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時代,光輝的人生
——讀《艱難的行程》有感
有幸拜讀了劉老師的回憶錄《艱難的行程》,劉老師讓我談點讀后感,可我將本書認真讀了兩遍,個別章節甚至讀了四五遍,仍然遲遲不敢下筆,原因是最近幾年我在“烏有之鄉”、“毛澤東旗幟網”、“紅色中國”、“紅石論壇”等左翼網站中讀了大量文章,“中毒”太深,對“文革”和“改革”的認識發生了深刻變化,與劉老師多少有點不同。我怕在此情況下談感想,即便出自真心的贊美,也不一定贊到點子上,正如把青松當白楊贊美,同樣會造成一種美麗的傷害。然盛情難卻,故不揣淺陋,冒昧談點自己的感受。
讀《艱難的行程》讓我感受最深的何止一點兩點,如精練的敘述語言,嫻熟的白描手法,豐滿的人物形象,直筆與曲筆的巧妙運用,等等,讀過此書的人都會感受得到,并視之為典范,愛之如珍寶,故不再詳談。在此我只想談點自以為比較獨特的感受,說一點別人不愿說或者不敢說的話。我的感受可概括為兩個短句,那就是:偉大的時代,光輝的人生。劉老師從教四十年,踏出了一條光輝的人生路,譜寫了一曲令人蕩氣回腸的時代頌歌。這時代,便是偉大的毛澤東時代。
一、毛澤東時代造就了一大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優秀基層干部
《艱難的行程》是回憶錄,因不打算正式出版而盡量壓縮篇幅,只能如實記錄有限的自己親眼看到親身經歷的人和事,即便如此,本書仍然給我們一種遍地英雄的感覺。這里有德高望重像慈父一樣關愛學生的楊集小學校長徐占一;有一身正氣、克已奉公、敢作敢為的臨沂二師校長王接一;有勤勤懇懇、為人坦誠、秉公辦事的臨沂縣教育局人事科呂科長;有仗義疏財、性格剛毅、敢打敢拼的李沙蘭大隊二隊隊長張自貞;有尊師生教、目光遠大、通情達理的小西嶺村支書王德志,等等。這樣的人物如今只能在小說中看到,在現實生活中不僅難已看到,聽也很難聽到了,因為他們只會產生在偉大的毛澤東時代。自然,毛澤東時代里也臭狗屎一類人物,諸如書中記錄的魯莽蠻干的蔣某某,精于算計的張某某,怕苦怕累的周某某,賣身求榮的唐某某,還有外強中干的張吉社等等,但我總感覺,即便把書中提到的這類人物全放在一起,其臭氣也不敵改革開放時代那位貪腐校長的萬分之一。
二、毛澤東時代廣大老師的革命干勁和奉獻精神亙古未有
六十年代初,作者任教十五中,那時生活十分艱苦,可老師們的革命意志非常堅強,不僅帶領學生積極備戰備荒度過難關,而且工作熱情很高,教學仍然抓得很緊。白天除了上好課,還要和同學們一起勞動,晚上點著煤油燈辦公,一直熬到深夜。
文革期間,作者先是同沙蘭干部群眾戰天斗地,星期天和社員下地一起勞動,“三夏”“三秋”打著鑼鼓到田間地頭宣揚好人好事,開展農業學大寨運動,參加農田水利建設,和社員結下了難以割舍的感情。后來作者扎根小西嶺,一人擔起五個年級組的教學任務,實施的是令今人難以想象的復式教學方法,一天要上十幾節課,硬是憑著頑強的毅力戰勝各種困難取得了優異的教學成績。算起來,他在小西嶺小學九年所付出的心血,如今的教師即便傾其一生也無法達到。但劉老師的奉獻還遠不止于這些。在小西嶺,他除了教學外,還積極為改善那里的辦學條件,為解決學生上學所遇到的實際困難獻計獻策,出力流汗。他帶領學生自制紙漿桌椅,組織學生搞勤工儉學,結果是辦公費解決了,學生薄本費也解決了,十六年從未收學生一分錢,而且學生上學不花錢還能分到錢。試問,今天還有這樣的勤工儉學嗎?別說是為學生掙錢,不想著法子賺學生的錢就謝天謝地啦。這還不夠,劉老師的心里不光裝著學生,還裝著全體小西嶺的村民。為了盡快改變小西嶺貧窮落后的面貌,解決小西嶺人生產和生活中的各種困難,他北上茶山買機器,南上棗莊換煤炭,甚至險些為此送了性命……
毛主席曾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不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劉老師就是這樣一位幾十年如一日只做好事不做壞事的人,他將自己的全部心血獻給了他所熱愛的事業,獻給了他所熱愛的人民。
劉老師的奉獻精神不光表現在他對事業和人民的愛上,更表現在他那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上。其實,一個人一輩子只做一些讓大家都說好的事也不難,難的是經常做一些讓大部分人說好極個別人說壞的事。劉老師就是這樣一個勇于并善于做這種事的人。不論是在沙蘭小學,還是在沙蘭聯中;也不論是在小西嶺,還是在臨沂九中,為了革命事業他正氣凜然,嫉惡如仇,與壞人壞事進行了殊死的搏斗。為此他多次遭誤解、暗算和打擊,多次被剝奪了漲薪和晉級的機會,但他戰斗的腳步從未因此而停息。他是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戰士,一個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勇士。而這樣的戰士和勇士,也只能產生于偉大的毛澤東時代。君不見如今身為黨的喉舌的中央電視臺,在宣傳雷鋒精神時,也只提他“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火熱”,再也不提“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了。在央視看來,世人都是同志了,地球人都要同舟共濟了,階級斗爭沒有了,民族矛盾也消失了,雷鋒精神應該有選擇地學習了。可事實真的如此嗎?不!恰恰相反,當今,階級斗爭日趨激烈,民族矛盾日趨尖銳,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我們的國家需要郭明義那樣的好人,更需要劉老師這樣的真正的學雷鋒標兵——一個成長于偉大的毛澤東時代并繼續戰斗在改革開放時代的標兵。
三、毛澤東時代勞動人民對知識的尊重對革命教師的支持與愛戴世所罕見
劉老師,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在時代的召喚下來到農村,并深深地扎下了根。農村,這是一片多么廣闊的天地啊,這里有著翻身農民對知識的渴求,更有著廣大勞動人民對革命教師的大力支持和無比愛戴。對此,作者在書中作了生動的描述,留下了一幕幕催人淚下的生活場景——
在徐沙蘭,劉老師曾得到王培珺夫婦和徐樹貞家人無微不至的關照。到李沙蘭時,劉老師有了第一個孩子,孩子三個月后,妻子要下地干活,于是便出現了這樣的情景:“妻子沒有辦法,只好抱著孩子下地,好在女勞力干的活都不重,離村子也不遠。婦女們都喜歡小孩,你傳給我,我傳給你,不知什么時候就傳到莊里去了。老人們看到小孩可憐又可愛,從這家傳到那家,有時妻子找遍全村才找到。”“兒子吃百家飯,串百家門,不知不覺慢慢長大了。”“張自貞三哥為了照顧我們家,專門安排不出村的輕活,這樣帶著孩子也可以干。”
在小西嶺,劉老師有了完全屬于自己的房子。為了這房子,王德志書記操碎了心。他派木工組解木頭、做檁條、叉房梁、打門窗,整整干了一個月;他派青壯年勞力冒著嚴寒到西山小安子石場推石頭;一開春就組織社員推土打墻,順草苫屋,全村老鄉齊心協力一鼓作氣把房子蓋起來了,而劉老師僅僅花了一百四十元錢買木料和石頭。劉老師在小西嶺居住十六年,先后又生了三個孩子,人口多,負擔重,王德志書記想方設法讓劉老師的妻子多掙工分,除了當記工員,還讓她擔任婦女主任、當接生員,這樣可以多掙些工分,少交些口糧錢。
沙蘭人民的精心照顧讓劉老師終生難忘;小西嶺人民獻出的愛心讓劉老師刻骨銘心。而我們這些不曾扎根農村的人,卻只能借助《艱難的行程》這類回憶錄,去感受那個時代的偉大,感悟毛澤東教育思想的無比英明,體會教師同勞動人民相結合所建立的深厚情義。這里我很想重溫一下作者離開李沙蘭與張自貞三哥告別時的感人情景——
“三哥拿出兩個黑碗,打開酒瓶倒滿酒,要我端起碗和他一齊舉起,二話不說一氣喝干。然后把我推出門,大聲說:‘走吧,有困難再來找我!’說完話淚流滿面轉身進屋再也未回頭。我也感動不已,哽咽著說不出話來,含淚離開了。”
四、毛澤東時代基礎教育發展水平令人嘆為觀止
劉老師所在農村屬于相公公社,書中告訴我們:70年代中后期,相公公社除了有一所完全中學外,還有10所聯中,64所小學,400多名教師。那時,大批年輕教師都是“文革”中走出校門的中學生,他們都是社辦教師。遵照毛主席“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的指示,從小學到高中僅九年,聯中里不僅招收初中班,也招高中班,努力做到義務教育不出村并普及高中教育。盡管師資水平低,但教學質量一點也不次于完全中學。這便是建國二十多年后中國教育所取得的成績。如果站在勞動人民立場上,就會覺得那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如今,改革開放三十多年過去了,不知相公鎮里還有多少小學,但可以肯定的是,那十所聯中不會再有了,像當年小西嶺那樣二十戶人家也能辦一所完小的事情連做夢也不敢想了。是國家窮缺師資嗎?是沒有人愿意像劉老師那樣玩命地搞復式教學嗎?都不是!我們國家富得錢花不出去,沒辦法都借給外國人尤其是美國人花了;大批花著父母血汗錢自費在正規師范院校學習畢業的大學生們,因為找不到工作只好呆在家里另謀出路了;不少的公辦教師因為老師多得用不了,也可以停薪留職或者干脆辭職走出校園搞創收了……原來,毛主席“一定要和工農兵相結合”的教育革命方向被徹底否定了,于是一切都變了。真不知曾享受過義務教育不出村的小西嶺人,當他們送孩子出村上小學時,當他們不惜血本再將孩子送進城里或外地什么名校讀中學時,會作何感想,反正你讓他們不懷念毛澤東時代的教育是不大可能的!尤其當聽說至今有些貧困地區的孩子要凌晨四點起床,步行四個多小時才能走到學校讀書時,當親眼在中央電視臺里看到農村學生帶著鍋灶在學校自炊自食時,能否有人發出“這種現象(其實就是毛主席說的“資產階級統治我們學校的現象”)實在不繼續下去了啊”的感嘆呢?
五、毛澤東時代廣大工農兵和革命知識分子所享受的民主權力堪稱人類歷史上的奇跡
一位官派的學區負責人因獨斷專行被當地干部群眾一陣猛打后下臺了;一位農民支書四次成功阻止了官方的人事調動;一張普通小學教師寫的大字報扭轉了一個公社的教育方向;一個“六大”的小頭頭在“八大”掌權時照樣能當上一個學區的負責人……這些聽起來如神話般的故事,都是本書告訴我們的發生在那個年代的鐵的事實。鑒于本人對這一話題的闡述還力不從心, 故暫時止筆,來日再說。
最后,我想說,盡管我說了不少毛澤東時代的好話,但不代表要全盤肯定那個時代,我承認劉老師書中所寫全是事實;盡管我也說了不少當今時代的壞話,但也不代表我要全盤否定改革開放。我只是堅持認為:太陽雖有黑子但無損于她的光輝,月亮雖有皎潔時但它不是發光體;雄鷹有時飛得比麻雀還低,但麻雀永遠也飛不了雄鷹那么高。毛主席就是老百姓心中的紅太陽,他曾照亮了一個時代,照亮了億萬人民的心;走毛主席指引的路,人生才有意義,社會才能進步。這就是《艱難的行程》告訴給我們的一個簡單明了的道理。
2012.3.20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