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最初是我國人們以祛病防疫的節日,后來傳說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也同時成了中國人民紀念愛國者屈原的傳統節日。時至今日,端午節在中國人民中仍是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并成功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
例如
端陽節
據《荊楚歲時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重午節
午,屬十二支,農歷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天中節
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時,陽重人中天,故稱這一天為“天中節”。
浴蘭節
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污為俗。漢代《大戴禮》云:“午日以蘭湯沐浴”。
解粽節
古人端午吃粽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游戲,故又有“解粽節”之稱
女兒節
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等等。
端午節還有許多傳說,其中最有名的屈原殉國和曹娥殉父。
屈原殉國
屈平,字原, 屈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云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后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
曹娥殉父
端午節傳說的曹娥投江也有名。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秋石客認為,端午節最有意義,因為節日注入愛國內容,應發揚光大,建議把端午節改為愛國節。
作為前人,他們為端午節作出許多貢獻,作為后人,也要為端午節作出貢獻。特別是在改開賣國主義猖獗一時的今天,更要紀念愛國英雄,紀念古代愛國者,更要紀念當代最偉大的愛國者毛主席!
歌頌愛國者,聲討賣國賊,應該成為端午節的主基調。正是:端午節時應有思,國難頻發怎么辦?賣國賊人毀華夏,愛國志士當亮劍!
2013-6-10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