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是引領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價值目標
方略
亞當·斯密《國富論》的問世,提出了關于財富的新認識,從而開啟了一扇新的致富的大門。正是出于對人的物質欲望的憂慮,斯密在提倡“財富增長”的同時,又在《道德情操論》中強調“欲望約束”。斯密認為,人有“自利”與“同情”兩種基本情感,人的“自利”在《國富論》中形成市場經濟“看不見的手“,而《道德情操論》則將“同情”貫穿始終。在經濟學的發展歷程中,由于人們只看到《國富論》中論述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重視經濟人的謀利心理和行為而強調“自利”,卻忽略了《道德情操論》中所重視的社會人的倫理、心理、法律和道德情操問題。在斯密看來,財富問題與道德問題都是人類不可忽視的問題,人類不能只是“利己”,而忽視“利他”。市場經濟應該是道德經濟,沒有誠信和同情心這些最基本的道德觀念,市場經濟就會引發災難。
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目標,是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科學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樹立崇高的理想追求和道德風尚,發展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要條件和重要保證。1986年,十二屆六中全會《決議》指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并且使這幾個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進?!钡?,在實踐中并沒有全面而堅定地貫徹這一“總體布局”,工作中出現了“一手比較硬,一手比較軟”的失誤。
鄧小平在1989年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誤是教育”,“要兩手抓,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嚴厲打擊經濟犯罪,包括抓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兩點論。但今天回頭來看,出現了明顯的不足,一手比較硬,一手比較軟。一硬一軟不相稱,配合得不好。講這點,可能對我們以后制定方針政策有好處?!保ā多囆∑轿倪x》第三卷,306頁)可以說,我們黨是最講辯證法、最講“兩點論”的,但在確定大政方針時,卻時?!胺止し旨摇?;雖然提倡“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卻往往厚此薄彼、顧此失彼。如何運用辯證的思維方法,確立科學合理的發展目標和思路,防止重復出現“一手比較硬,一手比較軟”的問題,把社會價值追求引導到科學理性的軌道上來,是制定發展規劃、推進發展實踐不容忽視的問題。
我們黨向來重視思想文化建設。毛澤東在1940年所寫的《新民主主義論》中提出,我們所要建立的新民主主義社會,不僅要有新政治、新經濟,還要有新文化。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教育科學文化事業有了很大發展。1957年以后,由于受到“左”的思想干擾,尤其是十年“文革”期間受到批判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和教育“黑線”以及“停課鬧革命”等沖擊,文化建設出現了大倒退。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們黨通過總結歷史經驗,深刻認識了思想文化建設的進步對建設社會主義的重大作用,把這方面的任務概括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樣一個新的理論命題,認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不可缺少的重要特征,并把精神文明確定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和重要保證。
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很長一個時期,我們黨一直高度重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十二大報告卓有遠見地指出:如果忽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這個偉大任務,“人們對社會主義的理解就會陷入片面性,就會使人們的注意力僅僅限于物質文明的建設,甚至僅僅限于物質利益的追求。那樣,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就不可能保證社會主義的方向,我們的社會主義就會失去理想和目標,失去精神的動力和戰斗的意志,就不能抵制各種腐化因素的侵襲,甚至會走向畸形發展和變質的邪路”。
改革開放之初,為反對“精神污染”,根據十二大關于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戰略決策,十二屆六中全會作出了《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把精神文明建設擺在了重要戰略位置。《決議》明確指出:“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兩個方面,滲透在整個物質文明建設之中,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边@個決議對加強社會思想道德建設,樹立社會主義道德風尚,無疑起到了很好的導向和促進作用。
1987年,十三大確定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中,把“富強、民主、文明”確立為社會主義現代現代目標。隨著“總體布局”的變化,“富強”被擺在了“目標”的首位,精神文明建設隨之被納入文化建設的范疇,精神文明建設的地位作用不同程度地受到忽視和削弱,以致工作中再度出現了“一手比較硬,一手比較軟”的失誤。
關于精神文明建設與文化建設的范疇問題,有的認為文化建設(大文化)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同一個概念。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包括教育科學文化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兩個方面,而文化是一個伸縮性很大的概念,有大、中、小之分?!按笪幕毕喈斢谡麄€精神文明;“中文化”指的是精神文明的實體部分,即教育科學文化;“小文化”則指文學藝術、新聞出版、體育衛生等。由此不難看出,精神文明中的思想道德建設幾乎與文化方面的其它工作處于同等的位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離不開有強大的文化和精神(主要指理想、信仰、價值和道德觀念)支撐。用文化建設取代精神文明建設,或涵蓋思想道德建設,很程度上是導致社會只講文化不講道德,只講富裕不講富有的癥結所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財富增長后,人們反而覺得缺少幸福感、尊嚴感的緣由之一。
實踐證明:什么時候放松思想道德建設,什么時候就會帶來精神失落;什么時候精神文明建設受到削弱,什么時候社會主義建設就會遭受損失。蘇東劇變,就是首先從意識形態開始的,在精神文明這個領域滑了下去,爾后才波及政治、經濟,丟失政權。在蘇聯解體后,俄羅斯文學泰斗索爾仁尼琴作出過這樣的判斷:“俄羅斯社會精神衰落了70年,而要恢復它則需要150年?!?/p>
1992年,黨的十四大報告重新強調:“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到新水平。”“但是,對兩個文明一起抓的方針,在執行過程中仍然出現了不一貫的情況。鑒于此,十四屆六中全會專門作出了《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稕Q議》指出:“在一些地方和部門的領導工作中,忽視思想教育,忽視精神文明,“一手比較硬、一手比較軟”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在社會精神生活方面存在不少問題,有的還相當嚴重。一些領域道德失范,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滋長;封建迷信活動和黃賭毒等丑惡現象沉渣泛起;假冒偽劣、欺詐活動成為社會公害;文化事業受到消極因素的嚴重沖擊,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東西屢禁不止;腐敗現象在一些地方蔓延,黨風、政風受到很大損害;一部分人國家觀念淡薄,對社會主義前途發生困惑和動搖。估量精神文明建設的形勢,決不能忽視這些問題的存在。”
十五大雖然也提出“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只有兩個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钡珔s突出強調:“必須把經濟建設作為全黨全國工作的中心,各項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于這個中心。”顯然,精神文明建設在總體布局中仍舊處于從屬的位置。這也正是為什么中央一再強調“兩手抓”,而地方依然堅持“一手抓”(片面追求財富增長),以致GDP主義、拜金主義“長盛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
經驗教訓表明:物質與精神猶如社會發展的兩條腿,缺一不可,短一也不可。任何時候都要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正確處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任何時候都要既防止“左”,又警惕“右”,不能忽“左”忽“右”、“左右徘徊”。
1986年鄧小平指出:“抓精神文明建設,抓黨風、社會風氣好轉,必須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從具體事件抓起?!保ā多囆∑轿倪x》第三卷,第152頁)時隔二十多年后的今天,“重慶模式”,被人們譽為“兩手抓”的典范。2010年12月26日至28日,中國社科院、光明日報社18位專家到重慶調研“唱讀講傳”活動,對該活動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給予高度評價,一致認為,發軔于重慶的“唱讀講傳”活動,是當代引領主流意識形態、弘揚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有效形式,已經成為推動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應該在全國推開。
本文由作者本人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