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際的守護神——金銀花
晚春之際,很快就轉讓給炎熱的夏季了;即便是晚春,在這氣候無常態的時節,流感撲臉而至,南方的一些大城市醫院醫護人員手忙腳亂,家庭和幼兒們也備受煎熬;特別是在病毒名稱層出不窮的今日,對號入座的西醫,今天A型,明日B型,再過兩天就成之為HNB型了,呵呵,自始至終,都讓那疾病名稱牽著鼻子走的,或許這就叫一種“科學”之精神、程序和嚴謹吧,只是吾等醫盲,總也還是覺得太僑情了。
中國傳統對藥用的功效,往往是以癥狀和風寒暑濕邪正來認證的,也就避免了生搬硬套式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亂開發新藥和用藥的折騰;這樣,看似很不“民主”,一藥(劑)獨霸,但卻避免了一病名一藥(或輪番換新藥導致抗生素藥害)濫用的“自由”,這無論是對病還是對人,都是極具“人文關懷”和“以人為本”的。
有一種大家并不陌生的藥材花卉,叫金銀花的,南方人多歸類于“涼茶”一類,其實,其功用遠出“涼茶”之外,而成之為國藥之重。
明代大醫家張景岳《本草正》上曾有記載:“金銀花,善于化毒,故治癰疽、腫毒、瘡癬、楊梅、風濕諸毒,誠為要藥。”故在著名的中成藥“銀翹解毒丸”里,金銀花便成了主藥。
由于金銀花具有強烈的清熱解毒功效,廣譜的抗病毒范疇,所以對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急性闌尾炎、丹毒、外傷感染等,均有良效。當年北京市中醫管理局流感防控專家,針對當時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的特點及暑熱高溫天氣,就發布了以下的通用方劑:
成人一日劑量為金銀花、大青葉、生甘草和薄荷各3克,經開水浸泡后含漱或代茶飲,可連用7天。
此方老人、兒童以及孕婦均可使用,如果不適應其味道可加入冰糖或蜂蜜,不影響使用效果。這藥取之極易,每天一劑大約只需一元多,這才是真正的“親民”啊。
日常里,如對付風熱感冒,在熱病初起,發熱惡風,頭昏口渴,咽喉疼痛之時,可用金銀花、連翹、大青葉各15克,薄荷10克,加水煎湯服即可。此方還可預防流腦和乙腦呢。
雖說金銀花算不上名貴花卉、高貴藥材或進口特藥類,但卻有著“藥鋪小神仙”之譽。如早在唐時“藥王”孫思邈的“甘桔湯”,即以金銀花為“君”藥配制而成;始于清道光年間的王老吉涼茶,也有金銀花成分。前些年爆發的“非典”,又成之為抗“非典”的首選;后來“甲流”流行,國家首選方案的主藥仍然還是金銀花。
可見,中國之“特色”,不在于引進,不在于時尚,也不在于“接軌”,而在于傳統之繼承,在于自尊、自重和應有之尊嚴也。
正所謂貴的不一定是對的;同理,對的卻不一定是貴的啊。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