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初,美元并不是國際貨幣。美國建國時發行的貨幣曾很快貶值成為廢紙,是不可能成為國際貨幣的。一般認為,1944年美國牽頭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美元在西方世界的國際貨 幣地位。當年5月44國政府的代表在美國布雷頓森林舉行會議,經過激烈的爭論后,各方簽定了“布雷頓森林協議”, 在這個協議上,美元成了黃金的“等價物”,美國承擔以官價兌換黃金 的義務,西方各國貨幣只有通過美元才能同黃金發生關系,使美元處于中心地位,起國際貨幣的作用。
實際上,戰后很多國家都沒有簽訂這個協議,蘇聯和東歐國家就沒有參加。就是英國,也并沒有立即投降,而是在其過去的殖民地英聯邦國家推行使用英鎊。當時, 從表面上看,英 鎊仍然是領先的儲備貨幣,英國2/3的海外金融債權為英鎊區所有。英國對英鎊區采取了控制措施,阻止它們將所持有的英鎊交換為其他更為有用的貨幣。但英國有一個軟肋:1914年以前,英 國的國外資產遠超過其負債,但在經歷了世界大戰以后,這個國家的境外英鎊負債卻達到150億美元,近6倍于其所持有的黃金和外幣儲備。 在發現英鎊的軟肋之后,美國人很快找到了破解的 辦法:當英國人需要美國人援助時,1946年,美國人提出了一個條件,要求英國解除貨幣控制,準確地說,就是在美國國會批準貸款一年內,外國人所賺取的英鎊均可以自由地從英國政府手 里換成美元,以此作為向英國提供重建貸款的前提條件。 英國為了戰后重建,從美國獲得貸款,不得不答應在英聯邦國家實施這項承諾,從而讓英聯邦國家的外匯儲備都轉換成美元了。
新中國成立后,也沒有參加布雷頓森林協議。在中國支持下,戰后獲得獨立的很多亞非拉國家也都沒有參加這個協議。由于當時我國技術水平低,需要從西方進口設備和物資,我國需要出口 產品換美元,以購買需要的物資。但是,我們基本不儲備美元,基本上出口換來的美元很快就換成商品了,這與儲備大量外匯美元,從而承認美元是國際貨幣,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我們與很 多國家的貿易都不用美元,包括當時的中蘇貿易。
當時的美國也需要出口商品換取外國貨幣,也儲備外匯,以購買獲得美國沒有的特殊產品。恩道爾曾在書中介紹,美國也曾出口商品獲取了大量外國貨幣儲備起來,后來形勢變化,這些外匯 都沒有用了。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因戰爭支出十分龐大,大量印美元,從其西方盟友獲得物資,導致美元貶值十分嚴重,以黃金價格計算,十年貶值只剩下25分之一的購買力。當時的西方國家,包括 日本都抵制美元,出臺政策補貼用美元進口物資。可以說,那時的美元,如果稱之為國際貨幣,就是美國的盟友都從內心不同意。
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于中國不再支持第三世界反美斗爭,美國軍事上的消耗急劇降低,美元購買力下降變緩,也就在這時候,中國承認了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試點優惠引進外資,讓 美國人拿著美元到中國投資了,使美元國際貨幣地位從美國的西方盟友一下子擴大到了中國以及后來很多跟隨中國的獨立的第三世界國家,擴大了其覆蓋的范圍。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范圍擴 大,也就使得美國免費獲得了更多財富和支持,從而順利打敗了蘇聯。等到了蘇聯崩潰分裂以后,東歐和俄羅斯各國也都承認了美國國際貨幣地位,從而奠定了今日美國國際貨幣地位。
美元成為國際貨幣的關鍵,不僅是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對英國的斗爭,更重要的是,放棄對美斗爭,從而讓其順利進入中國和很多第三世界國家獲得財富,打垮蘇聯,占領全世界的結果。也就是說,美元成為國際貨幣,其主要原因,首先是我們放棄對美斗爭,其次是投降美帝,承認美元是國際貨幣。否則,美元只能是世界部分地區的國際貨幣,是美國走狗的國際貨幣, 絕不會成為世界范圍的國際貨幣。
現在美國已經不搞工業消費品生產,每從國外進口1美元商品,10美元出售給消費者,其差價就成了美國的國民產值。美元的購買力完全是依靠中國等生產能力提供。我們的生產能力不去保障 人民幣購買力,反而出口換沒有生產能力保障的美元。而美元的購買力實際是依靠我們的出口,如果我們不去出口商品換美元,轉而使用儲備的美元進口物資,就會發現,美元基本沒有多少 購買力。
我們增發人民幣,不用自己的生產能力來保障,反而用生產的物資換美元,作為人民幣增發依據,這不是荒謬絕頂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