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三十多年的學雷鋒活動,又在黨和政府的號召下,波瀾壯闊地開展了。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黨和政府號召人民群眾學雷鋒,政府官員該學誰”?其實政府官員學習的榜樣是很多的,如焦裕祿、孔繁森、楊善洲,……。
所以,強烈建議,黨中央不僅要號召全國人民群眾學雷鋒,更要在全國政府官員中開展轟轟烈烈、踏踏實實、認認真真的學習焦裕祿、孔繁森、楊善洲,……的活動,并且把是否認真學習焦裕祿、孔繁森、楊善洲作為考核政府官員的首要項目!下面是焦裕祿、孔繁森、楊善洲等人平凡而又偉大的生平事跡簡介,供政府官員學習!
焦裕祿:
“山東省淄博市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于貧農家庭,1946年1月在本村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本縣區武裝部工作。解放戰爭后期,焦裕祿隨軍離開山東,到河南尉氏縣工作。1953年到1962年,焦裕祿在洛陽礦山機器制造廠擔任車間主任、科長。1962年12月,焦裕祿被調到蘭考縣先后任縣委第二書記、書記。他上任之后帶領全縣人民進行封沙、治水、改地的斗爭。焦裕祿身先士卒,以身作則;風沙最大的時候,他帶頭去查風口,探流沙;大雨瓢潑的時候,他帶頭踏著齊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勢;風雪鋪天蓋地的時候,他率領干部訪貧問苦,登門為群眾送救濟糧款。他經常鉆進農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他把群眾同自然災害斗爭的寶貴經驗,一點一滴地集中起來,成為全縣人民的共同財富,成為全縣人民戰勝災害的有力武器。他常說,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的面前;在群眾最需要幫助時候,去關心群眾、幫助群眾。他的心里裝著全縣的干部群眾,唯獨沒有他自己。他經常肝區痛得直不起腰、騎不了車,即使這樣,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頂住肝部,堅持工作、下鄉,直至被縣委強行送進醫院。 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被肝癌奪去了生命,年僅42歲。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報》發表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 》,全面介紹了焦裕祿的感人事跡,同時還刊登了《向毛澤東同志的好學生——焦裕祿同志學習》的社論。隨后,全國各種報刊先后刊登了數十篇文章通訊,在全國掀起了一個學習焦裕祿的熱潮。焦裕祿是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學習的榜樣。”
孔繁森:
“是山東聊城人,出生于1944年7月。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擔任日喀則地區崗巴縣委副書記。在崗巴工作3年,孔繁森跑遍了全縣的鄉村、牧區,與藏族群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988年,山東省再次選派進藏干部,孔繁森第二次帶隊赴藏工作。進藏后,孔繁森擔任拉薩市副市長,分管文教、衛生和民政工作。到任僅4個月的時間,他就跑遍了全市8個縣區所有的公辦學校和一半以上的村辦小學,為發展少數民族的教育事業奔波操勞;為了結束尼木縣續邁等3個鄉群眾易患大骨節病的歷史,他幾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頂水源處采集水樣,幫助群眾解決飲水問題。1992年,拉薩市墨竹工卡等縣發生強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崗鄉的地震廢墟上,還領養了3名藏族孤兒——12歲的曲尼、7歲的曲印和5歲的貢桑。收養孤兒后,孔繁森生活更加拮據,為此他曾3次以“洛珠”的名義獻血900毫升,900毫升的鮮血蘊含著孔繁森對藏族孤兒深深的愛。 1992年底,西藏自治區黨委決定任命他為阿里地委書記,這一任命意味著孔繁森將繼續留在西藏工作。面對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選擇,他毫不猶豫地服從了黨的決定、人民的需要。1993年春天,年近50歲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書記后,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全地區106個鄉他跑遍了98個,行程達8萬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處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跡。 在孔繁森的勤奮工作下,阿里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1994年,全地區國民生產總值超過1.8億元,比上年增長37.5%;國民收入超過1.1億元,比上年增長6.7%。他為了制定把阿里地區的經濟帶上新臺階的規劃,準備在最有潛力的邊貿、旅游等方面下工夫。為此,他帶領有關部門,親自到新疆塔城進行邊貿考察。1994年11月29日,他完成任務返回阿里途中,不幸發生車禍,以身殉職,時年50歲。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孔繁森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楊善洲:
“云南省施甸縣人,1977年2月至1986年3月任保山地委書記。工作30多年來,楊善洲始終艱苦樸素,兩袖清風,全心為民,忘我工作,為保山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1988年3月,他從保山地委書記崗位上退休后,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情系大山、心系群眾,為實踐“幫家鄉辦點實事”、“為后代人造林綠化荒山”和“只要生命不結束,服務人民不停止”的諾言,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毅然回到偏僻山村,扎根大山,艱苦創業,義務植樹,經過20余年的奮斗,使近6萬畝山禿水枯的大亮山林場重披綠裝,改善了當地的生態面貌,創造的活立木直接經濟價值超過3億元。學習楊善洲同志, 一要學習他牢記宗旨、鞠躬盡瘁的公仆情懷。楊善洲同志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真心實意地為人民群眾辦實事。二要學習他一心為民、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他關心群眾生活,體察群眾疾苦,傾聽群眾呼聲,為群眾排憂解難,把黨的溫暖送給群眾。三要學習他造福后人、傾力生態建設的創業精神。楊善洲同志擔任地位書記期間為群眾辦好事,退下領導崗位后仍然不忘造福后人,承諾“幫家鄉辦點實事”,綠化大亮山,立志改變家鄉的生態面貌。他與群眾一起,爬高山,住窩棚,搭油毛氈,腳穿草鞋,手拿砍刀,肩扛鋤頭,挖山育苗,艱苦創業。四要學習他不忘本色、艱苦樸素的思想境界。始終保持農民群眾的本色,用淳樸的感情對群眾、對家鄉、對親友,以艱苦奮斗為樂,永遠植根于老百姓當中,把黨員領導干部的理想信念和民族的傳統道德操守完美結合在一起。五要學習他兩袖清風、清正廉潔的高尚品德。楊善洲同志為官30余載,他把全部的心血和熱情都用在了為人民群眾辦實事上,為國家創造了巨大的生態價值和財富,自己依然蝸居陋室,豁達樂觀,毫無怨言。”
所以,強烈建議,黨中央不僅要號召全國人民群眾學雷鋒,更要在全國政府官員中開展轟轟烈烈、踏踏實實、認認真真的學習焦裕祿、孔繁森、楊善洲,……的活動,并且把是否認真學習焦裕祿、孔繁森、楊善洲作為考核政府官員的首要項目!下面是焦裕祿、孔繁森、楊善洲等人平凡而又偉大的生平事跡簡介,供政府官員學習!
焦裕祿:
“山東省淄博市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于貧農家庭,1946年1月在本村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本縣區武裝部工作。解放戰爭后期,焦裕祿隨軍離開山東,到河南尉氏縣工作。1953年到1962年,焦裕祿在洛陽礦山機器制造廠擔任車間主任、科長。1962年12月,焦裕祿被調到蘭考縣先后任縣委第二書記、書記。他上任之后帶領全縣人民進行封沙、治水、改地的斗爭。焦裕祿身先士卒,以身作則;風沙最大的時候,他帶頭去查風口,探流沙;大雨瓢潑的時候,他帶頭踏著齊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勢;風雪鋪天蓋地的時候,他率領干部訪貧問苦,登門為群眾送救濟糧款。他經常鉆進農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他把群眾同自然災害斗爭的寶貴經驗,一點一滴地集中起來,成為全縣人民的共同財富,成為全縣人民戰勝災害的有力武器。他常說,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的面前;在群眾最需要幫助時候,去關心群眾、幫助群眾。他的心里裝著全縣的干部群眾,唯獨沒有他自己。他經常肝區痛得直不起腰、騎不了車,即使這樣,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頂住肝部,堅持工作、下鄉,直至被縣委強行送進醫院。 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被肝癌奪去了生命,年僅42歲。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報》發表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 》,全面介紹了焦裕祿的感人事跡,同時還刊登了《向毛澤東同志的好學生——焦裕祿同志學習》的社論。隨后,全國各種報刊先后刊登了數十篇文章通訊,在全國掀起了一個學習焦裕祿的熱潮。焦裕祿是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學習的榜樣。”
孔繁森:
“是山東聊城人,出生于1944年7月。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擔任日喀則地區崗巴縣委副書記。在崗巴工作3年,孔繁森跑遍了全縣的鄉村、牧區,與藏族群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988年,山東省再次選派進藏干部,孔繁森第二次帶隊赴藏工作。進藏后,孔繁森擔任拉薩市副市長,分管文教、衛生和民政工作。到任僅4個月的時間,他就跑遍了全市8個縣區所有的公辦學校和一半以上的村辦小學,為發展少數民族的教育事業奔波操勞;為了結束尼木縣續邁等3個鄉群眾易患大骨節病的歷史,他幾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頂水源處采集水樣,幫助群眾解決飲水問題。1992年,拉薩市墨竹工卡等縣發生強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崗鄉的地震廢墟上,還領養了3名藏族孤兒——12歲的曲尼、7歲的曲印和5歲的貢桑。收養孤兒后,孔繁森生活更加拮據,為此他曾3次以“洛珠”的名義獻血900毫升,900毫升的鮮血蘊含著孔繁森對藏族孤兒深深的愛。 1992年底,西藏自治區黨委決定任命他為阿里地委書記,這一任命意味著孔繁森將繼續留在西藏工作。面對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選擇,他毫不猶豫地服從了黨的決定、人民的需要。1993年春天,年近50歲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書記后,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全地區106個鄉他跑遍了98個,行程達8萬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處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跡。 在孔繁森的勤奮工作下,阿里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1994年,全地區國民生產總值超過1.8億元,比上年增長37.5%;國民收入超過1.1億元,比上年增長6.7%。他為了制定把阿里地區的經濟帶上新臺階的規劃,準備在最有潛力的邊貿、旅游等方面下工夫。為此,他帶領有關部門,親自到新疆塔城進行邊貿考察。1994年11月29日,他完成任務返回阿里途中,不幸發生車禍,以身殉職,時年50歲。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孔繁森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楊善洲:
“云南省施甸縣人,1977年2月至1986年3月任保山地委書記。工作30多年來,楊善洲始終艱苦樸素,兩袖清風,全心為民,忘我工作,為保山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1988年3月,他從保山地委書記崗位上退休后,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情系大山、心系群眾,為實踐“幫家鄉辦點實事”、“為后代人造林綠化荒山”和“只要生命不結束,服務人民不停止”的諾言,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毅然回到偏僻山村,扎根大山,艱苦創業,義務植樹,經過20余年的奮斗,使近6萬畝山禿水枯的大亮山林場重披綠裝,改善了當地的生態面貌,創造的活立木直接經濟價值超過3億元。學習楊善洲同志, 一要學習他牢記宗旨、鞠躬盡瘁的公仆情懷。楊善洲同志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真心實意地為人民群眾辦實事。二要學習他一心為民、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他關心群眾生活,體察群眾疾苦,傾聽群眾呼聲,為群眾排憂解難,把黨的溫暖送給群眾。三要學習他造福后人、傾力生態建設的創業精神。楊善洲同志擔任地位書記期間為群眾辦好事,退下領導崗位后仍然不忘造福后人,承諾“幫家鄉辦點實事”,綠化大亮山,立志改變家鄉的生態面貌。他與群眾一起,爬高山,住窩棚,搭油毛氈,腳穿草鞋,手拿砍刀,肩扛鋤頭,挖山育苗,艱苦創業。四要學習他不忘本色、艱苦樸素的思想境界。始終保持農民群眾的本色,用淳樸的感情對群眾、對家鄉、對親友,以艱苦奮斗為樂,永遠植根于老百姓當中,把黨員領導干部的理想信念和民族的傳統道德操守完美結合在一起。五要學習他兩袖清風、清正廉潔的高尚品德。楊善洲同志為官30余載,他把全部的心血和熱情都用在了為人民群眾辦實事上,為國家創造了巨大的生態價值和財富,自己依然蝸居陋室,豁達樂觀,毫無怨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