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河挖湖,清庫掘塘,積土造林,留水蓄水
——根治中國洪旱災害的滄桑之道
貓和船的故事
近些年來,水旱災害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在中國輪番上演,次數越來越多,范圍越來越廣,烈度越來越高。洪災淹埋生靈,旱災烤死生靈,以至讓人看到從喜馬拉雅山開始,整個中國乃至世界,都在荒漠化。也許有人會說,吃飽了撐的操這個心,這世道真是沒招了,真是整不好了,就讓它愛咋的咋的吧,反正到時候大家一起滅亡!可是,大家心里畢竟還是不想滅亡,或者不想先滅亡,都想死命撐到最后,等大伙都亡得差不多了,自己也許就不會滅亡了。既然這樣,就得想點招法,能夠使我們都晚點滅亡,或者盡可能都和地球一起滅亡,或者即使哪一天滅亡但每一天都能過得好一點兒。
可是,到目前為止,盡管我們找出的產生洪旱災害的原因有一大鋪拉,拿出來的抵抗洪旱災害的招法兒也有一大鋪拉,什么筑壩攔洪、筑堤抗洪、炸堤分洪、抽水排洪,什么找水打井、提水灌溉、噴灌滴灌、打窖蓄水啦,等等諸如此類,可就是見不著洪旱災情有一點減少減輕的跡象。也就是說,我們至今所有的找出的導致洪旱災害的原因和拿出來消除洪旱災害的辦法,都還是不靠譜、不著調。
當然,我們應該承認,資本主義方式的、或者跟在這種方式后面亦步亦趨的所謂現代化,是頻繁劇烈地導致禍害人類的洪旱災害的主要原因,但它畢竟還只是主要原因,還不是根本原因,況且就是有那么些欏頭青硬是要搞這種方式,你一時也攔不住,況且洪旱災害從古到今一直存在著,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而我們又不能和這種方式一起去等死。目前最緊要的,是至少是我們中國人,在還不能打消這種弱智的方式之前,走出一條從根本上治理洪旱害的滄桑正道來。
自然,洪旱災害是人類遇到的事兒,是人類說出的事兒,那么就要靠人類來解決,與除人類以外的其它生靈沒有關系。中國近一、二十年來洪旱災害頻繁劇烈地發生,說白了就是中國人在近二、三十年將防止和根治洪旱災害這件事沒有做、做得少、不想做,或者沒做好、沒有做到根子上。說沒有做、做得少、不想做,說白了是有一幫人偷懶耍滑,能做但不做,或者說不想作為;說沒做好,沒做到根子上,是指那些靠他們來作決策防治洪旱災害的人兒腦袋笨,智商低下。或者說得再簡單點兒,對一幫中國人來說,防治洪旱災害這件事兒,不是他們想干的事兒;根治烘旱災害要走的這條道兒,不是他們要走的道兒。否則,幾十年前億萬中國人都干的事兒,并且干得熱火朝天、干得蓬蓬勃勃、干得卓有成效的事兒,怎么到了他們那里,就是不干或者干不好呢!
當然,撇開一幫人心理的、或意識的因素不談,這里主要是從操作層面、或者說招法上講,要問導致產生洪旱災害的根本的、或者最終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我們沒有把上天降給大地的水留住、或者說蓄住。我們的先人最先治水,一開始講堵,結果落下笑話;后來就講疏,一直沿襲到現在。如果我們現在還在堵和疏上顛來倒去,比如洪水來了,就靠大壩堵,靠大堤攔,靠人來查管涌;或者有了堰塞湖、要分洪了,就靠挖掘機挖,靠炸彈炸;或者等著人畜無水可飲了,莊稼枯死了,就找水打井,就南水北調、海水西調;等著湖泊干裂了,才看到無水可調等等,恐怕同樣要落下歷史的笑話了。
也許有人會問,那三峽、小浪底等等工程,不是把水給堵住了嗎?是的,那確實是在堵水,可那不是在蓄水!試想,如果這些大壩工程的庫區被泥沙淤住,或者逐步被泥沙淤住,那這些大壩還能堵住水嗎?那這些大壩就不僅不是堵水,而是成了一座死壩了!這些年被一些死腦瓜子的人抓住不放的、大加詬病的三門峽工程,不就基本已是這樣一種壩嗎!說們說建壩是沒有錯的,錯就錯在我們只知埋怨和聲討建壩,而對壩里的沙石和泥巴手無策;錯就錯在我們沒有從總體上多考慮應建什么樣的壩,應怎么樣把壩區里的沙石和泥巴很好地利用起來,讓壞事變成好事!
我們建了哪么多大壩、那么多水庫,就不說有哪一個的水庫的容水量增加了,就說可曾有一個水庫的容水量不是在遽劇減少呢?就連古往今來中國地理上被中國人引以為甜蜜和驕傲鄱陽湖、洞庭湖、巢湖、洪湖等等眾多的大小湖泊,不也淤積、干涸、開裂、或消失了嗎!可是,就當我們浚巡于一少崇山峻嶺之間的時候,卻又不和不有一個驚人的發現:就在那個這幾十年的被人肆意抵毀和嘲笑的年代,應該是那個時代當地的社員,就在他們賴以生活的小河、小溪上,筑起了一座座小壩,這些小壩雖然簡陋,雖然只有一兩米高,但是它們卻把一條條歡暢的小河小溪,就成了一汪汪清轍的深潭和小湖,山民們就是靠它取水、澆灌;小小的石壩,又儼然就是一座小橋。它們并沒有被石頭和泥沙淤積。即使從仿生學的角度說,當年那個清亮的年代建成的這些清亮的小壩,不正可以為后來一幫嘲笑它的人根治洪旱災害以無盡的啟迪嗎!
顯然,堵水肯定是堵不住的;同時,古人的水消耗量小,如能讓水流走,這水患也就解除了;況且那時森林植被既深厚又廣闊,涵量理又相當大。可是,近百年來,特別是近幾十年來,世界當然包括中國在內,由于資本主義方式的所謂工業化和現代化,少數人為了自己永遠的人上人的生活,巨量消耗不可再生的礦石資源,致使地表溫度上升,氣侯發生了大變局,人的水的消耗量和水的自然的蒸發量都在天量上升,水已經、或很快就會成為一種極其稀缺的資源。如果一個地方僅僅是把水攔住,或者讓水流走,不讓它產生洪澇,那當這個地方發生旱情、或者要用水的時候,也只能是赤地千里,或到處找水、或等著送水了。
從操作層面上找到了產生水旱災害的根本原因,那么拿出根除、或根治水旱災害的辦法、或者說招數,不也是再簡單、再明白不過了嗎?很簡單,我們現在要做到的是:如果洪水或大水來了,能把它留住、蓄住,旱情來了就用它來澆灌、調濟,這攪得當今中國人莫衷一是、苦不堪言的水旱災害不就根除了嗎!從辦法或操作面上講,這才是從根本上治理洪旱災害的滄桑正道。再進一步說,它就是:凡是能夠把水大量地、最大限度地留住、蓄住,并且使留水和蓄水的負面影響盡量小,直至為零,甚至為負數的辦法,就是我們一定要采用和實施的好辦法。再具體地說,那就是全國性地、有規劃地、大量地、持續地、深入地“開河挖湖,清庫掘塘,積土造林,留水蓄水”!難道還有比這更明白、更簡單的根治洪旱災害的辦法和招數嗎?難道還有別的根治水旱災害的招法嗎?如果有人還能拿出別的什么簡單明白辦法和招數,那就“蒜你狠”!
也許有人又要說了:開河挖湖,清庫掘塘,積土造林,留水蓄水,你口一張倒是輕巧,你知不知道,這“十六個字”,只要做做其中的兩個字,那該消耗多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你知不知道,中國人最要緊的是吃飯、是溫飽,過去、現在和將來還要奔小康、奔富裕,豈能搞這些個撈什子的事兒,這種勞民傷財的蠢事不能再干了!可是,鄙人要在這里說的,就是這十六個字,哪怕是完完全全地,甚至是超出字面所含的標準做到,所消耗的人財物力,也絕不會比每年抗擊洪旱災害所消耗掉的大,甚至都可以說忽略不計,甚至還可以說完全能夠再為國家和各地方再生出些人財物來。我們的那么多口口聲聲說搞經濟、懂經濟的人兒,怎么偏就在這一點上沒有了知覺呢!
限于篇幅,鄙人這里僅以“開河”兩個字,簡單展開地說一說。先不說要開出像火熱的大建設時代的以“紅旗渠”為代表的那眾多的人工河、人工渠,就說國家和各地區對已有的、自然流成的大江大河、小江小河、甚至小溪小流都要首先做出“開河蓄流”的總體規劃和具體的實施方案,先從近處或人口綢密的河流開始,再向遠處或人口稀少的河流推進,把河里的石頭搬走,把河里的泥沙運走,把河床降低或者拓寬。若問要把河床降低或拓寬到什么程度,那就是即使是在通過大洪水時,其水面也要在其流經地域人口的各種生活和生產設施以下,即使在洪水劇烈沖打的情況下,也不至于崩岸,徹底根除那些所謂的“懸河”。這樣一來,怎么還會有洪災發生呢?你就是想要它發生,它都不會發生了;再說了,由于河床低了,水不是也被留住、蓄住了嗎!當然,這是針對平那些平原、或者河道兩岸地勢較低地區的河流來說的。
有人一定又要說了,大江大河,還要小江小河,甚至小溪小流,都要把里面的石頭搬走,把里面的泥沙運走,這簡直是瘋了。鄙人說,這不是瘋了,這是理智了、清醒了。難道我們就沒有發現,從古至今也很多不畏艱辛人就一直在干這事?只是以前的生產力低下,我們干得程度很有限。就是現在,我們不也總能在大江大河里,看到清淤船將將河道里的泥沙揚起來嗎!讓人不可理解的,只是今人怎么這么地弱智。我們為什么將泥沙從江河里揚起來,又要讓它落到江里去?為什么不把它運到陸地上那么多需要抬高的地方去!難道僅僅就是為某一類吃水深的船只,開一條隨時又被淤積水道?這樣的清淤,別說是一舉多得,就是一得都難達到。
現如今,只要不是個瞎子都看得很清楚,石頭和泥沙,別說是一個現代化的、或者現代化進程中的國家,即使在古老的國度,都是的寶貴資源;在當今以資本主義方式、或非要跟在這種方式后面亦步亦趨的國家中,更是到了被瘋搶的地步。有人為了得到它,將滿目青山開得滿目瘡痍,將一條河流掘得千瘡百孔,最終導致河流生物滅絕,河道斷流。既然是這樣,一個國家、一個地方,為什么不能優先地、有規劃地、科學地規劃河道及開采河里和沿河的石頭和泥沙,降低河床,,拓寬河床,興利除弊,一舉多得呢?為什么非要即使一得還要得的烏煙瘴氣呢?
現在一說起開采河道的石頭和泥沙,就認為那動不得,動了就會動搖河床根基,造成河水泛濫和枯竭,遭到大自然的懲罰。我們說,問題不在于河道的石頭和泥沙能不能開采,而在于怎樣順應自然地開采。總體地、有規劃地、大規模地、持續地開采河流里的石頭和泥沙,永遠沒有錯,也不會有錯,錯就錯在無序的、盲目地、毀滅式地開采!我們能夠把那么多座山搬走,把那么多的溝溝壑填平,難道我們就不能把一條河道打開,把河床降下來?我們有那么多奧數競賽的尖子,有那么多的學好了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英材;有那么多馳騁在高科技領域的領軍人物;有那種號稱一招就解決了十幾億人吃飯,并且能夠奔向小康,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大師,難道有關河道的石頭和泥沙怎么順應自然地開采,怎樣恰到好處地利用,就拿不出個規劃和方案?就要任由一條河道被采挖得面目全非?任由它肆意潰散或斷流?而做好這種事,對于擁有這么多頭腦發達的人才的國度來說,豈不就是小菜一碟了么!
也許有人又要問了,你說的河道里的沙石可能可以加工、可能有人要,甚至搶著要,但從河道里挖出泥巴怎么辦?它又不可以加工成建材或別的什么東西。這個問題不是提得很好嗎!那鄙人說,我們正可以把這些泥巴運到河流兩邊需要抬高的地方去呀!即使堆出一座山來,不也正應了古人的那句話,“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嗎?當今的一幫人,把大量的山峰和丘林都夷成了平地,以為這是開發了經濟,豈不知這事亙古未有的蠢事。我們不知道,一座占地面積與平地同樣大小的山地,比平地的植被覆蓋量和含水量要高好多倍!比平地的氣候的調節功能要強大好多倍!何況我們的平地還被混凝土硬化。我們可能還不知道,當今所謂的經濟開發,將大量山丘夷為平地,使山丘失去水土和氣候調節功能,正是當今大旱的重要原因之一。再比如將泥巴運送到農田里,就可以造出上好的、肥沃的土地!
其實,對河道疏浚及其資源的開采和利用,是一個國家的基業,都應做到統一由國家、各級地方政府及企業專管、專營。如果中央和各級政府及企業,對相應河流的疏浚及其資源開采,進行全盤地、穩步地、科學地規劃和實施,這豈不是既避免了個人對河道不顧后果的亂采濫挖,造成水流泛濫和斷流;又增加了河道的涵水量,防治了洪旱災害;還可以將開采的沙石和蓄住的水源進行加工、出售或租賃,增加社會就業,增強企業效益和政府財稅收入嗎?這樣的一舉多得,這樣多的經濟增長點,干嘛不干!
也許又有人要問了,你說的高山和峽谷地區河流,如果按你說的把河里的石頭和泥沙都搬走了,那豈不是河水一來,流速更快,更加勢不可擋,天上好不容易降下來的一點水,不是更留不住了嗎?這就是鄙人正要說高山峽谷地區,與平原、高原和低洼地區的“開河”方式,是迥然不同的。如果說平原、高原和地洼地區的“開河”方式,是以開采石頭和泥沙、甚至拓寬河道為主;那么,高山峽谷地區的“開河”方式,就要以筑壩與石頭和泥沙的開采并重。
當然,高山和峽谷地區的筑壩是一門大學問,比如壩體怎么設計,既能保持正常水流不斷,又能保證水生物的回游,還能保證兩岸生靈和貨物的往來,甚至能夠通航行船等等。這些在智力發達的中國人面前,怎么都不會是什么難事。但有關筑壩的兩條總的原則很重要,那就是:筑壩要以小壩為主,以中壩為輔,大壩盡量少立或不立;以蓄水和人、生靈和貨物的過往為主,以發電為輔,可考慮通船。這樣,深山峽谷地區和沒有筑壩以前相比,既留蓄住了大量的水,又避免了高水位蓄水對山體、植被和生態的破壞,又增強了兩岸人員、物資和生靈的往來,將筑壩的負面影響降到了最低、直至零;甚至降到了負數,而使筑壩只有益而無害。
試想,如果我們有規劃地、有步驟地、普遍地、持久地、科學地在高山和峽谷地區層層筑壩,疏浚和打開所有的河流,像當年的愚公及其后代們開山一樣,世代不息,開河不止,并且像“開河”一樣,同時做好“挖湖、清庫、掘塘、積土、造林、蓄水”這十二個字,而不是只是整天局在屋子里吞去吐霧地打牌,還要嘲笑愚公及其后人們,說他們懶惰、愚蠢,那么,有多大的洪水我們留蓄不住?有多大的旱情我們滋潤不了?
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大中國的江河湖堰,那可真就是處處狀如深潭,清如砥石,微風吹來,浩浩蕩蕩碧波蕩漾啦!中國這艘巨輪可真稱得上在新的起點上揚帆啟航了!中國可真是河清海晏了!那時滔滔洪水滋潤著肥沃的土地,赤地千里早已是云蒸霞蔚,到處都是郁郁忽忽,生機活現的生靈。這事兒難嗎?總比我們沒完沒了的防大汛、抗大旱,唱著挽歌送行消亡的生靈強得多,也省事得多了!
那時,我們僅河里的魚就多得吃不完,我們駛著一條小船就可以游遍祖國大地。朋友們,讓我們努力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