村更加破敗,農民更加窮困不堪,當然我的對比相對的,是和城市對比,不是和解放前對比。回顧歷史,對解決當下的三農問題,應該是有所啟迪的。
歷史走到現在,過去看不清爭論不清的問題,現在是可以看清楚的。毛主席的觀點是符合唯物辯證法的,不把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割裂開來,是符合量變質變原理的,也就是后來提出的過渡時期理論。至于后來執行過程中,過渡時期搞的短了,也就是量變沒有到度,具體政策的執行誰也不能保證達到人們100%滿意,大部分人們滿意就不錯了。而劉少奇派的觀點是形而上學的,看到質變,看不到量變。比如對兩極分化的觀點,一個中央命令就能解決。看看現在到處跑路的富豪,先富帶后富顯然是失敗破產的理論。
歷史走到今天,在我們這個偉大的國度里,其實已經試驗了兩種社會治理方案,也就是上述的兩派的觀點。對兩種方案的總結是時候了,不要糾結于誰對誰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實踐檢驗正確的東西要堅持,實踐檢驗錯誤的東西要改正。非黑即白、爭氣賭氣的思維方式會大大有害于國家民族的,一條路走到黑是沒有出路的,是違反歷史發展規律的,是要受到規律懲罰的。我們的黨是偉大的,中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他們一定會堅持真理改正錯誤,中華民族一定會有偉大復興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