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政改”之一:政府給無房之人提供免費宿舍
[ 寒梅冬雪 ] 發表時間: 2010-10-06
期待“政改”之一:政府給無房之人提供宿舍
據過來人說,毛澤東時代有些福利很不錯,那時各單位都有“宿舍”,或集體的,或單獨的,免費。農民不存在住房問題,因為解放后農民都有了宅基地。
現在的房改,對城市平民階層以及后來進城的農民和新畢業的大學生來說,買套房子近似天方夜譚。或者任何一個想靠自己努力賺錢生存的,生存壓力都大。
政府存在的意義,就是提供“福利保障”,資本主義賦予政府的權力少,因此政府能主導的不多。 可社會主義政府的特征之一就是權力大,也就意味著責任更大。
既要社會主義政府的權力,還想甩掉社會主義政府該負的責任,我認為這是“政改”應該首先糾正的錯誤之一 --- 政府要把甩掉的住房、醫療、就業等包袱,重新背上。期待給人民說話的平臺,讓人民理智氣壯指出政府該負的責任,誰要說“責任難負”,誰就該下臺。
國人當清醒:別再相信什么“小政府”、大社會。 美國敢玩小政府,因為背后財團對社會的掌控比政府大。美國就算沒了政府,大家還能有工作,經濟、政治秩序不會亂,中國則完全不一樣,中國走不到那一步就亂套了。
政府若什么都不想管,只想收稅、收錢,然后到國際上去玩“大國”,有點虛榮吧? 不知道什么人興起的“大國崛起”說? 看上去有點暴發戶心態。
右派精英總在渲染毛澤東時代生活如何“苦”,但絕口不提毛澤東時代制定政策的方向和立場:不讓老百姓為衣食住行發愁。 我認為這個優秀的傳統應該繼承并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 當時那么薄的底子,盡管苦點,還做到了,人人有最基本保障。 今天,我們號稱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老百姓們卻紛紛為“就業,醫療,住房。。。。”發愁了,這樣的“第二”有什么意思呢?
其實,中國人不怕苦。如果醫療、住房、就業能保障了,大家平均生活質量下降點,相信人民沒有意見。 中華民族就是能吃苦耐勞的民族,我們衣衫可以破舊,只要別自己看不起自己,誰又能小看了我們? 右派精英們讓人厭惡之一:他們總要看著富人、“上等人”眼色,自己窮點了,就在富人面前自慚形愧起來,自己沒骨氣,卻非說那是貧窮的過錯。
不管現在物質生活多么豐富,都不能體現“政府為人民服務”。 政府是不是“為人民服務”,可以看這樣一個例子:一個人“舉目無親”的到了陌生地方,只想憑勞動和技術立足,政府能給他什么幫助?
毛澤東時代“管”的嚴,但同時也給了人民一種安全,人們知道自己到任何地方,政府都會管。現在人口流動松了,如果既松動了,還能繼續著毛澤東時代的保障,才是真正的進步。 這不是“魚和熊掌”的關系,而是相輔相成的。從前窮,顧一頭,控制另一頭,現在不窮了,兩頭都做好沒那么難吧?
改革“取得了偉大成就”,國民待遇也該體現“偉大成就”。 比如,住房。不管是大學生還是農民工,凡沒錢買房的,沒工作,或收入太低的,政府應該做到讓每人都能憑身份證就得到個住的地方。可以分幾個年齡段,18-49歲屬于創業階段,這個階段沒房,都可以去民政部門直接申請免費住房,50以后沒房的,國家就直接給福利住房到老吧。 現在據說很多空房,國家又有很有錢,應該是可行的。
開發商的錢其實都是銀行的錢,銀行的錢都是人民的錢,刻意讓開發商發財,然后又讓那么多人沒房住,實在匪夷所思。開發商拿著銀行的錢發大財,到頭來未必會說國家好。
利益階層不滿意了,會移民。 我認為誰移民走了都不可惜。 中國屬于那些最普通的勞動百姓,他們哪都去不了,國家永遠是他們的,對他們好才是正理!
中國的市場經濟和西方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不同。中國是國家出錢去“市場經濟”,政策導向出兩級分化。國際金融資本游戲也不是不可以玩,但在資本主義世界,背后是金融寡頭的利益博弈,可中國政府拿去“玩資本”的每一分都是人民的錢,損失的每一分都該對人民有交待,賺得的每一分,也都應該體現在人民的利益上,如若做不到這點,不由的問:拿著中國人民的錢謀的利益哪去了?中國從憲法到立國根本,就不允許存在“0.4%的人占據著90%的財富”。 如果存在了,“政改”就要瞄準把這種狀況改掉、革掉。
既然“發展”了,按說該給人民提供越來越多免費的“午餐”。 資本主義都能做到給些免費福利,社會主義中國應該做到給的更多!
我認為“政改”,最需要先解決的就是類似住房這樣的問題。讓每個剛進入社會的大學生高中生農民工都有免費地方住。 政治體制什么的可以先放放,那個不著急,30年沒改,不也取得了“偉大成就”么? 而且這個體制30年前做到了大家都有免費的房子住,沒有道理現在做不到,當然領導有哪些困難,可以說出來,跟人民商量商量。
!
2010.10.4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