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學:你好!在價值體系下,資產階級有資產階級的任務,就是用錢賺錢。工人階級有工人階級的任務。就是為資產階級打工掙錢。工人階級打工掙錢完全是為資產階級的用錢賺錢服務的。因此,在價值體系下,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處于對立的地位!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對立呢?不是因為資產階級剝削了工人階級的剩余價值!而是因為資本主義社會存在著剝削的條件,這個條件就是價值體系!準確地說,就是資產階級能夠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賺取更多的貨幣,用賺來的貨幣投入到生產中,才能剝削工人階級的剩余價值!資本主義為什么會有這種價值體系呢?或者說資產階級為什么要把產品生產變成商品生產,把產品交換變成商品交換呢?或者說為什么資產階級要搞市場經濟呢?那是因為資產階級霸占了勞動的客觀條件,霸占了生產資料,因而能夠把勞動的客觀條件或者生產資料作為資本,這就是價值體系的前提條件!資產階級為什么能夠霸占勞動的客觀條件或者生產資料?就是因為勞動者與勞動的客觀條件分離開來!正是這種分離,勞動者喪失了勞動的客觀條件,喪失了生產資料!這就是價值體系產生的大前提!或者說是資本主義產生的大前提!由此可見,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對立從根本上說,就是資產階級占有勞動的客觀條件或者生產資料和無產階級喪失勞動的客觀條件或者生產資料的對立!從三百多年前的西歐誕生資本主義那時開始,資產階級就在一國的生產中,接著在全世界的生產中永遠地生產著這種分離!進入二十一世紀,這種分離的狀況遍及全世界,涉及到全世界70億人的99%!資產階級要保留勞動者同勞動的客觀條件或者生產資料的分離,工人階級要消滅勞動者同勞動的客觀條件或者生產資料的分離,就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的全部內容!!!
馬克思認為,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中,最根本的是無產階級要奪取政權,要實現無產階級專政!所謂無產階級專政就是,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后,要建立巴黎公社式的工人階級政府,在工人階級政府的領導下實現勞動者同勞動的客觀條件的統一!實現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的統一!在這個過程中資產階級絕不會自動退出歷史舞臺,要百倍的進行反撲,所以,無產階級專政的任務就是消滅資產階級的反撲!
列寧領導俄國無產階級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但是俄國的經濟條件處于小農經濟為主工業不發展的狀況,也就是說沒有達到當時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發展的經濟條件,要實現勞動者同勞動的客觀條件的統一,是有困難的。怎么辦呢?列寧發現既然無產階級掌握了政權,那么,通過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國家資本主義,就能夠把小農經濟、小手工業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成無產階級需要的和當時資本主義國家一樣的工業經濟!這個工業經濟條件一旦實現就能夠實現勞動者同勞動的客觀條件的統一,就能夠實現生產者和生產資料的統一!
列寧沒有看到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國家資本主義在俄國取得勝利,就與世長辭了!斯大林上臺以后,就在列寧逝世的1924年就把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國家資本主義篡改為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把合作社的生產作為商品生產和商品價換。顯而易見,所謂的社會主義的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從本質上說就是資本主義的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因而就形成了所謂的社會主義價值體系!這個不論不類的四不像的價值體系就是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垮臺的根本原因!在當時的條件下,布哈林等黨內的高級領導對斯大林篡改列寧的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國家資本主義的行徑進行了斗爭!斯大林惱羞成怒,抓起階級斗爭的大棒,從肉體上消滅了這些反對派!由此可見,斯大林的階級斗爭就是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后是要進行商品生產商品交換,還是要進行產品生產和產品調撥的斗爭,因為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屬于資本主義價值體系的范疇,產品生產和產品調撥屬于產品體系的范疇或者屬于社會主義體系的范疇,所以,階級斗爭就表現為斯大林想保留資本主義的價值體系因而代表者資產階級和廣大的無產階級想實行產品體系即產品生產和產品調撥的斗爭!斯大林雖然暫時的取得了勝利,但是到1989年所謂的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徹底變成了名符其實的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在斯大林的階級斗爭中,資產階級最終取得了勝利!
1949年中國人民掌握了政權,當時的經濟條件和列寧遇到的經濟條件差不多,毛澤東同志就把列寧的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國家資本主義理論和中國的實踐結合在一起,在中國進行了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國家資本主義實踐。在這個實踐中,毛澤東繼承了中國古代的亞細亞所有制即土地公有制的傳統,并采取公私合營等手段,把一切勞動的客觀條件,把一切生產資料歸無產階級國家所有,這就是集體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這兩種所有制的本質就是勞動者同勞動的客觀條件結合在一起的表現,就是生產者和生產資料結合在一起的表現。因而在人類歷史上在一個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國家,實現了勞動者同勞動的客觀條件的統一!
毛澤東與斯大林的最根本的區別就是:斯大林進行的是商品生產商品交換,毛澤東進行的是產品生產和產品調撥。因為是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國家資本主義,所以毛澤東就把商品生產限制在日用品范圍內,而一切生產資料都是產品生產,產品不經過市場而是通過有計劃的調撥制度!毛澤東在進行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國家資本主義的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是,很多中國的領導人包括周恩來、劉少奇等在內對毛澤東的產品體系的生產缺乏認識,在農業合作化問題上,在社會主義教育問題上,在發展工業生產問題上,總是認為毛澤東脫離了中國的實際走得太快了,因此被稱為“左傾冒險”主義!特別是劉少奇同志認為農業的發展,還是要走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道路。劉少奇為中央制定的農業合作化的文件就是這樣,所以被毛澤東否定了,可見這是認識上的問題,所以毛澤東和劉少奇雖然認識不同,但是,仍然把劉少奇推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可見,毛澤東和劉少奇的矛盾仍然是人民內部的矛盾,而不是敵我矛盾!這一點劉少奇之子劉源說的很清楚!但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蘇聯的市場化經濟已經發展到特權階層的社會帝國主義,這對中國來說,威脅是很大的。所以,為了保證中國的產品體系不受到破壞,為了保證集體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這個勞動者同勞動的客觀條件統一的生產關系不受到破壞,所以,毛澤東就強調階級斗爭!這種階級斗爭的內容就是集體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即勞動者與勞動的客觀條件結合在一起的生產關系同私人所有制、公司所有制即勞動者與勞動的客觀條件的分離的生產關系的斗爭!簡單說就是結合和分離的斗爭!毫無疑問,勞動者同勞動的客觀條件分離的傾向,在共產黨內部有一定的市場,這主要是特權階層掌握一定的權力、有優越的生活條件。所以毛澤東確認,資產階級就在共產黨內!為了與黨內的資產階級傾向作斗爭,毛澤東發動群眾,讓廣大群眾監督黨內的有資產階級傾向的領導人,不能把業已形成的勞動者同勞動的客觀條件分離開來,所以毛澤東發動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現在,許許多多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沖擊的領導人到死都認為毛澤東的做法是正確的,這就證明,毛澤東的階級斗爭,絕對不像斯大林那樣把反對派置于死地,而是采取治病救人的方針,為保護勞動者同勞動的客觀條件結合在一起的生產關系。劉少奇之死純屬于意外,絕對不是毛澤東的初衷!
由此可見,斯大林的階級斗爭是堅持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而與反對派的斗爭。毛澤東的階級斗爭是堅持產品生產和產品調撥而與反對派的思想的斗爭。斯大林在階級斗爭中采取的是消滅反對派的肉體的階級矛盾的殘酷斗爭。毛澤東在階級斗爭中采取的是幫助提高認識的治病救人的人民內部矛盾的斗爭。
勞動者2013年8月20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