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可憐的是,不僅“天天都要飲食”的邏輯,而且“天天都要排泄”的邏輯,居然成了改革神圣的唯一證明。比如,主流公知們用數學模型反復申明,改革的動力、依據和目標,就寓于經濟人那蠅營狗茍的私利和欲望之中——再次印證了老子所說的:“道在屎溺中”。
于是,改革的圣神性被鑄就成了這樣的信條:凡是縱容個人私欲的,就要倡導;凡是維護集體公益的,就要破除。我在想,當改革只能用這樣的邏輯來辯護時,當改革已經墮落成這樣的信條時,改革的神圣性也就一文不值鳥。
人,飲食男女,當然要吃東西,當然要排泄,這是必須的。問題在于:你吃的究竟是什么?你排泄的究竟是什么?“吃不吃”、“拉不拉”是一個問題,但“吃什么”、“拉什么”更是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
你“不吃”也“不拉”,當然是死路一條。可如果你吃的、拉的全是毒藥呢?不也是死路一條嗎?——何況,憑什么只許你海鮮鮑魚?為什么只許你亂泚亂拉?這里面的問題,難道草民們就不能問個“為神馬”么?
所以,劉國光老師說得好:“不能簡單地說,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條。準確地說,不堅持社會主義的改革就是死路一條;堅持了資本主義的改革,也是死路一條”。
有人一邊說“繼續深化改革不動搖”,一邊又說“不折騰”。既要“改革”,又要“不折騰”,這不是扯著自己的頭發想上天嗎?請問諸君,天下哪有不折騰的改革?問題的要害不是要不要改革,不是要不要折騰,而是:(1)為啥折騰?(2)誰來折騰?(3)折騰誰?這三個問題,實際上才是有關改革訴求的真正分歧所在。說白了,就是“改革的方向”問題。
改革就是“折騰”,但不能瞎折騰。改革不是目的,改革只是一種手段,一種工具。不能為改革而改革。如果改革成了為改革而改革,那么,這種改革指定就是“瞎折騰”。可悲的是,如今這種“瞎折騰”的改革已經泛濫成災,連最最“改革”的激進學者也實在是看不下去了,以至于憤憤然道:
——“從現實的作用來看,改革這個詞已經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當你說要進行改革的時候,主張改革的人還沒弄清楚改什么呢,反對改革的人先警惕起來了。也就是改革的力量還沒動員起來,先把反改革的力量動員起來了。”
——“比如,你一說改革,既得利益者想是不是要動我的利益,公務員想會不會丟飯碗,老百姓想是不是要瓜分國有資產,思想僵化者想是不是搞西方那一套。還沒做事呢,先惹一身騷。”
——“什么要敢試敢干啊,什么殺出一條血路啊,除了制造敵人,起不了多大積極作用。”
嗚呼!放眼望去,改革這個詞已經制造出了一大堆敵人,而且還在制造出越來越多的敵人。所以,當我聽見精英大人在那里捋袖子高呼:“不改革都沒好下場!”我仿佛看見了過街老鼠——這不是討打嗎?
欲知后論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更多文章請進入趙磊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aolei1957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