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到底科學不科學?
文 殊
【題注】:最近在新浪愛問上看到,有人提出了關于馬哲的幾個問題,內容主要是質疑馬哲的科學性以及通過邏輯分析能否證明它的科學性等。幾個簡單提問涉及面既廣且深,而且對認識馬哲的本質有普遍意義。所以我作了簡要確切的回答。本文除了批判馬哲的主觀唯心主義外,還論述了毛澤東辯證法與馬哲辯證法的根本區別。并指出了實現哲學科學化和革命化的道路和方向。可供研究哲學的學者和網友參考。2008-10-1
樓主提的問題并不簡單,樓主的假設也不能成立。之所以說樓主的提問不簡單,是因為這些問題并非是三言兩語所能回答的,而且牽涉面既廣且深。之所以說樓主的假設不能成立,是因為科學本身是實事求是的,任何理論都必須有可靠的實驗事實為依據,而且要求任何結論都必須在實驗室條件下能夠再現。因此,它在認識和研究自然物和自然現象時是徹底的唯物的。正因為它認識和研究問題的方式方法是實事求是、徹底唯物的,所以科學研究永遠不可能得出唯心的結論。在從事實驗研究時科學家們也從來不會有唯心唯物之爭,而只有是否符合客觀事實的質疑。
至于馬哲是不是一種信仰?答案是肯定的。不僅馬哲是信仰,所有傳統哲學都和各種宗教一樣,都是信仰。因為以往的哲學與宗教只是同源不同宗而已。“同源”是指,以往的哲學和宗教學說都源于由事物運動演變的表面現象引發的人的主觀認識,且這種認識幾乎全都是推測和猜想;“不同宗”是指,哲學始于某個哲人的主觀認識,而宗教則始于某個宗教創始人的主觀認識。而主觀認識本身就是一種自我信仰——這些哲人和宗教創始人都確信自己的想象和猜測是正確的。這也是一種人之常情。由于各個哲人和宗教創始人的主觀認識各有不同,故哲學和宗教都出現了各種不同的門派。而各學科的科學理論則都基于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實,故科學就只此一家,別無分店。那么哲學和宗教的門派是怎樣形成的呢?這同樣要靠信仰。信仰就是對某種認識和學說的認同和篤信。離開了信徒們的信仰,哲學和宗教就都不會有門派之分,也不可能謬種流傳至今。所謂主義(即某種主張的要義),其實都是主觀定義。因此只有在哲學上才有各種主義之爭。而科學的存在和蓬勃發展卻不是靠信仰。靠的是其本身的科學性和用以解決實際問題時的百發百中的可靠性。因此,你只要主觀上認同馬克思的觀點,包括他的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等,你就能成為鐵桿兒的馬克思主義者。由于馬克思主義也是建立在主觀認識基礎上的,所以馬克思才說,只要你主觀上承認物質第一性,你就是響當當的唯物主義者。可見,馬克思及其信徒的唯物主義其實都是自封的。而事實上傳統哲學卻都是主觀、唯心的。這樣的哲學,除了統治者可以用來愚弄百姓之外,正如弗蘭西斯·培根所指出,只能夸夸其談,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用科學語言來說就是指導不了革命實踐。一個科學家,如果違背了實事求是的唯物原則,一旦陷入主觀想象的泥潭,面對科學尚未揭開的不可思議的大自然的奧秘時,在其智慧的盡頭,就必然會生出唯心主義的怪胎來。此時他就不再是一個科學家,而墮落為一個哲學家了,就像科學巨匠牛頓那樣。牛頓在為科學的發展作出劃時代的巨大貢獻之后卻認為,物質運動的第一推動力除了來自上帝,別無他途。他忘記了自己的重大發現——萬有引力。根據他自己的萬有引力定理,只要有物質存在,物質之間就必有萬有引力存在。再依據他自己確立的物質運動與所受外力之間的關系F=ma,在萬有引力F作用下,物質m就必定要發生加速度為a的加速運動。或者說,按照牛頓力學,物質運動總是與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同時發生的,有物質就必有物質運動。而物質之間最常見、最普遍的相互作用就是萬有引力作用。可見,他所謂的第一推動力問題完全是無中生有的問題。他心目中的上帝,也和哲學、宗教邪說中的上帝一樣,都是無中生有地捏造出來的。一個真正有責任心的學者,尤其是那些有影響的學者,對于自己不理解的現象和問題,千萬不要妄加推測,妄下結論。科學的態度應該是:提出問題,留待他人或后人去研究解決,以免謬種流傳。像樓主那樣帶有參考答案的提問方式就很值得提倡。
樓主基于假設提出的參考答案1,揭示了所有鐵桿兒馬克思主義者的普遍心態。因為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已由信仰步入崇拜甚至迷信的程度,就像那些虔誠的,口中念念有詞,心中只有“佛”和“神靈”的小腳老太婆那樣。在他們看來,當代科學都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開展工作,不過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雕蟲小技而已。他們哪能把當代科學放在眼里!在他們眼里,只有馬克思主義才是科學的,是統帥一切的。他們所說的要尊重科學,不過是嘴上說說而已,又何必當真。因為他們根本不懂什么樣的實踐方式是科學的實踐方式,什么樣的思維方式是科學的思維方式。一句話,他們根本不懂什么是科學。
樓主提供的參考答案2,也是絕大多數馬克思主義者的觀點。但這種觀點正好本末倒置了。試問,有誰能運用哲學理論和哲學方法去鑒別科學理論的正誤?難道就憑違反邏輯的,有諸多不確定性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如果不能,又何談哲學對科學研究的指導作用?咱們不說別的,就拿資產階級的生意經來說,他們運用這個生意經剝削了勞動人民,達到了發家致富的目的,你能說這個剝削勞動人民的生意經就是真理嗎?事實正好相反,只有懂得什么是科學的人才能去揭示傳統哲學的偽科學、反科學本質。
傳統哲學家在科學面前幾乎個個都是不自量力的,好打腫臉充胖子的白癡。試問,僅憑哲學家的腦子和感官,僅憑哲學家手中的一支筆,一張紙,就能去研究一切了嗎?就憑哲學家對事物的外部特征、外部聯系這些表面現象的觀察和思考,就能揭示出事物運動演變的原理和規律了嗎?這樣的所謂研究不是胡說八道又能是什么呢?如果我們的科學家離開了強大可靠的實驗手段,離開了科學的認識路線,也依照哲學家的言傳身教,以與之相同的方式方法去從事科學研究,能研究出物質運動的原理和規律來嗎?
那么僅憑一支筆一張紙人們能干些什么呢?眾所周知,可以寫紀實性文章,小說,戲劇和吟詩作畫以及情況和情感交流等。但這些都不屬于研究工作的范疇。能夠從事的研究工作只有以下三方面:⑴數理研究。這是人類所從事的最早的,不需要任何實驗手段的研究課題。數理研究所取得的豐碩成果為科學研究提供了極其重要的,不可須臾或缺的推理工具。⑵思維邏輯研究。它始于亞里士多德和萊布尼茲。思維邏輯研究促進了人類語言文字向近現代的發展,使學者的思維更嚴密,更順理成章,思想表達更準確。⑶書面文史資料研究。它興于秦漢和文藝復興時期,盛于法國大革命前后至辛亥革命時期。人類的近代革命就是在這種文史研究的基礎上,不斷總結歷代社會體制的善惡優劣,不斷拓寬新視野的結果。從人類在這三方面的發展進步來看,搖筆桿子的學者確實功不可沒。但其間惟獨不見傳統哲學家的身影。至于上文沒有提到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那更與傳統哲學毫不相干。試問,有誰見過有哪個工人是照著哲學本本而不是照著相關的科學技術規程去生產的呢?
馬克思與其他哲學家確實有所不同。他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有一顆紅亮的心。正是這一點使他贏得了志同道合的革命者和共產黨人的普遍崇敬,并提出了“馬克思主義是革命真理”(其實不過是毫無科學性的道義文章而已)的錯誤論斷。但在哲學上他卻是集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于一身的混血兒。這一點,列寧的《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一文就是明證。他以為用剪輯拼圖的方法,給黑格爾的辯證法戴上一頂費爾巴哈唯物論的帽子,黑格爾的唯心辯證法就會變成他的唯物辯證法了。但他徹底地錯了。在科學上,歐幾里得的幾何原理和牛頓力學相加是拼湊不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我們知道,每一個新的科學理論都是建立在科學實驗中新發現的客觀事實基礎上的),在哲學上把不同觀點的學說拼湊在一起也只能是非驢非馬的大雜燴。人們在認識社會時,一旦基本的哲學觀點有錯,就會一錯百錯。事實證明,正是馬克思的正義呼聲和響亮的革命口號以及對美好未來的誘人描述,鼓動了共產黨人和千百萬受苦受難的人民群眾投身于忘我的社會主義革命,也正是他的錯誤的哲學理論和政治、經濟理論徹底葬送了以往的社會主義革命。這里首先要澄清一個事實:以往的社會主義革命究竟是不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獲勝的?要弄清這一點不需要長篇大論,只要看看馬克思主義里面是否包含有指導革命獲勝的要素就行了。我們知道,做任何事情,光憑主觀愿望、熱情和干勁是成功不了的。還須有正確的方法。干革命更要靠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戰略戰術。僅靠道義是不可能抵達理想的彼岸的。那么請問,馬克思的哪篇文章的哪章哪節討論了革命的方針政策和戰略戰術這個重大問題呢?有人會說,馬克思主義里有唯物辯證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那么我們很快就會知道,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到底是什么貨色。
牛頓通過自己的科學實驗和理論證實了事物運動都是他動的。然而在他追溯事物運動的第一推動力時卻陷入了唯心主義的泥潭。對于牛頓之所以誤入歧途,馬克思并沒有作出科學的解釋,反而使自己陷入了另一個唯心主義陷阱——捏造了一個事物運動的自動化理論。當然,既然事物運動是自動的,也就不需要外力的推動,更不需要去追究第一推動力了。這就擺脫了牛頓的困境。但他這一捏造,卻使自己走到了科學的反面,使自己成了睜眼瞎,看不見身邊的無數事實,看不到事物運動的真正動力和動因。對于這一捏造,列寧佩服得五體投地。不過毛澤東有句話卻是對它的徹底批判和否定。這句話就是:“凡是反動的東西,你不打,他就不倒。這也和掃地一樣,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自動化理論,免除了第一推動力的追究,卻解釋不了事物在運動以后的后續變化。而且這種變化的動力動因只能到事物內部去找。于是自動化理論又陷入了困境。但天無絕人之路,黑格爾腦子里的“辯證運動”成了他的救命稻草。于是他就把它從黑格爾的腦子里移植到一般事物內部。黑格爾腦子里的辯證運動就產生了質的“飛躍”,立即變為客觀事物內部的辯證運動,成為事物運動演變的內在根據了。黑格爾描述概念運動的思維邏輯,即正反合理論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事物運動演變的“客觀規律”。一切事物也都隨之具有了辯證思維的能力,知道自己該如何運動演變了。但作為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怎能全盤接受唯心主義者的理論呢?必須給它包裝一下。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要把黑格爾頭朝下腳朝天倒立著的辯證法顛倒過來。但他是怎樣顛倒的卻不得而知。按照列寧的說法,就是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與黑格爾的辯證法相結合構成了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至于這種結合到底是化合還是混合,馬克思自己和列寧都沒有說清楚。如果是化合,那么唯物辯證法與唯心辯證法在形式和內容上就都應有質的不同。但人們卻只看到黑格爾的“辯證法”三個字前只多了“唯物”二字。馬克思是怎樣把黑格爾的辯證法顛倒過來的,顛倒以后的辯證法與黑格爾原來的辯證法到底有哪些不同,還得請精通馬哲的馬克思主義者不吝賜教。
物質運動的自動化理論被事實和毛澤東徹底否定了,“唯物”二字只是黑格爾辯證法的包裝,唯物辯證和唯心辯證所遵循的“三大規律”都完全一樣,并無質的區別。那么兩者到底是什么貨色呢?
首先看看事物是否都是對立統一體?要回答這個問題只要弄清邏輯概念是否都包含客觀事物的內涵就行了。請問:上和下、正和反、陰和陽,生和死等等是否都是物?既然不是物又怎能構成對立統一“體”?這些對立統一“體”又是什么?——不要忘記,所有辯證法大師都是以這些概念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為例來闡述對立統一規律的。水分子中的氫和氧的同一性又表現在哪里?它們是否相互依存?單純的氫和氧難道就不能獨立存在?故對立統一說實屬荒唐透頂。那么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的事物到底有沒有呢?絕無僅有的就是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因為事物之間的作用和反作用總是同時存在,同時消失;性質相同,大小相等,作用方向也總是相互對立的。而且正是這種相互作用推動著事物的運動演變。遺憾的是,這個惟一普遍存在的對立統一關系,卻被馬克思辯證法的自動化理論一筆抹殺了。有人說,所謂辯證,就是通過辯論來證明。這句話說出了辯證法似是而非的詭辯實質。因為僅靠辯論是證明不了任何觀點和理論的正確性的。人的正確認識只能源于實踐,辯論不過是正確認識的推廣過程而已。任何辯論都要以事實為依據。“事實勝過雄辯”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下面我們來看看辯證法的其余兩大“規律”能否成立?先說說它的“質量互變律”。先做個小實驗:你先輕推桌上的瓷碗,此時瓷碗會沿著你推的方向移動,朝哪個方向推都可以,你不推它就不動。這既是一次實踐,又是一次最簡單的科學實驗。它說明事物運動是他動的而且是可以控制的,并非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社會的發展人類也是可以駕馭的。現在你再拿一把小鐵錘去敲擊它,力度從小到大直至把它擊碎,并把這一實驗過程中的所見所聞都記下了。然后請你回憶并簡單地思考一下。在瓷碗破碎以前,你一定會看到并感覺到你的手、小鐵錘、瓷碗之間的相互作用,聽到瓷碗發出的清脆悅耳的樂音,其音量也總是隨著小鐵錘與瓷碗相互作用的力度的增強而增強。只是在瓷碗破裂之時,也是敲擊力度最大之時,你才看到瓷碗變成了碎片,聽到的音質也變成了刺耳的噪音。此時我們就說瓷碗發生了質變。那么你思考一下,瓷碗的運動和質變是怎樣發生的呢?在瓷碗發生質變以前,它發生過量變沒有呢?你肯定會說,瓷碗的運動和質變都是在相互作用下發生的;在質變以前也沒有發生過量變,因為在破碎以前瓷碗一直完好無損,這一點聽聲音你也能聽出來。那么你就應該承認,瓷碗的質變和量變是同時發生的,又何來質量互變之說?瓷碗的破碎說明了什么呢?說明了瓷碗原來的物質組成和結構在相互作用中被改變了。由此可見,決定事物的質的并非是什么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是事物本身的物質組成和織構。事物的物質組成和織構稍有改變,事物的質就隨之發生改變。這一結論是被無數事實和當代科學一再證實了的。這一結論同樣適用于機械混合物。如果把瓷碗的質變稱作質的突變,那么發生在機械混合物中由各個物質組元的細微變化引起的混合物的質的細微變化就稱之為質的漸變。這種質的漸變,由于人們受自身感官的靈敏度、分辨率的限制,一般都察覺不到,只有當這種質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大于人的感官的分辨率時人們才能察覺。這方面最明顯的例證就是電視畫面色彩演變的三元色原理。這在不懂科學的人看來就會誤認為是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所引起的質變。從這一簡單實驗我們也可看出“度”的概念。這里的度是和現實生活中的度的概念是完全一致的,都是指相互作用的力度和強度,并非指事物本體量量變的度。或者說,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只有達到一定的強度才能使事物發生質變,在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都是如此。那么馬克思把事物所受外力必須達到一定的強度才能使事物發生質變的“度”說成是事物本體量量變的“度”,豈不是張冠李戴了?由上述簡單實驗及其所得重要結論可以看出,馬克思的實踐能力、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到底有多大了。他的所謂智慧到底是洞察事理的智慧還是睜眼說瞎話的智慧?
至于“否定之否定律”那完全是無知者的誤解。傳統哲學家由于不知科學為何物,也就不懂什么謂之規律,總是把事物運動演變的過程和邏輯當規律。在科學上,只有事物運動本身的各個運動參量之間的必然關系才能稱之為規律。因而規律都是不可見的。如加速運動的動力學規律是等。一事物從A點沿著某一路徑運動到B點這樣的過程絕非規律。而否定之否定僅僅是思維過程中的一條邏輯鏈,它所反映的,正是這種事物運動演變的過程而已。故傳統哲學總是把事物運動的典型過程以及人力難以改變的運動過程,如年復一年的四季輪回,日復一日的日出日落,晝夜交替,花開花落,生老病死等可視過程誤認為規律。于是在馬克思看來,人類社會由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這一發展過程也就成為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了。既然是規律,就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因此,在馬克思看來,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是無法駕馭的。或者說,對于社會的發展,人類只能順水推舟而不能改造它的運行軌跡(軌跡就是過程)。這顯然是以規律作包裝的宿命論,是和他的“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的觀點自相矛盾的,也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
我們再來看看毛澤東的辯證法和馬克思的辯證法的根本區別。馬哲迷們總是說,毛澤東的一分為二是馬克思的對立統一學說在中國革命中的實際運用。但從毛澤東指導中國革命的實踐來看,卻并非如此。從他41年的領導經歷來看,多數時間是在運用自己的辯證法,只有在個別問題上受形格勢禁才身不由己地運用了馬克思辯證法。
毛澤東的辯證法源自我國的傳統辯證法,就是類似“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辯證法。“載”和“覆”都是水和舟之間的相互作用。因而毛澤東的辯證法是建立在事物之間相互作用基礎上的辯證法,因而是科學的。毛澤東對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研究總結之后得出了一個重要結論:對于任何一個事物運動來說,與之相關的事物總有兩方面作用,即既有推動作用,也會有阻礙作用。一事物對相關事物的運動演變既有推動作用,又有阻礙作用的這種特性,毛澤東就把它概括為“一分為二”。毛澤東的辯證法在我國革命的各個歷史階段,指導人們正確地進行階級分析,分清敵我友,團結大多數,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戰略戰術,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是眾所周知的。然而一些哲學上的糊涂蟲卻以馬克思的對立統一觀來看待這個科學的一分為二,且自以為是地對之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毛澤東的一分為二不科學。第一種人認為,人有左中右,物有酸堿鹽,應該提一分為三;第二種人認為,事物是可以無限切分的,因而應該提一分為多,等等。表面上看來似乎都有理,但實質卻是對科學、對毛澤東辯證法的無知。第一種人的錯誤有兩點:⑴毛澤東辯證法不是事物分類法,而是對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兩分法(在文殊哲學中稱之為實踐辯證法。因為實踐的科學定義是“有人參與的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人類實踐對任何一個實踐對象的運動演變都有正反兩方面作用)。⑵在科學上,在分析事物運動演變時,與運動演變無關的不相干因素是從來不予考慮的。同理,對于革命來說,盡管人確有左中右之分,但對于革命既無利又無害的中間派和其他不起作用的因素也是沒有必要加以考慮的。因此,所謂一分為三的提法完全是畫蛇添足。第二種人的錯誤就在于,他們把毛澤東的兩分法誤認為對事物本體的切分法了。事實上這種切分法正是馬克思辯證法對邏輯概念的切而不分的切分法。希望那些糊涂蟲們再不要自作聰明了。班門弄斧,獻丑的是弄斧人自己。
在“馬克思主義是革命真理”錯誤輿論的誤導下,我們黨在整肅革命隊伍時錯誤地運用了馬克思辯證法。但毛澤東的具體做法和他的歷屆前任也有本質的不同。在馬哲看來,任何事物都是對立統一體,革命黨和革命隊伍當然也不例外,而且必定都是革命與反革命的對立統一體。這就引起了信奉馬列的歷屆領導者對自己領導的黨和革命隊伍的嚴重關注。每隔一段時間,或每到一個重要關頭,必要對自己的隊伍整肅一番,就怕養虎遺患。既然是革命與反革命之間的對立,那么對立面之間的斗爭必定是你死我活的殘酷斗爭。反革命都不會把自己的真實身分寫在臉上。這就只有靠大膽懷疑,甚至捕風捉影,決不放過一丁點兒有關反革命活動的蛛絲馬跡,寧肯錯抓錯關錯殺打擊一大片,也不能讓一個反革命分子漏網。于是每一次整黨整風等政治運動,都制造了一大批冤假錯案,給革命造成了無可挽回的重大損失。這就是馬克思辯證法的“豐功偉績”。但到了毛澤東時代,情況有了根本改善,他制定了“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八字方針,取締了殘酷斗爭。由此可見,毛澤東始終沒有把自己領導的黨和革命隊伍看作是革命和反革命的對立統一體,始終滿腔熱情地關心愛護著每一個戰友(即便他犯有錯誤),對自己的戰友充滿了階級愛,同志情。即使在肅反和反右斗爭中,為了縮小打擊面,還把打擊面限制在百分之一、二、三以內,從而保護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無辜的干部群眾。但由于基數大,加之執行政策的偏差,受到打擊的絕對數仍然不是一個小數。這些人中的許多“老革命”后來都成了鄧小平的粉絲,成了他復辟資本主義的得力助手。這也是馬哲的“功勞”。鄧小平反毛澤東思想不反馬克思主義,在這里也可以找到一點根據。
從以上列舉的史實來看,毛澤東在衡量和對待馬克思的學說時有他自己的一桿秤。他心中的這桿秤,經過革命實踐的不斷雕琢和磨礪,最終演變為他藉以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銳利思想武器——科學的認識論和一整套毛澤東思想的理論體系。
馬克思的歷史唯物論同樣是垃圾理論。從以上討論可以看出,馬克思對哲學上的一些基本問題都缺乏深入的研究,如果他下點功夫把一些基本問題研究透了,即使在他那個時代他也能給人類作出應有的貢獻。畢竟在他生活的年代像他那樣愿為勞動人民的徹底解放兩肋插刀的學者并不多見。一些重要的基本問題自己不去研究,那么在學術上就必定要犯拿來主義,使自己淪為抄書匠。總的來看,馬克思就是走的這條路。從他的哲學政治經濟理論來看,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幾乎百分之百是套用資產階級學者的。前面說過,在認識社會時,一旦基本的哲學觀點有錯,就會一錯百錯。那么,是哪一個基本觀點出錯才使他不惜費九牛二虎之力去捏造一個錯誤的歷史唯物論的呢?這個重要的基本觀點就是關于實踐的觀點。因此,只要建立起科學的實踐觀,也就徹底否定了他的唯物史觀。其實,馬克思的實踐觀也是在批判了他人的實踐觀基礎上提出來的。但這種所謂的批判,不過是一種主觀認識對另一種主觀認識的批判。不管是黑格爾的實踐觀,還是費爾巴哈的實踐觀,抑或馬克思的實踐觀,它們都不是來自實踐本身,因而都是錯誤的。那么實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實,人類所從事的各種實踐,遠看都是人類的一種活動,而近看則都是人與物/人與人/在人的制約下物與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在剛剛做過的小實驗中,你用手推動瓷碗的實踐就是人與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你手持小錘敲擊瓷碗的實踐就是在人的制約下物與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各種社會革命和處理人際關系的實踐,包括人與人之間的打架斗毆在內,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這就是實踐的本質。用哲學語言來說,實踐就是有人參與的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或者說實踐不過是發生在人類世界的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哲學用語。認識這一點極其重要。在自然界,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是推動物質運動的惟一動因動力。在人類世界(包括人類自身及其社會和一切社會產品在內),人類的各種社會實踐就是推動人類世界各種社會事物運動演變的唯一動因動力。人類世界的一切都是人類實踐的產物。那么,以這種惟一科學的實踐觀看來,馬克思離開社會實踐去空談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又有什么意義?離開社會實踐去研究各種社會事物的發生、發展和消亡,離開社會實踐去研究社會發展史和發展規律等等,能得出科學、唯物的結論嗎?那么人類社會的發展到底有沒有客觀規律可循呢?答案是否定的。道理很簡單——既然人類可以憑借對事物運動的客觀規律的認識和社會生產力來創造這個人類世界,那么人類同樣可以在事物運動的客觀規律引導下運用社會生產力來改造這個人類世界。或者說,人類既然有能力通過實踐來創造一個世界,人類也就有能力通過實踐來改造這個世界。人類一旦掌握了事物運動的客觀規律,就能隨心所欲地改造事物。在此意義上說,唯物地去認識世界,就是為了唯心地去改造世界。所謂改造世界,就是要改造事物本體的物質組成和結構,就是要改造事物運動的軌跡。那么是什么因素決定一個社會的政治形態呢?在有權的階級社會完全取決于統治階級掠奪和剝削的方式。——當統治階級的掠奪和剝削方式是以奴役剝削為主時,這個社會就是奴隸社會;當統治階級的掠奪和剝削方式是以租賃剝削和高利貸剝削為主時,這個社會就是封建社會;當統治階級的掠奪和剝削方式是以社會交換中的不等價交易為主時,這個社會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當消滅了階級和階級剝削,消滅了權力,人類的一切實踐,都處于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徹底擺脫了權力的干預時,人類社會就將步入人人平等的無權社會(或稱科學社會)。或者說,人類社會歷史上的各種剝削制度,都是歷代統治階級掠奪和剝削實踐的產物,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完全無關。什么“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試問,人們不通過革命實踐,閉目塞聽,社會存在能決定社會意識嗎?人類史上有哪一次社會革命是靠全力發展社會生產力而取勝的?相反,沒有一次社會革命不對社會生產力造成極大的破壞,使生產力的水平倒退。“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說法純屬馬克思的捏造。這個貌似唯物的歷史唯物論,后來成為鄧小平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反動口號和反動的“補課論”的惟一借口,徹底葬送了我國的社會主義革命。而毛澤東卻不信邪,他堅信人民通過自己的革命實踐一定能改造這個人吃人的舊中國。在他的英明領導下,我國人民終于戰勝了武裝到牙齒的國民黨反動派,并在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的廢墟上,而不是在先進的生產力基礎上建立起了嶄新的社會主義的新中國。
以上分析批判了馬克思的錯誤的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相比之下,真正屬于毛澤東的哲學思想卻是無可挑剔的。所謂“真正屬于”,就是指毛澤東貫徹于革命實踐中的哲學思想,而絕不包括僅僅出現在紙面上和口頭上的筆誤和口誤。這是研習哲學,不管是研習誰的哲學,都必須貫徹始終的極其重要的原則。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繼承和發揚源自實踐的正確的哲學思想,揚棄不實的錯誤的哲學思想。毛澤東以其畢生的革命實踐詮釋了他光輝的哲學思想。前文已簡要論述了他的辯證觀,現在再以少許筆墨來概括一下他的唯物觀。毛澤東認為,真正唯物科學的認識必須滿足下列三個基本條件:
⑴必須有可靠的事實根據。所謂認識是要你去深刻認識事物本身,包括事物本體和事物運動,而不是僅僅去認識事物的外部特征和事物之間的外部聯系,更不是去憑空捏造事物。一個唯物正確的認識必須與它所描述的客觀事物相符。這一點不需要進一步解釋。
⑵必須有堅實的實踐基礎。毛澤東認為,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一點兒都離不開實踐。而且認為,這個實踐不是一般的實踐,而必須是變革現實的實踐,也就是改造世界的實踐。毛澤東說:“你要有知識,你就得參加變革現實的實踐。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組織同性質,你就得實行物理學和化學的實驗,變革原子的情況。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論和方法,你就得參加革命。”同時還指出,人類對復雜事物的認識必須經過實踐的反復雕琢和磨礪才會不斷逼近客觀真實。
⑶必須經過科學的提煉。直接來自實踐的感性認識,往往包含一些不實成分,必須經過科學提煉,做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使之符合事物運動的基本原理和規律。自然物在運動演變過程中會呈現出假象和虛像,在人和社會事物的運動演變中假象和虛像就更多。這些假象和虛像僅靠人的感官和邏輯思維是難以分辨的。必須借助于科學思維,即以當代科學所揭示的物質運動的基本原理和規律為基礎的思維。科學思維亦稱理論思維。例如,如果你不懂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就會和劉姥姥一樣不知水中月鏡中花是虛像,更排除不了筷子斜插于水杯,于液面處看起來會變彎的假象。
判斷一個認識是否唯物正確,這三個基本條件不可偏廢。三者相結合就形成了毛澤東心中衡量是非曲直的那桿秤,也鑄就了他完美無缺的認識論,并由此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的完整理論體系。顯然,這樣的唯物觀是和馬克思根本不同的。這個科學的認識論就成為毛澤東一生堅持尊重事實,尊重實踐,尊重科學,尊重群眾,注重調查研究和學而致用原則的認識基礎,把自己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深深地植根于廣大人民群眾的革命實踐之中。那種離開毛澤東的革命實踐,僅憑毛澤東的片言只語,甚至斷章取義地來詮釋毛澤東的做法是極端錯誤的。
既然毛澤東的認識論是正確、全面、科學的,那么高舉毛澤東思想旗幟的人為什么不以此為鑒去對照一下包括馬克思在內的古今中外的哲學家、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思想理論是否正確呢?按照毛澤東的認識論,人的一切正確思想,包括道德品質在內,都必須在革命實踐(即生產實踐、科學實驗和社會革命)中獲得,一切錯誤認識也只有通過革命實踐才能不斷地得到改造。如果嚴格按照毛澤東的認識論去認識和改造世界,并把所獲認識分門別類地匯編成冊,這不就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集唯物性、實踐性、科學性和革命性于一身的,而且能隨著革命實踐的推進而不斷發展的最完美的哲學嗎?毛澤東說,“哲學就是認識論”這一論斷又有什么錯呢?
其實人們對馬哲的崇拜和迷信完全是黨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宣傳一手造成的(當然,其中也有列寧和斯大林的錯)。早在毛澤東接任黨的掌門人之前馬克思主義就已被奉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顛撲不破的真理。尤其是在整肅異己時,甚至提出了令人恐怖的口號——反馬克思主義就是反革命。致使人們不敢稍有微詞。黨的理論工作則千篇一律地只對馬克思主義作注釋工作,思想完全被禁錮了。一些投機分子則乘機大肆吹捧以彰顯自己的所謂革命性。多數無知者對馬克思的崇拜也就發展到走火入魔的程度。如此惡性循環,終于迸發出“誓死捍衛馬克思主義的純潔性”的口號。理論研究完全處于窒息狀態。在毛澤東實踐辯證法的指導下幾乎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但在如此昏庸的思想禁錮下,卻始終未能調動起思想界的積極性。如此荒唐的做法也從未受到批判。其流毒至今仍影響著我國的學界。
以上討論了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論。現在回過頭來再來討論靠一支筆一張紙能否研究哲學的問題。人們研究了數千年的哲學,如果依然照老樣子胡說八道下去,那么我們就褻瀆了“哲學”二字,也就愧對子孫了。要想靠一支筆一張紙繼續研究下去并取得造福子孫的成果,必須對哲學研究進行徹底的科學化、革命化改造。
從哲學家僅靠一支筆一張紙就去研究問題的普遍做法來看,哲學家認識和研究問題是用眼、用腦不用手的。或者說哲學家從來不通過變革現實去認識事物。不變革現實,就只能依據所觀察到的事物運動的表面現象(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聯系等)去想象和猜測事物的本質和運動規律。這樣去認識和研究問題,不是主觀唯心又能是什么呢?馬克思告誡他的信徒們說,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也許馬克思自己長了火眼金睛,或者有特異功能,可以透視一切。否則他怎能對他的信徒提出如此苛刻,根本做不到的要求呢?可見,判斷一句話、一個理論是否正確,不能僅看邏輯上是否言之有理。只有以客觀事實為依據的理論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方面毛澤東的實踐辯證法為我們樹立了最好的范例。抽象的邏輯分析毫無現實意義。邏輯是管思維運動的,規律是管事物運動的,兩者決不能混為一談。
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普遍做法則是邊實驗邊研究。或者說,他們都是既動腦又動手的。他們決不停留在對事物表面現象的認識上,而要深入研究事物的本體和運動規律。即便是面對一個簡單的長方體,也要用尺子量一量它的邊長并用心地算一算求出它的邊長比。在研究事物本體時,總要采取類似于小錘敲擊瓷碗的方法,利用各種性質的相互作用,把事物本體剖切開來仔細研究它的物質組成和結構。研究事物運動時,則采取各種實驗手段對事物運動進行解析,徹底弄清各運動參量之間的數量關系,并利用數理推導的方法推導出它的運動規律來。這樣的研究才是真正的科學研究。因此,科學研究所獲得的認識是最深刻、最可靠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哲學研究與科學研究的根本區別。
哲學家用眼、用腦不動手的認識事物的方式謂之繞物圍觀式。顯然這是背著手觀察事物的方式,一種動物本能的方式。在這種方式中人們只可能認識到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聯系這些表面現象,違背了深入認識事物本身的原則,根本不可能得到所謂事物本質的認識。選擇的觀察點(馬克思稱之為立場)不同,所得認識也不同。由于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聯系總是隨著事物的運動而變,所以在不同的時刻所得到的同一事物的認識也不同。或者說這種認識本身具有不可避免的不確定性。這些就是傳統哲學有各門各派之分的根本原因。由于受人的感官的感知域,靈敏度,精確度和分辨率的限制,人們所看到的,只可能是客觀真實的一個概貌,其中有許多重要的細節還根本看不到。因此,哲學家根本不可能得到關于事物的真理性認識。在繞物圍觀的認識方式中,不管由誰來觀察,都是站在人的主觀立場上的觀察,因而所得認識總是主觀的。事物之間的外部聯系反映在思維過程中就是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故哲學家們都只知有邏輯不知有規律,總是把邏輯說成是規律。邏輯思維就成為他們惟一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的繞物圍觀方式+邏輯思維就是以往的哲學家們認識事物的思想路線(亦稱認識路線)。顯然,這是一條通向唯心主義的思想路線。
科學家認識事物的方式稱之為剖析式,也就是毛澤東所說的變革現實的方式。從這種認識的內容來看,它所研究的都是事物本身深層次的質和量的關系。因而是確定不移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比如科學對水的認識,盡管水的外部特征總是隨著氣候和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但它本身的質和量的關系H20,卻總是確定不移的,且從不包含主觀成分,不管由誰來研究。故科學根本不會有各門各派之分。事實證明,只有把事物本身各方面的質和量的關系弄清了,才能確切地認識它的外部特征和屬性,洞察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厘清事物運動演變的來龍去脈。由于科學認識完全來自客觀事物本身,所得認識的精準程度完全由精密的科學儀器來保證,幾乎不受人的感官限制,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正在不斷朝著客觀真實逼近。科學研究從來不用一般的邏輯分析來推理,而是用數理推導的方法來分析與事物的質和量相對應的各種數量關系,并以事物本身的這種質和量的關系來說明事物本身,故而是徹底唯物的。以事物本身的質和量的關系為基礎的思維就謂之理論思維,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科學思維。理論思維是科學家在科學研究中所遵循的惟一思維方式。剖析式認識事物的實踐方式+理論思維就構成了科學家認識事物的思想路線。這是一條惟一唯物科學的思想路線。也是勞動者在生產勞動中所遵循的思想路線。這一科學的思想路線表明,只有從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出發,從實踐出發,立足于事物本身的質和量的關系來認識事物,才是徹底唯物的。
可見,要實現哲學的科學化和革命化,必須把科學研究的思想路線移植到哲學研究中來,把哲學研究納入科學的軌道。這是首要的。其次,哲學研究必須專業化。要把張牙舞爪的五指收攏握成拳,集中全副精力專攻社會問題,把屬于自然科學研究的對象全部交給當代科學去研究。在這個問題上不要打腫臉充胖子——你沒有強大的實驗手段,根本無法研究,重復建設也沒有必要。再說,哲學家沒有研究自然的能力。應該明白:當代科學的研究對象是各種自然物和自然現象及其運動演變的原理和規律,服務于改造自然和社會生產;哲學研究的對象應該是各種社會事物的本來面目及其來龍去脈,服務于社會改革和社會革命。第三,研究社會問題必須立足于社會實踐,并以當代科學所揭示的物質運動的基本原理和規律為指南,把哲學研究建立在科學原理的基礎之上,確保所得結論的科學性和革命性。人類社會畢竟也是一個物質體系,它的運動演變必定服從物質運動的基本原理和規律。這就是用一支筆一張紙來研究哲學的惟一出路。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